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粪过腹转化复合基质对盆栽小白菜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郭兵 单洪涛 +3 位作者 赵自超 张海兰 杨正涛 姚利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牛粪过腹转化产物蚯蚓粪和黑水虻粪对小白菜的应用效果及其替代草炭的潜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蚯蚓粪复合基质能使小白菜生长良好并显著提升其品质(P<0.05),而黑水虻粪复合基质造成小白菜产量和品质降低...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牛粪过腹转化产物蚯蚓粪和黑水虻粪对小白菜的应用效果及其替代草炭的潜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蚯蚓粪复合基质能使小白菜生长良好并显著提升其品质(P<0.05),而黑水虻粪复合基质造成小白菜产量和品质降低。T2(70%蚯蚓粪+30%蛭石)处理的小白菜株高与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3.15%和0.49%,VC、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69.03%和33.73%、27.27%,硝酸盐含量降低22.73%。综合以上结果,T2混配基质效果最佳,可作为草炭的理想替代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牛粪过腹转化 蚯蚓粪 黑水虻粪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渣配施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正涛 姚利 +4 位作者 王建中 张海兰 单洪涛 郭兵 赵自超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97-102,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菌渣与蚯蚓粪以及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商品性、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常规化肥)相比,各处理对马铃薯以上各项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菌渣与蚯蚓粪以及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商品性、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常规化肥)相比,各处理对马铃薯以上各项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T3处理的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的增幅分别为20.11%、29.97%、17.89%;产量增加24.26%;品质方面,淀粉、还原糖、VC、粗蛋白含量分别提升47.80%、28.26%、16.64%、29.96%;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盐分、pH的改良程度分别为4.39%、7.13%、23.23%、9.14%。综合考虑,T3处理(常规化肥+菌渣12000 kg/hm^2+蚯蚓粪7500 kg/hm^2+PAM 50 kg/hm^2)为本试验的最佳配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蚯蚓粪 PAM 马铃薯 生长发育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木耳菌渣复合基质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单洪涛 姚利 +3 位作者 赵自超 郭兵 薛宝华 张海兰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不同配方毛木耳菌渣的理化指标分析,配制草莓栽培基质配方,对不同基质配方的栽培研究表明,将毛木耳菌渣进行良好发酵后,与草炭土按照3∶2(体积比)的比例混合并加入硫酸亚铁调整pH值作为草莓栽培基质,明显优于普通草莓商品栽培基质... 通过对不同配方毛木耳菌渣的理化指标分析,配制草莓栽培基质配方,对不同基质配方的栽培研究表明,将毛木耳菌渣进行良好发酵后,与草炭土按照3∶2(体积比)的比例混合并加入硫酸亚铁调整pH值作为草莓栽培基质,明显优于普通草莓商品栽培基质,草莓产量增加18.37%,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提高38.75%、42.53%,硝酸盐含量降低44.12%。表明毛木耳菌渣发酵后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菌渣 草莓商品栽培基质 草炭土 草莓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对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勇 郭成亮 +1 位作者 辛淑荣 李忠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2-115,共4页
为探讨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对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选择日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的肉牛4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组分别用50%、100%膨化豆粕... 为探讨不同水平膨化豆粕添加对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选择日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的肉牛4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组分别用50%、100%膨化豆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预试验7 d,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与1组相比提高19.8%(P<0.05),试验3组料肉比与1组相比降低9.6%(P<0.05),试验2、3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2、3组宰前活重、屠宰率均高于1组(P>0.05),试验3组酮体重、眼肌面积与1组相比分别提高15.5%、13.3%(P<0.05);试验2、3组的失水率、嫩度、pH、粗灰分与1组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3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瘦肉率、大理花纹与1组相比分别提高18.4%、14.7%、12.7%、26.1%(P<0.05)。综上,100%膨化豆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可以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豆粕 肉牛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大棚番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效应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福丽 李国生 +3 位作者 张柏松 李燕 魏建林 谭德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8,共9页
【目的】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化肥增效和快速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新建温室中番茄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的】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化肥增效和快速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新建温室中番茄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7和2018年在鲁西南的两个新建大棚进行了试验,供试番茄品种为‘亚特兰大’。依据当地番茄N-P_(2)O_(5)-K_(2)O推荐量(1108-955-1108),设置100%化肥(FP)和10%、20%、30%、40%的有机肥氮替代比例(FM10、FM20、FM30、FM40)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了番茄果实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番茄NO_(3)^(-)-N、维生素C(Vc)、总糖、酸度以及收获后0—3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指标,并计算经济效益。【结果】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在10%~30%内时,番茄产量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以FM30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比FP处理增产4.03%,增收6.9%。FM30和FM40处理的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比FP处理均降低了21.2%左右,FM10处理的番茄Vc、总糖含量最高,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增加,番茄Vc、糖酸比和总糖含量降低。FM30处理的番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FP处理提高了17.7%。与FP处理相比,FM30和FM4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也显著降低,但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显著增加。【结论】当有机氮替代30%的化肥氮时,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速效养分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设施番茄 产量与品质 养分效率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对土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桂芳 董浩 +3 位作者 朱国梁 于淑慧 牟小翎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65-68,79,共5页
在花生-二月兰复种连作条件下,研究二月兰翻压还田基础上减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二月兰翻压还田基础上减施10%~30%的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4.6%~18.5%,碱解氮含量增加3.3%~6.1%,速效磷含量增... 在花生-二月兰复种连作条件下,研究二月兰翻压还田基础上减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二月兰翻压还田基础上减施10%~30%的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4.6%~18.5%,碱解氮含量增加3.3%~6.1%,速效磷含量增加2.6%~4.8%,速效钾含量增加7.1%~8.8%,土壤容重降幅为8.2%~12.2%。与习惯施肥相比,二月兰翻压还田基础上减施10%~20%的化肥可明显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花生的农艺性状,增加花生产量,增幅为3.1%~7.2%。可见二月兰翻压还田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起到减肥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二月兰 化肥减施 土壤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改良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燕 朱国梁 +6 位作者 张雪飞 董浩 魏建林 崔荣宗 李国生 郑福丽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31-35,共5页
以冬小麦品种潍麦8号为试材,以不施氮肥(PK)、优化施肥(OPT)为对照,设置有机肥氮替代5%化肥氮(T1)、有机肥氮替代10%化肥氮(T2)、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T3)和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4)共6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冬小麦产量... 以冬小麦品种潍麦8号为试材,以不施氮肥(PK)、优化施肥(OPT)为对照,设置有机肥氮替代5%化肥氮(T1)、有机肥氮替代10%化肥氮(T2)、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T3)和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T4)共6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探明合适的有机肥替代比例。结果表明:T2在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较OPT增产5.0%;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比例的增加,产量有降低趋势,T3和T4处理较OPT增产4.0%和0.2%;穗粒数和千粒重是主要增产要素。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随替代比例增加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T2处理最高,分别为31.2、4.2kg/kg。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提高土壤耕层养分含量,与OPT相比,T2、T3、T4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31.5、1.2、2.2mg/kg;T1、T2处理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7.7、68.0mg/kg;T1、T2、T3、T4处理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5、2.6、0.9、1.0g/kg,以T2增幅最大。本试验条件下,兼顾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认为,以有机肥氮替代10%化肥氮(T2)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冬小麦 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灌追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淑慧 朱国梁 +4 位作者 董浩 张雪飞 牟小翎 史桂芳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46-50,共5页
为探明华北地区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上的运用效果,于2017—2019年,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小麦品种泰山27,研究了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微喷灌... 为探明华北地区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上的运用效果,于2017—2019年,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小麦品种泰山27,研究了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提高小麦产量3.32%~9.87%。当化肥减施20%以内时,产量增加了1.42%~6.60%,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养分积累量差异不显著;当化肥减施到30%以上时,产量下降了4.90%~6.14%,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养分积累量降低。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及化肥减施各处理节约水分33.33%,水分利用率增加20.10%~32.41%。表明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在减施化肥20%范围内,能够达到增产、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 小麦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养分积累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郑福丽 李国生 +2 位作者 李燕 魏建林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设施辣椒产量、养分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适宜设施辣椒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常量有机肥(FP+OM1),优化用量化肥(O...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设施辣椒产量、养分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适宜设施辣椒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试验设置7个处理: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常量有机肥(FP+OM1),优化用量化肥(OPT),优化用量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OPT+OM2),优化用量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OPT+OM3),优化用量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OPT+OM4),减施15%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OPT1+OM3),减施30%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OPT2+OM3)。结果表明:(1)等化肥用量条件下,辣椒产量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OPT+OM4处理产量最高,比FP+OM1处理增产49.91%;OPT1+OM3和OPT2+OM3处理的辣椒产量仍持平或略高于FP+OM1处理。(2)辣椒NO^-3-N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化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OPT+OM4处理NO^-3-N含量最高,比FP+OM1处理高46.57%。(3)OPT+OM3和OPT+OM4处理的辣椒氮磷钾累积量和氮磷钾收获指数居高,OPT2+OM3、OPT+OM4处理肥料偏生产力较高,分别比FP+OM1处理分别提高67.89%、65.66%。(4)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差异很大,OPT+OM3处理土壤中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居高,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分别比FP+OM1处理提高38.78%和22.20%。(5)OPT+OM4施肥模式的纯收入最高,为44.50万元/hm^2,OPT+OM3处理的产投比最高,为4.90。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和土壤培肥等因素,推荐每公顷施用2422.5~2850.0kg化肥配合施用45562.5kg有机肥为较优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设施辣椒 产量 养分利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牟小翎 朱国梁 +4 位作者 董浩 张雪飞 于淑慧 史桂芳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41-45,共5页
本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种类氮肥对夏玉米土壤养分、主要性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优化施肥(NPK)相比,聚谷氨酸类肥料(NPK+PA)和海藻酸类肥料(NPK+AA)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3.44%和4.01%;缓控... 本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种类氮肥对夏玉米土壤养分、主要性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优化施肥(NPK)相比,聚谷氨酸类肥料(NPK+PA)和海藻酸类肥料(NPK+AA)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3.44%和4.01%;缓控释肥料(SCRF)、海藻酸类肥料(NPK+AA)、腐植酸类肥料(HAF)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3.79%、0.47%、0.96%,氮肥利用率分别增提高41.20%、12.53%、22.56%;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均以缓控释肥料(SCRF)最高。说明不同种类氮肥和缓控释氮肥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且以缓控释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夏玉米 肥料利用率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栽培鸡腿蘑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惠东 任鹏飞 +3 位作者 任海霞 曲玲 黄春燕 万鲁长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以玉米芯为主料,设计不同的菌株、基质配方和覆土材料进行了鸡腿蘑病虫害防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蘑菌株鸡蘑1号、特白33、特白36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首选品种;当玉米芯替代棉籽皮的添加比例逐步提高到80%时... 以玉米芯为主料,设计不同的菌株、基质配方和覆土材料进行了鸡腿蘑病虫害防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蘑菌株鸡蘑1号、特白33、特白36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首选品种;当玉米芯替代棉籽皮的添加比例逐步提高到80%时,发菌期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依然保持在1.0%和1.5%,而且产值投入比最高,达到10.37:1;新型覆土材料出菇早、商品性好,产量比传统覆土提高36.3%,出菇期病害发生率为1.5%,比对照降低3.5个百分点,抗虫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蘑 玉米芯 菌株筛选 病虫害防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复合肥在夏玉米上的减施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建林 李燕 +4 位作者 马宁 李国生 崔荣宗 郑福丽 谭德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79-84,共6页
为明确海藻酸复合肥在夏玉米上减施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施用传统肥料为对照,设置海藻酸复合肥等养分量及减量处理,研究海藻酸复合肥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叶片SPAD值、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的... 为明确海藻酸复合肥在夏玉米上减施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施用传统肥料为对照,设置海藻酸复合肥等养分量及减量处理,研究海藻酸复合肥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叶片SPAD值、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养分量海藻酸复合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比传统施肥处理增产10.6%,随总养分投入量的减少,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减量10%和20%的海藻酸复合肥仍能获得高于传统肥料全量养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产7.5%和2.6%,减量30%处理则显著减产。玉米株高、叶面积、绿叶片数、SPAD值等指标均以施用等养分量的海藻酸复合肥料处理最佳,传统肥料处理次之,随着养分投入量减少,各指标呈下降趋势。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海藻酸复合肥处理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9、5.8、9.5个百分点,同时对土壤肥力有一定提升作用。综合分析推荐,当地夏玉米一次性施用传统施肥养分量80%~90%的海藻酸复合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海藻酸复合肥 产量 养分利用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液体菌种配方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强 宫志远 +6 位作者 司洪宇 黄春燕 韩建东 梁晓辉 张元祺 李瑾 谢红艳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针对山东地区金针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实际,以当地主栽白色金针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球直径、密度及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以不同材料的碳源、氮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研究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 针对山东地区金针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实际,以当地主栽白色金针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球直径、密度及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以不同材料的碳源、氮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研究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适宜金针菇栽培的最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豆奶宝0.33%、磷酸二氢钾(KH2PO4)0.080%、硫酸镁(MgSO4)0.075%和VB2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效氮肥对麦茬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海涛 吴小宾 +3 位作者 王江涛 沈玉文 刘苹 宋效宗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36-40,共5页
稻麦轮作是我国黄淮稻区最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之一。缓释氮肥作为高效氮肥类型在单双季稻上均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效作用,但在麦茬稻的肥效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研究不同类型高效氮肥的肥效并筛选出合适的种类,对实现麦茬稻减肥增效具有重... 稻麦轮作是我国黄淮稻区最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之一。缓释氮肥作为高效氮肥类型在单双季稻上均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效作用,但在麦茬稻的肥效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研究不同类型高效氮肥的肥效并筛选出合适的种类,对实现麦茬稻减肥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不施氮和农民习惯施氮(普通尿素分次施肥)为对照,在氮肥用量减少20%及一次性施肥条件下研究三种高效氮肥(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水性树脂+改性腐植酸包膜尿素、稳定性尿素)对麦茬稻生长中期叶绿素含量、植株氮含量、氮肥利用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三种高效氮肥提高了水稻生长中期的叶绿素含量;植株氮含量却未有明显变化,较好地实现了氮素供需在水稻生长时期的匹配,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大幅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三种高效氮肥中,水性树脂+改性腐植酸包膜尿素表现最为突出,是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最佳选择,比农民习惯施氮氮肥利用率提高62.0%,产量增加4.6%,相对收益增加2310.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氮肥 麦茬稻 氮肥利用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秸秆轻简化栽培大球盖菇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惠东 田京江 +4 位作者 任鹏飞 任海霞 曲玲 刘军 万鲁长 《食用菌》 2019年第3期52-53,61,共3页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2]。大球盖菇子实体色泽艳丽、清香脆甜、肉...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2]。大球盖菇子实体色泽艳丽、清香脆甜、肉质嫩滑且营养丰富,被誉为舌尖上的美味佳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作物秸秆 轻简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根菇控温菇房周年化立体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鲁长 任海霞 +6 位作者 任鹏飞 曲玲 王厚鹏 李晓博 孙振福 张逸 郭惠东 《食用菌》 2020年第1期49-50,53,共3页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大毛草菌、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1],是温带和亚热带夏秋季栽培的一种珍稀食用菌。长根菇是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中的上品,肉质细...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大毛草菌、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1],是温带和亚热带夏秋季栽培的一种珍稀食用菌。长根菇是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中的上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甜、香脆爽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食药用价值高[2],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根菇 控温菇房 周年化 立体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个黄色金针菇菌株工厂化栽培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春燕 李瑾 +5 位作者 杨彤 张元祺 姚强 韩建东 谢红艳 宫志远 《食用菌》 2020年第3期19-23,共5页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色、菌柄根部褐色;(2)菌盖浅黄色,菌柄白色,菌柄根部浅黄色或浅褐色;(3)菌盖深褐色,菌柄浅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金针菇 工厂化栽培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细菌群落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垒 李燕 +6 位作者 魏建林 周晓琳 李子双 李国生 吴小宾 刘兆辉 谭德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53-1363,共11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技术,研究连续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细菌群落结构和种间互作关系的影响,为黄淮海潮土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与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东德州,始于2010年,土壤为典型...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技术,研究连续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细菌群落结构和种间互作关系的影响,为黄淮海潮土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与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东德州,始于2010年,土壤为典型潮土,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2021年从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3个处理小区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酶活性、细菌群落等指标。【结果】与CK处理相比,NPK和NPKS处理pH均降低了0.06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分别提升了23.19%和34.82%,细菌多样性分别降低了0.90%和0.91%,均匀度均显著降低了1.11%。与CK相比,NPK处理土壤中β-葡糖苷酶(β-GC)和碱性磷酸酶(ALP)分别显著升高47.91%和50.35%,NPKS处理β-GC、ALP和脱氢酶(DHA)活性分别升高78.31%、46.53%和50.91%。CK处理的优势菌群为寡营养型细菌(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和固氮菌(生丝微菌科和伯克氏菌科),NPK处理的优势菌群为可降解顽固有机质的变形菌门(草酸杆菌科、红丹杆菌科和黄单胞菌科)、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NPKS处理的优势菌群为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厚壁菌门(芽胞杆菌科)。网络分析发现,不同施肥处理优势菌群分属于不同网络模块,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NPKS处理中富集的芽胞杆菌通过强烈的共生关系形成特定物种集群,并且与β-GC、ALP和DH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有利于黄淮海潮土区土壤肥力的提升,并可通过调节细菌种间互作关系,优化细菌群落组成,提高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苜蓿皂苷提取物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勇 郭成亮 +1 位作者 辛淑荣 李忠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76-79,共4页
为研究苜蓿皂苷提取物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150±4)kg健康肉犊牛60头,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的苜蓿皂苷提取物,试验期6... 为研究苜蓿皂苷提取物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150±4)kg健康肉犊牛60头,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的苜蓿皂苷提取物,试验期60 d。试验期结束测定其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5.6%、13.0%(P <0.05),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12.9%、12.3%(P <0.05),试验2、3、4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P> 0.05);(2)试验3、4组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12.0%、11.9%、8.5%、7.4%、19.3%、17.1%(P <0.05),试验2、3、4组干物质、钙、磷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0.05);(3)试验3、4组的氨氮、总脂肪酸、微生物含量较1组比分别提高17.9%、17.3%、12.1%、11.1%、42.4%、39.1%(P<0.05),试验2、3、4组的pH、乙酸、丁酸均高于1组(P> 0.05);试验2、3、4组的丙酸均低于1组(P> 0.05)。综上,不同水平的苜蓿皂苷提取物可以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性能,以1.0%添加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皂苷提取物 肉牛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菌剂对鸡粪好氧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玉凤 田慎重 +6 位作者 岳寿松 宋效宗 张培苹 边文范 董亮 高建国 王恒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发酵效果,本试验采用槽式好氧发酵法,以不接种菌剂处理为对照,设置两种发酵菌剂接种处理,以发酵过程温度、种子发芽指数、有机碳等指标为考核依据,评价两种菌剂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菌剂... 为筛选出适合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发酵效果,本试验采用槽式好氧发酵法,以不接种菌剂处理为对照,设置两种发酵菌剂接种处理,以发酵过程温度、种子发芽指数、有机碳等指标为考核依据,评价两种菌剂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菌剂处理达到50℃的时间比不接种提前3 d;两种菌剂处理维持50℃高温的时间达到45 d以上,符合GB/T 7959—2012的要求;高于55℃的时间维持25 d以上,符合NY/T 3442—2019的标准。(2)小麦发芽指数结果显示,接种菌剂促进鸡粪发酵,37 d时可以达到基本无害程度,47 d时达到完全无毒;不接种菌剂处理47 d时才达到基本无毒害程度。(3)菌剂1处理发酵12 d时C/N值约稳定在16,菌剂2和不接种处理21 d始约稳定在16。(4)发酵鸡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和砷、汞、铅、镉、铬指标达到NY 525—2012和NY 884—2012中规定的各项标准,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与强力霉素未检出。(5)接种菌剂处理发酵12 d后氮磷钾养分总量(N+P_(2)O_(5)+K_(2)O)在4.3%以上;12~47 d的pH值在6.8~7.1;有机碳含量达到27%以上;接种菌剂显著增加了发酵物料的总腐植酸含量。综合各项指标,两种发酵菌剂均能提高鸡粪发酵速度,发酵时间缩短10 d,菌剂1的发酵效果优于菌剂2,菌剂1更适合本试验配方下的鸡粪发酵。堆肥有效时间应该控制在37 d以上,保障发酵产物均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实现无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发酵菌剂 好氧发酵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