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3种不同方法比较(附326例报告)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耀军 邵志强 +4 位作者 张明 王海坤 王建平 黄谷 李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ESWL、URL、PCN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种方法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ESWL、URL、PCN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种方法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8.5%(146/186),91.2%(93/102)和100%(38/38)。ESWL组结石直径分别为0.5~0.99cm,1.0~2.0cm,>2.0cm三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0.8%(89/98)、69.3%(52/75)、30.8%(5/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RL组3例入镜困难,5例结石上移肾盂,1例结石残留,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PCNL组均1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结石清除率为100%,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SWL最佳适应症是<1cm输尿管结石;URL适合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特别是中下段结石,入镜成功是碎石成功的前提,结石返肾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大的梗阻性结石有优势,特别是ESWL、URL失败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碎石 经皮肾镜碎石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活性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谭善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836-1838,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组织、1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或骨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组织、1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或骨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3%,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6%)及正常前列腺组织,而且表达率随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有淋巴结或骨转移者表达率高。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