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大棚番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效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福丽 李国生 +3 位作者 张柏松 李燕 魏建林 谭德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8,共9页
【目的】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化肥增效和快速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新建温室中番茄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的】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化肥增效和快速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新建温室中番茄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7和2018年在鲁西南的两个新建大棚进行了试验,供试番茄品种为‘亚特兰大’。依据当地番茄N-P_(2)O_(5)-K_(2)O推荐量(1108-955-1108),设置100%化肥(FP)和10%、20%、30%、40%的有机肥氮替代比例(FM10、FM20、FM30、FM40)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了番茄果实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番茄NO_(3)^(-)-N、维生素C(Vc)、总糖、酸度以及收获后0—3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指标,并计算经济效益。【结果】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在10%~30%内时,番茄产量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以FM30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比FP处理增产4.03%,增收6.9%。FM30和FM40处理的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比FP处理均降低了21.2%左右,FM10处理的番茄Vc、总糖含量最高,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增加,番茄Vc、糖酸比和总糖含量降低。FM30处理的番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FP处理提高了17.7%。与FP处理相比,FM30和FM4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也显著降低,但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显著增加。【结论】当有机氮替代30%的化肥氮时,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速效养分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设施番茄 产量与品质 养分效率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郑福丽 李国生 +2 位作者 李燕 魏建林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设施辣椒产量、养分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适宜设施辣椒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常量有机肥(FP+OM1),优化用量化肥(O...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设施辣椒产量、养分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适宜设施辣椒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常量有机肥(FP+OM1),优化用量化肥(OPT),优化用量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OPT+OM2),优化用量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OPT+OM3),优化用量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OPT+OM4),减施15%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OPT1+OM3),减施30%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OPT2+OM3)。结果表明:(1)等化肥用量条件下,辣椒产量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OPT+OM4处理产量最高,比FP+OM1处理增产49.91%;OPT1+OM3和OPT2+OM3处理的辣椒产量仍持平或略高于FP+OM1处理。(2)辣椒NO^-3-N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化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OPT+OM4处理NO^-3-N含量最高,比FP+OM1处理高46.57%。(3)OPT+OM3和OPT+OM4处理的辣椒氮磷钾累积量和氮磷钾收获指数居高,OPT2+OM3、OPT+OM4处理肥料偏生产力较高,分别比FP+OM1处理分别提高67.89%、65.66%。(4)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差异很大,OPT+OM3处理土壤中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居高,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分别比FP+OM1处理提高38.78%和22.20%。(5)OPT+OM4施肥模式的纯收入最高,为44.50万元/hm^2,OPT+OM3处理的产投比最高,为4.90。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和土壤培肥等因素,推荐每公顷施用2422.5~2850.0kg化肥配合施用45562.5kg有机肥为较优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设施辣椒 产量 养分利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堆肥好氧发酵菌剂筛选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玉凤 田慎重 +6 位作者 边文范 郭洪海 宫志远 刘兆辉 李瑞琴 陈剑秋 罗加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78,共7页
为筛选出适合牛粪和秸秆混合物料快速发酵的微生物菌剂,采用槽式堆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接菌种、接种菌剂M1、M2、M3共4个处理,以发酵温度、pH值、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菌剂M1、M2、M3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 为筛选出适合牛粪和秸秆混合物料快速发酵的微生物菌剂,采用槽式堆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接菌种、接种菌剂M1、M2、M3共4个处理,以发酵温度、pH值、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菌剂M1、M2、M3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剂处理达到50℃时间比不接种处理提前4d,高温维持时间延长10~12d,接种菌剂处理堆温在50℃以上时间持续了24d,达到了GB/T7959-2012标准;发酵过程中接种处理的pH值低于对照,pH值呈现下降、上升、下降、平稳的趋势;接种M1、M2处理的油菜发芽指数达到100%;C/N逐渐下降,30d时接种处理由最初的27.75∶1下降到14.47∶1~17.27∶1,而对照仅下降到20.55∶1;堆肥结束时,菌剂处理的有机质、N+P2O5+K2O含量与NY525-2012标准接近,发酵产物适合做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原料。综合各项指标,菌剂1和菌剂2的发酵效果优于菌剂3,菌剂1和菌剂2更适合牛粪和秸秆混合物料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玉米秸秆 好氧发酵 发酵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菌剂对鸡粪好氧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玉凤 田慎重 +6 位作者 岳寿松 宋效宗 张培苹 边文范 董亮 高建国 王恒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发酵效果,本试验采用槽式好氧发酵法,以不接种菌剂处理为对照,设置两种发酵菌剂接种处理,以发酵过程温度、种子发芽指数、有机碳等指标为考核依据,评价两种菌剂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菌剂... 为筛选出适合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发酵效果,本试验采用槽式好氧发酵法,以不接种菌剂处理为对照,设置两种发酵菌剂接种处理,以发酵过程温度、种子发芽指数、有机碳等指标为考核依据,评价两种菌剂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菌剂处理达到50℃的时间比不接种提前3 d;两种菌剂处理维持50℃高温的时间达到45 d以上,符合GB/T 7959—2012的要求;高于55℃的时间维持25 d以上,符合NY/T 3442—2019的标准。(2)小麦发芽指数结果显示,接种菌剂促进鸡粪发酵,37 d时可以达到基本无害程度,47 d时达到完全无毒;不接种菌剂处理47 d时才达到基本无毒害程度。(3)菌剂1处理发酵12 d时C/N值约稳定在16,菌剂2和不接种处理21 d始约稳定在16。(4)发酵鸡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和砷、汞、铅、镉、铬指标达到NY 525—2012和NY 884—2012中规定的各项标准,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与强力霉素未检出。(5)接种菌剂处理发酵12 d后氮磷钾养分总量(N+P_(2)O_(5)+K_(2)O)在4.3%以上;12~47 d的pH值在6.8~7.1;有机碳含量达到27%以上;接种菌剂显著增加了发酵物料的总腐植酸含量。综合各项指标,两种发酵菌剂均能提高鸡粪发酵速度,发酵时间缩短10 d,菌剂1的发酵效果优于菌剂2,菌剂1更适合本试验配方下的鸡粪发酵。堆肥有效时间应该控制在37 d以上,保障发酵产物均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实现无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发酵菌剂 好氧发酵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