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以和谐理念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艾修俊
张金华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46,共3页
-
文摘
和谐社会理念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提出,应以和谐的理念从观念、机制、制度、模式、内容、方法、队伍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创新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5
- 2
-
-
作者
张金华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5,共2页
-
文摘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如何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阐述了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关注女大学生就业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金华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61-162,共2页
-
文摘
做好包括女大学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协调,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女大学生就业,特别需要政府、高等学校、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
和谐社会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被引量:21
- 4
-
-
作者
张金华
艾修俊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不够系统、科学,形式单一,对象局限。文章提出高校应以就业指导课为主渠道,以卫星专网课程讲座为补充,以就业网站为平台,以学生社团为纽带,以校园媒体为重要阵地,以“就业形象大使”为示范典型,以职业辅导系列活动为载体,多管齐下、多项并举,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
-
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
就业指导
创新
-
分类号
G642.47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谈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
被引量:4
- 5
-
-
作者
艾修俊
徐宗涛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6-57,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跳跃式增长,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变加快,毕业生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如何给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营造融洽的就业氛围,是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针对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山东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抓就业指导、促信息建设、拓就业市场三个就业工作方案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转变观念
信息服务
就业市场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被引量:5
- 6
-
-
作者
艾修俊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68-69,共2页
-
文摘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的方式实现。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市场建设
-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探讨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张金华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96-97,共2页
-
文摘
网络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和优势,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喜爱。网络在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水平和信息素质,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工作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张金华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6-158,共3页
-
文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性别弱势群体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群策群力。
-
关键词
和谐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弱势群体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