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激发制备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及碱激发机理研究
1
作者 张争奇 李世泽 +2 位作者 芮照诚 王春涛 姜旭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926,共7页
提出以再生集料和粉煤灰/矿渣粉为原材料,采用碱激发技术制备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材料。首先,根据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初步强化处理;然后,以正交实验方法确定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的材料组成;最后,通过XRF、XRD和FTIR等微观表... 提出以再生集料和粉煤灰/矿渣粉为原材料,采用碱激发技术制备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材料。首先,根据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初步强化处理;然后,以正交实验方法确定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的材料组成;最后,通过XRF、XRD和FTIR等微观表征,探究地聚物胶凝材料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5%的水玻璃溶液可对再生集料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根据正交实验结果,推荐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的合理配方为碱激发剂掺量1.5%,碱激发剂模数1.5,粉料掺量4%;微观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矿渣粉在碱激发前后化学组成的比例发生了改变,随碱激发剂掺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程度逐步提高,随碱激发模数的增大,聚合反应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基层 再生集料 地聚物 材料组成设计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模型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多情景预测
2
作者 李雨 王君 +1 位作者 张萌萌 付建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以山东省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结合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构建了以人口、人均GDP等7类变量为输入层的PSO-BP神经网络组合预... 以山东省交通运输领域为例,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结合岭回归方法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采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构建了以人口、人均GDP等7类变量为输入层的PSO-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对2023—2035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在3种情景下的CO_(2)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货运周转量、民用车保有量是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促进因素,交通运输强度是抑制因素;PSO-BP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的拟合效果,预测结果与单一的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STIRPAT模型对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5.78%、2.00%和3.78%,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3.357×10^(6)、1.539×10^(6)、1.953×10^(6) t,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2.651×10^(6)、1.128×10^(6)、1.756×10^(6) t;预测期内,山东省交通运输CO_(2)排放量在低碳情景下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5.535×107 t,在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将保持增长趋势。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山东省应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升清洁能源应用比重,以实现交通运输的绿色化、低碳化及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预测 STIRPAT模型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的氯离子扩散模型研究
3
作者 张文武 郭保林 +2 位作者 王珊珊 荆靖 刘帅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0,共4页
对Fick第二定律进行扩展后,我们建立了1个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氯离子多维传输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维度氯离子扩散对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多维扩散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浓度更高,并且结构的边角区域更容... 对Fick第二定律进行扩展后,我们建立了1个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氯离子多维传输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维度氯离子扩散对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多维扩散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浓度更高,并且结构的边角区域更容易发生侵蚀破坏。这进一步证实了氯离子扩散维度的重要性。在3个月的侵蚀时间内,混凝土侵蚀深度为10 mm处,使用氯离子三维扩散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不超过1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为复杂工况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 多因素耦合 MATLAB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活化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商红发 李永振 +4 位作者 申全军 丛波日 任海庆 马士杰 樊亮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3-418,共6页
采用双螺杆活化胶粉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剂,通过复合改性的方式,制备了双螺杆活化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常规指标、PG分级、流变性能及荧光图谱等测试技术,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螺杆活化胶粉颗粒... 采用双螺杆活化胶粉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剂,通过复合改性的方式,制备了双螺杆活化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常规指标、PG分级、流变性能及荧光图谱等测试技术,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螺杆活化胶粉颗粒在沥青中均匀分布但彼此间未发生交联,显著增大了复合改性沥青的表观黏度和弹性,而SBS改性剂颗粒相互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增强了复合改性沥青的结构强度,提升了复合改性沥青的黏弹性能;双螺杆活化胶粉和SBS改性剂的低温拉伸性能赋予了复合改性沥青良好的低温性能,PG分级低温等级可达-34℃;双螺杆活化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与活化胶粉和SBS改性剂在沥青中分散时的颗粒粒径大小息息相关,荧光相态粒径越小,储存稳定性越好;双螺杆活化胶粉和SBS改性剂在沥青中的荧光相态粒径在0.85μm左右,保证了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综合考虑储存稳定性、常规指标和流变性能,最终确定了双螺杆活化胶粉掺量为25%、SBS改性剂掺量为2.5%、抽出油掺量为5%、稳定剂掺量为0.15%的最优配方;采用荧光相态粒径可有效表征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但与规范中的宏观离析指标界定值相对应的荧光相态粒径界定值,仍需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活化胶粉 复合改性沥青 流变特性 储存稳定性 荧光相态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内外性能差异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雅敏 姜瑞双 +3 位作者 李玮健 万里 郭保林 郭庆林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1,共5页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破坏由表及里,表层混凝土性能的好坏十分重要。为明确混凝土内外性能差异机理,采用盐冻、吸水、压汞试验,研究了养护条件对表层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表层不同深度的混凝土粗骨料占比...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破坏由表及里,表层混凝土性能的好坏十分重要。为明确混凝土内外性能差异机理,采用盐冻、吸水、压汞试验,研究了养护条件对表层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表层不同深度的混凝土粗骨料占比,分析混凝土内外渗透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所探讨的养护条件下,内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均优于表层混凝土;与标准养护相比,自然养护下的混凝土内部性能与表层性能的差异更大,且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内部与表层性能的差异逐渐增大。不同深度的混凝土的粗骨料占比不同,表面以下50 mm处粗骨料占比达到49%,水化程度和粗骨料占比均会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混凝土 渗透性能 标准养护 自然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水性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明珠 刘方韬 +1 位作者 肖飞 陈玉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9-1112,1118,共5页
为推动可再生资源及其低碳沥青材料的研究应用,以香草醛替代部分石油基多元醇制备了生物基水性聚氨酯(BWPU)及其改性乳化沥青(PUA)。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散与稳定性测试、力学拉伸以及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对生物基水... 为推动可再生资源及其低碳沥青材料的研究应用,以香草醛替代部分石油基多元醇制备了生物基水性聚氨酯(BWPU)及其改性乳化沥青(PUA)。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散与稳定性测试、力学拉伸以及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对生物基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WPU具有香草醛封端的预期结构和12.85 MPa的拉伸强度、2055%的断裂拉伸应变,其与基质沥青乳液混合前后均表现出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此外,BWPU的加入使得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比基质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具有更高的复模量和更小的相位角,赋予了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优异的弹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材料 水性聚氨酯 乳化沥青 基础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测点模态测试的简支梁桥承载刚度评定试验研究
7
作者 亓圣 施晓 +3 位作者 亓兴军 王宁宁 曹三鹏 王珊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3-601,共9页
快速可靠地检测服役桥梁的承载刚度对保障道路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测点模态测试的简支梁桥承载刚度评定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中一座简支梁桥为试验对象,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设计传统... 快速可靠地检测服役桥梁的承载刚度对保障道路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测点模态测试的简支梁桥承载刚度评定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中一座简支梁桥为试验对象,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设计传统桥梁荷载试验的中载和偏载加载方案,测得各工况下简支梁桥跨中截面的实测静挠度,基于环境激励进行联合测点模态试验和局部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简支梁桥跨中截面的模态挠度,并结合桥梁理论挠度计算结构挠度校验系数。结果表明:中载、偏载工况下联合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的跨中截面模态挠度与静载试验跨中截面实测静挠度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7%,基本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联合跨中截面测点和桥面加载点测点的联合测点模态试验能够准确评估桥梁的承载刚度;仅在跨中截面布置传感器的局部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的模态挠度基本等价于联合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的模态挠度,两者的相对误差小于2%,局部测点模态测试预测的跨中截面挠度校验系数与静载试验的实测挠度校验系数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试验 局部测点 简支梁桥 承载刚度 校验系数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回弹快速检测方法的SBS改性沥青自然老化行为研究
8
作者 李东旭 江照伟 +3 位作者 彭建 张进 刘恒彬 孙强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6,共9页
为解决沥青老化行为预测研究中室内模拟老化与实际老化偏差大、缺乏易于工程推广的科学评价指标等问题,以在役高速不同老化程度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为对象,借助沥青质量激光回弹快速检测系统(ABQT),通过获... 为解决沥青老化行为预测研究中室内模拟老化与实际老化偏差大、缺乏易于工程推广的科学评价指标等问题,以在役高速不同老化程度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为对象,借助沥青质量激光回弹快速检测系统(ABQT),通过获取最大蠕变变形、弹性恢复率、加载变形速率系数和回弹变形速率系数等指标评价沥青性能变化规律,并与沥青常规老化性能指标相对比,分析这些指标评价沥青自然老化行为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这些指标建立沥青老化非线性预测模型,通过获取沥青老化速率值分析自然老化状态下沥青性能衰变规律,并最终提出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时间。结果表明,最大蠕变变形、加载变形速率系数和回弹变形速率系数等指标可以有效表征沥青老化性能衰变过程,同时基于这些指标建立的沥青老化非线性预测模型适用性强,可以实现沥青性能-老化时间的双向计算;随老化时间的延长,最大蠕变变形、加载变形速率系数和回弹变形速率系数指标所对应的老化速率值均以三次函数模型形式衰变,老化速率拐点分别为6.67、5.56、6.67 a,考虑到沥青混合料性能安全,建议以5.56 a作为介入预防性养护措施恢复沥青性能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沥青老化 性能评价 非线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
9
作者 孟庆春 杜非 +3 位作者 王彪 张芹 韩汶 徐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4-2236,共13页
在传统基于文本的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设计过程缺失、表意不清、模块化和扩展性低、无法进行回溯与仿真验证等问题。为提高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在概念设计阶段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在传统基于文本的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设计过程缺失、表意不清、模块化和扩展性低、无法进行回溯与仿真验证等问题。为提高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在概念设计阶段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提出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流程。该流程将交互关系和约束关系贯穿于各阶段中,以系统需求为核心,明确系统参数的构建步骤和脉络,建立涵盖行为、结构和参数的系统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实现“需求行为结构参数”4个维度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危化品车辆的监控预警和对应急事件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危化品运输 监控预警系统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尼系数的高速公路网流量不均衡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代洪娜 姚恩建 +2 位作者 刘莎莎 张锐 张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11,共7页
要:受路网结构及沿线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高速公路呈现出流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本研究提出利用基尼系数量化路网流量分布不均衡性,这对全面掌控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和提高路网的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构建多车型下的高速公路网交通... 要:受路网结构及沿线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高速公路呈现出流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本研究提出利用基尼系数量化路网流量分布不均衡性,这对全面掌控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和提高路网的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构建多车型下的高速公路网交通流量分配模型,以计算路径选择概率和断面交通量;其次,综合考虑路网拓扑结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和交通流量等,建立考虑流量分布的高速公路网络特性模型,以反映节点或路段在路网中的重要性;再次,采用基尼系数评估高速公路网流量分布不均衡性;最后,结合山东省区域高速公路网和收费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尼系数分析高速公路网流量分布不均衡性的方法灵活,能够量化不同空间维度的流量分布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高速公路网 复杂网络 基尼系数 不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董仁 李琳 +1 位作者 韩汶 韩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老龄化社会的交通需求变化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大城市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针对当前对老年人出行行为认识的不足,以昆明城市老年人为对象,在深入访谈和预备调查基础上设计问卷,获取了407份有效... 老龄化社会的交通需求变化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大城市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针对当前对老年人出行行为认识的不足,以昆明城市老年人为对象,在深入访谈和预备调查基础上设计问卷,获取了407份有效样本的个人、家庭、居住地等多项属性以及日常活动与出行的原始数据,同时获得了107份有效的一周出行日志数据。经统计分析和交叉印证,得到了异质个体老年人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都与目前对通勤交通的认知有显著的不同。研究结果为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的城市系统基本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问题 城市功能 老年人 出行行为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宋小金 樊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117,共8页
基于实际运营的沥青路面试验段,通过埋设温度传感器对不同深度的沥青层结构温度进行长期数据采集和总结分析工作,研究了大气温度与路表温度的相关关系,以及沥青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大气温度,路面结构温度变... 基于实际运营的沥青路面试验段,通过埋设温度传感器对不同深度的沥青层结构温度进行长期数据采集和总结分析工作,研究了大气温度与路表温度的相关关系,以及沥青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大气温度,路面结构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两者显著相关;同时路面结构层的温度与路表温度变化存在良好的关系,在考虑晴、雨天的影响条件下,建立了路面结构温度与路表温度、结构层深度、时间等因素的预估模型;分析证明,该模型计算数据与实测温度高度吻合,且可适用于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温度场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粉含量对C60机制砂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北星 尹立愿 +2 位作者 冯紫豪 樊立龙 叶仙松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9-173,共5页
研究了花岗岩机制砂石粉含量(5%、7%、10%)对C50机制砂海工混凝土(MSC)耐久性关键参数的影响,并与河砂混凝土(R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石粉含量为7%时,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龄期衰减系数、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研究了花岗岩机制砂石粉含量(5%、7%、10%)对C50机制砂海工混凝土(MSC)耐久性关键参数的影响,并与河砂混凝土(R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石粉含量为7%时,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龄期衰减系数、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护筋性能等耐久性指标均达到最佳,且优于河砂混凝土;另外,外掺4.5%~15%石粉均改善了胶浆的氯离子结合性能,当石粉掺量为胶材质量的7.5%时,氯离子结合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海工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系数 硫酸盐侵蚀 护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响应分析的钢桥面铺装结构与材料的一体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东旭 江照伟 +4 位作者 彭建 李高俊 孙强 张进 刘恒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4-2982,共9页
为解决钢桥面铺装耐久性不足问题,以两种双层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 SMA)铺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典型桥面板最不利荷载位置,计算对比两种结构在该荷载位置下的力学响应,优选钢桥面铺装结构组合并... 为解决钢桥面铺装耐久性不足问题,以两种双层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 SMA)铺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典型桥面板最不利荷载位置,计算对比两种结构在该荷载位置下的力学响应,优选钢桥面铺装结构组合并提出设计指标要求;其次,室内制备A、B两种高黏高弹改性沥青,以沥青胶结料及混合料路用性能为考察标准,对比分析胶结料类型对钢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优选沥青胶结料类型;最后,借助室内拉拔及斜剪试验,对铺装层与钢板之间的层间黏结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体工程对最不利温度条件下铺筑层的黏结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跨中位置为钢桥面的最不利荷位,应以铺装层在该位置的拉应力、竖向位移及层底剪应力作为钢桥面铺装的主要设计指标;所设计的两种铺装结构力学响应规律一致,其中,结构2(SMA-13+SMA-10+沥青胶砂)的竖向位移及层底剪应力较小,宜作为优选结构;A、B高黏高弹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较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优势显著,又以A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性能最优,用其制备的混合料路用性能最为优异;拉拔试验测试结果表明,25℃及60℃温度条件下铺装层-钢板间黏结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应用地区铺装结构层内温度呈周期变化规律,最高温度未超60℃,以该温度层间黏结强度作为设计指标科学合理,同时不利温度下实体工程各结构层间黏结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 铺装结构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 温度场监测 层间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neywell温拌剂在SMA沥青混合料中的添加方法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小金 樊亮 +1 位作者 林江涛 李永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0,共6页
基于SMA-13沥青混合料,对Honeywell温拌剂进行了干法、湿法工艺的路用性能评价,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温拌剂在湿法使用时,可以赋予基质沥青较高的模量和高温粘度,并在30~65℃温度区间保持稳定粘弹性结构,降低沥... 基于SMA-13沥青混合料,对Honeywell温拌剂进行了干法、湿法工艺的路用性能评价,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温拌剂在湿法使用时,可以赋予基质沥青较高的模量和高温粘度,并在30~65℃温度区间保持稳定粘弹性结构,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在干法使用时,该温拌剂可以在玄武岩颗粒表面形成裹附膜,有效提高沥青与玄武岩集料的粘附性等级;在采用基质70号沥青相同的生产温度下,干法添加0.3%的温拌剂生产的SMA混合料较好地满足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要求,其路用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差不大,实现了一定的温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剂 沥青混合料 温拌效果 沥青-粘度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侧向宽度对驾驶绩效及交通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振江 李璟 +3 位作者 万利 孙昌海 李永庆 阎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4-2033,共10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侧向宽度对驾驶绩效的影响,在3种设计速度高速公路上随机雇佣15名被试,采用CAN-OBD测速仪和方向盘转角仪进行了8条隧道的实车测试。通过构建3种右侧和2种左侧隧道侧向宽度变化方案,选取不同速度特征指标和方向盘转角... 为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侧向宽度对驾驶绩效的影响,在3种设计速度高速公路上随机雇佣15名被试,采用CAN-OBD测速仪和方向盘转角仪进行了8条隧道的实车测试。通过构建3种右侧和2种左侧隧道侧向宽度变化方案,选取不同速度特征指标和方向盘转角为驾驶绩效的表征指标,分析了设计速度、侧向宽度、运行车速、车速标准差、方向盘转角等指标的交互影响,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侧向宽度方案之间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隧道左侧侧向宽度为1.00 m时,运行车速提升4.5%,同时车速标准差较小,驾驶绩效更高;隧道右侧侧向宽度为1.25 m和1.50 m时,运行车速提升6.6%,但后者车速标准差较小,相比较,隧道右侧侧向宽度为1.75 m时,运行车速提升8.0%,但速度标准差随之增大。不同侧向宽度对方向盘转角影响较小。当设计速度为100 km/h,车辆靠隧道右侧行驶时车速较高且更稳定。研究成果可为隧道路段侧向宽度设置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 侧向宽度 运行车速 驾驶绩效 交互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煤矸石路基汞元素的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冉德钦 安斌 +4 位作者 李轶然 惠冰 李艳召 宋光远 宋海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5-257,267,共4页
煤矸石路基中存在以汞为主的多种微量污染元素。依托某高速公路已燃煤矸石路基,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基于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煤矸石路基-汞-土体-大气降水-地下水多孔介质数学模型,研究了煤矸石路基中汞元素的扩散规... 煤矸石路基中存在以汞为主的多种微量污染元素。依托某高速公路已燃煤矸石路基,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基于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煤矸石路基-汞-土体-大气降水-地下水多孔介质数学模型,研究了煤矸石路基中汞元素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已燃煤矸石路基溶液pH值与物质组分有关,与降雨等外界环境无关;不同pH值条件下,煤矸石溶液pH值对汞释放量影响较大,对汞释放速率影响较小,初始pH值越低,汞元素的释放量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矸石路基中汞元素向周边土体和地下水有效扩散,在18年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如继续扩散,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本研究旨在为煤矸石路基环境评估与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路基 汞元素 多孔介质 扩散规律 周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变形模型及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昱 廖宝梁 +1 位作者 秦贞坤 张茹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0,共3页
针对集中载荷作用下薄壁零件(两邻边固定、两邻边自由的矩形)的变形问题建立静态铣削力模型。利用ANSYS 14.0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加工,研究了铝合金薄壁件在数控铣削过程中切削力不变时,零件在长度和高度方向的变形情况以及不同铣削力对... 针对集中载荷作用下薄壁零件(两邻边固定、两邻边自由的矩形)的变形问题建立静态铣削力模型。利用ANSYS 14.0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加工,研究了铝合金薄壁件在数控铣削过程中切削力不变时,零件在长度和高度方向的变形情况以及不同铣削力对变形的影响。得出薄壁零件在顺铣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零件 ANSYS 铣削力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凤杰 冯振刚 +2 位作者 姚冬冬 陈婷婷 韦金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基于空气加载和激光测量技术的沥青质量控制试验方法,该方法使用空气(或氮气)射流使沥青材料产生压痕,并用激光测量由此产生的变形和变形恢复。利用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设备对基质沥青、SBS改... 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基于空气加载和激光测量技术的沥青质量控制试验方法,该方法使用空气(或氮气)射流使沥青材料产生压痕,并用激光测量由此产生的变形和变形恢复。利用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设备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分别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压力加载试验,评价了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并与针入度试验方法建立相关关系以评价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升高,沥青最大蠕变变形增大,而变形恢复率减小。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在评价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性能时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且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评价指标与针入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以采用沥青蠕变恢复性能快速检测方法代替针入度方法对不同类型沥青蠕变恢复性能进行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快速检测 最大蠕变变形 变形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铅锌尾矿地聚反应制备免烧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紫豪 李北星 +2 位作者 周圣杰 付建村 高纪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127,131,共5页
为优化原状铅锌尾矿制备地聚物免烧砖的配合比参数和工艺条件,研究了碱含量、矿粉掺量、成型压力、水料比和初始养护温度等因素对铅锌尾矿地聚物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和FTIR对铅锌尾矿地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为优化原状铅锌尾矿制备地聚物免烧砖的配合比参数和工艺条件,研究了碱含量、矿粉掺量、成型压力、水料比和初始养护温度等因素对铅锌尾矿地聚物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和FTIR对铅锌尾矿地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状铅锌尾矿在Na OH作用下具有一定的碱激发活性,可用于制备地聚物砖;铅锌尾矿地聚物砖最佳配合比和压制工艺参数为:增强改性最为经济高效的矿粉掺量为20%,碱含量为9%,水料比为15%,成型压力为15 MPa,初始养护温度为50℃。矿粉掺量20%改性的铅锌尾矿地聚物砖的抗压强度为34.4 MPa,吸水率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地聚反应 免烧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