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烟粉虱地理分布及部分地区种群动态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国霞 陶云荔 褚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害虫。2006—2007年对山东省11个地市烟粉虱地理分布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在山东省广泛分布,然而其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区域不均衡性...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害虫。2006—2007年对山东省11个地市烟粉虱地理分布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在山东省广泛分布,然而其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区域不均衡性的特点。潍坊寿光、德州临邑和聊城高唐烟粉虱发生相对严重,而济南历城、临沂沂南、临沂平邑烟粉虱发生相对较轻。探讨了影响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因素以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烟粉虱 地理分布 种群动态 区域不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局部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4
2
作者 褚栋 侯丽霞 +2 位作者 刘国霞 高长生 Judith K Brown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13-15,19,共4页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症状。为了确定这种疑似病毒,利用双生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及DNA-A基因组的引物对枣庄、菏泽和淄博的染病番茄叶片进行了检测,测序分析表明这种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症状。为了确定这种疑似病毒,利用双生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及DNA-A基因组的引物对枣庄、菏泽和淄博的染病番茄叶片进行了检测,测序分析表明这种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可能是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日本传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山东省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超积累植物及植物镉积累特性转基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蔡利娟 范仲学 +2 位作者 全先庆 张延新 杜瑞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8-663,702,共7页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是一项既经济又环保的土壤镉(Cd)污染修复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筛选Cd超积累植物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以提高其Cd积累能力。人们已发现遏兰菜等7种Cd超积累植物及美人蕉等潜在的Cd超积累植物。还发现了许多与Cd耐...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是一项既经济又环保的土壤镉(Cd)污染修复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筛选Cd超积累植物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以提高其Cd积累能力。人们已发现遏兰菜等7种Cd超积累植物及美人蕉等潜在的Cd超积累植物。还发现了许多与Cd耐受和积累能力有关的基因:(1)编码与Cd积累、耐受有关酶的基因,如细菌中的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植物中的PCS(Phytochelatin Synthase)基因;(2)编码金属结合蛋白的基因:MT(Metallothionein)、转运蛋白(P-type ATPase、ABC型转运器)基因;(3)其它相关基因:Hvhsp17、PvSR2(Phaseolus vulgaris stress-related gene number 2)等。并将其中的一些基因转入到其它生物中,提高了其对Cd的耐受性和积累量,为实现Cd污染土壤修复的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镉超积累植物 转基因植物 金属硫蛋白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香”草莓高效脱毒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静静 徐平丽 +1 位作者 郭峰 李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346-17347,17368,共3页
[目的]建立"丰香"草莓的高效脱毒及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丰香"草莓的茎尖为外植体,高温处理和1‰氯化汞消毒后进行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培养,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出芽率和生根率的影响,并对脱毒苗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 [目的]建立"丰香"草莓的高效脱毒及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丰香"草莓的茎尖为外植体,高温处理和1‰氯化汞消毒后进行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培养,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出芽率和生根率的影响,并对脱毒苗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BA0.5 mg/L+NAA0.01 mg/L培养基上芽分化率最高,有效苗达98%,将丛生芽分成单株,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繁殖苗;用培养基1/2 MS+0.02 mg/LNAA对小苗进行培养,小苗15 d即可生根,20后根系发达,平均每苗可产生3~6条根;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脱毒苗的脱毒率达到100%。[结论]"丰香"草莓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6-BA0.5 mg/L+NAA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2 mg/L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热处理 茎尖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毒死蜱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斌 秦岭 +2 位作者 张玲玲 邹卉 范仲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为进一步探索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在农药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根据相转移作用原理,采用共沉淀法,经过滤、干燥制备出毒死蜱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的固体包... 为进一步探索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在农药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根据相转移作用原理,采用共沉淀法,经过滤、干燥制备出毒死蜱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的固体包合物。分别采用紫外光谱法、差示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中间产物、3种液态及固态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显示:该体系内形成了包合比(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且包合常数大小依次为Kβ-CD=33.33L/mol、KHP-β-CD=343.80L/mol和KMe-β-CD=461.63L/mol;获得的包合物均显示出不同于毒死蜱的光谱特征。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包合物毒死蜱-β-CD、毒死蜱-Me-β-CD和毒死蜱-HP-β-CD对花生大田蛴螬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的致死中浓度依次为16.09、10.78和12.28μg/mL,杀虫性能优于毒死蜱原药。表明β-CD、HP-β-CD和Me-β-CD与毒死蜱均可形成稳定包合物,且所得包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模式和光生物反应器类型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学卫 何庆芳 +4 位作者 彭振英 于金慧 边菲 毕玉平 李有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4-117,共4页
对分批和半连续模式下柱式和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特征进行了评估。分批培养时平板式反应器可获得更高生物质质量浓度(2.06 g/L)、生物质产率[228.89 mg/(L·d)]和油脂产率[83.34 mg/(L·d)],且操... 对分批和半连续模式下柱式和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特征进行了评估。分批培养时平板式反应器可获得更高生物质质量浓度(2.06 g/L)、生物质产率[228.89 mg/(L·d)]和油脂产率[83.34 mg/(L·d)],且操作简单,易于放大,适于工业化培养。平板式反应器半连续培养虽然稳定期生物质质量浓度低于批次培养,但可获得更高生物质产率[342.83 mg/(L·d)]。气相分析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果表明,平板式反应器中批次培养有利于湛江等鞭金藻油脂积累,半连续培养有利于生物质积累,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等鞭金藻 半连续培养 柱式光生物反应器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斌 秦岭 +2 位作者 王莹莹 范仲学 毕玉平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22-26,共5页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被成功转化到作物中,但人们对作物抗旱机制及抗旱基因调控等方面依然缺乏了解。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水分胁迫信号感知与识别、胞间信使转导及干旱胁迫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作物抗旱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籽南瓜离体再生体系与转基因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长生 赵传志 +1 位作者 李爱芹 夏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8-11,共4页
以黑籽南瓜为试验材料,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黑籽南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对转基因常用的抗生素浓度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萌发4天的子叶是诱导芽再生的最佳外植体,MS+1.0 mg/L BA是诱导芽再生的最适培养基,1/2MS+0.5 mg/L GA3是适... 以黑籽南瓜为试验材料,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黑籽南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对转基因常用的抗生素浓度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萌发4天的子叶是诱导芽再生的最佳外植体,MS+1.0 mg/L BA是诱导芽再生的最适培养基,1/2MS+0.5 mg/L GA3是适合再生苗壮苗和生根的培养基。100 mg/L卡那霉素、50 mg/L潮霉素适于南瓜的转基因,初步的转基因研究验证了此转化体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籽南瓜 组织培养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杜瑞雪 范仲学 +2 位作者 魏爱丽 蔡利娟 张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98-101,共4页
2008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沿海5个地区的海产品市场共采集样品20份,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外标法定量,对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HCHs、DDTs)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贝类体内HCHs未检出,DDTs的检出率为35%,均未超过相关国... 2008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沿海5个地区的海产品市场共采集样品20份,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外标法定量,对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HCHs、DDTs)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贝类体内HCHs未检出,DDTs的检出率为35%,均未超过相关国家标准。与国内其它海域的贝类相比,山东沿海贝类有机氯农药残留低,与2005年数据相比,其污染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pp'-DDD和pp'-DDE占DDTs的主要部分,说明山东沿海近期污染源输入很少,DDTs的降解主要源于有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 经济贝类 有机氯农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敬 姜娜娜 王兴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3,共6页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重要天然色素物质的总称,其生物功能广泛。类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与饲料工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胡萝卜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合成的前体,...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重要天然色素物质的总称,其生物功能广泛。类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与饲料工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胡萝卜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合成的前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癌的功效。目前有大量关于提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定向改变其种类的研究,对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理解是这些研究的基础。主要阐述植物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利用基因工程对类胡萝卜素改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垄作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冯波 孔令安 +3 位作者 张宾 司纪升 李升东 王法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7-1114,共8页
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种植方式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小麦的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的贡献率降低,小麦植株内的氮素积累量增加,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增加。... 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种植方式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小麦的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的贡献率降低,小麦植株内的氮素积累量增加,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增加。低氮(0~66kg hm-2)条件下,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可能小,小麦收获后0~100cm土体内不会累积大量硝态氮。施氮量在165~264kg hm-2时,60~100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出现硝态氮下移趋势。种植方式影响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垄作种植小麦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平作小麦。垄作种植麦田60~80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而平作种植麦田8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种植方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的影响,但施氮量对氮素收获指数、籽粒产量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2种种植方式在施氮量为纯氮165kgh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平作小麦氮肥利用率为35.75%~36.41%,而垄作小麦为45.32%~47.25%;但2种种植方式的小麦都是施氮量为纯氮264kg hm-2时获得最高产量,平作和垄作小麦的最高产量分别达8078.31kg hm-2和8212.27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冬小麦 施氮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郭峰 万书波 +2 位作者 李新国 徐平丽 孟静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以花生品种鲁花14号(LH14)和丰花1号(FH1)为材料,通过对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4005、00mmol/L)处理的花生种子研究表明:低浓度NaCl处理(100 mmol/L)对花生种子的萌发影响相对较小;随着NaCl浓度增加,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以花生品种鲁花14号(LH14)和丰花1号(FH1)为材料,通过对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4005、00mmol/L)处理的花生种子研究表明:低浓度NaCl处理(100 mmol/L)对花生种子的萌发影响相对较小;随着NaCl浓度增加,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降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和胚根粗逐渐减小,MDA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浓度NaCl处理情况下,花生根尖DNA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连续拖带现象,根尖细胞凋亡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子萌发 NACL胁迫 丙二醛 脯氨酸 DNA梯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光下高温与干旱胁迫对花生光系统的伤害机制 被引量:33
13
作者 秦立琴 张悦丽 +3 位作者 郭峰 万书波 孟庆伟 李新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5-1843,共9页
为探讨高温和干旱胁迫对花生光合系统的不同影响机制,以鲁花14为试材进行高温(42℃)强光(1200μmol.m-.2s-1)(HH)、干旱(PEG6000,30%)强光(1200μmol.m-.2s-1)(DH)和强光(1200μmol.m-.2s-1)胁迫(NH)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CK)的实验。与C... 为探讨高温和干旱胁迫对花生光合系统的不同影响机制,以鲁花14为试材进行高温(42℃)强光(1200μmol.m-.2s-1)(HH)、干旱(PEG6000,30%)强光(1200μmol.m-.2s-1)(DH)和强光(1200μmol.m-.2s-1)胁迫(NH)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CK)的实验。与CK及NH处理相比,HH和DH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820 nm光吸收大幅下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上J点相对荧光(Vj)上升,单位面积内吸收的光量子(ABS/CSm)、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捕获的光量子(TRo/CSm)和单位面积内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m)均出现大幅下降,而PSⅡ的关闭程度(1-qP)明显升高,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NPQ)升高,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出现下降,丙二醛(MDA)和膜透性增加,这些结果表明,HH和DH胁迫引起了花生叶片的严重光抑制,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中均没有出现K点,表明花生叶片光合系统放氧复合体(OEC)对高温和干旱胁迫不敏感,光合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受体侧更容易受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而对花生光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则是过剩光能的积累,一方面虽然叶黄素循环可以耗散部分能量,但不是全部;另一方面水-水循环受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不能有效起到能量消耗的作用,造成活性氧的大量积累。HH和DH处理对花生光系统造成的伤害相似,但DH处理对花生光系统的伤害程度大一些,强光下,高温和干旱对花生叶片的伤害位点及破坏机制却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光抑制 高温 干旱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套花生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郭峰 万书波 +3 位作者 王才斌 李新国 孟静静 徐平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6-421,共6页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套花生的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根、叶游离氨基酸、氮素平均含量及根系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高于单作;而叶片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则低于单作。与小麦共生...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套花生的氮素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根、叶游离氨基酸、氮素平均含量及根系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高于单作;而叶片可溶性蛋白平均含量则低于单作。与小麦共生期间,麦套花生根叶硝酸还原酶(NRase)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除播后25 d)明显低于单作;整个生育期麦套花生根系GS平均活性及GPT活性高于单作花生。可见,花生苗期小麦遮荫对花生氮素代谢及酶活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花生 氮素代谢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脱氢酶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超大甜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8
15
作者 宋旭丽 侯喜林 +3 位作者 胡春梅 孟静静 何启伟 李新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9-575,共7页
以超大甜椒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低、中、高浓度(50、150、250 mmol·L-1)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浓度NaCl处理促进种子萌发,而中、高浓度NaCl处理抑制种子萌发;NaCl处理第18天时,高浓度N... 以超大甜椒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低、中、高浓度(50、150、250 mmol·L-1)NaCl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浓度NaCl处理促进种子萌发,而中、高浓度NaCl处理抑制种子萌发;NaCl处理第18天时,高浓度NaCl处理植株全部死亡,其余各处理植株苗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但低浓度NaCl能刺激超大甜椒的根系生长.(2)低、中浓度NaCl处理时,植株叶绿素含量未受到大的影响,类胡萝卜素含量却随胁迫时间延长微量升高;在盐胁迫7 d的周期内,低、中浓度NaCl处理植株MDA含量、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浓度升高及时间延长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在低浓度下变化不明显而中浓度下显著升高;在高浓度NaCl处理3 d中,MDA含量急剧升高,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研究发现,NaCl胁迫浓度越高对超大甜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低中浓度NaCl处理幼苗能通过自身的抗氧化酶清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抵抗胁迫引起伤害,类胡萝卜素可能也有一定的抗胁迫作用,而高浓度NaCl处理增加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严重影响了活性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正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甜椒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AhFAD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籽粒油酸/亚油酸比值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丽侠 唐桂英 +2 位作者 陈高 毕玉平 单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3,共9页
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花生油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培育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的花生品种一直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为深入了解控制花生O/L比值的遗传基础,提高花生品质育种效率,对鲁花14等13个花生品种Δ12脂肪酸脱氢酶AhFAD2基因的编码... 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花生油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培育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的花生品种一直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为深入了解控制花生O/L比值的遗传基础,提高花生品质育种效率,对鲁花14等13个花生品种Δ12脂肪酸脱氢酶AhFAD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13个花生品种中皆存在3类转录本,即AhFAD2A、AhFAD2B和假基因。台山珍珠、台山三粒肉、江田种、Chico、05-21063、白沙1016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临桂麻壳、飞龙乡、勾了种、鲁花14、花育19、花育23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鲁花11的基因型可能存在OL1ol1杂合等位位点。在个别品种中AhFAD2A基因的若干位置存在多态性;AhFAD2B基因相对保守,所测13个花生品种的核苷酸序列基本相同。结合13个花生栽培品种籽粒中O/L比值测定的结果,初步探讨了基因多态性与O/L比值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假基因可能存在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O/L比值 假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COⅠ)序列分析揭示扶桑绵粉蚧复合种存在隐存谱系(英文) 被引量:19
17
作者 褚栋 刘国霞 +1 位作者 付海滨 徐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1-1265,共5页
过去约20年间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该害虫传入我国,对农业生产构成严峻威胁。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对来自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 过去约20年间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该害虫传入我国,对农业生产构成严峻威胁。外来入侵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对来自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t COI)测序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扶桑绵粉蚧序列进行了比较。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物种存在两个遗传支系,即海南支系与佛罗里达支系;这两个支系的遗传距离约3%。这是利用mt COI分子标记对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首次分子鉴定。这些结果提示:(1)扶桑绵粉蚧可能是至少含有两个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2)新入侵我国海南三亚和陵水地区的扶桑绵粉蚧是该复合种内的一个隐存谱系或物种,且海南三亚和陵水种群可能不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扶桑绵粉蚧隐存谱系的发现对于该物种的分子鉴定及其入侵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生物入侵 复合种 隐存谱系 mtCOⅠ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LEC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爱芹 夏晗 +5 位作者 王兴军 李长生 赵传志 毕玉平 单雷 唐桂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0-1735,共6页
通过构建花生未成熟种子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从花生中克隆了LEC1基因2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花生中LEC1的2个成员的序列在B结构域高度保守,属于LEC1型HAP3亚基。不同植物中LEC1基因在B结构域以外的序列差异很大... 通过构建花生未成熟种子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从花生中克隆了LEC1基因2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花生中LEC1的2个成员的序列在B结构域高度保守,属于LEC1型HAP3亚基。不同植物中LEC1基因在B结构域以外的序列差异很大。利用花生cDNA芯片和半定量RT-PCR对花生LEC1进行表达研究表明,LEC1在种子中高水平表达,在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表达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CDNA文库 LEC1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生套作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峰 王才斌 +2 位作者 李新国 徐平丽 万书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1-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花生(MC)为对照,观测分析了麦田套作(RC)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花生相比,套作花生苗期和饱果期光合色素含量高,盛花期延迟,花期较长,日开花数少;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及侧枝数均比... 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花生(MC)为对照,观测分析了麦田套作(RC)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花生相比,套作花生苗期和饱果期光合色素含量高,盛花期延迟,花期较长,日开花数少;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及侧枝数均比单作小或少,但结果枝数和果针数多于单作,荚果产量低于单作;根茎叶生物产量低,饱果数、百果数及百仁重小,秕果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套作 光合色素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根蒜对花生田3种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悦丽 秦立琴 +4 位作者 高兴祥 李美 李新国 孟静静 万书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2,共6页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根蒜水浸提液对花生田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水浸提液对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种受体杂草中,以反枝苋和马唐较为敏感,0.0500g...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根蒜水浸提液对花生田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水浸提液对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种受体杂草中,以反枝苋和马唐较为敏感,0.0500g/mL浓度处理下种子均受到完全抑制不能萌发,在0.0250g/mL处理下反枝苋、马唐和稗草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38.46%,50.00%和85.71%。相同浓度处理时,小根蒜水提物对3种杂草根长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根蒜 化感作用 花生田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