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麻楝生长和光合作用参数种源变异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武冲
仲崇禄
+4 位作者
张勇
陈羽
陈珍
姜清彬
尹燕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9-514,共6页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7个国家22个地理种源麻楝2.5年生造林幼树为材料,利用LI一6400光合作用仪于秋季初期对麻楝的光台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楝的光饱和点为1000μmol/(m2·...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7个国家22个地理种源麻楝2.5年生造林幼树为材料,利用LI一6400光合作用仪于秋季初期对麻楝的光台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楝的光饱和点为1000μmol/(m2·s);在同一生境条件麻楝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在生长速率方面,泰国TH2的高生长速率和直径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5.55μmol/(m2·s),变幅为7.5-24.1μmol/(m2·s),CN1最大,VN3最小;平均气孔导度为0.25H2O/(m2.s),变幅为0.13~0.36H2O/(m2.s).TH2最大.VN3最小;胞间CO2浓度的平均值为228.72μmol/mol,变幅为177.2~294.9μmol/mol,VN3胞间CO2浓度最高.CN1最低;蒸腾速率的平均值为5.25molH2O/(m2.s),变幅为2.1~8.6molH2O/(m2·s),MM1蒸腾速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而VN3蒸腾速率最弱;TH4WUE最高达到6.96μmol/mol,LK1最小仅为2.11μmol/mol。根据不同种源麻楝生长和光合参数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将22个麻楝种源分为3个集群.其中第1集群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种源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方桃园秋季桃蚜发生规律与防控药剂筛选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长兵
徐庆宣
+4 位作者
张安宁
马之胜
王鸿
张帆
郭晓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7-1693,共7页
秋季回迁到桃园的越冬桃蚜是翌年早春危害桃树的主要虫源。为明确秋季北方桃园中桃蚜的回迁发生动态和产卵情况,以及筛选高效防治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在北京、石家庄、泰安、兰州各选1个桃园,采用黄板诱虫,监测秋季桃园内桃蚜的成虫种群...
秋季回迁到桃园的越冬桃蚜是翌年早春危害桃树的主要虫源。为明确秋季北方桃园中桃蚜的回迁发生动态和产卵情况,以及筛选高效防治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在北京、石家庄、泰安、兰州各选1个桃园,采用黄板诱虫,监测秋季桃园内桃蚜的成虫种群和产卵动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等3种药剂对秋季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方桃园中桃蚜9月初开始回迁,在10月中旬有性雌蚜开始产卵越冬,10月下旬桃蚜数量明显减少。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处理防治秋季蚜虫,虽然药效较慢,但用药后14 d后防效分别在91.6%、80.6%和66.4%。北方桃园回迁的桃蚜会快速繁殖扩增种群,且秋末产卵量较多,可以在9月中下旬选择喷施藜芦碱控制桃园桃蚜,降低桃蚜种群数量,减轻翌年蚜虫防治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发生规律
藜芦碱
苦参碱
矿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麻楝生长和光合作用参数种源变异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武冲
仲崇禄
张勇
陈羽
陈珍
姜清彬
尹燕雷
机构
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
热带林业
研究所
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研究所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9-514,共6页
基金
国家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No.2009-4-02)
文摘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7个国家22个地理种源麻楝2.5年生造林幼树为材料,利用LI一6400光合作用仪于秋季初期对麻楝的光台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楝的光饱和点为1000μmol/(m2·s);在同一生境条件麻楝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在生长速率方面,泰国TH2的高生长速率和直径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5.55μmol/(m2·s),变幅为7.5-24.1μmol/(m2·s),CN1最大,VN3最小;平均气孔导度为0.25H2O/(m2.s),变幅为0.13~0.36H2O/(m2.s).TH2最大.VN3最小;胞间CO2浓度的平均值为228.72μmol/mol,变幅为177.2~294.9μmol/mol,VN3胞间CO2浓度最高.CN1最低;蒸腾速率的平均值为5.25molH2O/(m2.s),变幅为2.1~8.6molH2O/(m2·s),MM1蒸腾速率显著大于其他种源,而VN3蒸腾速率最弱;TH4WUE最高达到6.96μmol/mol,LK1最小仅为2.11μmol/mol。根据不同种源麻楝生长和光合参数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将22个麻楝种源分为3个集群.其中第1集群长势较好。
关键词
麻楝
种源
生长
光合特性
Keywords
Chukrcasia tabularis
Provenance
Growth
Photosynthesis
分类号
Q949.753.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方桃园秋季桃蚜发生规律与防控药剂筛选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长兵
徐庆宣
张安宁
马之胜
王鸿
张帆
郭晓军
机构
北京市农林
科学
院植物保护
研究所
长江大学农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
科学
院石家庄
果树
研究所
甘肃省农科院林果花卉
研究所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7-1693,共7页
基金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CARS-3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
文摘
秋季回迁到桃园的越冬桃蚜是翌年早春危害桃树的主要虫源。为明确秋季北方桃园中桃蚜的回迁发生动态和产卵情况,以及筛选高效防治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在北京、石家庄、泰安、兰州各选1个桃园,采用黄板诱虫,监测秋季桃园内桃蚜的成虫种群和产卵动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等3种药剂对秋季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方桃园中桃蚜9月初开始回迁,在10月中旬有性雌蚜开始产卵越冬,10月下旬桃蚜数量明显减少。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处理防治秋季蚜虫,虽然药效较慢,但用药后14 d后防效分别在91.6%、80.6%和66.4%。北方桃园回迁的桃蚜会快速繁殖扩增种群,且秋末产卵量较多,可以在9月中下旬选择喷施藜芦碱控制桃园桃蚜,降低桃蚜种群数量,减轻翌年蚜虫防治的压力。
关键词
桃蚜
发生规律
藜芦碱
苦参碱
矿物油
Keywords
Myzus persicae
occurrence regularity
vertrine
matrine
mineral oil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麻楝生长和光合作用参数种源变异分析
武冲
仲崇禄
张勇
陈羽
陈珍
姜清彬
尹燕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方桃园秋季桃蚜发生规律与防控药剂筛选
吴长兵
徐庆宣
张安宁
马之胜
王鸿
张帆
郭晓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