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世界观的契合
1
作者 陈红兵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85,共3页
生态世界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生态世界观主要包括系统论和系统自组织演化理论两方面内容。科学发展观是系统整体性、关联性、层级性、目的性的要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及其规律,要求我们根据形势需要积极稳妥地进行... 生态世界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生态世界观主要包括系统论和系统自组织演化理论两方面内容。科学发展观是系统整体性、关联性、层级性、目的性的要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及其规律,要求我们根据形势需要积极稳妥地进行体制改革。系统在临界点的自组织特性要求我们防微杜渐,提高自身协调、应变能力。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序参量的功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和制度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世界观 系统 自组织演化 临界点 序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与机械世界观向生态世界观转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红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文章根据复杂系统的一般特性及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论述了机械论世界观向生态文化世界观的三大转型:即实体论向有机整体论的转型,机械决定论向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分离对立向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转型。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系统 自组织演化 系统的主体性 机械论世界观 生态文化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化与生态旅游建设 被引量:31
3
作者 吕逸新 黄细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2,共6页
旅游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生态旅游是适应人们生态价值观的转变,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变化,谋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生态性、责任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生态旅游建设包... 旅游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生态旅游是适应人们生态价值观的转变,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变化,谋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生态性、责任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生态旅游建设包括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和审美生态四个层面,体现了生态旅游建设的生态复合性特点。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要在规划、认证、管理、法规和教育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化 生态旅游 旅游理念 生态旅游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经济学到生态经济学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连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4,共6页
传统经济学理论因受其所研究对象——市场经济的制约,只重视“经济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之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传统经济学的根本缺陷是无根性:只见经济不见自然,脱离自然生态系统之根;只见经济人不见... 传统经济学理论因受其所研究对象——市场经济的制约,只重视“经济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之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传统经济学的根本缺陷是无根性:只见经济不见自然,脱离自然生态系统之根;只见经济人不见伦理人,脱离生存伦理的根基。这些根本缺陷使其误导工业经济、市场经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危机,需要对其进行根本超越,确立与新的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新方向:生态计量经济学——在整体上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要扣除对自然污染破坏的代价或成本,主张“自然资本”消耗最小化;生态制度经济学——从根本上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必须超越完全竞争市场的私有化的思路。生态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应是一种和谐地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础;生态伦理学——以生态存在论为基础的“主体-客体-主体”一体共在的规范,其核心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主体间(当代、代际)外在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平等的一体共生的社会正义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济学 无根性 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论视域中的生态哲学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红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9,共6页
生态哲学理解的存在是由生态科学关于自然生态存在的认识引申出来的,是人-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本身即是一个价值系统,它是由不同层面构成要素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构成的动态网络。从人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关系来看,环境... 生态哲学理解的存在是由生态科学关于自然生态存在的认识引申出来的,是人-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本身即是一个价值系统,它是由不同层面构成要素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构成的动态网络。从人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关系来看,环境对人具有双重价值,即“环境价值”和“环境的价值”,人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最高的内在价值, 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发展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生态哲学并不否定人的主体性,但它主张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探讨主体性的内涵,将主体理解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主体-客体-主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生态思维是对古代整体论思维和现代主体性思维的辩证发展,是整体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 存在论 价值论 主体性 主客体论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录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4-27,41,共5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层面,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模式;社会和谐属于制度层面,意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而文明进步属于精神文化层面,重在促进“人与自身和谐”观念的建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和谐社会 文明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科学范式与复杂性科学的相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21,共4页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科学 复杂性科学 生成论 阴阳五行模型 文化价值取向 研究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人居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审美 被引量:1
8
作者 盖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建设性人居环境是生态性和审美化和谐一致的环境,是人的健康生存并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人居环境生态化内涵居住条件生态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是在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中趋向生态审美化的环境构成。审美化的城市人工自然环境是建设性城市... 建设性人居环境是生态性和审美化和谐一致的环境,是人的健康生存并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人居环境生态化内涵居住条件生态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是在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中趋向生态审美化的环境构成。审美化的城市人工自然环境是建设性城市生态构成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居环境审美化的主要表现。人工自然环境需要绿色情境的生态支持系统,必然要成就人们从事诗意化生存的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建设性人居 生态存在 自然生态 生态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范式的融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红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从近代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转型以及复杂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相似点两方面,探讨了当代中西方科学走向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 科学范式 中国传统科学 复杂性科学 西方现代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循环经济制度化的理念形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党校 张连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35-38,共4页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质就是超越传统线性经济的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支撑,而理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循环经济制度化的进程。循环经济制度...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质就是超越传统线性经济的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支撑,而理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循环经济制度化的进程。循环经济制度化的理念形态主要有哲学性理念形态、市场性理念形态、政治性理念形态、法制性理念形态、整体性理念形态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线性经济 生态 制度 理念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的道德特性和行为方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逸新 栾贻信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155,共4页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的出现既体现了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也蕴涵着社会伦理演变中的道德必然性和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依据。循环经济的道德特性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生态的终极关怀和对人自身...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的出现既体现了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也蕴涵着社会伦理演变中的道德必然性和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依据。循环经济的道德特性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生态的终极关怀和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伦理是伦理观念和伦理实践的统一,它既是一个伦理观念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自我规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道德特性 行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危机论:折射经济学家的思维分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录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4-26,共3页
粮食危机论、粮食危机误导论从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学家的思维分歧。生态经济学家更注重资源的内在价值、生态功能以及自然极限,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受环境制约的、... 粮食危机论、粮食危机误导论从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学家的思维分歧。生态经济学家更注重资源的内在价值、生态功能以及自然极限,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受环境制约的、可以无限膨胀和具有无限供应能力的系统,他们对无形的市场之手抱有扭曲的高度信任。农业生产是典型的有限环境中的有限生产。世界粮食产销格局的深刻转变预示着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极限已经向我们走来。如果我们无力扭转人口膨胀、城市和经济扩张的势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实现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型,不仅是粮食危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危机也将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危机论 经济学家 分歧 思维 经济与社会 折射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系统生产力 内在价值 生态功能 合理利用 环境制约 供应能力 农业生产 产销格局 人口膨胀 经济扩张 生态经济 工业经济 资源 极限 传统 有限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从理想到现实的系统工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录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社会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变革。物质技术层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构筑了物化平台和技术层面的可能性;制度行为层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运作的制度框架;从传统工业文明... 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社会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变革。物质技术层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构筑了物化平台和技术层面的可能性;制度行为层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运作的制度框架;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触及传统工业文明的精神内核,是保障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社会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物质技术 制度行为 精神观念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