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同燕 王志诚 +1 位作者 吕善勇 房毅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问题,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加快提高农民素质、按比较优势发展农业、加强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问题,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加快提高农民素质、按比较优势发展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建立参与式保障农产品安全新模式的框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吴天琪 +2 位作者 李明辉 隋洁 张伟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参与式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开创了一种农产品安全生产新模式,体现的是生态型都市农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人群结合、互动的典型模式,是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关键词 农产品市场 农业发展方向 环境约束 框架研究 中央一号文件 全新模式 联结机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 食品安全领域 经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时序数据研究植被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守真 禹定峰 +1 位作者 王猛 施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1,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陆地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因素的驱动作用,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制定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09年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陆地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因素的驱动作用,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制定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09年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量数据,从遥感角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并研究变化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探讨区域植被年内和年际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09年环渤海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局部有减少的倾向;区域植被的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双重驱动,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滞后期大约为1个合成期;年际的变化主要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增加可使区域NDVI提高;不同的人类活动会导致NDVI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MODIS NDVI 气温 降水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遮荫对不同基因型紫花苜蓿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苗锦山 贾春林 +3 位作者 杨秋玲 孙虎 李云玲 盛亦兵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56-59,共4页
为进行紫花苜蓿种质耐荫性鉴定,在人工模拟遮荫条件下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大田环境下的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50%遮光率对紫花苜蓿植株生育影响显著,表现为植株高度显著增加,主侧茎节数、主茎粗、侧茎长等性状呈... 为进行紫花苜蓿种质耐荫性鉴定,在人工模拟遮荫条件下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大田环境下的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50%遮光率对紫花苜蓿植株生育影响显著,表现为植株高度显著增加,主侧茎节数、主茎粗、侧茎长等性状呈不同程度下降,下部叶片衰老脱落加快,饲草品质下降。遮荫导致不同基因型紫花苜蓿产量极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23.5%~54.6%,导致减产的主要因素是单茎质量和单株分枝数的减少。综合分析,相对适宜林下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有APOIIO SUPREME、AGGRESSOR和朝阳等,但其耐荫具有相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遮荫 植株生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生态恢复工程对湿地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硫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慧慧 孙志高 +1 位作者 孙文广 李新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158,165,共10页
选择黄河口生态恢复前后的未恢复区(R 0)、2007年恢复区(R 2007)和2002年恢复区(R 2002)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恢复工程对生长季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 选择黄河口生态恢复前后的未恢复区(R 0)、2007年恢复区(R 2007)和2002年恢复区(R 2002)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恢复工程对生长季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相对于R 0,R 2002和R 2007土壤中的水溶性硫(H 2 O-S)含量分别降低46.7%和44.7%,吸附性硫(Adsorbed-S)和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含量分别增加0.4%,116.0%和50.1%,29.1%,而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含量在R 2002下降8.0%,在R 2007增加19.7%。不同恢复阶段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在生长季呈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一方面与不同湿地植物生长节律以及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不同生态补水方式导致的环境因子,尤其是pH、EC和氮养分的变化有关。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的总无机硫(TIS)含量以及其占全硫(TS)含量的比例均呈降低趋势。湿地土壤的TIS储量整体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这种降低主要取决于H 2 O-S、Adsorbed-S和HCl-Soluble-S的贡献,且以H 2 O-S占优(78%~80%)。研究发现,随着黄河口湿地的逐渐恢复以及每年冬季芦苇收割活动的进行,恢复湿地土壤中的无机硫养分逐渐趋于缺乏状态,长期来看将不利于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硫形态 总无机硫 生态恢复 芦苇湿地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村特色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以威海市西霞口村为例
6
作者 刘晓宇 朱建华 +4 位作者 季明川 杨萍 杨洁 王风云 尚明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6-348,共3页
为了实现渔村经济与公共服务的同步发展,体现环渤海滨海地区渔村的个性化特色,本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西霞口村为例,通过调查现阶段渔村的信息服务需求,结合渔村的信息资源和发展特色,阐述了渔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按照需求为村民提... 为了实现渔村经济与公共服务的同步发展,体现环渤海滨海地区渔村的个性化特色,本研究以山东省威海市西霞口村为例,通过调查现阶段渔村的信息服务需求,结合渔村的信息资源和发展特色,阐述了渔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按照需求为村民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及系统设计,研究开发一个适应渔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符合渔村信息化建设要求、具有渔村特色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村特色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威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