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广华 石增成 +2 位作者 王雪 侯子山 刘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心绞痛患者 3 8例和心肌梗死患者 3 6例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 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前及术后 1年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包括二尖瓣... 目的 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心绞痛患者 3 8例和心肌梗死患者 3 6例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 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前及术后 1年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包括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以及等容舒张时间 (IRT)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均存在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 ,IRT显著延长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治疗 1年后两组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各有部分指标显著改善 ,IRT显著缩短 ;但两组部分指标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远期左心室舒张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涛 侯子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38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4例... 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38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4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无显著意义;且溶栓后24小时QTd、JTd延长最大,发病1周后两组QTd、JTd基本恢复。提示AMI溶栓后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AMI 溶栓疗法 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的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自理 徐耿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303-303,共1页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冠状动脉分布特点。方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神经官能症组女性显著多于冠心病组,心脏神经官能症组及合并冠心病组在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冠状动脉分布特点。方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神经官能症组女性显著多于冠心病组,心脏神经官能症组及合并冠心病组在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在冠状动脉分布上有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发生率较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分布的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核素心肌显像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疗效的评价及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良福 胡大一 +4 位作者 尹传贵 王铁 王振英 贾三庆 刘键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 (CAG)与核素心肌组织血流灌注显像 (SPECT)的相关性及用 SPECT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评价。方法 于冠心病 (CAD)患者 CAG之后 ,放支架之前利用血管造影机自配电脑分析软件 ,对病变血管直径狭窄和面积...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 (CAG)与核素心肌组织血流灌注显像 (SPECT)的相关性及用 SPECT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评价。方法 于冠心病 (CAD)患者 CAG之后 ,放支架之前利用血管造影机自配电脑分析软件 ,对病变血管直径狭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进行自动分析 ;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 1周、术后半年 ,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 SPECT检查。结果 5 1例 CAG血管直径狭窄 (76 .16 % )、面积狭窄 (90 .37% )与术前静息 SPECT血流灌注损害程度 (6 3.5 0 %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0 .2 5 4、r=0 .176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面积与术前静息SPECT血流灌注损害面积 (71.17%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0 .2 91、r=0 .32 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5 0例术后 1周静息血流灌注损害程度 (4 5 .46 % )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程度 (6 3.5 0 % ) ,P<0 .0 0 1;2 1例术后半年血流灌注损害程度 (4 3.73% )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程度 (6 0 .87% ) ,P<0 .0 0 1。 5 0例术后 1周静息血流灌注损害面积 (5 7.2 2 % )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面积 (71.17% ) ,P<0 .0 0 1;2 1例术后半年血流灌注损害面积 (5 4.6 7% )明显低于术前静息血流灌注损害面积 (70 .2 1% ) ,P<0 .0 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SPECT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现朝 侯亚敏 +1 位作者 欧知宏 侯子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了解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远期变化情况。方法:人选自2000-01至2012—01我院成功完成PBMV764例连续病例,术前FTR≤2级为轻度,FTR≥3级为中重度。每1年门诊随访一次,将FTR仍为0... 目的:了解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的远期变化情况。方法:人选自2000-01至2012—01我院成功完成PBMV764例连续病例,术前FTR≤2级为轻度,FTR≥3级为中重度。每1年门诊随访一次,将FTR仍为0级或减轻至少1级(重度FTR减轻至少2级)的患者称为逆转组,将FTR未减轻(FTR为0级除外)或加重或FTR≥3级的患者称为未逆转组。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FTR未逆转的影响因素。结果:764例成功完成PBMV的患者随访1年内、1—3年、3~5年、5年以上FTR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O.01),但中重度FTR(反流≥3级)患者在随访期间所占随访人群比例呈增加趋势(分别为7.1%、8.7%、15.8%、19.O%)。随访结束时,轻度FTR患者中逆转组逆转比率略高于中重度FTR患者(54.9%与46.1%,P〈0.05),发生≥3级FTR患者明显低于中重度TFR患者(3.1%与53.9%,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轻度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再狭窄为患者成功PBMV后FTR未逆转的预测因素;在中重度患者中,房颤、术前伴重度FTR及再狭窄为成功PBMV后FTR未逆转的预测因素。结论:大多数二尖瓣狭窄伴FTR≤2级的患者成功PBMV后FTR长期稳定于轻度及轻度以下;二尖瓣狭窄伴FTR≥3级的患者成功PBMV后应长期监测FTR进展情况,尤其对于合并房颤、术前伴重度FTR患者,FTR的进展与再狭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三尖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莲婷 宋开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5期372-373,378,共3页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可以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6个月。所有的病例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可以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6个月。所有的病例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上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