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9
1
作者 江晓东 李增嘉 +3 位作者 侯连涛 王芸 王雪 颜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4,共5页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耕作,少耕特别是旋耕还田方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土壤0~60cm层次硝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的淋失。以旋耕还田为主的耕作体系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灌溉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永军 王空军 +3 位作者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5-350,共6页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高氮,600 kg/hm2)下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植株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NO3--N含量以新生叶较高,...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高氮,600 kg/hm2)下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植株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NO3--N含量以新生叶较高,全展叶较低,老叶居中;茎鞘和根系的NO3--N含量在不同收获期表现为第一收获期低于叶片,第二期仅比新生叶低,第三期则高于叶片。随着收获次数增加,NO3--N含量在叶片中呈降低趋势,在茎鞘和根系中先降后升。高氮水平和分次施肥是造成同一类型叶片NO3--N累积的主要原因;高氮分次施肥处理(N2-3)第二期收获的新生叶NO3--N含量最高,为92.66μg/g,这一数值尚未达动物摄食的潜在致毒剂量。氮素用量增加,其生产效率降低,但高氮(600 kg/hm2)一次性基施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较高的氮肥用量一次性基施能够实现墨西哥玉米的高产且不会影响其产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玉米 施氮量 施氮方式 硝态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株高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永军 王空军 +3 位作者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5-158,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株高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留茬30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为14.1 kg.m-2,总干草产量为1.90kg.m-2,显著高于留茬...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株高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留茬30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为14.1 kg.m-2,总干草产量为1.90kg.m-2,显著高于留茬20 cm和留茬10 cm处理;其粗蛋白(CP)和粗纤维(CF)含量较高,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较低。株高130 cm时刈割与对照处理(株高95 cm)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CP、NFE含量较低,CA和CF含量较高;株高60 cm刈割处理的CP、NFE含量高,CA和CF含量低,但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综合分析5项饲用营养成分和总能量(GE)产量,留茬高度30 cm、株高95 cm时刈割可实现墨西哥玉米生产的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玉米 刈割 留茬高度 刈割时株高 产量 饲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盐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胡瑞波 田纪春 +1 位作者 邓志英 张永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38-1343,共6页
选用25个面粉色泽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白盐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鲜白盐面条和干白盐面条的L*值(色泽亮度)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类胡... 选用25个面粉色泽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白盐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鲜白盐面条和干白盐面条的L*值(色泽亮度)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煮后面条L*值与各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鲜、干和煮后白盐面条的色泽红度(a*值)均与面粉a*值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干面条的a*值还与灰分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种状态白盐面条的色泽黄度(b*值)均与面粉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R457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干面条和煮后面条的b*值还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颗粒度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鲜白盐面条放置过程中色泽亮度的稳定性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b*值的稳定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盐面条 色泽 色泽稳定性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苏丹草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文华 王空军 +3 位作者 王永军 赵久然 董树亭 胡昌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18-1222,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粱、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粱和苏丹草相比,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粱、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粱和苏丹草相比,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京科草1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722选分别高98.6%和139.9%;杂交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及总能量均最高,高粱次之,苏丹草最低,杂交种饲用品质的改善主要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显著提高;从物质分配和能量形成的角度分析,茎秆和叶鞘是鲜物质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干物质产量和能量的形成过程中,茎秆、叶鞘和叶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苏丹草杂交种 高梁 苏丹草 产量 饲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烟草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杜传印 刘洪祥 田纪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2-1596,共5页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不同类型和地域来源的烟草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选用4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323条扩增带,其中174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55.72%。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48份烟草种质分为2... 利用AFLP技术,对48份不同类型和地域来源的烟草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选用4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323条扩增带,其中174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55.72%。对AFLP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48份烟草种质分为2大类群,即黄花烟草群和普通烟草群,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4组;48份材料的欧氏距离为1.41—10.78。初步研究表明,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AFLP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艳 董树亭 +4 位作者 刘锋 吴正峰 叶梅 王永军 刘延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8,共7页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两种饲料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规律以及氮素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者的氮积累量逐渐增加;氮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最高,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茎鞘中...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两种饲料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规律以及氮素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者的氮积累量逐渐增加;氮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最高,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茎鞘中氮分配比例逐渐增加;氮素吸收强度皖草2号逐渐增加,墨西哥玉米呈单峰曲线变化。墨西哥玉米再生草吸收氮素来自肥料的比率为97.6%~100.0%,在整个生育期呈斜“z”字型变化;皖草2号逐渐减少。氮肥处理间比较,头茬草一次性施肥处理吸收肥料氮比分次施肥处理分别高18.2%和19.3%;再生草的氮素吸收强度以分次施肥效果较好;氮收获指数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皖草2号各次收获草干重、全氮含量、氮累积量和氮回收率均高于墨西哥玉米,且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而墨西哥玉米则相反。生产上皖草2号品种应采用分次施用氮肥,而墨西哥玉米则采用一次性施肥的方式,这样既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还可获得优质的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吸收 氮回收率 氮素收获指数 皖草2号 墨西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面粉混配对面团及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彩玲 田纪春 +1 位作者 邓志英 翟红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用质构仪测定了两个筋力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与糯小麦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面团的拉伸特性、粘度特性和煮熟面条的质构特性(TPA)。结果表明,添加糯麦粉可降低山农12面粉的最大拉伸阻力,增加延伸度,并进一步改善拉伸面积和拉力比数,添加40%糯... 用质构仪测定了两个筋力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与糯小麦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面团的拉伸特性、粘度特性和煮熟面条的质构特性(TPA)。结果表明,添加糯麦粉可降低山农12面粉的最大拉伸阻力,增加延伸度,并进一步改善拉伸面积和拉力比数,添加40%糯麦粉为比较合适的混配比例。而添加糯麦粉对山农11的拉伸特性无显著改善。添加糯麦粉增大了山农12和山农11面团的粘度、粘着性,可以用糯麦粉来调节普通小麦面粉的粘度指标,山农11本身具有较高的面团粘度,不宜添加糯麦粉调节面团粘度。煮熟面条质构特性的TPA曲线表明,两种面粉中添加糯麦粉均可以降低面条的硬度、粘着性、胶着性,增加面条的弹性和恢复性,可通过添加糯麦粉提高面条食用品质。面条TPA与面团指标相关分析表明面条硬度、胶着性与面团最大拉伸阻力、拉力比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面团延伸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育种早期可以用面团质构特性来预测面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普通小麦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史忠强 江晓东 +3 位作者 王芸 宁堂原 韩宾 李增嘉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0-52,56,共4页
采用5种土壤耕作方式在山东龙口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中夏玉米的灌浆速率符合“S”型曲线,可与Logistic方程Y=k/(1+ae-bt)很好的拟合。相对于常规耕作,耙耕秸秆还田方式能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灌浆速率,增产14.5%,与旋耕秸... 采用5种土壤耕作方式在山东龙口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中夏玉米的灌浆速率符合“S”型曲线,可与Logistic方程Y=k/(1+ae-bt)很好的拟合。相对于常规耕作,耙耕秸秆还田方式能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灌浆速率,增产14.5%,与旋耕秸秆还田方式无明显差异,而免耕秸秆覆盖方式减产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叶面积指数 灌浆速率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营养价值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艳 董树亭 +1 位作者 刘锋 朱建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杂交苏丹草———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进行不同刈割频度和青贮等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频度鲜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鲜物质产量分别刈割三次和两次最高;干物质产量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减少,皖草2号显著高于墨... 对杂交苏丹草———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进行不同刈割频度和青贮等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频度鲜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鲜物质产量分别刈割三次和两次最高;干物质产量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减少,皖草2号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皖草2号刈割三次粗蛋白质(CP)产量和总能量最高,高于墨西哥玉米,CP含量前者低于后者。两作物第一次收获期的干物质(DM)和CP瘤胃降解率最高,而后再生草降解率逐渐降低,粗纤维降解率逐渐增加,皖草2号略高于墨西哥玉米。青贮后皖草2号头茬草酸洗纤维含量、再生草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降解率均高于青贮前。两种饲用作物营养价值差异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所致,调控措施对其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作物 类型 饲用营养价值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Waxy蛋白亚基缺失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红梅 田纪春 孙彩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存在为数不多的自然突变的Waxy蛋白亚基缺失小麦材料。选用自然突变形成的4种缺失1个或2个Waxy蛋白亚基的部分糯小麦材料,2种Waxy蛋白亚基全缺失的糯小麦品系,以普通中筋小麦济麦19作为对照,研究其籽粒性状和面团的粉... 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存在为数不多的自然突变的Waxy蛋白亚基缺失小麦材料。选用自然突变形成的4种缺失1个或2个Waxy蛋白亚基的部分糯小麦材料,2种Waxy蛋白亚基全缺失的糯小麦品系,以普通中筋小麦济麦19作为对照,研究其籽粒性状和面团的粉质特性、揉混特性、拉伸和黏度特性。结果表明,糯小麦的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含量与其他小麦相比明显偏低;部分糯小麦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面团的粉质特性、揉混特性和拉伸特性测定表明,糯小麦面团的吸水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小麦,其稳定时间、断裂时间,揉混特性的中线峰值时间、峰值面积、8 min尾高,拉伸特性的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最大拉伸比显著低于对照,而部分糯小麦(江苏白火麦除外)的粉质参数(吸水率除外)、揉混参数、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均高于对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黏度特性上,糯小麦的面团黏度、附着功、黏聚性较大,部分糯小麦(江苏白火麦除外)的面团黏度较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综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测定表明,糯小麦面粉的吸水率高,但面团的结构差,筋力弱;Sturdy、Satanata和IKE 3个部分糯小麦的面团的耐揉性、耐搅性、面团筋力优于济麦19,也优于糯小麦;缺失Wx-D1亚基的江苏白火麦的大多数面团流变学参数与糯小麦无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Y蛋白 糯小麦 部分糯小麦 面团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175个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SSR标记与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武玉国 吴承来 +4 位作者 秦保平 王振林 黄玮 杨敏 尹燕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8,共11页
为了解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选用108对覆盖小麦各同源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75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4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4.15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1... 为了解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选用108对覆盖小麦各同源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75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4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4.15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14个;全部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75~0.869,平均为0.561。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区或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具有共同亲本的品种多数聚为一类。关联分析表明,与株高、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P<0.01)的标记有23个,其中3个标记达到极显著(P<0.001)水平。标记wmc128(1B)和wmc236(3B)与小穗数极显著相关,分别解释小穗数变异的10.5%和8.0%;标记Xgwm129(2B)与千粒重达到极显著相关,可以解释千粒重变异的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多样性 SSR 等位变异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海伟 王振林 +5 位作者 王平 王树刚 黄玮 武玉国 孙兰珍 尹燕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3-1100,共8页
为探讨光照条件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与积累的影响,以红粒小麦品种(系)D4红、红5、黑小麦76,黑粒小麦品系D4黑、昌邑黑麦,以及普通小麦济麦19(白粒)为材料,研究穗部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 为探讨光照条件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与积累的影响,以红粒小麦品种(系)D4红、红5、黑小麦76,黑粒小麦品系D4黑、昌邑黑麦,以及普通小麦济麦19(白粒)为材料,研究穗部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全灌浆期穗部遮光或后期遮光对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前期遮光,说明籽粒灌浆后期是花青素合成的关键时期。穗部遮光对D4红、红5及黑小麦76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黑粒小麦昌邑黑麦与D4黑。3个红粒品种(系)全灌浆期遮光后籽粒花青素含量不足1Ug-1,与白粒品种类似,而前期遮光后期恢复光照后籽粒花青素迅速合成。与未遮光的对照比较,遮光对2个黑粒小麦品系花青素含量影响虽达显著水平,但遮光后黑粒品系花青素含量仍在2U g-1以上。说明黑粒与红粒小麦籽粒花青素的合成途径不同。红粒小麦的花青素合成可能是一种依赖光的合成途径,而黑粒小麦中可能是依光型和非依光型两种合成途径,且后者是其主要途径。有色小麦籽粒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变化趋势是灌浆前期低,中后期高,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呈前期高,中后期低的变化趋势。未遮光处理的有色小麦,其不同时期籽粒花青素含量与PAL和CHI活性变化趋于一致,且呈显著正相关,表明CHI与PAL是有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黑粒小麦的花青素含量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红粒的相关性不显著。遮光后籽粒的花青素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说明光照条件对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并非直接通过3种酶活性的变化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 查尔酮异构酶 多酚氧化酶 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彩色小麦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玮 杨敏 +4 位作者 秦保平 王振林 武玉国 孙兰珍 尹燕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5-1139,共5页
为探讨彩色小麦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利用305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了18个彩色小麦品种(系)。共检测到108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红粒、紫红粒小麦的等位变异数在7个部分同源群的排序为HG3>HG2>HG1>HG4>HG5... 为探讨彩色小麦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利用305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了18个彩色小麦品种(系)。共检测到108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红粒、紫红粒小麦的等位变异数在7个部分同源群的排序为HG3>HG2>HG1>HG4>HG5>HG7>HG6,黑粒和蓝粒小麦的排序为HG3>HG2>HG1和HG4>HG5>HG7>HG6。不同粒色小麦的SSR标记多态信息含量相近,其中红粒和紫红粒小麦为0.525~0.543,黑粒和蓝粒小麦为0.517~0.545。18个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001),遗传相似系数在0.41~0.76之间。UPGMA聚类分析将18份材料分为6群,类群分布与亲缘关系及其地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高光谱监测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晓静 陈国庆 +4 位作者 王良 陈玉洁 王兰 刘肖瑜 李学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4-862,共9页
为实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监测,以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和红外热成像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5种光谱参数,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光谱参数拟合状况进行分析和筛选,分别构建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相对含水量... 为实现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水分含量的快速监测,以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和红外热成像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5种光谱参数,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光谱参数拟合状况进行分析和筛选,分别构建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比值指数(R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比值/归一化植被指数(R/ND)、优化土壤调整植被指数(OSAVI)、冠气温差(TDc-a)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与NDVI、OSAVI、R/ND、TDc-a和TDc-a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分别为0.842、0.884、0.831、0.864和0.945;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0.016、0.027、0.032和0.024,相对误差分别为2.16%、1.80%、3.30%、3.81%和3.53%。因此,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可以分别利用NDVI、OSAVI、R/ND、TDc-a和TDc-a估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红外热成像 冬小麦 植被指数 冠气温差 叶片相对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8008×烟农15”F_(2∶3)群体株高QTL的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桂芝 李斯深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4,共4页
利用EMS诱变小麦品种烟农15得到高秆大粒突变体M8008,以M8008为母本与烟农15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F2及其衍生的F2∶3株系。利用SSR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初步分析位于7B染色体上的Xwmc76和Xwmc426与株高连锁,另有该染色体上的4个标记在优选... 利用EMS诱变小麦品种烟农15得到高秆大粒突变体M8008,以M8008为母本与烟农15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F2及其衍生的F2∶3株系。利用SSR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初步分析位于7B染色体上的Xwmc76和Xwmc426与株高连锁,另有该染色体上的4个标记在优选小群体(PSG)中表现多态性。利用这6个标记分析F2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F2∶3群体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个株高的QTL,位于标记Xwmc76和Xwmc426之间,贡献率为9.33%,其增加株高的效应来自M8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突变体 株高 SSR标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