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成因研究:稀土矿物学约束
1
作者 兰君 刘晓 +7 位作者 张鹏 邢楠 李志民 李健 徐洪岩 蓝廷广 王石 王健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7,共16页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部的莱芜—淄博—微山稀土矿带,是我国三大轻稀土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本研究对微山矿床开展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微山稀土矿床热液... 山东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部的莱芜—淄博—微山稀土矿带,是我国三大轻稀土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本研究对微山矿床开展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微山稀土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I)钾长石+石英+方解石、(Ⅱ)硫酸盐+石英+方解石、(Ⅲ)稀土矿物+石英+方解石+硫酸盐+萤石以及(Ⅳ)方解石+石英+萤石+硫化物阶段。对各成矿阶段开展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显示,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碳(酸)锶铈矿和少量的独居石、(铈)磷灰石和钍石。这些稀土矿物与萤石、方解石和硫酸盐矿物密切共生,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H_(2)O-CO_(2)-NaCl-F^(-)REE-SO_(4)^(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F^(-)、Cl^(-)、CO_(3)^(2-)和SO_(4)^(2-)等多离子对关键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壳幔混合岩浆演化晚期分异的复杂成矿流体是成矿作用的关键。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提出微山稀土矿床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板片后撤诱发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的成矿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微山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保护区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太河水库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杰 丁金城 +1 位作者 施汉昌 王孝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随着太河水库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水库作为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受纳地,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笔者分析和比较了水库所在地及用水乡镇的社会发展状况,指出水源保护区中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并提出一... 随着太河水库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水库作为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受纳地,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笔者分析和比较了水库所在地及用水乡镇的社会发展状况,指出水源保护区中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并提出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太河水库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破坏规律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后省 张志明 +4 位作者 刘少伟 彭博 于辉 邵帅钦 王艺博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0,共13页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受多重采动影响,支护维护困难。针对此类问题,以代池坝煤矿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3123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应力环境演化特征及其作用...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受多重采动影响,支护维护困难。针对此类问题,以代池坝煤矿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3123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应力环境演化特征及其作用下巷道围岩破坏规律,设计了有利于围岩塑性破坏分布收敛的非对称屋顶断面,提出了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的非均匀锚杆(索)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影响条件下,巷道周边双向主应力差值较大且方向偏转,导致巷道围岩周边破坏呈现非均匀、局部湮灭、最大破坏深度偏转等蝶形特征,巷道内错位置和断面形状决定了巷道破坏形态和范围,内错距直接影响了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扩展的程度,而坚硬岩层的存在造成塑性区局部湮灭。当巷道内错距离大于17 m时,巷道周边应力趋于稳定,其围岩塑性区大小与形态无明显变化,内错位置大于该距离时,对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最有利。巷道断面的单边跨度尺寸决定了其所在侧的塑性破坏深度,当巷道断面为非对称屋顶断面时,围岩塑性分布收敛程度显著。巷道断面设计时,巷道最长边应位于坚硬岩层侧且尽量避开最大破坏深度方向,以便充分利用坚硬岩层塑性区湮灭特性,避免巷道围岩塑性区蝶叶过度扩展。因此,可充分利用大倾角非对称屋顶形巷道断面的几何特征,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与合理锚固层位分布特征,进行非均匀锚杆(索)支护设计,有效保障锚杆(索)支护力的发挥的同时,保障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同时,在31233运输巷进行了试验,布设了巷道顶板深部位移与锚索支护力监测站,监测期间顶板变形量在100 mm以内,锚索支护力发挥稳定,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极近距离煤层群 重复采动 回采巷道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pH对微胶充填体强度及尾矿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焦华喆 王琪 +6 位作者 杨小林 许军强 王辉 陈勋 徐平 李公成 申宏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8,共8页
为探明矿井水酸碱度及水泥掺量对重金属离子浸出行为与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通过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重金属长期静态浸出试验方法,结合重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估水泥耗量变化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并针对不同浸泡时间下低耗水泥充填体的单... 为探明矿井水酸碱度及水泥掺量对重金属离子浸出行为与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通过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重金属长期静态浸出试验方法,结合重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估水泥耗量变化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并针对不同浸泡时间下低耗水泥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某金矿中Zn、Cu、Pb、Ni重金属总量为2478.96 mg/kg,其中Pb和Ni生物可利用态占比超过50%。在矿井水pH=7条件下浸泡120 d,灰砂比为1∶30的充填体重金属浸出量显著增加,Zn、Cu、Pb、Ni的浸出量分别是灰砂比为1∶10时的6.40倍、5.05倍、5.15倍和7.64倍;重金属污染潜力指数普遍超过污染临界值。低耗水泥充填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能力从传统“强固化”转为“弱固化”。在120 d浸泡条件下,不同灰砂比(1∶10、1∶15、1∶20)的充填体抗压强度分别降至1.12、0.87、0.41 MPa,随着水泥耗量减少,水化产物减少,充填体强度下降,抵抗侵蚀能力减弱,强度下降趋势随时间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水泥耗量 重金属浸出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锚杆预紧力的锚杆、锚固剂及围岩协同防控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晓君 杨小瑶 张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552-5559,共8页
针对工程岩体锚杆锚固防控研究的不足,提出基于锚杆预紧力的协同防控分析方法,开展基于锚杆预紧力的锚杆、锚固剂及围岩协同防控试验,得到锚杆预紧力变化规律并识别锚杆锚固协同防控状态,提出协同度概念并探讨协同度确定方法。结果表明... 针对工程岩体锚杆锚固防控研究的不足,提出基于锚杆预紧力的协同防控分析方法,开展基于锚杆预紧力的锚杆、锚固剂及围岩协同防控试验,得到锚杆预紧力变化规律并识别锚杆锚固协同防控状态,提出协同度概念并探讨协同度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提升锚固剂与锚固孔围岩、锚杆与锚固剂的协同度,有利于彼此间的协同演化,可有效提升防控效果;给出了锚杆锚固协同状态判定方法,可通过锚杆预紧力松弛过程曲线和松弛度来综合判定锚杆锚固协同状态;增大锚杆垫板与临空面围岩的接触面有利于彼此间的协同演化;根据预紧力施加及监测情况,得出了锚杆锚固防控总协同度的确定方法,给出了锚杆锚固各部分提高协同度的策略,设计时应特别注重锚杆锚固各部分的协同,确保各部分均能发挥最优性能和处于最佳状态。研究结果为工程岩体的预应力锚杆锚固机理、监测、预测预报及防控等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锚杆预紧力 围岩 锚固剂 松弛 协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电焊杂散电流引发的苯罐火灾的事故调查及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茂林 张先悦 +1 位作者 刘洋 崔嵛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本文调查了一起典型的电焊引起的苯罐爆炸火灾,通过现场勘验、视频监控、调查询问、可能点火源排除和模拟现场试验,确定火灾由电焊杂散电流引起。电焊杂散电流作为一种潜在的火灾风险,因其路径隐蔽且认知需要一定专业性而常被忽视。通... 本文调查了一起典型的电焊引起的苯罐爆炸火灾,通过现场勘验、视频监控、调查询问、可能点火源排除和模拟现场试验,确定火灾由电焊杂散电流引起。电焊杂散电流作为一种潜在的火灾风险,因其路径隐蔽且认知需要一定专业性而常被忽视。通过分析电焊杂散电流的产生机理,得出存在多条电流通路是杂散电流产生的必要条件,而电焊机部件老化或电流通路接触不良、电焊夹位置不当、焊接线缆规格和参数不符合要求导致的正常电流通路电阻过大,则是杂散电流超出安全值的根本原因。构建了电焊杂散电流引起苯罐爆炸的故障树,从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电焊杂散电流超出安全值、电极放电或介质过热3个方面,分析了电焊杂散电流引起苯罐爆炸的影响因素,进而给出了防范类似火灾的具体措施,为电焊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焊杂散电流 苯罐爆炸 火灾调查 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东部与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剑 李日辉 +3 位作者 王中波 张训华 黄龙 孙荣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分析揭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部分海域出现含砾沉积物。总体分布表现为南细北粗、东西分带的特点,形成以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格局为主体的南北不同的镶嵌形态,由岸及...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分析揭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部分海域出现含砾沉积物。总体分布表现为南细北粗、东西分带的特点,形成以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格局为主体的南北不同的镶嵌形态,由岸及海、由北向南呈现由粗到细的分布特征。沉积物分布主要受物质来源、地形以及海洋环流控制,根据沉积物成因划分出老铁山水道-辽东-渤中浅滩砂质沉积区、山东半岛沿岸流泥质沉积区、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西朝鲜湾潮流沙脊沉积区、渤海中部泥质沉积区,并讨论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渤海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环境演化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双喜 赵信文 +4 位作者 黄长生 孙荣涛 曾敏 刘凤梅 陈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34-1744,共11页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复杂的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目前对其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历史仍存在多种认识.为进一步查清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的过程,对位于珠江口西岸的QZK6孔,在沉积结构、构造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M S14C 和光释光(OSL)...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复杂的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目前对其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历史仍存在多种认识.为进一步查清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的过程,对位于珠江口西岸的QZK6孔,在沉积结构、构造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M S14C 和光释光(OSL)测年、有机碳同位素、粒度等对第四纪地层的形成年代和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该孔39.40-27.38m发育晚更新世风化层、河流等陆相沉积体系,27.38-2.00m发育全新世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又可分为27.38-5.30m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组成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5.30-2.00m的河口湾- 三角洲前缘进积式三角洲沉积体系.该孔第四纪沉积特征揭示的环境变化,是对末次冰期低海面、早中全新世海面升高及晚全新世下降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沉积特征 粒度 有机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于洋 李大鹏 +3 位作者 陈岳龙 李三忠 孙国正 张超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7-1963,共17页
华北克拉通东缘鲁西地区记录了新太古代晚期复杂多样的幔源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体制的关键。本文以鲁西泰安地区变玄武岩、安山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结果表... 华北克拉通东缘鲁西地区记录了新太古代晚期复杂多样的幔源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体制的关键。本文以鲁西泰安地区变玄武岩、安山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套新太古代晚期(2.55~2.53 Ga)的玄武岩-安山岩具有高MgO(>8%)和低TiO2(<0.6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a/Yb)N为5.36~11.35,(Gd/Yb)N为2.02~3.96,Cr、Ni含量较高,分别为274×10^(-6)~753×10^(-6)和133×10^(-6)~364×10^(-6),显示高镁玄武岩-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研究揭示高镁玄武岩-安山岩来源于受俯冲相关物质交代的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这些高镁玄武岩-安山岩,结合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幔源岩浆作用(赞岐岩、钙碱性玄武岩等),记录了俯冲演化过程,反映了类似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俯冲板片回撤作用已经在太古宙晚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鲁西地区 新太古代 幔源岩浆作用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的资源化处置途径分析 被引量:45
10
作者 马骁轩 蔡红珍 +1 位作者 付鹏 刘爱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4,共7页
对中国近年来以秸秆为代表的农村种植固废的污染和危害做了简要说明,提出了两大类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生物炭资源化利用,并对各种资源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由于农业秸秆具有一定的元素和结构组成,是一种优... 对中国近年来以秸秆为代表的农村种植固废的污染和危害做了简要说明,提出了两大类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生物炭资源化利用,并对各种资源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由于农业秸秆具有一定的元素和结构组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质材料,可以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生物质塑料技术、生物质能燃料转化和作为化工原料及建材来实现生物质的利用。同时由于秸秆可以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炭具有固定大气碳素、改善土壤结构、修复受污染土壤、固持营养元素及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因此生物质炭资源化利用也是很好的秸秆处置途径。文章对秸秆的资源化处理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秸秆 资源化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物物源与沉积环境:来自碎屑矿物和自生黄铁矿的证据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利波 李军 +3 位作者 赵京涛 胡邦琦 窦衍光 孙荣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8,共10页
对渤海辽东湾LDD7岩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分析了岩心轻重矿物组合、粗颗粒沉积物物质来源、碎屑矿物特征指数及氧同位素3期渤海相对海平面位置。结果表明,轻矿物是以石英和长石为主的组合,片状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次之;重矿... 对渤海辽东湾LDD7岩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分析了岩心轻重矿物组合、粗颗粒沉积物物质来源、碎屑矿物特征指数及氧同位素3期渤海相对海平面位置。结果表明,轻矿物是以石英和长石为主的组合,片状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次之;重矿物是以角闪石类、绿帘石类、云母类和自生黄铁矿为主的组合,其次为金属矿物、石榴子石和榍石等。岩心为多源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辽河、滦河和黄河等中大型河流的入海沉积物。碳酸盐矿物作为黄河的特征矿物,指示黄河对岩心低海平面时期的沉积层影响较大。石英/长石比值、极稳定矿物ZTR指数和磷灰石ATi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能够大致反映流域的风化程度,但在利用这些指数指示风化作用时不能忽视物源对它们的影响。与还原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生黄铁矿在水动力较弱且富含有机质的河漫滩、湖泊相和潮滩相中含量高。渤海岩心中氧同位素3期沉积物的年代和距现代海平面深度投点整体位于全球海平面上方,考虑到沉积环境水深、构造沉降和沉积物压实等因素,渤海相对海平面位置高于全球平均海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矿物 沉积物物源 化学风化 海平面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LDD7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与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荣涛 赵京涛 +1 位作者 李军 胡邦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0-1469,共10页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中部LDD7孔的30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对196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选取8个层位的底栖有孔虫混合种进行了AMS^14C测年,利用线形插值方法建立了该孔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以来辽东湾中...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中部LDD7孔的300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对196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选取8个层位的底栖有孔虫混合种进行了AMS^14C测年,利用线形插值方法建立了该孔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以来辽东湾中部保持了相对连续的沉积序列,LDD7孔记录了该区约60.85cal.kaBP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垂向上微体化石组合和岩性的变化,将全长50.1m的沉积物柱状样划分为9个沉积单元,分别代表晚更新世冰期旋回中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辽东湾中部区域在不同阶段分别处于海相、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LDD7孔中共识别出两次主要的海侵过程,分别对应着渤海中部Bc-1孔所记录的献县海侵与黄骅海侵;此次测年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辽东湾中部两次海侵持续的确切时间,分别是45.84~27.66cal.kaBP和10.64~0cal.kaBP。此外,几个相关岩心的年代框架计算结果表明,献县海侵过程中辽东湾南部沉积速率低于中部,而献县海侵之后辽东湾南部的沉降总量和平均沉积速率都明显高于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微体古生物 海侵层 古环境演化 AMS^14C测年 沉积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分布与海洋环境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荣涛 李铁刚 常凤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8,共8页
对2006年8月取自北黄海的30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底栖有孔虫群落以适应低温、低盐的冷水种和广温、广盐种为主,胶结质壳底栖有孔虫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海区。利用Q型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主因子... 对2006年8月取自北黄海的30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底栖有孔虫群落以适应低温、低盐的冷水种和广温、广盐种为主,胶结质壳底栖有孔虫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海区。利用Q型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主因子,通过将主因子代表的底栖有孔虫组合与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对比印证,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北黄海底栖有孔虫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而温度和盐度则起到次要作用,该海区水深变化对底栖有孔虫分布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海洋环境 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与渤海交界区附近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分布与环境因素制约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日辉 孙荣涛 +1 位作者 徐兆凯 王中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103,共11页
对取自黄海西北部以及渤海东部研究区内的1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区域底栖有孔虫以适应低温、低盐环境的冷水种和广温、广盐种为主。利用Q型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有孔虫组合:Protelphidium turbercu... 对取自黄海西北部以及渤海东部研究区内的1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区域底栖有孔虫以适应低温、低盐环境的冷水种和广温、广盐种为主。利用Q型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有孔虫组合:Protelphidium turberculatum(d'Orbigny)为主的组合1主要体现了温度和底质粒度的控制作用;Buccella frigida(Cushman)-Buccella tunicata(Ho,Hu et Wang)-Elphidium advenum(Cushman)为主的组合2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低温水团;Cribrononion subincertum(Asano)-Cribrononion porisuturalis(Zheng)-Elphidium advenum(Cushman)为主的组合3体现了水深和盐度的控制作用;Eggerella advena(Cushman)-Proteonina atlantica(Cushman)-Haplophragmoides canariensis(d'Orbigny)为主的组合4受控于底质沉积物粒度变化;Elphidium advenum(Cushman)-Ammonia becarii(Linné)-Ammonia compressiuscula(Brady)为主的组合5受到温度、盐度以及底质沉积物粒度的综合影响。总之,研究区内底栖有孔虫的水深分带性特征不明显,而温度、盐度和底质沉积物粒度对其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海洋环境 表层沉积物 黄海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弱磁性铁矿石资源的特征及分选工艺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去非 穆晓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叙述了微细粒弱磁性铁矿石的资源特征及其分选工艺 ,总结了前人所做的科研工作 ,列举出处理该类铁矿石的生产工艺典例。阐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复合聚团分选工艺及设备对处理我国微细粒弱磁性铁矿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 综述 微细粒 弱磁性铁矿石 资源特征 复合聚团 分选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永霞 郑西来 马艳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43-47,共5页
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有助于准确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归宿以及评价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存在状态,全面分析了石... 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有助于准确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归宿以及评价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存在状态,全面分析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挥发、渗滤及自然降解等环境行为,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土壤 环境行为 问题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亚超 孙荣涛 +3 位作者 王红 田振兴 徐扬 温珍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0-809,共20页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地层广泛出露。基于本区18个站位柱状岩芯的剖面观察、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粒度分析、腹足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Benson))和钙质结核的AMS 14C年龄识别了沉积相,并探讨了MIS 3阶段的...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地层广泛出露。基于本区18个站位柱状岩芯的剖面观察、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粒度分析、腹足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Benson))和钙质结核的AMS 14C年龄识别了沉积相,并探讨了MIS 3阶段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特征,同时大致估算出末次海侵过程中水下平原的剥蚀厚度。结果表明,在日照外海、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以北,表层覆盖着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所形成的砂质改造层,灰色,席状,无层理,厚度薄,通常在10~40 cm左右。海侵沙席之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可细分为滨岸潟湖相、沙坝相和滨海相等。底栖有孔虫组合几乎都以Ammonia beccarii(Linné)vars.为优势种,其他常见种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 Heron⁃Allen et Earland、Cribrononion subincertum(Asano)、Textularia foliacea Heron⁃Allen&Earland、Elphidium advenum(Cushman)、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d'Orbigny)、Cavarotalia annectens(Parker et Jones)和Pararotalia nipponica(Asano)等,指示滨岸浅水沉积环境。地层沉积年代为MIS 3阶段的中期或中早期,当时的海平面波动区间主要位于现今海平面以下20 m至31 m之间。这套地层为海进沉积,是海平面波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旋回,沉积过程中曾经历过反复的暴露和氧化,从下向上,其垂向层序可分为两个序列:(1)滨岸潟湖—沙坝沉积或仅见沙坝沉积,为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北部和西部;(2)滨岸潟湖—滨海相沉积,为粉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东南部。前者沿着古海岸线分布,后者距离古海岸线较远。表层钙质结核的大量富集,可能意味着末次海侵的强度已经剥露至土壤剖面下部的钙积层。据此估计,在末次海侵过程中,本区水下平原的平均剥蚀厚度约为50~7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粒度 钙质结核 海侵沉积地层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世北黄海泥质区环境演化的底栖有孔虫记录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荣涛 李铁刚 常凤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0,共8页
对取自北黄海泥质沉积区的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附近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受控于海平面的上升过程和周围陆源淡水的强烈影响,13.7cal.kaBP以来底栖有孔虫群落变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3.7... 对取自北黄海泥质沉积区的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附近全新世以来的海洋环境演化受控于海平面的上升过程和周围陆源淡水的强烈影响,13.7cal.kaBP以来底栖有孔虫群落变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3.7~9.2cal.kaBP以近岸广温广盐种为主,代表了低温低盐的滨岸环境;9.2~5cal.kaBP Elphidium magellanicum成为绝对优势种,代表了受到陆源淡水强烈作用的缺氧富营养环境;5cal.kaBP以来以Buccella frigida和Protelphidium turberculatum为优势种,代表了与目前相似的冷涡边缘的冷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环境演化 全新世 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拉曼成像技术在微塑料识别与可视化中的应用
19
作者 马梦丹 许玉芝 +1 位作者 李芳 徐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9-949,共11页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已对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有效进行微塑料的识别和分类工作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现有的多种检测方法中,拉曼成像技术因其低样本需求及化学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已对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有效进行微塑料的识别和分类工作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现有的多种检测方法中,拉曼成像技术因其低样本需求及化学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微塑料的类别和特征。为了应对MPs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高光谱解混方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拉曼成像技术,用于识别和可视化土壤中的微塑料。采用N-FINDR算法耦合无约束最小二乘法(N-FINDR-UCLS)分析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等四种常见的微塑料,分别对单一微塑料以及原始、老化和土壤中混合的微塑料进行了拉曼成像,并利用N-FINDR-UCLS分析,将其计算求得的平均光谱与原始微塑料拉曼数据进行对比,以皮尔逊相关系数(r)评价光谱图的相似性和鲁棒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单一以及原始和老化微塑料多元混合的微塑料类型,并在复杂的土壤样品中保持良好的识别能力。在微塑料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引入更多种类的微塑料样本,并探索在其他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高光谱解混 拉曼成像 机器学习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某低品位铜钼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淑红 孙永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88,共3页
山东某斑岩型铜钼矿石铜钼品位较低,硫化铜、硫化钼占总铜、总钼量的90%以上。对该矿石进行了铜钼回收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条件下进行铜钼混合浮选预抛尾,铜钼混合精矿再磨至-0.043 mm占80%的情况... 山东某斑岩型铜钼矿石铜钼品位较低,硫化铜、硫化钼占总铜、总钼量的90%以上。对该矿石进行了铜钼回收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条件下进行铜钼混合浮选预抛尾,铜钼混合精矿再磨至-0.043 mm占80%的情况下进行铜钼分离浮选,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0.34%、回收率为90.23%的铜精矿,钼品位为50.33%、回收率为87.53%的钼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石 混合浮选 铜钼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