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思路——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视理论学术的现实解释力,最后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间接条件、实现保障和实现基础等四个方面试图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消费领域 交换领域 分配领域 生产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支撑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2
2
作者 高阳 李晓宇 周卓琪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6,共7页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已难以适应,社会治理体系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科技支撑列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已难以适应,社会治理体系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科技支撑列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立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指向。数字科技发展对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已成为共识,但其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需求、数字技术提供科技支撑的独特优势两方面入手,探讨数字技术支撑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赋能现代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有望为社会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现代化 数字技术 数字治理 科技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3
作者 刘相 朱健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2,共4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问题,它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我们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问题,它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我们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伟大的指导作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每向前发展一步,都是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过程中取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和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史,就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待马克思主义 态度 解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与趋向研判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蕴萍 赵建 叶丹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23,共9页
收入分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工资分、计时制和职位... 收入分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工资分、计时制和职位等级制等,讲求的是同一层级内的平均主义和绝对公平。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变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变迁举措从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到要素市场的建立和深化,再到财产性收入的确认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都极大地提高了要素的活力和积极性,对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缩减收入差距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更多新要素参与,三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是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人力资本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的三次飞跃--纪念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宪朝 刘焕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实现夯实了政策基础。20个中央一号文件见证了以农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发展从开启新征程、推进新发展到实现新跨越的三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40年 中国共产党 政策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57
6
作者 徐银良 王慧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8-102,共5页
区域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手段,又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预期结果。文章构建了"五大发展理念"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保障等方面设计评价准... 区域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手段,又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预期结果。文章构建了"五大发展理念"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保障等方面设计评价准则,共6个准则层、25个次准则层。最后以山东省为例,对其省内各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被引量:7
7
作者 申富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2,共8页
没有结合实践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就不能顺利前进。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与成熟,从思想政治工作演进历程来看,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关头担当了重要的使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没有结合实践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就不能顺利前进。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与成熟,从思想政治工作演进历程来看,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关头担当了重要的使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党的政治生命线。着眼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其领导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进而能否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预期目标凝聚磅礴力量接续奋斗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其作用发挥得如何,也是观察和检验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和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工作 执政道路 使命 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的诠释:道德规范的产生——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畏 姜涌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1,共10页
社会契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相对于效率等衡量标准来说,正义是我们制度的“首要德性”,它规范着社会契约的产生和存在,是需要社会中人们优先关注的。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约束所有人,让他们既不必遭受不义,也不能施加不义。而道德是一... 社会契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相对于效率等衡量标准来说,正义是我们制度的“首要德性”,它规范着社会契约的产生和存在,是需要社会中人们优先关注的。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约束所有人,让他们既不必遭受不义,也不能施加不义。而道德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带有妥协性质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是一种对道德基础的解释,同时社会契约也是一种约束手段,道德是一种社会弱者用来制衡强者的“阴谋”。作为社会契约论的道德规范目的就在于共同的利益取向,因此,构筑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分配正义,人们的政治平等地位也是通过利益平等体现出来的,社会契约的签订体现着政治契约的签订,社会契约所保护的和分配的彼此的价值也基本上就是人们的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共同体 社会契约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百年探索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长鲜 韩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8,共16页
作为世界第一大的近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领导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扭转存亡之危而走向国富民强?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与回答,需对执政党与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三大核心要素(公民、政党、公共权力)及其互动进行系统考察。通... 作为世界第一大的近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领导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扭转存亡之危而走向国富民强?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与回答,需对执政党与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三大核心要素(公民、政党、公共权力)及其互动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近百年历史探索的系统考察,以历史制度主义所提出的"关键节点"理论为依据,可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构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和制度初创阶段、改革和调整阶段、明确和规范阶段以及体系化构建阶段。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宝贵的历史探索和经验积累对当代政党建设具有一些重要的启示,这不仅需对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细化、对党的领导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完善,而且需不断全面提高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制度 建党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 百年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范式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谱系——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为观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明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53,共9页
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其间理论范式转换络续。面向效率还是面向公平,始终是主导公共行政学嬗变逻辑的外在表征,也是分析和发掘公共行政理论嬗变根源的一个重要解释框架,更是导致行政理论丛林纷争的症结所在。为此,... 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其间理论范式转换络续。面向效率还是面向公平,始终是主导公共行政学嬗变逻辑的外在表征,也是分析和发掘公共行政理论嬗变根源的一个重要解释框架,更是导致行政理论丛林纷争的症结所在。为此,研究以价值取向为基本观照,通过论述各种理论范式产生的时代场景、理论渊源和秉承的价值理念来阐释公共行政理论的嬗变根源,将着力点放在对公共行政理论嬗变历程的概括总结和比较研究之上。并在概括论析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嬗变逻辑基础上,从效率与公平、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伦理、规范与实证、实然与应然等多重向度来揭示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张力。唯此才能深刻理解公共行政理论演进的实质与内核是政治与行政、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互斥与互补,并在理论演化与实践变革的逻辑自洽中探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公共行政发展理路,这也是进一步消弭行政科学与政治哲学对立交锋,实现公共行政理论系统性建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行政科学 政治哲学 嬗变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英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意识形态话语权实际上是着眼于解决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话语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需要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分析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日益变革的社会背景思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话语权实际上是着眼于解决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话语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需要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分析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日益变革的社会背景思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当代建构问题,无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并需要迫切给予正确回答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话语权 现代传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合作治理机制建构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生成机理与实践进路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明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4,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以SARS事件和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事实观照,经历了“三期三代”的迭代发展历程,其内在的嬗变逻辑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危机情势主导下的回应性与适应性变革。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并持续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以SARS事件和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事实观照,经历了“三期三代”的迭代发展历程,其内在的嬗变逻辑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危机情势主导下的回应性与适应性变革。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并持续蔓延的情况下,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防控的具体实践,在理论框架和现实框架中耦合了合作治理的运行机制,生成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合作治理的实践进路。同时,囿于单一治理模式和“中心—边缘”协作治理模式下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其路径依赖,各类危机治理主体内部的沟通限度及互动困境,危机治理政策体系建构的封闭性以及重大公共危机合作治理的国际限度等限制性因素,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合作治理机制的建构又面临着突破既定限度的困局,为此要从制度性—政策性保障机制的供给、多元一体的整体性关系网络的塑造、均衡性危机治理体制的重构及国际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等多重面向上,推进建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合作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合作治理机制 范式转换 生成机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构探析
13
作者 张立梅 陆寒 张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3,共3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建立了适应新的历史境遇和时代任务的“全面学习”的学习制度,分别从学习主体、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规定。这一时期学习制度的建立解决了广大党员“为什么学、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建立了适应新的历史境遇和时代任务的“全面学习”的学习制度,分别从学习主体、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规定。这一时期学习制度的建立解决了广大党员“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在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初步探索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学习制度 学习型政党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民合作社政策:历史变迁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迪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4,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民合作社政策在不断变迁中日臻完善,表现在农民合作社的功能定位上,实现了由市场流通中介组织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表现在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上,实现了由多样化到综合化的变迁;表现在农民合作社的助推措施上,...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民合作社政策在不断变迁中日臻完善,表现在农民合作社的功能定位上,实现了由市场流通中介组织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表现在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上,实现了由多样化到综合化的变迁;表现在农民合作社的助推措施上,实现了由政策性号召到实质性扶持的变迁。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民合作社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得出一些有益于推动农民合作社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政策的逻辑前提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政策的价值旨归是维护和增进农民的现实利益,政策的内源动力是国家意图与农民智慧的耦合,政策的优化方向是将政策适度适时上升为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农民合作社政策 历史变迁 中央一号文件 农民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三重逻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5
作者 朱文琦 左腾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离不开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运用。在现代政治语境中,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政党政治具有天然同构性。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主动选择、矢志坚持、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应然、实然、必然三个维度彰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全面理解这三重逻辑,不仅是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本线索,而且是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意志、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十九届六中全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意识形态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协商与压力:人大监督权的运行逻辑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宪艮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共6页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其权力的行使对于观察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人大监督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需求的权力运作模式...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其权力的行使对于观察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人大监督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需求的权力运作模式。与西方代议制监督相比,人大监督需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监督工作。在监督过程中重视与监督对象的沟通、协商与反馈,并通过整合多种监督方式和资源形成合力,持续不断地向监督对象施加压力,从而使人大监督在不依赖强制性制裁权力的情况下实现监督目的,保障监督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监督 问题导向 沟通协商 压力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学是儒学——从心学的角度来看魏晋玄学的派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顺福 任鹏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8,共7页
心灵问题依然是魏晋玄学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玄学家们将人心分为自然心与有为心。其中,自然心即性,为生存提供保障,有为心为人类的积极进取提供动力。针对汉代儒家过度重视有为心所带来的弊端,玄学家们用本末论范式,调整了自然心... 心灵问题依然是魏晋玄学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玄学家们将人心分为自然心与有为心。其中,自然心即性,为生存提供保障,有为心为人类的积极进取提供动力。针对汉代儒家过度重视有为心所带来的弊端,玄学家们用本末论范式,调整了自然心即性与有为心的关系,强调自然心或性是本,有为心及其所产生的活动如仁义之道等为末,以为在自然心的作用下,人文礼教等自然形成。这便是崇本举末论。这种本末论,产生于王弼,但是并不成熟,到嵇康、郭象等才逐渐成熟与完善。从心性关系来看,玄学属于儒家发展的新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家 自然心 有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虚幻共同体”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5,共9页
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一种政治哲学叙事,提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平台”,影响着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走向。但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未在政治哲学的维度上得到充分研究,人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学的论断,而非政治哲学的尺... 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一种政治哲学叙事,提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平台”,影响着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走向。但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未在政治哲学的维度上得到充分研究,人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学的论断,而非政治哲学的尺度。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应以“实践”为基础,基于其政治目标和社会原则去诠释,建构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意识。从马克思研究的商品形式和商品关系来看,马克思并没有只是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主要去研究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统治的政治权力关系;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形式是内在于资本或货币关系中的,因此价值要素只可能在剩余价值中保存和发展,而剩余价值只可能在阶级斗争中得以保存和增殖。这才是马克思关注共同体概念的利益选择和思想关系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 虚幻共同体 真实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升智库核心能力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述存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23-28,共6页
[目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各类智库立足自身特长,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智库发展仍存在若干瓶颈和制约,影响了智库服务决策的精准化、高效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 [目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各类智库立足自身特长,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智库发展仍存在若干瓶颈和制约,影响了智库服务决策的精准化、高效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智库核心能力是一项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命题。[方法/过程]本文深入剖析了山东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案例,对其近年来在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围绕智库核心能力建设,对智库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影响力扩张、人才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智库核心能力的提升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不断开展制度创新,扩大智库影响力,夯实人才基础。下一步,各类智库应在增强智库工作针对性、强化人才支撑、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的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核心能力 智库创新 智库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发展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明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60,共14页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全民共享集中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确证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主旨;全面共享深刻阐释了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全民共享集中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确证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主旨;全面共享深刻阐释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生成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规定;共建共享突出表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手段,建构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样态;渐进共享清晰展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演进,指引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人民主体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