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孟凡刚 许天奇 +1 位作者 季玉陈 张树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7-509,共3页
脑卒中可以导致长期运动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尽管传统康复治疗取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曙光,仍有众多患者面临康复治疗效果有限的问题。神经调控技术即显示出突破性治疗潜力。本文旨在概述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机制,探究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 脑卒中可以导致长期运动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尽管传统康复治疗取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曙光,仍有众多患者面临康复治疗效果有限的问题。神经调控技术即显示出突破性治疗潜力。本文旨在概述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机制,探究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总结研究进展,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及新的治疗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小脑核 卒中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基于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保华 周忠海 +1 位作者 孟凡刚 张树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4-839,共6页
目的对比术前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与微血管减压术中实际所见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6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均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和三维... 目的对比术前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与微血管减压术中实际所见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6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均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MRA检查,通过3D Slicer软件将3D-FIESTA和3D-TOF MRA图像配准并进行三维重建以明确责任血管,以术中实际所见为“金标准”,对比术前三维重建与术中实际所见的一致性。结果共62例患者中61例经术前三维重建明确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47例、小脑后下动脉6例、椎动脉5例、椎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例、小脑上动脉1例;59例与术中实际所见责任血管一致,1例术前三维重建考虑为椎动脉压迫,术中证实为椎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例术前三维重建考虑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术中证实为小脑前下动脉联合迷路动脉压迫,1例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术中证实为小动脉压迫。术前三维重建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为95.16%(59/62),经一致性检验,与术中实际所见的一致性较高(κ=0.886,P=0.000)。结论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明确责任血管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为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面部肌肉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