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杂颅内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
1
作者
苏赢
刘佩玺
+4 位作者
史源
李培良
安庆祝
田彦龙
朱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4-650,共7页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方式为脑血管原位重建、再移植、再吻合及短距桥接...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方式为脑血管原位重建、再移植、再吻合及短距桥接,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6例)原位重建5例,再移植1例,再吻合3例,短距桥接7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8例)原位重建5例,再移植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例)均为原位重建;后循环动脉瘤(6例)原位重建3例,再吻合2例,短距桥接1例。术中桥血管通畅率达100%,无桥血管闭塞患者。参与术后6个月以上影像学随访的23例患者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复发;参与改良Rankin量表随访的28例患者中5分1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0分19例。术后出现出血性并发症3例(9.37%),缺血性并发症10例(31.25%),无患者接受非计划二次手术治疗并发症。结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探讨
被引量:
28
2
作者
许鹏
王艳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29-429,43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术式。方法2001年1月~2003年8月,对85例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采取不同手术方式。40例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基底节区内侧型未出...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术式。方法2001年1月~2003年8月,对85例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采取不同手术方式。40例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基底节区内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头皮小切口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11例术前脑疝及6例小脑半球出血者采用静脉全麻,开颅清除血肿;2例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采取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他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加用侧脑室外引流。结果85例病死率129%(11/85),其中皮层下、小脑、脑干、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的病例无死亡;基底节区内侧型病死率290%(9/31);11例术前脑疝的病死率455%(5/11)。结论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的病人经局麻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效果显著,小脑出血经积极手术预后良好,基底节区内侧型出血经局麻小切口钻孔抽吸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20例报告
3
作者
许鹏
相寿长
+3 位作者
付廷刚
惠志强
宋杰
乜全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经单鼻孔显露蝶窦腹侧壁,蝶窦腹侧壁充分咬除,进入蝶窦,去除蝶窦黏膜和蝶窦隔,显露鞍底,鞍底开窗,放射状切开鞍底硬膜,切除鞍内肿瘤组织后,将牵开器的中心部分...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经单鼻孔显露蝶窦腹侧壁,蝶窦腹侧壁充分咬除,进入蝶窦,去除蝶窦黏膜和蝶窦隔,显露鞍底,鞍底开窗,放射状切开鞍底硬膜,切除鞍内肿瘤组织后,将牵开器的中心部分指向所侵入的海绵窦方向,咬骨钳咬除或磨钻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显露海绵窦腹侧硬脑膜,自鞍底硬膜切开部分向外侧切开海绵窦腹侧硬脑膜,显露并切除海绵窦内部分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出现2例脑脊液漏,应用明胶海绵鞍内及蝶窦内填塞,术后无脑脊液漏。术后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12例,一过性电解质紊乱6例,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术后出院半个月后出现2例脑脊液鼻漏,行腰穿置管引流1周治愈。1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2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显露满意,切除彻底,无明显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蝶
向鞍底两侧扩大
垂体腺瘤
海绵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眉弓处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24例报告
4
作者
许鹏
相寿长
+1 位作者
付廷刚
孟祥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复合静脉全麻,仰卧位。皮肤切121位于眉毛的外侧半,切121长3.5~4.0cm,将额肌骨膜瓣牵向上,眼轮匝肌骨膜瓣牵向下,颞肌牵向外侧,颅骨钻孔定位于颞线后方(关键孔),铣...
目的探讨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复合静脉全麻,仰卧位。皮肤切121位于眉毛的外侧半,切121长3.5~4.0cm,将额肌骨膜瓣牵向上,眼轮匝肌骨膜瓣牵向下,颞肌牵向外侧,颅骨钻孔定位于颞线后方(关键孔),铣刀向内侧铣开,骨瓣大小约2cm×3cm,磨除眶缘上方颅骨的内缘以扩大显微手术视野。弧形切开硬脑膜,使基底朝向眶缘,轻轻抬起额叶,释放脑脊液,显露肿瘤并切除。结果肿瘤全切22例,2例颅咽管瘤后部残留部分肿瘤包膜。1例ACTH腺瘤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应用激素替代治疗;8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均于1周内缓解。9例术前尿崩术后尿量明显减少。1例鞍隔脑膜瘤术后术侧视力障碍加重,1周后逐渐好转。18例术后3个月MRl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可行,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区足够的手术空间,有效地切除病变,手术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弓
锁孔入路
鞍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20例报告
5
作者
许鹏
赵丽萍
幸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6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20例垂体腺瘤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剥离一侧鼻黏膜,完整保留软骨性鼻中隔甚至骨性鼻中隔. 结果 17例全切,1例扩大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中脑脊液漏3例.术后14例随访3~1...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20例垂体腺瘤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剥离一侧鼻黏膜,完整保留软骨性鼻中隔甚至骨性鼻中隔. 结果 17例全切,1例扩大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中脑脊液漏3例.术后14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7月,1例术后半年复发. 结论保留鼻中隔的改良经口鼻蝶入路,既达到手术显露的目的,术后又使鼻中隔解剖复位,对鼻中隔的功能不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口鼻蝶人路
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颅骨表面解剖标志的成人乙状窦后入路关键孔定位
被引量:
2
6
作者
付涛
惠志强
+2 位作者
宋杰
黄健
许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9-1085,共7页
目的 探讨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较易显露的颅骨表面解剖标志建立的坐标系在关键孔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数据库内8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计160侧颅骨薄层CT资料并三...
目的 探讨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较易显露的颅骨表面解剖标志建立的坐标系在关键孔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数据库内8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计160侧颅骨薄层CT资料并三维成像,以二腹肌沟顶点(A点)、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和星点(C点)构建影像学模型并探寻关键孔定位规律。再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60例患者(三叉神经痛33例、面肌痉挛25例、舌咽神经痛2例),随机分为重建组、非重建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重建组术中构建坐标系后,以术前影像学模型模拟的关键孔圆心定位关建孔;非重建组术中构建坐标系后,根据影像学模型关键孔定位规律定位关键孔圆心;对照组术中不构建坐标系,以星点为关键孔圆心定位关建孔,均常规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24 h内构建影像学模型,测量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术中实际关键孔圆心(R0点)与理想关键孔圆心(R点)的距离(D值)。结果 基于影像科数据库内80例患者(160侧)的影像学模型显示,以二腹肌沟顶点(A点)、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和星点(C点)建立坐标系后,R点坐标平均为[(4.60±3.89)mm,(4.88±4.14)mm],近似坐标点为(5 mm,5 mm);颞鳞与顶乳缝交点-二腹肌沟顶点连线与乙状窦沟上曲段重合率为93.13%(149/160)、与乙状窦沟上曲段和垂直段重合率为71.25%(114/160),颞鳞与顶乳缝交点-星点连线与横窦沟重合率为95.63%(153/160)。基于60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模型和术中所见显示,3组患者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重建组和非重建组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和D值小于对照组(均P <0.01),重建组骨窗面积(P=0.009)和D值(P=0.000)亦小于非重建组。结论 在不具备术前颅骨三维CT重建的条件下,以二腹肌沟顶点(A点)、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和星点(C点)建立坐标系,以坐标点(5 mm,5 mm)为关键孔圆心形成骨窗,可以较好定位关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解剖标志
微血管减压术
计算机
模拟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颅内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
1
作者
苏赢
刘佩玺
史源
李培良
安庆祝
田彦龙
朱巍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
神经
外科
、国家
神经
疾病医学
中心
、上海市脑功能重塑及
神经
再生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神经
外科
研究所、上海市
神经
外科
临床医学
中心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4-650,共7页
基金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1XD1400600)
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0302106001)。
文摘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3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方式为脑血管原位重建、再移植、再吻合及短距桥接,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6例)原位重建5例,再移植1例,再吻合3例,短距桥接7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8例)原位重建5例,再移植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例)均为原位重建;后循环动脉瘤(6例)原位重建3例,再吻合2例,短距桥接1例。术中桥血管通畅率达100%,无桥血管闭塞患者。参与术后6个月以上影像学随访的23例患者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复发;参与改良Rankin量表随访的28例患者中5分1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0分19例。术后出现出血性并发症3例(9.37%),缺血性并发症10例(31.25%),无患者接受非计划二次手术治疗并发症。结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血流动力学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Hemodynamics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探讨
被引量:
28
2
作者
许鹏
王艳菊
机构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
中心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29-429,431,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术式。方法2001年1月~2003年8月,对85例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采取不同手术方式。40例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基底节区内侧型未出现脑疝者,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头皮小切口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11例术前脑疝及6例小脑半球出血者采用静脉全麻,开颅清除血肿;2例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采取侧脑室外引流术,其他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加用侧脑室外引流。结果85例病死率129%(11/85),其中皮层下、小脑、脑干、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的病例无死亡;基底节区内侧型病死率290%(9/31);11例术前脑疝的病死率455%(5/11)。结论皮层下、基底节区外侧型未出现脑疝的病人经局麻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效果显著,小脑出血经积极手术预后良好,基底节区内侧型出血经局麻小切口钻孔抽吸效果较差。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出血
Keywords
Hypertension
Brain hemorrhage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20例报告
3
作者
许鹏
相寿长
付廷刚
惠志强
宋杰
乜全民
机构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
中心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基金
2009年临沂市科技局立项项目
项目编号:090103034
文摘
目的探讨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经单鼻孔显露蝶窦腹侧壁,蝶窦腹侧壁充分咬除,进入蝶窦,去除蝶窦黏膜和蝶窦隔,显露鞍底,鞍底开窗,放射状切开鞍底硬膜,切除鞍内肿瘤组织后,将牵开器的中心部分指向所侵入的海绵窦方向,咬骨钳咬除或磨钻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显露海绵窦腹侧硬脑膜,自鞍底硬膜切开部分向外侧切开海绵窦腹侧硬脑膜,显露并切除海绵窦内部分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出现2例脑脊液漏,应用明胶海绵鞍内及蝶窦内填塞,术后无脑脊液漏。术后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12例,一过性电解质紊乱6例,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术后出院半个月后出现2例脑脊液鼻漏,行腰穿置管引流1周治愈。1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2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显露满意,切除彻底,无明显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
经鼻蝶
向鞍底两侧扩大
垂体腺瘤
海绵窦
Keywords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Expanding both sides of the sellar floor
Pituitary adenoma
Cavernous sinus
分类号
R736.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眉弓处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24例报告
4
作者
许鹏
相寿长
付廷刚
孟祥云
机构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
中心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基金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0611053
文摘
目的探讨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复合静脉全麻,仰卧位。皮肤切121位于眉毛的外侧半,切121长3.5~4.0cm,将额肌骨膜瓣牵向上,眼轮匝肌骨膜瓣牵向下,颞肌牵向外侧,颅骨钻孔定位于颞线后方(关键孔),铣刀向内侧铣开,骨瓣大小约2cm×3cm,磨除眶缘上方颅骨的内缘以扩大显微手术视野。弧形切开硬脑膜,使基底朝向眶缘,轻轻抬起额叶,释放脑脊液,显露肿瘤并切除。结果肿瘤全切22例,2例颅咽管瘤后部残留部分肿瘤包膜。1例ACTH腺瘤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应用激素替代治疗;8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均于1周内缓解。9例术前尿崩术后尿量明显减少。1例鞍隔脑膜瘤术后术侧视力障碍加重,1周后逐渐好转。18例术后3个月MRl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可行,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区足够的手术空间,有效地切除病变,手术切口美观。
关键词
眉弓
锁孔入路
鞍区肿瘤
Keywords
Superciliary arch
Keyhole approach
Sellar tumor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20例报告
5
作者
许鹏
赵丽萍
幸兵
机构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
中心医院
神经
外科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
医院
神经
外科
北京协和
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66-667,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20例垂体腺瘤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剥离一侧鼻黏膜,完整保留软骨性鼻中隔甚至骨性鼻中隔. 结果 17例全切,1例扩大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中脑脊液漏3例.术后14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7月,1例术后半年复发. 结论保留鼻中隔的改良经口鼻蝶入路,既达到手术显露的目的,术后又使鼻中隔解剖复位,对鼻中隔的功能不造成影响.
关键词
鼻中隔
口鼻蝶人路
垂体腺瘤
分类号
R736.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颅骨表面解剖标志的成人乙状窦后入路关键孔定位
被引量:
2
6
作者
付涛
惠志强
宋杰
黄健
许鹏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9-1085,共7页
文摘
目的 探讨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较易显露的颅骨表面解剖标志建立的坐标系在关键孔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数据库内8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计160侧颅骨薄层CT资料并三维成像,以二腹肌沟顶点(A点)、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和星点(C点)构建影像学模型并探寻关键孔定位规律。再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60例患者(三叉神经痛33例、面肌痉挛25例、舌咽神经痛2例),随机分为重建组、非重建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重建组术中构建坐标系后,以术前影像学模型模拟的关键孔圆心定位关建孔;非重建组术中构建坐标系后,根据影像学模型关键孔定位规律定位关键孔圆心;对照组术中不构建坐标系,以星点为关键孔圆心定位关建孔,均常规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24 h内构建影像学模型,测量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术中实际关键孔圆心(R0点)与理想关键孔圆心(R点)的距离(D值)。结果 基于影像科数据库内80例患者(160侧)的影像学模型显示,以二腹肌沟顶点(A点)、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和星点(C点)建立坐标系后,R点坐标平均为[(4.60±3.89)mm,(4.88±4.14)mm],近似坐标点为(5 mm,5 mm);颞鳞与顶乳缝交点-二腹肌沟顶点连线与乙状窦沟上曲段重合率为93.13%(149/160)、与乙状窦沟上曲段和垂直段重合率为71.25%(114/160),颞鳞与顶乳缝交点-星点连线与横窦沟重合率为95.63%(153/160)。基于60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模型和术中所见显示,3组患者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重建组和非重建组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和D值小于对照组(均P <0.01),重建组骨窗面积(P=0.009)和D值(P=0.000)亦小于非重建组。结论 在不具备术前颅骨三维CT重建的条件下,以二腹肌沟顶点(A点)、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和星点(C点)建立坐标系,以坐标点(5 mm,5 mm)为关键孔圆心形成骨窗,可以较好定位关键孔。
关键词
颅骨
解剖标志
微血管减压术
计算机
模拟
神经解剖学
Keywords
Skull
Anatomic landmarks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surgery
Computers
analog
Neuroanatomy
分类号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杂颅内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
苏赢
刘佩玺
史源
李培良
安庆祝
田彦龙
朱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探讨
许鹏
王艳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鼻蝶向鞍底两侧扩大切除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20例报告
许鹏
相寿长
付廷刚
惠志强
宋杰
乜全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眉弓处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24例报告
许鹏
相寿长
付廷刚
孟祥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改良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20例报告
许鹏
赵丽萍
幸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颅骨表面解剖标志的成人乙状窦后入路关键孔定位
付涛
惠志强
宋杰
黄健
许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