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术剑 吴庆雄 +2 位作者 徐召 王宏博 刘正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采用(190+260+260+190)m四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采用拱墩固结、拱梁分离的结构体系,桥面全宽43.2 m。该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平行拱肋,2片拱肋之间采用K撑和米字形横撑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处拱肋内...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采用(190+260+260+190)m四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采用拱墩固结、拱梁分离的结构体系,桥面全宽43.2 m。该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平行拱肋,2片拱肋之间采用K撑和米字形横撑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处拱肋内布设阵列式内栓钉以提高疲劳寿命。全桥采用整束挤压式吊杆体系,拱脚1号和2号短吊杆采用双吊杆,其余位置均采用单吊杆。全桥设置3组24根系杆来平衡拱脚水平推力。主梁采用双边工字钢梁,由工字形边纵梁、工字形横梁、工字形小纵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钢梁上铺设预制C50混凝土桥面板并现浇微膨胀混凝土湿接缝组成钢-混组合结构,桥面板厚24 cm。拱座采用内填混凝土+外包钢板的阶梯形钢-混组合拱座。主桥桥墩采用单箱单室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综合考虑结构受力、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经济等因素,主桥采用先梁后拱、分批次张拉系杆和吊杆的施工方法。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对主桥结构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并采用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拱座局部受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主桥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及拱座局部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刚架系杆拱 内栓钉 双吊杆 系杆 钢-混组合拱座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山东省货运结构演变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汝华 郭森垚 施庆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40,共8页
货运结构指一定时期及范围内,货运总量中各种货运量的占比,研究货运结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明确优势和短板,从而因地制宜,探寻区域最优货运结构。使用信息熵描述货运结构能够将货运结构定量化,使用推拉效应模型则能对运... 货运结构指一定时期及范围内,货运总量中各种货运量的占比,研究货运结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明确优势和短板,从而因地制宜,探寻区域最优货运结构。使用信息熵描述货运结构能够将货运结构定量化,使用推拉效应模型则能对运输结构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使用信息熵对山东省综合交通货运结构进行描述,探究其演变规律,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寻货运结构的系统影响因素,结合推拉效应模型分析单一运输方式对货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因素对货运结构演变的影响是最大的,主要体现在对于水运货运量的影响上。研究货运结构演变动因能够从自身角度分析区域货运合理规模与结构,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综合交通 货运结构 信息熵 灰色关联分析 推拉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召 鬲鹏飞 +1 位作者 白光耀 马雪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位于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由主桥和引桥组成,全长5 830 m。主桥采用(50+350+350+50) m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桥塔为独柱混凝土结构,空间缆索布置,主梁采用双边钢箱梁,通过横梁连接;为提高主桥结构整体刚度,桥塔处... 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位于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由主桥和引桥组成,全长5 830 m。主桥采用(50+350+350+50) m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桥塔为独柱混凝土结构,空间缆索布置,主梁采用双边钢箱梁,通过横梁连接;为提高主桥结构整体刚度,桥塔处采用X形横梁以满足顺桥向双排支座布置要求,并在主跨跨中设置1对辅助斜拉索;桥面板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板;主缆通过散索鞍后保持竖向无转向,水平横桥向转向14.08°后锚固。主桥采用“先梁后缆”施工方案,钢梁采用支架拼装及顶推施工,塔柱采用爬模施工,塔梁施工完成后进行主缆及吊索架设。滩地引桥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跨大堤桥及国道220跨线桥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堤外引桥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X形横梁 顺桥向双排支座 辅助斜拉索 钢-UHPC组合桥面板 横转锚固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的等效单元法有限元模拟
4
作者 刘晓蓬 韩小凯 +1 位作者 周晶 薛冰寒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针对3D打印混凝土自身的层面特征和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3D打印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的现状,基于变形条件和力学平衡条件,推导出了3D打印混凝土各向异性等效单元的线弹性本构模型,并基于剪应力互等定理... 针对3D打印混凝土自身的层面特征和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3D打印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的现状,基于变形条件和力学平衡条件,推导出了3D打印混凝土各向异性等效单元的线弹性本构模型,并基于剪应力互等定理给出了3D打印混凝土的层面应力计算方法。以100 mm×100 mm×100 mm的3D打印混凝土立方块体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3D打印混凝土立方块体进行了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等效单元法得到的单元网格数量减少了64倍,位移结果的整体误差能够控制在1%以内,计算效率提高了430多倍。通过本文研究,采用等效单元法实现了具有层面特征的各向异性3D打印混凝土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能够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混凝土 各向异性 层间弱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背高填式省水船闸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戈国庆 张毅濠 +2 位作者 王曙光 何良德 孟彦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7,161,共9页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头、墙背高填土等复杂条件,结合宽缝施工,提出了多种填土区与闸底刚性桩布置及桩顶连接方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闸室与桩体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填土区宜采用等桩长变间距带桩帽布置,闸底宜采用边密中疏布置,宽缝宜在第③~⑤级省水池挡墙及回填土施工时封合;闸墙与桩顶刚接使得底板与闸墙差异沉降最小,可作为最优的桩顶连接方式,但此时桩身弯矩、剪力均超过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需将其替换为灌注桩作为优化的刚性桩组合地基处理方案;优化方案下,闸墙外侧桩体顶部轴力、剪力及弯矩均最大,但仍在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水船闸 复合地基 地基处理 刚性连接 宽缝施工 京杭运河 穿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结合互学习的预制梁工序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晓飞 谢诚 +4 位作者 张秀振 董仕奎 陈军胜 叶舒 钟忺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5-394,共10页
针对预制梁场位置偏远、场景复杂、光线不足,导致数据采集困难、背景干扰、画质受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静结合互学习的预制梁工序检测方法。在单阶段目标检测模型上建立互学习框架,分别使用数据扩增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样本干扰的能... 针对预制梁场位置偏远、场景复杂、光线不足,导致数据采集困难、背景干扰、画质受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静结合互学习的预制梁工序检测方法。在单阶段目标检测模型上建立互学习框架,分别使用数据扩增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样本干扰的能力,构造动静结合的双分支子网络,在网络中引入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通道子模块动态地调整通道权重,以适应真实场景下的环境光照复杂性和噪声干扰随机性。为充分发挥两支子网络各自的优势,利用目标检测模型真实值的预测边界框不唯一的特性,提出正样本对齐策略,实现边界框数量及表征分布的双重对齐。构建一个基于真实场景的预制梁工序数据集,在自制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确率和均值平均精度分别达到了97.2%和97.7%,推理速度达到了78帧/s,在满足工业落地应用需求的同时,为预制梁工序检测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结合 候选框互学习 正样本对齐 工序检测识别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的半航空瞬变电磁降噪方法及应用
7
作者 刘东 冯浩 +3 位作者 王用鑫 周小生 姚宇洪 孙怀凤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4,共9页
【目的和方法】半航空瞬变电磁法(SATEM)是一种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地下水及地热资源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所采集的数据常常受到噪声干扰,对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精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解决噪声残留... 【目的和方法】半航空瞬变电磁法(SATEM)是一种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地下水及地热资源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所采集的数据常常受到噪声干扰,对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精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解决噪声残留及有效信号丢失的问题,提升去噪效果,并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将U-Net运用到处理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降噪领域,提出一种基于U-Net深度学习架构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降噪方法。该方法使用U型编解码网络结构,通过端到端的训练方式,自动学习并提取数据中的噪声特征。编码结构学习并提取数据中的噪声信息特征,解码结构重组数据特征还原去噪后数据尺寸。通过在编码和解码结构的对称层上引入跳跃连接,有效融合了包含丰富空间信息的低级特征与包含语义信息的高级特征,从而实现对噪声的准确去除。【结果和结论】实际算例表明,经U-Net去噪后的数据信噪比提升约10 dB,与传统去噪方法相比,U-Net在瞬变电磁数据的噪声去除效果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广西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凤凰2号隧道的实测数据降噪工作中,降噪后的多测道图和视电阻率成像结果的可解释性显著增强。证明本方法在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降噪中的重要实际意义,为未来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深度学习 U-Net 降噪 复杂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带土化学矿物成分与抗剪强度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谢万烨 刘才铭 +3 位作者 晏长根 常洲 贾卓龙 石玉玲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为了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揭示黄土-泥岩二元边坡滑坡形成机理,对上覆黄土、下伏泥岩和滑带土开展了三轴剪切试验、可溶盐成分测试和矿物含量测定等试验,分析试样破坏模式、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与可... 为了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揭示黄土-泥岩二元边坡滑坡形成机理,对上覆黄土、下伏泥岩和滑带土开展了三轴剪切试验、可溶盐成分测试和矿物含量测定等试验,分析试样破坏模式、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与可溶盐成分和矿物成分的相关性,探究滑带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强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滑带土主要破坏模式为剪胀破坏,这与其内部晶体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含水率增加,试样抗剪强度参数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下降程度大于黏聚力。滑带土的峰值强度和黏聚力与K^(+)+Na^(+)和SO_(4)^(2-)含量的关联度大于0.8,表现出较大相关性,内摩擦角与HCO_(3)^(-)和K^(+)+Na^(+)含量的关联度大于0.7,有较大关联。在矿物成分方面,滑带土的峰值强度和黏聚力主要受碱长石、黏土矿物和斜长石含量的影响,内摩擦角主要受黏土含量和石英的影响。黏土矿物成分分析表明,滑带土峰值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主要受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的影响,其中伊利石对滑带土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滑坡预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带土 抗剪强度 可溶盐成分 矿物成分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冻环境下玄武岩纤维单向布的力学性能
9
作者 周琪 梅葵花 +2 位作者 王凤轩 徐升宇 孙胜江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8-868,共11页
基于快速冻融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了冻融环境下4种冻融介质(盐溶液)对玄武岩纤维(BF)单向布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盐冻环境下BF单向布的抗拉强度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会导致浸润剂薄膜的脱落以及玄武岩纤维的劣化,冻融介质... 基于快速冻融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了冻融环境下4种冻融介质(盐溶液)对玄武岩纤维(BF)单向布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盐冻环境下BF单向布的抗拉强度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会导致浸润剂薄膜的脱落以及玄武岩纤维的劣化,冻融介质为最不利氯盐-硫酸盐复合溶液(SC,NaCl和Na2SO4质量分数分别为3.5%、3.0%)时玄武岩纤维丝的侵蚀效应最为显著;试件的拉伸破坏模式可分为中部集中式破坏、中部分散式破坏、端部集中式破坏和端部分散式破坏4类;试件的抗拉强度和极限延伸率在冻融介质为SC时下降幅度最高,冻融循环作用对试件弹性模量的影响不显著;提出的盐冻环境下的抗拉强度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单向布 冻融循环 耐久性 力学性能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箱梁桥混凝土横隔板与钢腹板连接段承载力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昊 李晨阳 +4 位作者 王凯 白光耀 任超 党王辉 牛艳伟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222,共8页
围绕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中钢腹板与混凝土横隔板连接界面的传力机制,针对栓钉剪力连接件在不同弯剪耦合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设计了不同钢筋布置和连接方式的简支梁模型;基于栓钉连接件的受力特点并依托实际工程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限元... 围绕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中钢腹板与混凝土横隔板连接界面的传力机制,针对栓钉剪力连接件在不同弯剪耦合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设计了不同钢筋布置和连接方式的简支梁模型;基于栓钉连接件的受力特点并依托实际工程及现场试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纯弯和弯剪作用下,采用钢筋与钢腹板绑扎或焊接的两种连接方式时栓钉、钢筋、钢板和混凝土的应力状况,以及栓钉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绑扎和焊接两种方式试件的破坏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焊接方式连接钢板与横隔板钢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有效地改善栓钉整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并降低栓钉与钢板连接部位的应力值,提高栓钉的抗剪性能,建议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研究结果可为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与横隔板连接件的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 栓钉 弯剪比 焊接 绑扎 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横隔板选型研究
11
作者 苏建明 刘洪烨 +5 位作者 魏琨 孙日双 徐飞萍 白光耀 党王辉 牛艳伟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29,235,共8页
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是一种采用波形钢板代替混凝土腹板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轻、材料利用效率高等优点。目前该类型梁桥主要采用混凝土横隔板,自重偏大,且对浇筑施工要求高。依托京台高速公路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工程,提出单肢... 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是一种采用波形钢板代替混凝土腹板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轻、材料利用效率高等优点。目前该类型梁桥主要采用混凝土横隔板,自重偏大,且对浇筑施工要求高。依托京台高速公路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工程,提出单肢斜撑、双肢斜撑、四肢斜撑等3种新型钢框架横隔板构造形式进行比选。首先确定混凝土及钢框架横隔板的构造尺寸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其次制作缩尺节段并进行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形式横隔板在波形钢腹板桥中的受力性能;最后基于实桥模型对混凝土及钢框架横隔板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及钢框架均可作为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横隔板的有效形式,为结构提供有力支撑;钢框架结构整体应变较小,在外侧斜撑屈服后结构仍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及钢框架横隔板形式的实桥下挠程度及承载能力相近,且钢框架横隔板可改善桥面板受力;混凝土横隔板与双肢型钢框架横隔板承载性能良好,可作为选型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钢腹板 横隔板 钢框架 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稳定点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超 邓扬 +3 位作者 李爱群 周泰翔 李雨航 钟国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200,共9页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简称OPTICS)算法自动清洗稳定点集,通过遍历性搜索的方式确定输入参数;然后,提出结合度矩阵去噪的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local density adaptive spectral clustering,简称SC-DA)算法分析稳定点集,并以簇中值作为模态参数的代表值,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化识别;最后,将含有密集模态的外滩大桥作为识别对象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频域分解(frequency domain decomposition,简称FDD)法的频率结果最大相差仅为0.012 3 Hz,且在线识别的准确率达到82.86%,显著高于基于层次聚类的自动识别方法,实现了无人工干预下模态参数的自动、准确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自动化 聚类分析 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算法 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混杂纤维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胡瑶瑶 何印章 +3 位作者 王永康 张久鹏 赵晓康 王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10007-10015,共9页
基于单纤维改性沥青难以均衡提升沥青的综合性能,采用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纤维材料制备了混杂纤维改性沥青,期望发挥纤维材料在不同尺度的阻裂作用,提高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研究选用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BF)和硫酸钙晶须(calc... 基于单纤维改性沥青难以均衡提升沥青的综合性能,采用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纤维材料制备了混杂纤维改性沥青,期望发挥纤维材料在不同尺度的阻裂作用,提高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研究选用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BF)和硫酸钙晶须(calcium sulfate whisker,CSW)制备出混杂纤维改性沥青胶浆,并利用常规物理力学指标综合评价其增强作用,通过极差分析法初步得到混杂纤维的最佳掺量。同时,以光学显微镜分析混杂纤维改性沥青胶浆的微细观改性机理和分散性。研究结果表明,CSW和BF的掺加均大幅降低了基质沥青的锥入度和延度,但改性沥青胶浆的软化点会逐渐升高,提高了改性沥青胶浆的高温稳定性;当CSW掺量为5%,BF掺量为1.0%,BF长度为6 mm时,混杂纤维改性沥青胶浆的物理性能会达到最佳平衡值。光学显微镜测试发现CSW与沥青相容性较好,在沥青胶浆体系内主要起到颗粒增强作用,BF与沥青相容性一般,在胶浆内主要起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硫酸钙晶须 玄武岩纤维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通式与独立式省水船闸闸室水流条件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毅濠 王曙光 +2 位作者 董思远 叶子豪 俞小彤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省水系统类型选择和设计是省水船闸输水系统的重难点,互通式和独立式两种型式的闸室水力特性尚不明晰。通过建立互通式和独立式布置下金家堰省水船闸整体输水系统三维数学模型,分析省水池向闸室输水过程中闸室水体流速分布、消能特性、... 省水系统类型选择和设计是省水船闸输水系统的重难点,互通式和独立式两种型式的闸室水力特性尚不明晰。通过建立互通式和独立式布置下金家堰省水船闸整体输水系统三维数学模型,分析省水池向闸室输水过程中闸室水体流速分布、消能特性、船舶泊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互通式布置下,最大流量时刻上闸首格栅室正、顶支孔出流不均匀,下闸首消力槛处出现显著漩涡,导致流速空间分布不均匀,省水池对侧且靠近下闸首的水体紊动显著,输水过程产生的长波运动会在闸室中部叠加,导致较大的水面纵向比降;独立式布置下,闸室流场分布对称性强,横支廊道侧支孔出流均匀,水面平稳,较互通式泊稳条件更优。在现有的布置条件下,独立式布置的闸室水流条件优于互通式,若采用互通式方案,需优化上下闸首消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水船闸 互通式省水系统 支孔流量 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时间观测器的网络化控制系统事件触发控制
15
作者 么新鹏 栗剑 +3 位作者 孟祥龙 解冬东 阚欣 孟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6,共11页
针对带有不确定性的严格反馈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扰动观测器的动态事件触发通信固定时间反步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固定时间稳定的扰动观测器以估计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然后,设计一种动态事件触发机制来减少系统的通... 针对带有不确定性的严格反馈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扰动观测器的动态事件触发通信固定时间反步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固定时间稳定的扰动观测器以估计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然后,设计一种动态事件触发机制来减少系统的通信资源浪费,进而通过补偿不确定性的影响,并考虑事件触发机制对系统的影响,在反步控制框架下设计一种无奇点问题的实际固定时间稳定的控制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触发通信 网络化控制系统 固定时间稳定性 扰动观测器 反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渣-矿渣二元体系地质聚合物的收缩性能与孔结构
16
作者 岳红亚 袁杨俊 +5 位作者 毕玉峰 嵇泽坤 徐润 陈文旭 辛公锋 杨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3-2239,2268,共8页
利用多种固废制备地质聚合物可促进低碳胶凝材料的工程推广和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以活性较低的风冷镍渣为基体,掺入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研究了矿渣掺量和碱激发剂模数对地质聚合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采用氮吸附法表征了硬化... 利用多种固废制备地质聚合物可促进低碳胶凝材料的工程推广和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文以活性较低的风冷镍渣为基体,掺入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研究了矿渣掺量和碱激发剂模数对地质聚合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采用氮吸附法表征了硬化体孔结构,探究了收缩性能与孔结构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增大矿渣掺量可提高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并减小自收缩,促进水化铝硅酸钙(C-A-S-H)凝胶相的生成以填充孔隙,总孔体积下降有助于限制干燥条件下的毛细孔失水,显著抑制干燥收缩。提高碱激发剂模数会增大毛细孔孔体积,自干燥或干燥失水后产生更大的毛细管压力,故同时增大了自收缩和干燥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镍渣 矿渣 体积收缩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对锚固区梁段受力影响研究
17
作者 殷涛 周宁杰 +1 位作者 马雪媛 刘聪聪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变化对锚固区梁段受力的影响,以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该桥不同主缆水平转向角度的锚固区梁段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主缆轴力在桥梁纵向上的传... 为研究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变化对锚固区梁段受力的影响,以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该桥不同主缆水平转向角度的锚固区梁段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主缆轴力在桥梁纵向上的传递机理及其变化,以及锚固区梁段顶板纵向应力及主应力方向的差异。结果表明:主缆轴力从锚碇附近向外扩散,靠近锚碇的构件承担较大轴力,而远离锚碇的内腹板轴力较小;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对整体轴力分布影响有限,在锚碇周围10 m处轴力传递已基本趋于稳定;增大主缆水平转向角度使构件的主应力方向更接近桥梁纵向,提升了轴力传递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应力集中,总体而言,影响是局部的。因此,合理选择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可减小梁体宽度、提高设计灵活性和轴力传递效率,同时需对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的区域进行加强设计,以确保结构安全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主缆水平转向角度 锚固区梁段 受力分析 多尺度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预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悦 晏勇 +2 位作者 张常勇 李冲 李淑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为提高桥梁地震响应预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连续梁桥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公路网典型四跨连续梁桥结构特性和地震动参数为基础,首先构建桥梁设计特征参数和地震响应的数据集;然后运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 为提高桥梁地震响应预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连续梁桥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公路网典型四跨连续梁桥结构特性和地震动参数为基础,首先构建桥梁设计特征参数和地震响应的数据集;然后运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基于可解释技术对最优模型中影响桥梁抗震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并将最优模型与传统精确模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预测的适用性最高,其R2达到0.98,且RMSE、MAE和MSE均较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桥墩直径是影响预测结果的主导因素,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墩高、跨径与预测结果呈正相关,桥墩直径与其呈负相关;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传统精确模拟的误差在2.5%以下,且计算效率提高了50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连续梁桥 地震响应 设计特征参数 机器学习 可解释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拉索动力响应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19
作者 邓扬 张强 +3 位作者 钟国强 柳尚 徐润 鞠翰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桥梁拉索动力响应监测数据中存在大量低质量数据,现有的监测数据检测研究集中于时域波形异常的明显异常数据,然而监测数据中还存在时域波形正常但频域特征混乱的数据,这类数据无法准确地反映桥梁拉索动力特性。针对该问题,将现有的异常... 桥梁拉索动力响应监测数据中存在大量低质量数据,现有的监测数据检测研究集中于时域波形异常的明显异常数据,然而监测数据中还存在时域波形正常但频域特征混乱的数据,这类数据无法准确地反映桥梁拉索动力特性。针对该问题,将现有的异常数据检测拓展为数据质量评价,同时对明显异常数据和频域混乱数据进行检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数据频域特征建立桥梁拉索动力响应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实施流程包括: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时域数据序列转化为功率谱密度函数(PSDF),利用格拉姆角场(GAF)方法对PSDF序列进行可视化,进而搭建CNN模型,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自动化评价。以某斜拉桥的拉索加速度监测数据为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时域序列检测方法相比,PSDF序列检测方法能够更好地区分正常与频域混乱数据,评价准确率更高;利用两个传感器监测数据建立的CNN模型对所有26个传感器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准确率均在94%以上;此外,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另一座类似桥梁的监测数据质量评价中,准确率也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健康监测 数据质量评价 卷积神经网络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余震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悦 曹竞 +2 位作者 张常勇 李冲 黄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3,共10页
在发生连续地震时,强余震对桥梁结构造成严重危害。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为考虑强余震的影响,提出基于空间拟合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对象,采用分段式的二元一次函数构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比分析了以地震动峰值加... 在发生连续地震时,强余震对桥梁结构造成严重危害。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为考虑强余震的影响,提出基于空间拟合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对象,采用分段式的二元一次函数构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比分析了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谱加速度为地震强度指标时,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可靠性,并分别对基于空间和单面拟合的主余震桥梁结构易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空间拟合的主余震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体现了强余震对桥梁的损害,能有效避免低估桥梁在强余震作用下的超越概率。利用空间拟合方法获取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能更准确地解释地震需求和结构损伤的关系;选取谱加速度作为地震强度参数时,主余震作用下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主余震作用中的强震主导了桥梁极限状态超越概率的增长速度,基于空间拟合的易损性分析中余震强度的增长对超越概率的影响更大,这有利于对桥梁抗震性能的保守估计。该桥梁易损性评估方法可为公路梁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连续梁桥 地震动强度参数 易损性曲面 空间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