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一次积层混合云暴雨三维风场的双多普勒雷达探测 被引量:6
1
作者 盛日锋 王俊 +1 位作者 李欣 龚佃利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1-737,共7页
使用地基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05年9月19日凌晨发生在鲁中地区的一次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时段暴雨是积层混合云降水所致,中低层存在切变线和辐合线,风场中尺度结构造成小尺度对流单体的发展,这些对流单体... 使用地基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05年9月19日凌晨发生在鲁中地区的一次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时段暴雨是积层混合云降水所致,中低层存在切变线和辐合线,风场中尺度结构造成小尺度对流单体的发展,这些对流单体以带状结构组成回波群镶嵌在大面积的层状云中;伴随弱冷空气侵入,风场的中尺度结构主要出现在4 km以下的层次,中低层切变线和冷空气的侵入是强回波单体发展的动力因素;在垂直方向上,强回波区有明显的垂直运动。风场的中尺度结构对鲁中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多普勒雷达 暴雨 三维风场 中尺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卢培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74-376,共3页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飞机、高炮、火箭等传输手段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作用,促使云中更多游离的水汽核化,增加冰晶数浓度,提高降水效率。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内外大量人工增雨试验,人工增雨效果...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飞机、高炮、火箭等传输手段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作用,促使云中更多游离的水汽核化,增加冰晶数浓度,提高降水效率。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内外大量人工增雨试验,人工增雨效果已得到科学实验证实。本文通过对人工增雨原理和催化剂性能特点分析,探讨了人工增雨常用催化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工增雨对风向下游地区的影响和人工增雨炮弹、火箭弹碎片对环境的影响。数据分析证明,人工增雨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催化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上游增雨不会减少下游的雨量,因此,应充分利用人工增雨手段开发空中水资源,以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自然环境 影响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影响因子性能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培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5期13623-13625,共3页
国内外大量人工增雨试验证明,增雨作业效果已得到科学验证,人工增雨在我国已趋于业务化。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催化剂性能特点;探讨了人工增雨常用催化剂AgI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工增雨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及人工增雨炮弹和火箭弹碎片对环境... 国内外大量人工增雨试验证明,增雨作业效果已得到科学验证,人工增雨在我国已趋于业务化。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催化剂性能特点;探讨了人工增雨常用催化剂AgI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工增雨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及人工增雨炮弹和火箭弹碎片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人工增雨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催化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上游增雨不会减少下游的雨量,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人工增雨手段,开发空中水资源,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影响因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冰雹形成机制及雹云催化技术模拟——个例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樊明月 张佃国 +5 位作者 龚佃利 封秋娟 华杰 王永政 张洪生 郭建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6年7月5日山东境内一次以冰雹、雷雨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冰雹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79%左右的冰雹胚胎是霰,雹胚以霰为主,霰主要来自于冰雪晶与过冷雨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6年7月5日山东境内一次以冰雹、雷雨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冰雹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79%左右的冰雹胚胎是霰,雹胚以霰为主,霰主要来自于冰雪晶与过冷雨水碰撞冻结以及雪的自动转换过程,霰形成后主要靠碰并过冷云水、雨水增长,而冰雹主要质量来源是霰的自动转化以及碰并过冷云水增长。人工催化试验表明:在强对流云中冰雹含量达到0.1g·m-3前1~4min进行催化,能有效抑制冰雹粒子的增长,在过冷水含量中心(5.5km)上方1.0~1.5km催化防雹效果较好,在其下方催化防雹效果较差;剂量越大防雹效果越好。AgI主要以凝华核的作用产生人工冰晶,冰晶凝华增长导致过冷云水含量降低。催化后雹胚特别是霰胚的数量增多,对过冷云水的竞争增强,其平均尺度、质量均减小,降低了雹胚向冰雹的转化率。冰雹碰并过冷云水增长也被减弱,导致冰雹总质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胚 催化防雹 AGI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盛日锋 王俊 +2 位作者 龚佃利 王庆 朱君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7,131,共8页
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NCEP 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场等角度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 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NCEP 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场等角度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横槽转竖过程中引导高空冷空气下泻,形成上干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低空的温度差动效应来实现。与飑线相对应的是一支强盛的上升气流,飑线后部是下沉气流,具有较高动量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向外辐散,使得飑线后部地面辐散区中的风场大大加强。地面辐合带的走向和摆动对飑线移动有明显影响,辐合强度不断增强和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天气也就愈激烈。地面低压区的移近、合并,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中尺度分析 辐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雨季季内降水分型及旱涝并存与急转——气候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于群 黄菲 +2 位作者 王启 龚佃利 郑明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696,共7页
采用1965—2007年山东省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和同期NCE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季内降水分型、季节内振荡及旱涝突变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分为全省一致Ⅰ、东西反相Ⅱ、南北反相Ⅲ三种类型。他们的季内旱涝急转... 采用1965—2007年山东省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量和同期NCEP日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季内降水分型、季节内振荡及旱涝突变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主要分为全省一致Ⅰ、东西反相Ⅱ、南北反相Ⅲ三种类型。他们的季内旱涝急转显示了典型的气候意义,Ⅰ型在6月下旬旱涝急转、8月中旬后期和9月初涝旱急转,与山东"夏季"雨季开始、结束时间的关键期是一致的。分型不仅限于山东,而是有着更广的旱涝区域。当Ⅰ型正相位时500 hPa高度场对应亚欧-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为正距平,Ⅱ型表现出西北太平洋西岸的PJ波列,Ⅲ型对应着从西太沿岸-美洲西岸的类PNA型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特征 EOF 旱涝并存与急转 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冰粒降水天气的观测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杰 郭学良 +1 位作者 盛日峰 李兴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研究冰粒降水天气的特征对于更好地认识冰冻天气,提高冰冻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1—2013年中国民航机场的例行观测、特殊观测资料,分析了冰粒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持续时间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特征。选... 研究冰粒降水天气的特征对于更好地认识冰冻天气,提高冰冻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1—2013年中国民航机场的例行观测、特殊观测资料,分析了冰粒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持续时间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特征。选取2001—2013年50个探空站资料分析了冰粒的垂直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冰粒降水天气集中分布在中纬度的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冰粒降水发生的次数与其持续时间相关性不强,在少发区,其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冰粒降水天气在1—2月比较常见,单次冰粒降水天气过程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 h;我国冰粒天气发生时,同时常会有轻雾或无其他天气情况,一般很少伴随有雪。冰粒的融化参数一般小于冻雨的融化参数,但冰粒冻结参数一般大于冻雨的冻结参数。在冰粒天气发生之前一般温度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冰粒天气发生前后湿度都比较大,发生期间风速变化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粒 探空资料 气象条件 形成机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过冷雨水含量天气过程冰雹形成机制及催化机理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明月 王庆 +1 位作者 刘文 郭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利用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8年5月24日山东境内一次受高空冷涡影响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冰雹的形成机制和催化防雹机理。结果表明:该过程过冷雨水中心位于最大上升气流中心下方,不存在过冷雨累积区,过冷雨水含量最... 利用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8年5月24日山东境内一次受高空冷涡影响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冰雹的形成机制和催化防雹机理。结果表明:该过程过冷雨水中心位于最大上升气流中心下方,不存在过冷雨累积区,过冷雨水含量最大值仅为4.9 g m^(-3),但雹云中过冷雨水含量仍然丰富,对雹胚的形成及增长起着重要作用。雹胚以冻滴为主,冻滴胚来源于冰雪晶与过冷雨水碰撞冻结以及雨滴核化过程。冻滴形成后主要以碰并过冷雨水、云水增长。冻滴胚自动转化过程是冰雹数量、质量的主要来源;冰雹形成后,前期主要靠碰并冻滴、霰和过冷雨水增长,后期主要靠碰并过冷云水增长。催化试验表明,播撒57.5 g催化剂足以通过"竞争"减雹50%以上,增加Ag I剂量,防雹的同时能够兼顾增雨。催化剂用量为230 g时,催化后液态降水有所增加,固态降水量及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减少显著,特别是冰雹。Ag I主要以凝华核的作用产生人工冰晶,冰晶凝华增长导致过冷云水、雨水含量降低。催化后雹胚特别是冻滴胚数量增多,对过冷云水、雨水的竞争增强;其平均尺度、质量的减小,降低了向冰雹的转化率。冰雹碰并过冷云水、雨水增长过程被减弱,导致冰雹总质量进一步减少,达到消雹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过冷雨水含量 冻滴 AGI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与农业水资源开发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培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2-183,共2页
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要充分利用人工增雨手段,开发空中水资源,以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水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沾化一次冰雹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催化防雹探讨
10
作者 樊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445-9447,9451,共4页
利用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模拟研究了山东沾化2008年6月25日的一次冰雹过程,分析该地区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对雹云进行催化试验并研究催化防雹机制。结果表明,冰雹主要是以冻滴为核心增长的,催化使冻滴浓度增加,粒子质量减... 利用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模拟研究了山东沾化2008年6月25日的一次冰雹过程,分析该地区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对雹云进行催化试验并研究催化防雹机制。结果表明,冰雹主要是以冻滴为核心增长的,催化使冻滴浓度增加,粒子质量减小,向雹转化的比例降低,致使冰雹的质量和浓度减小,从而达到防雹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数值模拟 催化防雹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地空通信指挥系统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泉 张佃国 +2 位作者 刘文 樊明月 王永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856-9857,9935,共3页
北斗地空通信指挥系统集作业航线设计、GPS跟踪定位、电子记录、数据传输及短信通讯等功能为一体,可以叠加天气、卫星和新一代多普勒等资料,笔者在此对该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应用、升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系统... 北斗地空通信指挥系统集作业航线设计、GPS跟踪定位、电子记录、数据传输及短信通讯等功能为一体,可以叠加天气、卫星和新一代多普勒等资料,笔者在此对该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应用、升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系统实现了同时对多架作业飞机的实时监控和跟踪指挥,强化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分析和指挥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地空通信指挥系统 北斗 GPS 飞机人工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秋晨 朱彬 龚佃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1-316,共6页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gm...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gm和5.8~9岫粒径段出现峰值.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大.城郊离子总质量浓度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四季阴离子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阳离子,且这一特征在细粒子上表现明显.水溶性离子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是夏秋冬季城区高于郊区.南京城郊N03/5042年均值表明采样期间燃煤仍然是主要污染源,且该比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NI-h+、K+、N03和S042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上;Na+、C1和NO2在粗粒子和细粒子上都有富集;Ca2+、Mg2+和F主要在粗粒子上富集.因子分析(FA)的方法表明南京城区气溶胶主要有3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水溶性无机离子 季节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飞机联合探测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佃国 姚展予 +1 位作者 龚佃利 樊明月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利用北京、山西和河北三省市飞机在环北京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系空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冷锋云系前部,云内部微物理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2700m以上较大... 利用北京、山西和河北三省市飞机在环北京地区探测的积层混合云微物理结构特征资料,结合卫星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环北京地区积层混合云系空间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冷锋云系前部,云内部微物理参数空间分布不均匀,2700m以上较大,垂直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浓度极值间差7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6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分布不均匀,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中部,云微物理参数垂直分布不均匀,在2500~3600m和4000m以上高度层出现云粒子峰值,且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云滴粒子浓度极值间差6个量级,大滴粒子浓度差7个量级,降水粒子浓度差5个量级,水平方向云粒子分布不均匀,云粒子浓度和直径呈反相关关系。冷锋云系前部,云粒子谱在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4200m高度谱型多峰分布,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小于100μm和23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冷锋云系中部,云粒子谱在三高度层谱型差异较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小滴端,4200m高度谱型为单峰谱,峰值在15μm处,3600m高度谱型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7μm和30μm处。云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差异不大,4800m高度谱型为单调递减谱,峰值在小粒子端(≤100μm),4200m和3600m高度谱型相似,为双峰谱,峰值分别在≤100μm和200μm处。降水粒子谱三高度层谱型相似,都为单峰谱,峰值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京地区 积层混合云 飞机探测 微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佃国 樊明月 +1 位作者 龚佃利 张洪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利用山东省2007年10月27日1架次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s Measuring System,PMS)积层混合云探测资料,分析了云中粒子浓度和尺度、液态含水量,以及小云滴和大云滴谱的垂直分布特征,比较了催化前后云微物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 利用山东省2007年10月27日1架次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s Measuring System,PMS)积层混合云探测资料,分析了云中粒子浓度和尺度、液态含水量,以及小云滴和大云滴谱的垂直分布特征,比较了催化前后云微物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前,云层中小云滴谱型为单峰,谱宽随高度增加先变窄后变宽,大云滴谱型在云低层为单峰,中高层为双峰谱,谱宽随高度增加先变宽后变窄,并且没有探测到降水粒子。催化后,小云滴尺度在低层减小、高层增加,整层液态水含量减小;大云滴浓度增加,尺度增大,出现降水粒子,固态粒子类型增多。在3 700~4 000 m高度层内小于10μm粒子明显增加,说明凝结过程比较明显,并且10~27.5μm粒子开始出现,启动了云滴的碰并机制。小云滴谱变化较小,基本为单峰谱,但在较大云滴处谱型略有起伏,在3 000m和3 300m高度的谱宽增宽。大云滴粒子谱有较大的变化,低层变成双峰谱,谱宽最宽可达650μm,中高层为双峰或多峰,峰值从小值向较大值移动。2D-P探头在催化云高层探测到降水粒子,谱型呈单调下降形态,谱宽最大为6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催化作业 微物理结构 粒子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及在广州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风雷 刘润萍 张佃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2,共5页
对常规的NDBI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提取NDBI、NDVI和MDWI等3个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用地、植被和水体在这3个指数上的分布规律,找出提取城市建筑用地的最优指数组合方式,进而获取全新的有效的NDBI信息.此外,... 对常规的NDBI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提取NDBI、NDVI和MDWI等3个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用地、植被和水体在这3个指数上的分布规律,找出提取城市建筑用地的最优指数组合方式,进而获取全新的有效的NDBI信息.此外,利用2010年广州地区的ALOS数据进行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校验,显示整体精度较好,尤其是对高密度城市建筑信息提取更加有效,其精度达到89%.所构建的方法提高了单纯依靠NDBI指数获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准确性.最后,采用该方法获取了广州市近20年(1990—2010)的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并分析了其城市空间扩展趋势.结果表明,改进的城市建筑信息提取方法是可行的,可以获取更可靠和准确的数据;20年间广州市NDBI平均值增加了0.15,建筑用地面积增长了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BI NDVI MNDWI 建筑用地 广州地区 信息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部分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封秋娟 李培仁 +1 位作者 樊明月 侯团结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40,共8页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连续气流单过饱和度云凝结核计数器对华北部分地区地面和空中云凝结核(CCN)进行了观测研究。地面观测结果表明,太原由于污染严重CCN数浓度高于石家庄。CCN数浓度日最大值、日平均值均随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CCN... 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连续气流单过饱和度云凝结核计数器对华北部分地区地面和空中云凝结核(CCN)进行了观测研究。地面观测结果表明,太原由于污染严重CCN数浓度高于石家庄。CCN数浓度日最大值、日平均值均随过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CCN数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人类活动有关。降水对地面CCN具有明显的冲刷作用。利用关系式N=CSk拟合太原地面CCN活化谱,C>2200cm-3,k<1,C、k值很高,属于典型的大陆型核谱。飞机观测资料显示,CCN主要来源于地面,数浓度随高度增加明显减少。高空风向发生变化时,长距离气团输送提供CCN二次源。云对CCN有消耗作用,云内CCN比云外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云凝结核 观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研究强飑线过程的三维风场结构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俊 朱君鉴 任钟冬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山东齐河CINRAD/SA和滨州CINRAD/SC雷达相距125.5km,组成了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网,利用2004年6月21—22日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双雷达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结果,并根据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研究了飑线的三... 山东齐河CINRAD/SA和滨州CINRAD/SC雷达相距125.5km,组成了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网,利用2004年6月21—22日的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双雷达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结果,并根据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研究了飑线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两部雷达探测的回波在水平位置上有2.0km的差别,回波强度滨州雷达低5.2dBz,回波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别,径向速度在可比较的区域一致性很好。飑线不同位置的水平风场结构有很大不同,在飑线北端,低层是气旋性辐合风场,飑线南端是反气旋性辐合风场,而中部沿强对流窄带的前部是偏西和东南风的风场辐合。中高层云中风逐渐转为西北风,强对流回波带上空对应辐散风场;垂直于强对流带方向的风场垂直结构表明:成熟阶段,强对流窄带前部的低层是入流气流,即东风气流,它与对流带后部的西风相遇后向上倾斜上升,在中高层向前流出形成飑前砧状云。减弱阶段,低层的西风分量增强并向前穿过强对流回波带,导致前面的入流气流风速减弱、下边界抬高,这一垂直风场结构和演变特征与美国中纬度飑线的结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多普勒雷达 飑线 三维风场 强对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4年8、9月层积云结构及谱分析飞机探测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范烨 郭学良 +3 位作者 张佃国 付丹红 陈建东 马跃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7-1200,共14页
2004年8~9月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简称PMS)对我国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三次锋面云系进行了探测,本文分析了三次降水性层积云中各种粒子的垂直、水平和谱分布。结果表明,三次降水云系基本是冷锋或者暖锋系统下... 2004年8~9月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简称PMS)对我国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三次锋面云系进行了探测,本文分析了三次降水性层积云中各种粒子的垂直、水平和谱分布。结果表明,三次降水云系基本是冷锋或者暖锋系统下形成的层积混合云系。云内以直径5~9μm、200μm和400~1000μm的云和降水粒子为主。9月14日暖锋层积云系的粒子浓度最大,FSSP-100(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GA2(二维灰度云粒子图像探头)、GB2(二维灰度降水粒子探头)分别探测的最大粒子浓度为318.97cm-3、0.03cm-3、0.0065cm-3。8月12日和8月15日的冷锋层积云系有多个干层。GA2探测的平均浓度谱基本为单峰分布,并找出了合适的拟合函数。冷锋层积云系的负温云层中存在着相同浓度量级的过冷云水和雨水、霰粒、柱状和针状冰晶,过冷水含量可达到0.26g/m3,暖锋云系中则以霰粒、结淞粒子和冰雪晶聚合体为主,也存在少量柱状、针状冰晶和过冷水滴。与我国北方地区13架次飞行探测结果比较,北京及周边地区2003年8月15日、2004年8月12日和9月14日层积云0℃层以上的冰雪晶粒子直径最大,浓度居中,过冷水含量因云系结构不同而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 北京及周边地区 层积云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对防冰雹作业技术要求
19
作者 卢培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960-14962,共3页
主要讨论了使用火箭防雹相关技术要求,首先结合火箭防雹作业特点,分析了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探讨了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然后对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 主要讨论了使用火箭防雹相关技术要求,首先结合火箭防雹作业特点,分析了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探讨了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然后对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并结合作业实例,进一步分析了火箭防雹作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防雹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与多普勒雷达回波顶高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非非 周毓荃 +1 位作者 王俊 何正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0,共8页
对主要用FY-2C/D卫星并融合其他观测资料反演的云顶高度与多普勒雷达回波顶高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20个主要由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造成的降水个例总数万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表明,卫星反演云顶高与SA型号雷达回波顶高存在较好的正相关... 对主要用FY-2C/D卫星并融合其他观测资料反演的云顶高度与多普勒雷达回波顶高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20个主要由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造成的降水个例总数万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表明,卫星反演云顶高与SA型号雷达回波顶高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关系对组合反射率因子的大小不敏感。卫星反演云顶高与小于18 dBz反射率因子对应的回波顶高比与18 dBz回波顶高更接近,这主要是由于FY-2C/D卫星和SA型号雷达探测和反演的原理不同造成,卫星云顶高反映的是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顶部云粒子的辐射特性,而回波顶高体现的主要是云中下部较大降水粒子对雷达电磁波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卫星 云顶高度 雷达回波顶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