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登海10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杨今胜
唐世伟
李广群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1 |
2
|
|
2
|
玉米新品种登海1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
杨今胜
唐世伟
李广群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0 |
1
|
|
3
|
规模化经营条件下玉米生产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 |
杨今胜
柳京国
张元景
李广群
郭晓丽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5 |
0 |
|
4
|
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的灌浆特性与产量构成比较 |
王贵
贾春兰
杨今胜
初晓鹏
王臣
赵阳
白娜
柳京国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2 |
1
|
|
5
|
开展种业科企合作 加快商业化育种步伐 |
于雪芳
杨今胜
陈亭
郭晓丽
颜理想
张明
王元仲
柳京国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
3
|
|
6
|
A股种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2012年种业上市公司浅析 |
杨今胜
陈亭
毛丽华
颜理想
翟冬峰
刘为更
于雪芳
柳京国
|
《中国种业》
|
2014 |
1
|
|
7
|
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
杨今胜
王永军
张吉旺
刘鹏
李从锋
朱元刚
郝梦波
柳京国
李登海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7
|
|
8
|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靳立斌
崔海岩
李波
杨今胜
董树亭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
9
|
超高产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与抗氧化酶特性 |
王永军
杨今胜
袁翠平
柳京国
李登海
董树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1
|
|
10
|
在植株不同水平距离处垂直断根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籽粒库容特性的影响 |
徐振和
梁明磊
路笃旭
刘梅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李耕
杨金胜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1
|
乙酰丁香酮对不同糯玉米受体系统遗传转化的影响 |
郭新梅
车昕明
裴玉贺
宋希云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2
|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刘惠惠
杨吉顺
李耕
刘鹏
董树亭
杨今胜
柳京国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2 |
13
|
|
13
|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分布与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
李耕
杨今胜
杨吉顺
柳京国
刘鹏
董树亭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2 |
12
|
|
14
|
收获期对不同饲用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
马存金
刘鹏
董树亭
杨今胜
刘少坤
柳京国
张吉旺
赵斌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2 |
9
|
|
15
|
玉米QR-001/QS-001组合抗粗缩病QTL初步分析 |
兰进好
宫源
宋朝玉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 |
2
|
|
16
|
硅酸盐引发处理后玉米杂交种对低温胁迫抗性的研究 |
兰进好
臧珊
唐双
刘喜燕
刘亚莉
宋晓明
杨今胜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
1
|
|
17
|
浸种-脱水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兰进好
丁膺宾
杨今胜
耿磊
刘喜燕
唐双
徐敏
刘洋
李广群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
0 |
|
18
|
高能混合粒子场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赵金涛
郭新梅
裴玉贺
赵美爱
孙欣欣
任瑛
刘录祥
宋希云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9
|
^60Co-γ射线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百粒重的影响 |
孙欣欣
郭新梅
裴玉贺
赵美爱
宋希云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0
|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
宫源
宋朝玉
杨今胜
兰进好
宋希云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