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新品种登海618宜机收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于雪芳 李广群 +4 位作者 刘少坤 贾春兰 孙志强 唐世伟 杨今胜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1期1-3,共3页
选用玉米新品种登海618和在山东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在熟期、抗倒性、耐密性和丰产性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郑单958相比,登海618籽粒灌浆速率快,授粉时间相同条件下,籽粒含水量低,早熟7d左右;抗倒性和耐密性好,籽粒... 选用玉米新品种登海618和在山东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在熟期、抗倒性、耐密性和丰产性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郑单958相比,登海618籽粒灌浆速率快,授粉时间相同条件下,籽粒含水量低,早熟7d左右;抗倒性和耐密性好,籽粒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抗倒 耐密 丰产 登海618 郑单9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收对不同熟期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少坤 贾春兰 +4 位作者 唐世伟 孙志强 杨今胜 董树亭 柳京国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36-39,共4页
以熟期不同的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登海605和登海61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收获时期,比较研究晚收对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收获时期相比,延迟5天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年均产量的平均日增量为83.8、83.... 以熟期不同的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登海605和登海61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收获时期,比较研究晚收对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收获时期相比,延迟5天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年均产量的平均日增量为83.8、83.6 kg/hm2,登海618和先玉335为109.7、158.1kg/hm2;延迟10天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平均日增量分别为67.6、125.6 kg/hm2,登海618和先玉335为13.2、20.9 kg/hm2。中早熟品种(先玉335和登海618)在10月5日收获,粒重达最大值,基本完成灌浆过程;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在10月10日收获时,粒重还处于增加阶段,延迟收获能显著增加粒重和降低籽粒含水量。所以,适时晚收对中晚熟品种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在不耽误小麦播种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延迟玉米收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不同熟期品种 晚收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玉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贾春兰 刘少坤 +5 位作者 唐世伟 苏凯 王贵 柳京国 于淼 孙美芝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50-52,共3页
玉米在适宜种植密度基础上再增加密度,其产量的增减除与品种本身遗传特性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当年的气候状况,若当年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当增加密度可能会提高产量,反之会降低单位面积产量。
关键词 玉米 适宜种植密度 气候状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少坤 贾春兰 +4 位作者 朱元刚 杨今胜 柳京国 于淼 孙美芝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55-56,共2页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量最高,是山东省夏玉米主产区最佳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