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次性竹木筷中4种抑菌防腐剂残留量的分析研究
1
作者 张智力 吴艳凤 +4 位作者 胡晓青 杨学军 王茂森 梁金海 许超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一次性竹木筷中4种抑菌防腐剂。方法样品经破碎或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旋转蒸干后用正己烷溶解,试液经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建立的4种目标物的定量方法在0.2~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一次性竹木筷中4种抑菌防腐剂。方法样品经破碎或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旋转蒸干后用正己烷溶解,试液经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建立的4种目标物的定量方法在0.2~10 mg/L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3种浓度的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0.0%~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94%~12.6%;外标法定量如下:联苯、邻苯基苯酚定量限均为0.1 mg/kg,抑霉唑定量限为0.2 mg/kg,噻菌灵定量限为0.3 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捷高效、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实现食品用一次性竹木筷中抑菌防腐剂的快速筛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一次性竹木筷 抑菌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气相色谱—质谱快速筛查与检测
2
作者 张智力 吴艳凤 +3 位作者 刘春宏 齐永润 孔祥坤 许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的安全性影响其盛装食品的风味、质量和保质期等,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作者建立了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试液经过滤、定容后用气相... 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的安全性影响其盛装食品的风味、质量和保质期等,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作者建立了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试液经过滤、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通过对称样质量、提取溶剂、提取时间、色谱条件等进行分析优化,结果显示,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在16 min内分离出峰,峰型对称性好,磷酸三乙酯在0.015~0.8 mg/L、磷酸三苯酯在0.04~1.0 mg/L浓度梯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苯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3和1.5 mg/kg,定量限分别为1.5和4 mg/kg。在3种浓度加标水平下,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加标回收率在95.11%~99.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4%~2.41%之间,建立的方法具有简捷高效、灵敏度高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可应用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快速筛查、确证和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塑料 快速筛查 磷酸三乙酯 磷酸三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检测及迁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君 王微山 +3 位作者 杨学军 许超 张智力 武吉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8-3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存在状态、含量以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ET食包容器中二甘醇总量和单体含量的外标方法。结果表明,二甘醇以链间醚键和游离单体2种形态并存... 采用气相色谱,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存在状态、含量以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ET食包容器中二甘醇总量和单体含量的外标方法。结果表明,二甘醇以链间醚键和游离单体2种形态并存于PET中,并以醚键形式为主;迁移结果表明,在最苛刻的条件下,二甘醇在酸类食品中的迁移量最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甘醇 存在状态 气相色谱 迁移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羟酸迁移量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璐 周国桁 +2 位作者 申丽霞 张智力 许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4,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3种羟酸的迁移量。从流动相、流动相梯度、紫外波长3个方面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最后,按照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3种羟酸的迁移量。从流动相、流动相梯度、紫外波长3个方面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最后,按照优化后的色谱条件测试了样品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在1~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 999,回收率为98. 3%~109. 7%,相对标准偏差为0. 14%~3. 75%,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高;11 min内完成一次检测,分析效率高,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样品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的迁移量符合限量要求,证实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而误用条件下的安全评价需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对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 顺丁烯二酸 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瓶盖在不同浓度乙醇模拟液中油酸酰胺迁移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5
作者 张智力 李瑞芬 +2 位作者 吕波 孙元浩 王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塑料瓶盖中爽滑剂(油酸酰胺)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基于聚乙烯瓶盖中油酸酰胺含量,并对聚乙烯瓶盖中的油酸酰胺迁移量进行迁移规律分析。作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聚乙烯瓶盖在迁移时间为10 d时,不同实验温度、不同乙... 塑料瓶盖中爽滑剂(油酸酰胺)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基于聚乙烯瓶盖中油酸酰胺含量,并对聚乙烯瓶盖中的油酸酰胺迁移量进行迁移规律分析。作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聚乙烯瓶盖在迁移时间为10 d时,不同实验温度、不同乙醇体积分数下,聚乙烯瓶盖在食品模拟液中油酸酰胺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聚乙烯瓶盖在相同迁移时间、相同温度下,油酸酰胺在95%乙醇模拟液中迁移量最大,相同食品模拟液、迁移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油酸酰胺迁移量越大。迁移实验时间为10 d时,食品模拟液的乙醇体积分数越大或实验温度越高时,油酸酰胺的迁移量越大,因此乙醇体积分数大小和迁移温度对聚乙烯瓶盖中油酸酰胺的迁移规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聚乙烯瓶盖 迁移规律 油酸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VC中的物质在5种介质中总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君 许超 +3 位作者 杨学军 刘丞 申丽霞 张智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9-84,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PVC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了鉴定分析,并通过蒸发残渣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VC中物质的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邻苯(脂肪族)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非挥发性化学物,极易在高温下迁移到脂类食品模...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PVC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了鉴定分析,并通过蒸发残渣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VC中物质的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邻苯(脂肪族)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非挥发性化学物,极易在高温下迁移到脂类食品模拟液中。其物质总迁移量大小顺序为:95%乙醇≥正己烷>水≈4%乙酸≈20%乙醇。PVC中物质的总迁移量在高温下是相对较高的,且随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模拟液 总迁移 食品包装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检测装修板材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泉 杨森 +3 位作者 付跃进 郑金凤 彭力争 于广和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量化考察装修材料在真实火灾中对燃烧的反应和燃烧性能,并规范其使用范围,选取常用的4种装修板材,采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测定材料的燃烧增长速率、总热释放、烟气增长速率和总生烟量等参数。结果表明,单体燃烧试验装置能够准确评定... 为了量化考察装修材料在真实火灾中对燃烧的反应和燃烧性能,并规范其使用范围,选取常用的4种装修板材,采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测定材料的燃烧增长速率、总热释放、烟气增长速率和总生烟量等参数。结果表明,单体燃烧试验装置能够准确评定各材料的燃烧性能;由于材料主体成分及处理工艺不同,防火涂料涂刷细木工板和难燃胶合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细木工板和橡塑保温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修板材 单体燃烧试验装置 燃烧增长速率 烟气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根成 吴建国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系统分析了影响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对甲醛的收集、甲醛含量的定量操作两个步骤中的关键操作点进行了阐述,本文对规范实验室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造板 甲醛释放量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非复合薄膜安全性能的评价
9
作者 郭风 王微山 +2 位作者 慕春玲 武吉伟 宋玉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4-47,71,共5页
研究了塑料包装材料对长时间存放的液体食品中不挥发物的迁移规律。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5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线性关系,延长浸泡时间至120 d以及在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不挥发物... 研究了塑料包装材料对长时间存放的液体食品中不挥发物的迁移规律。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5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线性关系,延长浸泡时间至120 d以及在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不挥发物迁移量。在3种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乙酸浸泡液(4%)中的迁移总量最多,最大值为28.5 mg/L,在乙醇浸泡液(65%)中的迁移总量最少,最大值为20.5 mg/L,A薄膜在长达120 d的模拟浸泡液中,不挥发物总量达到了55.5 mg/L,极限使用条件下,在正己烷浸泡液中的迁移总量最多,最大值为95.5 mg/L。在3种浸泡液中5种薄膜均存在迁移行为,危害程度有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浸泡液 迁移 不挥发物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标准物质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大伟 姚金水 +2 位作者 陈淑祥 高翠玲 黄延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60,共5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标准物质的应用需求增加,制备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聚苯乙烯纳米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讨论了各种不同制备方法中影响粒径和粒径分布因素。
关键词 纳米标准物质 聚苯乙烯 单分散 粒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竹纤维餐具中有害物质迁出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超 郭振梅 +1 位作者 张建茂 张智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竹纤维餐具是在密胺餐具的生产原料中增加了竹粉纤维,生产工艺与密胺餐具基本相同。采用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分析研究竹纤维餐具中三聚氰胺、甲醛、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并深入分析... 竹纤维餐具是在密胺餐具的生产原料中增加了竹粉纤维,生产工艺与密胺餐具基本相同。采用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分析研究竹纤维餐具中三聚氰胺、甲醛、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并深入分析导致上述有害物质迁移的原因。结果表明,与密胺餐具相比,竹纤维餐具在迁移试验条件为4%乙酸,100℃,0.5 h时,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大,18种邻苯二甲酸酯均未检出。通过对比试验前后样品表面形貌特征,发现竹纤维餐具的表面结构质地不密实,其他辅料更易填充在密胺树脂分子之间,在高温、酸性试验条件下,竹粉或其他助剂与密胺树脂结合度不强且浸泡液接触面积增大,导致竹纤维餐具中三聚氰胺和甲醛更易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餐具 三聚氰胺 甲醛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吹塑桶变黄原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智力 吴艳凤 +2 位作者 孔祥坤 李元月 李丕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聚乙烯吹塑桶变黄原因,对聚乙烯树脂、第一次成品桶和回用料成品桶进行物质快速筛查,三种样品表面... 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聚乙烯吹塑桶变黄原因,对聚乙烯树脂、第一次成品桶和回用料成品桶进行物质快速筛查,三种样品表面无抗氧剂的析出;三种样品中6种目标重金属含量低,加工吹塑前后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PE树脂中抗氧剂264含量最高,原生料成品桶中抗氧剂264含量减少10%左右,回用料成品桶中抗氧剂264含量减少50%左右,抗氧剂264含量明显减少,研究了抗氧剂264作用机理,认为加工次数和加工温度对样品中抗氧剂264含量减少影响很大,聚乙烯吹塑桶中抗氧剂264含量的减少会导致产品外观产生变黄现象,建议企业合理控制该抗氧剂的用量或更换更稳定的抗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聚乙烯吹塑桶 变黄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与爽滑剂的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智力 杨学军 +2 位作者 李瑞芬 吴艳凤 王微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9-253,共5页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及爽滑剂的检测方法。白酒样品经-20℃处理24 h后,采用0.45μm滤膜过滤,收集白色絮状物后用3 mL异丙醇淋洗,对其淋洗液进行GC-MS分析,并对爽滑剂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考...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及爽滑剂的检测方法。白酒样品经-20℃处理24 h后,采用0.45μm滤膜过滤,收集白色絮状物后用3 mL异丙醇淋洗,对其淋洗液进行GC-MS分析,并对爽滑剂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低度白酒样品中检出了白色絮状物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及爽滑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爽滑剂在质量浓度0.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98%,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3%,检出限均为0.2 mg/kg,定量限均为0.5 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以用于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的定性及爽滑剂(油酸酰胺)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低度白酒 白色絮状物 爽滑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瓶装啤酒中絮状物成分的分析研究
14
作者 张智力 王灵玺 +3 位作者 姜传兴 武吉伟 杨学军 吴艳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2,共4页
采用气象色谱-质谱(GC-MS)、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ICP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荧光光谱等检测方法,对玻璃瓶装啤酒中絮状物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絮状物的主要元素成分为O、Si、Na、Ca、Al。该文分析... 采用气象色谱-质谱(GC-MS)、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ICP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荧光光谱等检测方法,对玻璃瓶装啤酒中絮状物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絮状物的主要元素成分为O、Si、Na、Ca、Al。该文分析了玻璃瓶装啤酒中产生絮状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瓶 啤酒 絮状物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容器内表面纤维状物质成分的分析研究
15
作者 张智力 刘丞 +2 位作者 许超 姜传兴 陈淑祥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1-435,共5页
采用SEM扫描电镜、EDS电子能谱、ICP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对玻璃内表面的析出纤维状物质物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纤维状物质的主要元素成分,附着有纤维状物质的红酒玻璃瓶中的元素含有7种元素为O... 采用SEM扫描电镜、EDS电子能谱、ICP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对玻璃内表面的析出纤维状物质物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纤维状物质的主要元素成分,附着有纤维状物质的红酒玻璃瓶中的元素含有7种元素为O、Si、Na、Al、Mg、Ca、S,而玻璃碗中含有6种元素为O、Si、Na、Al、Ca、S,分析了纤维状物质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减少纤维状物质形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纤维状物质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塑料薄膜不挥发物迁移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风 郗丹 刘容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7-90,共4页
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五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挥发物总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4%乙酸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最多,最大值为28.5 mg/L,在65%乙醇浸泡液中... 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五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挥发物总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4%乙酸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最多,最大值为28.5 mg/L,在65%乙醇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最少,最大值为20.5 mg/L。在极限使用条件下,研究了五种薄膜在三种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浸泡液 迁移 不挥发物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使用下聚碳酸酯饮水桶中双酚A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君 许超 +3 位作者 慕春玲 李宁 李丽 刘容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重复使用条件下聚碳酸酯(PC)饮水桶中双酚A(BPA)的迁移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日常生活中PC饮水桶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重复使用时间、温度和换水间隔对收集的5只饮水桶中BPA迁移行为的影响,同... 目的研究重复使用条件下聚碳酸酯(PC)饮水桶中双酚A(BPA)的迁移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日常生活中PC饮水桶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重复使用时间、温度和换水间隔对收集的5只饮水桶中BPA迁移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新桶与使用1年的旧桶的区别。结果 PC饮水桶中BPA的迁移主要受重复使用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并且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间隔换水时间对BPA迁移影响较小;已使用过的PC旧桶中BPA迁移量显著高于新桶。结论在PC桶的日常使用中,应注意在常温下短期使用,避免高温长期使用,使用一段时间的PC桶应注意废弃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饮水桶 双酚A 迁移 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食品用塑料袋中3种抗氧化剂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智力 齐永润 +1 位作者 周婉茹 王微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建立了食品用塑料袋中3种抗氧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法,将样品剪碎,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索氏萃取,经0.22μm有机滤膜净化过滤后,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3种... 建立了食品用塑料袋中3种抗氧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法,将样品剪碎,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索氏萃取,经0.22μm有机滤膜净化过滤后,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3种抗氧化剂可以很好分离,峰型好,定量准确,在三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90%~98%,相对标准偏差为3.2%~5.2%,相关系数为0.999以上,检出限为0.07 mg/kg。该方法操作简捷高效,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度高,适用于食品用塑料袋中3种抗氧化剂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快速测定 食品用塑料袋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食品用塑料复合膜袋中溶剂残留的典型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智力 杨学军 +3 位作者 李瑞芬 李元月 梁金海 许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4,共6页
食品用包材的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作者通过对食品用塑料复合膜袋中溶剂残留量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及使用、基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检测时应考虑原材料、检验方法和样品基质... 食品用包材的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作者通过对食品用塑料复合膜袋中溶剂残留量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及使用、基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检测时应考虑原材料、检验方法和样品基质效应等影响。对比我国与欧盟、美国相关标准或法规要求,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消费者层面对食品用复合膜袋产品质量提出了控制措施和建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修订复合膜袋的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加强产品的质量风险监测,消除潜在风险,建立专业的绿色包装评价标准体系,促进食品包材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的消费模式的出现,为实现绿色包装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袋 溶剂残留 检测 典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木质地板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森 王灵玺 +2 位作者 张静 宋兆明 于广和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全面评价5种木质地板的燃烧性能,采用辐射热源法及锥形量热法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辐射热源法,5种地板均能达到难燃材料要求;采用锥形量热法,阻燃实木地板的阻燃性能良好,而2种实木复合地板均易被点燃,且具有较高的热释放速率... 为全面评价5种木质地板的燃烧性能,采用辐射热源法及锥形量热法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辐射热源法,5种地板均能达到难燃材料要求;采用锥形量热法,阻燃实木地板的阻燃性能良好,而2种实木复合地板均易被点燃,且具有较高的热释放速率,强化木地板及微晶石木地板表现出良好的阻燃特性,但微晶石木地板生烟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地板 辐射热源法 锥形量热法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