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镰刀菌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体亚基FgEaf7的功能研究
1
作者 江航 马立国 +5 位作者 祁凯 张悦丽 张博 马国苹 曾凤 齐军山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6,共11页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发生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体可调控真菌的多种发育过程,但在植物病原真菌中,有关NuA4中多个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为明确NuA4中亚基Eaf7在植物病原真菌中...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发生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体可调控真菌的多种发育过程,但在植物病原真菌中,有关NuA4中多个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为明确NuA4中亚基Eaf7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功能,本研究以禾谷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敲除基因FgEAF7,发现Fgeaf7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但基因FgEAF7的缺失不影响分生孢子的产生、对小麦的致病力以及DON毒素的生物合成。Fgeaf7突变体对刚果红和SDS的敏感性下降,表明基因FgEAF7的缺失影响细胞壁的发育。对FgEaf7的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FgEaf7中含有一个保守的Eaf7结构域,将Eaf7结构域敲除后,发现FgEAF7△Eaf7突变体和Fgeaf7突变体的缺陷一致,表明Eaf7结构域对于FgEaf7发挥完整功能是必需的。转录组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Fgeaf7突变体中有1800多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多个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基因在Fgeaf7突变体中下调表达。推测FgEaf7主要调控禾谷镰刀菌营养生长和细胞壁的发育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NuA4复合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枯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2
作者 江航 祁凯 +4 位作者 马立国 张博 张悦丽 马国苹 齐军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97,共6页
为明确玉米苗枯病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性及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本研究以2021年采自山东省淄博市的玉米苗枯病植株为对象,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对戊唑醇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玉米苗枯病病株根部共分离到16株菌,经形态... 为明确玉米苗枯病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性及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本研究以2021年采自山东省淄博市的玉米苗枯病植株为对象,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对戊唑醇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玉米苗枯病病株根部共分离到16株菌,经形态观察、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7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株F.incarnatum-equiseti复合种、2株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2株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1株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致病性测定发现,尖孢镰刀菌、F.incarnatum-equiseti复合种和假禾谷镰刀菌均能引起玉米幼苗根部发病。对戊唑醇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16株菌株的EC50值最低为0.03μg/mL,最高为3.18μg/mL,有2株菌的EC50值高于0.30μg/mL。综上,山东省淄博市玉米苗枯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F.incarnatum-equiseti复合种。同时,本研究检测到对戊唑醇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建议使用与戊唑醇复配的杀菌剂用于防治玉米苗枯病以延长戊唑醇的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植物病原真菌 镰刀菌 致病性 戊唑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