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莉 李沛喆 +1 位作者 吕文秀 刘曈曈 《乡村论丛》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文化遗产挖...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释放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本文在梳理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短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发展措施,以期助力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文化强省 农业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山东省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建堂 喻红华 张哲 《乡村论丛》 2023年第4期120-12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多次强调地域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低端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严重供给过剩的现象,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经营存...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多次强调地域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低端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严重供给过剩的现象,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经营存在着同质化低级的价格竞争问题,而发展特色农业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能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域特色农业自然资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山东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完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树立生态化引领、数字化赋能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质量 区域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文登区L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代兴利 张辉 +2 位作者 徐勤青 秦都林 魏学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7期170-174,共5页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战略工程,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是关键。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产业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文登区L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战略工程,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是关键。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产业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文登区L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L村本底条件、发展现状和存在困境,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在发展优势方面,L村位于昆嵛山东麓,交通便捷,植被茂密,自然风光秀美,具有发展林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自然资源禀赋;在面临的困难方面,L村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龄化和外流加剧,乡土人才缺乏,政策支持乏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应从规划引领、组织推动、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科技支撑,政策支持6个方面综合发力,走出一条山、水、林、田融合发展的特色生态村落产业振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旅游 产业融合 民宿 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与安全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晓艳 王飞翔 +5 位作者 白林红 殷芳 李首涵 杨丽萍 刘林臣 杨萍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2,共8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冠疫情的流行及国际局势的变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给本来就很脆弱的世界粮食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生产大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冠疫情的流行及国际局势的变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给本来就很脆弱的世界粮食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生产大省持续增产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通过对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与代价分析,明确生产资料投入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深入剖析新形势下山东省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寻求粮食增产策略。研究表明:1949—2020年,山东粮食产量增长5.89倍,达到5446.8×10^(4)t;粮食产量每增加1倍平均用时12.05年,播种面积平均减少4.34%,有效灌溉面积增加4.63%,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6.49倍,化肥施用量增加1.94倍,农药使用量增加1.14倍。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山东粮食单产每上一个1000 kg/hm^(2)台阶平均用时12.52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5.19%,农机总动力增长1.59倍,化肥施用量增长37.97%,农药使用量增长0.33%。通过对生产资料贡献率分析看出,对山东省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两者合计贡献率达到81.01%。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框架的新形势下,山东省保持粮食持续增产的主要对策建议:以数量与质量并重确保种粮面积,以规模化经营促降成本增效益,以科技创新促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以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粮食安全人才队伍,以开展用粮节粮行动减少粮食浪费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农业大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粮食生产效率 贡献率 粮食安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以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 梁靓 李振博 《乡村论丛》 2021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分为乡村治理层面的"多村一社区改革"和乡村居住模式改变层面的"农村住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 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分为乡村治理层面的"多村一社区改革"和乡村居住模式改变层面的"农村住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利于服务业和适度规模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统介绍了乐陵市杨安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合理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社区建设 杨安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古为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保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颖 郑莉 吕文秀 《乡村论丛》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及其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传统与多样性、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包容性与交流性以及教育性与参与性。通过分析当前...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及其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传统与多样性、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包容性与交流性以及教育性与参与性。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优化路径:加强本底调查与保护、增强生态保护措施、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激励社区参与和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旨在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新质生产力 现代价值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乡村共同富裕路径研究——以潍坊市洼里村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任万明 樊祥成 《乡村论丛》 2021年第4期77-86,共10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索村庄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多年来统筹利用村庄发展资源,在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村企共建、分配激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探索村庄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多年来统筹利用村庄发展资源,在技术集成、人才集聚、村企共建、分配激励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乡村共同富裕模式。考察洼里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该村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对我国其他村庄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 分配激励 村企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磊 李侃 +1 位作者 焦晓翠 张乐廷 《乡村论丛》 2023年第5期54-59,共6页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随着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村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出现了大量空置宅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宅基地盘活利用状况并不理想,宅基地制度改革存在较多掣肘。本文通过分...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随着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村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出现了大量空置宅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宅基地盘活利用状况并不理想,宅基地制度改革存在较多掣肘。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政策下农村宅基地制度与城市商品房在交易服务、主体限制、权属功能、法律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宅基地制度改革原则,确保宅基地基本功能,赋予其更多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更好发挥改革合力。在此基础上,清理废除农村宅基地改革制度性障碍,加快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转让探索,加速畅通宅基地金融功能实现路径,建立健全宅基地流转交易服务市场,为宅基地改革赋能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宅基地 制度改革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继凯 任万明 《乡村论丛》 2022年第4期3-12,共10页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也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组成与重要支撑。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受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国情制度等多方面影响,注定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没有现成理论可运用,没有现成经验模...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也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组成与重要支撑。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受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国情制度等多方面影响,注定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没有现成理论可运用,没有现成经验模式可照搬。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也是推进国家整体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要求。本文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内涵与内容、方式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并重点提出农业生产现代化、乡村生活现代化、乡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城乡融合“五化一融”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我国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业农村现代化 五化一融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探讨——以山东省安丘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言 贺连民 张鹏亮 《乡村论丛》 2022年第5期83-90,共8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立足县域视野,走推进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安丘市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以现代农...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立足县域视野,走推进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安丘市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土地综合托管服务、实施“乡村赋能”工程、创新“四社共建”合作服务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办法助农增收,对以产业振兴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在县域视野下基于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建议通过坚持“四个兴农”助农兴产导向、“五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结构完善产业体系、丰富业态驱动产业特色发展、保障要素强化产业支撑等路径,推动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产业振兴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粮食规模化高效经营的新探索——以山东省博兴县庞家镇实践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松 高祥 魏春秀 《乡村论丛》 2022年第3期107-113,共7页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措施,作为基层乡镇,要结合实际坚决把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实现保面积,保数量,增效益。近年来,山东省博兴县庞家镇立足实际,围绕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党建为统领,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双层经营的深层矛盾,提升种粮效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粮食规模化高效经营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规模化经营 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林果业机械化应用现状与难点应对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林红 《落叶果树》 2023年第3期64-66,共3页
为解决当前山东省林果业机械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对山东省林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山东省 林果业 机械化推广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孙红滨 杨久涛 张辉 《乡村论丛》 2023年第6期106-111,共6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山东坚定扛牢粮食大省政治责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粮食生产发展规律,大力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本文深入分析山东推动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认为山东在科技助力粮食生产方面,呈现出科技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山东坚定扛牢粮食大省政治责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粮食生产发展规律,大力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本文深入分析山东推动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认为山东在科技助力粮食生产方面,呈现出科技支撑力度显著增强、技术供给体系更加高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发展趋势,但在科技供给环节、质量、体系等三个方面还有待完善提升,提出山东需要进一步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推广和防灾减灾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技 探索实践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 苏日贺 刘颖 《乡村论丛》 202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阐述新时期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日照市东港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做法,提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各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日照市东港区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与合作社的耦合机制研究——基于威海市基层党组织与合作社耦合的三种形态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学文 秦都林 王传鹏 《乡村论丛》 2022年第6期113-119,共7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最普遍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不仅有经济职能,同时还有一定的基层治理职能,与基层党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山东省威海市在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合作社耦合协同发展中,构建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镇...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最普遍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不仅有经济职能,同时还有一定的基层治理职能,与基层党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山东省威海市在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合作社耦合协同发展中,构建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镇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社村企共富党建联盟”三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规范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种模式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事实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传荣 付婷婷 白林红 《乡村论丛》 2022年第2期12-23,共1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结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的,文章通过构建泰尔指数和向量内积法定量测算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基于两个维度的测算结果分析我国乡村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结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的,文章通过构建泰尔指数和向量内积法定量测算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基于两个维度的测算结果分析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研究发现: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演进的背景,制度创新是乡村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原因,供给侧解放乡村的生产要素和需求侧提高消费水平及结构是乡村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结构 特征事实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平 徐建堂 喻红华 《乡村论丛》 2021年第4期87-94,共8页
社会资本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社会资本下乡,将改变乡村产业形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目前,山东省由于政策体系不健全、制度供给规模不足、结构不优;要素供给增量不足、流动性差;服务保障供给力度... 社会资本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社会资本下乡,将改变乡村产业形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目前,山东省由于政策体系不健全、制度供给规模不足、结构不优;要素供给增量不足、流动性差;服务保障供给力度偏小、标准较低;人才供给质量不高、断层严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削弱了社会资本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信心。本文提出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制度供给,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引导撬动作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探索优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文化资源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意义
18
作者 王平 贺连民 侯春玲 《乡村论丛》 2023年第4期35-41,共7页
文化是民族之魂,打造齐鲁样板,振兴齐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山东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诸如历史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名著、历史文化遗存、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资源,遍布全省各地乡村。深入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对于落实乡村... 文化是民族之魂,打造齐鲁样板,振兴齐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山东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诸如历史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名著、历史文化遗存、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资源,遍布全省各地乡村。深入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 实践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沂南县苏村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析
19
作者 高燕妮 郑勇 《乡村论丛》 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筑牢防止返贫的坚实“堤坝”,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适应新阶段新要求,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执行,建立动态监测核查机制,探索接续减贫长效机制,实现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的四个重要转变,严格落实“四...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筑牢防止返贫的坚实“堤坝”,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适应新阶段新要求,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执行,建立动态监测核查机制,探索接续减贫长效机制,实现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的四个重要转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念好“早、全、严、扶”四字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中,把握好了五个重要关系,推动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交出了一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苏村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防止返贫 动态监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