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频反演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于建国 韩文功 刘力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现今常用的地震反演技术多以地震主频控制反演结果,地震资料有效频带中的相对高频和相对低频的潜力没有充分利用,反演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与目前的反演方法有所不同,分频反演是依靠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研究不同探测频率... 现今常用的地震反演技术多以地震主频控制反演结果,地震资料有效频带中的相对高频和相对低频的潜力没有充分利用,反演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与目前的反演方法有所不同,分频反演是依靠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研究不同探测频率下的振幅响应(AVF),并将AVF作为独立信息引入反演,建立起测井波阻抗曲线与地震波形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中的低、中、高频带信息,减少薄层反演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频反演也是一种无子波提取、无初始模型的高分辨率非线性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分频反演 支持向量机 波阻抗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建立与正演模拟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文功 沈财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仿Marmousi模型论证地震方法的思路,本文以济阳断陷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格局和六种典型构造模式为研究对象,把胜利油田典型的地质特点浓缩到一个模型中,即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简称“胜利油田典型模型”。文中论述了建立模... 仿Marmousi模型论证地震方法的思路,本文以济阳断陷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格局和六种典型构造模式为研究对象,把胜利油田典型的地质特点浓缩到一个模型中,即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地质模型,简称“胜利油田典型模型”。文中论述了建立模型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即先建构造模型,再建地层、岩性模型;然后介绍了胜利油田典型模型的正演模拟及其数据体在研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和观测系统设计方面的应用。应用效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正演模拟 陆相断陷盆地 复杂地质建模 胜利油田典型模型 MARMOUSI模型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陷缓坡带沟谷分析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郝志伟 苏朝光 +1 位作者 闫昭岷 张营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7,共5页
位于生油凹陷邻近的凹陷缓坡带通常是地层及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在缓坡带上所发育的多种油藏大都与缓坡带的沟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精确的古沟谷分析可以减少根据地震相预测沉积体系的多解性,降低储集层预测的风险。进一步结合层... 位于生油凹陷邻近的凹陷缓坡带通常是地层及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在缓坡带上所发育的多种油藏大都与缓坡带的沟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精确的古沟谷分析可以减少根据地震相预测沉积体系的多解性,降低储集层预测的风险。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学的认识对缓坡带沟谷中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洼陷缓坡带沟谷中不同沉积体系域下有利储层发育特点以及沟谷中不同沉积环境下所产生的不同油气疏导效能,可对凹陷缓坡带受沟谷发育影响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带沟谷 沉积体系域 沉积基准面 骨架砂体 油气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的三维最大能量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4
4
作者 匡斌 王华忠 +1 位作者 沈财余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聚焦,通过对CFP道集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下行波场反向延拓的震源聚焦,生成该网格点成像结果,最后可提取t=0时刻的成像波场。其核心技术在于对聚焦算子(格林函数)的计算。本文基于单程波动方程,在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内计算携带最大能量的三维聚焦算子,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深度成像。文中方法成像精度接近波动方程方法,同时又具有常规积分方法适应野外观测系统、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是一种兼具精度和效率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W模型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 格林函数 数据矩阵 SEG/EAGE盐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胁迫下电极-SBBR的反硝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平 杨志敏 +2 位作者 刘静 郭玲 熊海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7-62,共6页
通过实验室配水与沼液试验,探讨了Cu胁迫下电极-SBBR体系反硝化脱氮的工艺参数及其效果.结果表明,Cu胁迫电极-SBBR体系的优化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510min,其中进水30min,厌氧30min、曝气240min、沉淀150min、排水30min、闲置30min;电流90... 通过实验室配水与沼液试验,探讨了Cu胁迫下电极-SBBR体系反硝化脱氮的工艺参数及其效果.结果表明,Cu胁迫电极-SBBR体系的优化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510min,其中进水30min,厌氧30min、曝气240min、沉淀150min、排水30min、闲置30min;电流90mA,DO 3.0~4.0mg/L,C/N为8.0左右.沼液中的低质量浓度Cu(0.94mg/L)对电极-SBBR体系的胁迫作用表现不明显,电极-SBBR体系对沼液的TN,COD,Cu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4.27%,75.46%和9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 电极 脱氮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