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波 吕翠 +1 位作者 刘奉立 梁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研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7月~2011年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有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的70例PRES患者,收集患者血压、病因、实验室检查... 目的研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7月~2011年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有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的70例PRES患者,收集患者血压、病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随访情况,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生共同评价影像学异常、水肿程度及分级评定。结果病变分布模式与临床病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出现细胞毒性水肿(20/70)、脑出血(19/70)、异常强化(10/17)与脑水肿的较高分级均具有相关性(rs=0.75、0.61、0.65,P﹤0.05),后两者也具有相关性(rs=0.71,P﹤0.05);三者与血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弥散受限、脑出血及异常强化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或破坏,认识PRES的不典型表现对其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颅内高压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包庆武 张刚 +4 位作者 姜红 刘晓亮 岳凤斌 谢海柱 高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877-1881,共5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的可靠影像学征象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研究2008年7月~2012年12月有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的20例IIH患者,并以同期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生共同评价... 目的研究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的可靠影像学征象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研究2008年7月~2012年12月有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的20例IIH患者,并以同期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生共同评价影像学异常,包括垂体及蝶鞍形态、脑室形态及视神经鞘形态。结果空蝶鞍/部分空蝶鞍和视神经鞘扩张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75%、80%和75%)和特异性(分别为95%、75%和80%);2组之间Evans指数、双侧麦氏腔长宽比及OND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垂体腺高度及深度、双侧ONSD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d0.01)。结论空蝶鞍和视神经鞘扩张是IIH的可靠影像学征象。正确认识IIH的影像学表现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高压 假性脑瘤 头痛 颅内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性耳聋患者内耳微循环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巴新茹 郭浩 谢海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753-1755,共3页
内耳微循环障碍作为感音性耳聋的可能病因被越来越多学者关注。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听力,提高生活质量。内耳血管影像学成像方式多样,本文通过对内耳微循环影像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对感音性耳聋患者内耳血管成像及评... 内耳微循环障碍作为感音性耳聋的可能病因被越来越多学者关注。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听力,提高生活质量。内耳血管影像学成像方式多样,本文通过对内耳微循环影像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对感音性耳聋患者内耳血管成像及评价信心,为临床综合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微循环 影像学评估 感音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善春 王建华 +1 位作者 颜志平 王小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14-415,共2页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介入治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脑血流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翠 高波 梁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83-1085,共3页
脑血流灌注不足是CCC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用于评价脑血流量的方法有CT灌注成像(CTP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正电子发射性体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性体层扫描(SPECT)、氙气CT-灌注成像(Xe-CT)等。利用CT、MRI等影像学技术... 脑血流灌注不足是CCC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用于评价脑血流量的方法有CT灌注成像(CTP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正电子发射性体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性体层扫描(SPECT)、氙气CT-灌注成像(Xe-CT)等。利用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显示CCCI低灌注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早期发现脑缺血,有效避免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病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奉立 史英红 +2 位作者 于本霞 隋言宾 马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肺病变行屏气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在DWI像上信号强度(S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是否存在显著差别。结果 19例恶性病变和14例良性病变在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肺病变行屏气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在DWI像上信号强度(S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是否存在显著差别。结果 19例恶性病变和14例良性病变在DWI像上的SI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以DWI中SI(病灶)/SI(胸壁)比值大于1.2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标准,则本组病例的灵敏性为79%,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75%,诊断准确率为82%。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形态学鉴别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 肺病变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瘀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初步经验
7
作者 于本霞 刘奉立 +1 位作者 高波 董建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探讨瘀血性脑血管病(CCVD)的脑血流灌注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009年间在我院经MR增强扫描和临床其他检查确诊的CCVD病例13例,其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VT)8例,有脑水肿并发症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5例,伴有静脉性... 目的:探讨瘀血性脑血管病(CCVD)的脑血流灌注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009年间在我院经MR增强扫描和临床其他检查确诊的CCVD病例13例,其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VT)8例,有脑水肿并发症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5例,伴有静脉性脑梗死6例(均为DVT病例)。脑血流灌注成像采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原始数据传送至GE AW4.3工作站做图像后处理,得到平均通过时间(MTE)、负性增强积分(NEI)、达谷时间(TTM)和最大下降斜率(MSD)伪彩图。将脑病变分为两组,即静脉性梗死(VI)组和脑水肿(BE)组,比较两种不同病灶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异同。收集同期急性动脉性脑梗死(AI)病例9例,用同样方法比较AI与VI病灶血流灌注变化的异同。结果:在CCVD,VI和BE灶的MTE和TTM均增大,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但NEI和MS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在VI灶两参数均显著降低,而BE灶则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改变不一致。在VI和AI的对比中,各灌注参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虽然AI的MTE延长和NEI降低幅度更大,但统计学上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在CCVD,VI和BE灶的血流灌注值有显著差异,NEI和MSD的显著降低可能是脑血流灌注失代偿的反映。无论是VI还是AI,其血流灌注参数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提示脑血流灌注失代偿期的相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瘀血性 脑血流灌注 脑血流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静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低剂量扫描小肠造影诊断小肠间质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浩 巴新茹 +3 位作者 李云 王爱杰 秦君明 公佩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在低剂量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小肠间质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A组和低剂量B组,将门静脉期数据作为观察对象。A组门静脉期管电压固定为120kV,B组为80kV。重组得到A1(120kV,FBP),... 目的探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在低剂量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小肠间质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A组和低剂量B组,将门静脉期数据作为观察对象。A组门静脉期管电压固定为120kV,B组为80kV。重组得到A1(120kV,FBP),A2(120kV,iDose4),A3(120kV,IMR),B1(80kV,FBP),B2(80kV,iDose4),B3(80kV,IMR)。测算病灶的CT值及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五分法进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A3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A1、A2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A1、A2组;B组评价同A组。A3、B3组评分均优于同组的FBP、iDose4组;除A1与A2组之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外,余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ED较A组降低68%。结论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T小肠造影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模型迭代重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造影 间质瘤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基本原理及降低辐射剂量新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郭浩 巴新茹 +1 位作者 刘奉立 公佩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394-1397,共4页
CT能谱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模式,不但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而且已广泛用于全身各系统病变的诊断,其在降低CT辐射剂量方面的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本文就CT能谱成像设备组成、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在降低辐射剂量方面的价值及新进... CT能谱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模式,不但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而且已广泛用于全身各系统病变的诊断,其在降低CT辐射剂量方面的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本文就CT能谱成像设备组成、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在降低辐射剂量方面的价值及新进展进行初步的总结、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成像原理 辐射剂量 迭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细胞毒性水肿与血清白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明亮 李瑞生 高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出现细胞毒性水肿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将符合PRES诊断标准的79例患者纳入此研究。在FLAIR、DWI及ADC图上评估脑水肿的类型和严重程度,MRI表现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关系及细胞毒性水肿与脑水肿的... 目的本文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出现细胞毒性水肿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将符合PRES诊断标准的79例患者纳入此研究。在FLAIR、DWI及ADC图上评估脑水肿的类型和严重程度,MRI表现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关系及细胞毒性水肿与脑水肿的分布和严重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 53例患者(67.09%)表现为单纯性的血管源性水肿,26例患者(32.91%)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合并细胞毒性水肿;合并有细胞毒性水肿的患者与单纯性血管源性水肿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83),合并有细胞毒性水肿患者与单纯性血管源性水肿患者的脑水肿评分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6)。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增加可能加剧了脑水肿的发展,但不是脑水肿类型的决定因素。PRES出现细胞毒性水肿可能与局部脑灌注下降及小动脉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白蛋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1
作者 孔繁农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6年第3期62-63,共2页
纵膈发生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较少见.笔者遇到经手术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纵隔 手术证实
全文增补中
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文娟 邢风娟 唐永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的CT、MRI表现,以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理证实的UCD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本组透明血管型39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2例;病灶位于颈胸部1... 目的探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的CT、MRI表现,以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病理证实的UCD患者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本组透明血管型39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2例;病灶位于颈胸部10例,腹部30例,盆部6例;CT多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位于腹膜后者常见边缘模糊并伴有腹膜增厚;本组41%病灶伴有钙化,包括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相较于透明血管型UCD多样的钙化形态,浆细胞型均表现为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内可见小片状出血、囊变及纤维信号,MRI对这些征象的显示具有优势。结论本组UCD病灶多位于腹部,影像表现与病灶位置及病理类型相关,钙化、纤维成分等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天疱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清霖 谢海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40-740,744,共2页
患者女,20岁。因左眼突出流泪2周,左侧鼻塞1周就诊。专科检查:右侧鼻腔狭窄,左侧总鼻道见粉红色肉芽样新事物,表面光滑,可见血性分泌物。CT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等低混杂密度影,相应区域窦壁、左侧眶内壁、前颅底及枕... 患者女,20岁。因左眼突出流泪2周,左侧鼻塞1周就诊。专科检查:右侧鼻腔狭窄,左侧总鼻道见粉红色肉芽样新事物,表面光滑,可见血性分泌物。CT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等低混杂密度影,相应区域窦壁、左侧眶内壁、前颅底及枕骨斜坡上方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14
作者 王汝佳 沈桂权 +1 位作者 高波 库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5,15,共2页
患者男性,18岁。主诉:发现腹部包块4个月。患者于4个月前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伴右上腹疼痛,间断性钝痛,有排便困难感,无腹痛、腹泻、血便、黑便等不适。实验室检查:WBC:7.73×1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10%,淋巴... 患者男性,18岁。主诉:发现腹部包块4个月。患者于4个月前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伴右上腹疼痛,间断性钝痛,有排便困难感,无腹痛、腹泻、血便、黑便等不适。实验室检查:WBC:7.73×1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10%,淋巴细胞百分比:20.60%,单核细胞百分比:7.50%,CA125:283.30U/ml,CA72-4:5.04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