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等离子体热裂解液化实验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春梅 刘荣厚 +1 位作者 易维明 孙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99,共4页
采用山东理工大学自制小型流化床设备,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了热裂解过程及生物油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加热,整个反应器的预热时间大约为1.5 h,且反应过程中流化床内温度稳定,有利于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的进行。对... 采用山东理工大学自制小型流化床设备,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了热裂解过程及生物油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加热,整个反应器的预热时间大约为1.5 h,且反应过程中流化床内温度稳定,有利于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的进行。对反应产物——生物油热值特性作了分析,得出未经任何处理的生物原油的热值为18 066.62 kJ/kg,脱炭后热值低于脱炭前的生物油热值,其差值为3 446.71 kJ/kg,说明生物油中含有一定的固体炭。将脱炭后的生物油进行脱水处理后,测得生物油热值高出脱碳后生物油热值一倍左右。另外,玉米秸秆进行稀硝酸处理后,虽然玉米秸秆的热值降低,但裂解后生物油的热值有所提高,其热值差为913.74 kJ/kg。采用GC-MS分析得知,生物油是一种复杂的含氧有机化合物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也是导致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 热裂解 等离子体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等离子体加热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春梅 易维明 +2 位作者 刘庆玉 孙清 张文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采用电能和氩气等离子体两种加热方式,考察流化床反应器内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在电加热速率不变的条件下,测定玉米秸秆样品在热裂解试验的3个阶段的(预热、反应和反应结束)温度,通过对不同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分析得出采用电预热反应器... 采用电能和氩气等离子体两种加热方式,考察流化床反应器内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在电加热速率不变的条件下,测定玉米秸秆样品在热裂解试验的3个阶段的(预热、反应和反应结束)温度,通过对不同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分析得出采用电预热反应器,预热时间长,流化床床层温差较大,约为200℃;电预热后再通入氩气等离子体加热反应器,预热时间短,反应器预热到设定温度的时间一般为1 h,且床层温差小(50℃左右);反应过程中温度稳定,有利于影响因素和产物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等离子体 热裂解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清 易维明 +3 位作者 谷士艳 张春梅 葛竟峰 刘庆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1-144,共4页
以甜高粱秸秆为原料,结合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酶活力的纤维素分解菌。通过刚果红培养基筛选以及液体培养基的复筛得到一株供试菌株,选取酶解温度、起始pH值和接种量3因素,采用五水平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设... 以甜高粱秸秆为原料,结合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酶活力的纤维素分解菌。通过刚果红培养基筛选以及液体培养基的复筛得到一株供试菌株,选取酶解温度、起始pH值和接种量3因素,采用五水平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设计,进行了产粗酶能力的优化试验。利用SPSS 13.0的回归分析方法以及Matlab 7.0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并分析了3个因子对还原糖得率影响的数学方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显著,拟合情况良好;3个因子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温度、起始pH值和接种量;适宜的酶解条件为:温度26.64℃,起始pH值4.96,接种量5%,此时还原糖含量达到54.1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秆 纤维素分解菌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梅 赵凤芹 +2 位作者 刘庆玉 易维明 孙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2-297,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明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质热裂解产物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而进行了热裂解液化试验。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山东理工大学研制的以氩气等离子体作为主热源的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流化床试验装置,以输入功率、氩气流量... 为了进一步探明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质热裂解产物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而进行了热裂解液化试验。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山东理工大学研制的以氩气等离子体作为主热源的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流化床试验装置,以输入功率、氩气流量、压差和进料率为试验因子,生物油产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方法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利用Rada软件分析得出热裂解生物油产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及该试验条件下生物油得最大产率的参数组合,即当输入功率为38.5kW,氩气流量为2.0m3/h,压差为200mm,进料率为0.87kg/h时,最高生物油产率为58.45%。在试验条件下,可得压差和进料率是影响生物油产率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功率和氩气流量对其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生物油 流化床 热裂解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热裂解产物产率预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春梅 刘庆玉 +3 位作者 易维明 柏雪卫 张文基 来世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0-123,185,共5页
以影响热裂解液化过程的因素(输入功率、压差、氩气流量和进料率)为网络输入,热裂解液化产物为网络输出,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法对玉米秸秆热裂解液化产物产率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将预测结果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 以影响热裂解液化过程的因素(输入功率、压差、氩气流量和进料率)为网络输入,热裂解液化产物为网络输出,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法对玉米秸秆热裂解液化产物产率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将预测结果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输出值与试验值间的相对误差总体上在5%之内,说明模拟预测的效果较好。对BP神经网络模型法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显示:在试验数据范围内,BP神经网络模型对玉米秸秆热裂解3种产物产率的预测值更接近试验值,计算精度比非线性回归方法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热裂解 神经网络模型 产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