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乳制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娟 任芳 +2 位作者 甄大卫 张浩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5-240,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乳制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样品包括2个品牌巴氏杀菌乳、5个品牌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和1个品牌复原乳,共检出29种化合物,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及其他类,己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乳制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样品包括2个品牌巴氏杀菌乳、5个品牌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和1个品牌复原乳,共检出29种化合物,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及其他类,己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戊酸乙酯、1-戊醇、柠檬烯构成了巴氏杀菌乳中特征峰区域;糠醛、苯甲醛、4-甲基-2-戊酮、2-辛酮、1-丁醇、醋酸异丙酯构成了复原乳中特征峰区域;灭菌时产生的新挥发性化合物构成了超高温瞬时灭菌乳的特征峰区域。主成分分析处理,不同类型或不同品牌乳制品得到明显区分,表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可为不同乳制品的判别区分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乳制品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判别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的果啤种类判别 被引量:7
2
作者 龚霄 周伟 +3 位作者 李积华 涂京霞 杨涛华 霍羽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6-301,共6页
以菠萝、苹果和蔓越莓等三种果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static 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SH-GC-IMS)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 以菠萝、苹果和蔓越莓等三种果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static 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SH-GC-IMS)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对VOCs数据进行判别和分类。结果表明:基于GC-IMS指纹图谱的二维数据可视化方法筛选出乙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异戊醇、丁酸乙酯、苯甲醛、辛酸乙酯等35个香气特征离子峰,可以作为表征三种果啤产品风味差异信息的特征变量;三组果啤样品在PCA图中离散性好,均得到不同的归属区域,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8%,可以有效区分三种不同果啤产品的主要香气。这为果啤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溯源、品牌鉴定与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 果啤 挥发性有机物 主成分分析 风味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热处理对催熟香蕉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波 邓宝仲 +3 位作者 吴榕榕 沈玲儿 郭嘉怡 任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以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热激、低温和催熟处理采后香蕉果实,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热处理对催熟香蕉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6 d+催熟3 d和H+7℃6 d+催熟3d2个处理均明显降低了糠醇、... 以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热激、低温和催熟处理采后香蕉果实,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热处理对催熟香蕉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6 d+催熟3 d和H+7℃6 d+催熟3d2个处理均明显降低了糠醇、苯甲醛、4-甲基苯酚、己酸乙酯、二甲基二氧杂环酮、1-戊醇、己二酮、3-甲基丁酸、2-甲氧基苯酚、2-己醇、丁酸乙酯等组分的含量;相反,这2个处理均明显增加了丙醇、乙酸丙酯、戊酮-2,3-二酮、二甲基二硫、2,3-丁二醇、甲基吡嗪、3-甲基丁酸乙酯、α-蒎烯、1-辛烯-3-醇、二甘醇二甲醚、E-2-辛烯醛、E,Z-2,6-壬醛、顺式-3-己烯醇、辛酸、庚烷-2-酮等组分的含量。另外,H+7℃6 d+催熟3 d处理明显增加了羟基丙酮、3-甲基-3-丁烯-1-醇、3-甲基-2-丁醇等组分的含量。与7℃6 d+催熟3 d相比,H+7℃6 d+催熟3 d处理明显降低了三乙胺、苯酚、2-戊酮、2-戊基呋喃、癸醛、E-2-辛烯醛、甲硫基丙醛、2-己醇、2,3,5-三甲基吡嗪等组分的含量,导致这些组分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热处理能明显降低7℃冷藏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减轻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热处理诱导催熟香蕉果实上述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可能与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抗冷性的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 热处理 香蕉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霞珠’葡萄柱式头状树形构建及果实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光弟 李玉鼎 +3 位作者 张彦惠 张浩宇 俞晓艳 张浩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4期14-19,共6页
对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采用柱式头状树形进行整形,并配套立式仓防寒措施,可使树体能够安全越冬并保持稳产。基于仓-树耦合,秋剪后柱式头状形树体总高度在55 cm,结果母枝冠幅在40 cm之内,并通过留梢量来调整单株适宜负载量。GC-IMS... 对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采用柱式头状树形进行整形,并配套立式仓防寒措施,可使树体能够安全越冬并保持稳产。基于仓-树耦合,秋剪后柱式头状形树体总高度在55 cm,结果母枝冠幅在40 cm之内,并通过留梢量来调整单株适宜负载量。GC-IMS分析表明,柱式头状树形影响果实挥发物质含量丰度,相较于篱架独龙干树形的物质种类增加12个,其中在20%增幅区间内数量最多,有9种;增幅最高的42#(未定性)达到60.6%;同时,其较篱架独龙干树形出现降幅的物质有9种;降幅在20%区间内有3种,分别包括未定性物质37#、乙醇;而2-正戊基呋喃降幅最大,达到-113.8%;所有定性物质均含有发香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赤霞珠 柱式头状树形 挥发性物质 GC-I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分析甘薯块根不同组分对甘薯特征风味剂香气的贡献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祥颖 刘丽萍 +3 位作者 张家祥 赵立强 韩墨 姚明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6-243,共8页
以生鲜甘薯块根不同组分通过特定工艺制备的甘薯特征香气风味剂、烤薯芯和烤全薯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仪分析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差异。结果表明,GC-IMS联... 以生鲜甘薯块根不同组分通过特定工艺制备的甘薯特征香气风味剂、烤薯芯和烤全薯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仪分析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差异。结果表明,GC-IMS联用技术可有效分离不同样品中挥发性物质,快速筛选出60余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化合物,其中46种被定性。各样品中香气挥发物在数量上差异不大,其含量在组间差异显著。作为甘薯特征香味物质,麦芽酚和香叶酸甲酯在风味剂和烤薯中含量相当,烤薯中2-乙酰基呋喃含量显著高于风味剂,苯乙醛和2-戊基呋喃则在风味剂中含量更高。风味剂制备过程中添加淀粉酶有利于甘薯特征香风味物质的生成,甘薯皮层的贡献率较大。感官分析风味剂具有烤制甘薯的特征香气。甘薯特征香气风味剂制备工艺简单,不需要高温烤制过程,更适合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风味剂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物 麦芽酚 苯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的风味变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亚会 龚霄 +3 位作者 任芳 程志华 周伟 李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63-266,272,共5页
采用GC-IMS技术,对25℃、4℃、保鲜剂(1-MCP、SNP)处理下番荔枝不同贮藏时间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根据指纹图谱及PCA分析获得最佳保鲜方法。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番荔枝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丙醇... 采用GC-IMS技术,对25℃、4℃、保鲜剂(1-MCP、SNP)处理下番荔枝不同贮藏时间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根据指纹图谱及PCA分析获得最佳保鲜方法。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番荔枝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丙醇、戊醛、2,3-乙酰基丙酮等;在4℃条件下采用,1-MCP和SNP两种保鲜剂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25℃)之间的风味差异较大,直接4℃处理效果不如加入保鲜剂后的效果好,其中1-MCP处理对维持番荔枝果实风味更佳,主要风味物质为丁二酮、苯甲醛、正丁醛、丙酸乙酯等。该结论为番荔枝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风味 1-甲基环丙烯 外源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市售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申梦娜 乔海军 +3 位作者 张卫兵 贾志龙 张春艳 杨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2-249,共8页
采用风味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庄园牧场3种口味的酸奶(炭烧、原味和黄桃燕麦)和4种不同品牌的黄桃燕麦酸奶(庄园牧场、伊利畅轻、蒙牛冠益乳和伊利安慕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44种挥发... 采用风味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庄园牧场3种口味的酸奶(炭烧、原味和黄桃燕麦)和4种不同品牌的黄桃燕麦酸奶(庄园牧场、伊利畅轻、蒙牛冠益乳和伊利安慕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44种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庄园牧场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正己醇、2-乙基-5-甲基吡嗪、庚醛、乙酸丙酯、苯甲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2-戊酮、2-庚酮、异戊醛、乙酸丁酯、1-戊醇、乙酸戊酯、糠醛和2-壬酮等;正己醛、乙醇、苯甲醛、乙酸乙酯、丁酸丁酯、芳樟醇、正己酸乙酯和氧化芳樟醇等。4个品牌黄桃燕麦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乙醇、3-羟基-2-丁酮、丁酸甲酯、正己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正己醛、己酸和丁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乙酯、庚醛、异戊醛、叶醇和芳樟醇等;正己醇、氧化芳樟醇、苯乙酮和乙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己酯、2-庚酮和2-壬酮等。各酸奶样品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析结果与风味感官评价结果相吻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很好地实现了不同酸奶样品间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新方法,同时可为酸奶的风味改善和品质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成熟时间对牦牛乳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瑶 乔海军 +5 位作者 贾志龙 张卫兵 张春艳 霍尚蕾 苗景源 申梦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5-272,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了牦牛乳干酪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该研究共鉴定了46个信号峰中的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成熟时间牦牛乳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成熟前期(1 d)乙偶姻和乙醇含量最高;成...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了牦牛乳干酪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该研究共鉴定了46个信号峰中的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成熟时间牦牛乳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成熟前期(1 d)乙偶姻和乙醇含量最高;成熟中期(30~90 d)2,4,6-三甲基吡啶、乙酸异戊酯和丁酸乙酯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成熟后期(120~180 d)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二聚体、乙酸异戊酯和乙酸乙酯二聚体等含量达到最高。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12种特征挥发性标志物[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1],包括3-甲基-3-丁烯-1-醇、乙酸乙酯二聚体、乙偶姻、乙酸异戊酯、乙醇、丁酸乙酯、2-丁酮、正丁醇、己酸乙酯二聚体、烯丙基腈、2-戊酮和苯甲醛。主成分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区分牦牛乳干酪的成熟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牦牛乳干酪的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研究肺隐球病患者呼出气中特征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彤 曾沛荧 +5 位作者 王明蝶 李征途 李雪 霍羽佳 张志娟 叶枫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该文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81例受试者呼出气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临床确诊的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以及28例临床确诊的肺曲霉病患者和33例健康个体的对照样品,单个样品分析仅需10 min。结果显示,所有呼气样品中共检出19种挥发... 该文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81例受试者呼出气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临床确诊的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以及28例临床确诊的肺曲霉病患者和33例健康个体的对照样品,单个样品分析仅需10 min。结果显示,所有呼气样品中共检出19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主成分(PCA)分析发现,肺隐球病患者呼气中VOCs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与肺曲霉病患者呼气中VOCs差异不显著。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OPLS-DA)分析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肺隐球菌病患者呼气中特征VOCs为2-甲基-1-丙醛、异丙苯、2-戊酮、4-甲基-2-戊酮、丁醛和己醛;肺曲霉病患者的呼气特征VOCs为2-丁酮、2-戊酮、异丙苯、2-甲基-1-丙醛、4-甲基-2-戊酮和3-戊酮。此外,2种肺部感染患者呼气中特征性VOCs均包括2-甲基-1-丙醛、异丙苯、4-甲基-2-戊酮和2-戊酮,这表明丁醛和己醛在肺隐球菌病患者呼气中特异性略强,而2-丁酮和3-戊酮在肺曲霉病患者呼气中特异性更好。综上,采用GC-IMS可快速检出肺隐球病患者呼气中的VOCs,可用于后续数百例甚至数千例大样本分析,为更客观地评价呼气用于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VOCS 呼气诊断 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静电场处理的大菱鲆品质 被引量:38
10
作者 陈东杰 张明岗 +4 位作者 聂小宝 姜沛宏 张玉华 张长峰 任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13-319,共7页
研究静电场对大菱鲆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大菱鲆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采用电子鼻采集其气体指纹信息,通过离子气相... 研究静电场对大菱鲆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大菱鲆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采用电子鼻采集其气体指纹信息,通过离子气相迁移谱对不同处理方式大菱鲆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静电场能够改善贮藏期间大菱鲆的品质,有效抑制菌落总数和优势腐败菌的生长及减少TVB-N值和TBA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鱼肉内脂肪氧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采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可较好区分不同贮藏时间及不同处理方式的大菱鲆品质。根据气相离子迁移谱采集的指纹图谱,利用热图聚类分析可区分不同贮藏时间内及不同处理方式下大菱鲆挥发性物质。气相离子迁移谱与电子鼻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可对大菱鲆新鲜度品质进行快速检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气相离子迁移谱 静电场 品质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黄大茶加工过程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向阳 霍羽佳 +1 位作者 王本友 宛晓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281,共8页
茶叶加工对茶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研究黄大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黄大茶加工过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定性分析、鉴定... 茶叶加工对茶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研究黄大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黄大茶加工过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定性分析、鉴定茶叶挥发性成分,构建黄大茶加工过程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以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对黄大茶加工过程进行主成分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0种,主要有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杂环类和醛类化合物是黄大茶挥发性成分的主体部分,且杀青之后,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初烘之后呈现显著性增加,而醇类及酮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在初烘之后显著性降低(P<0.05)。具花香的氧化芳樟醇只在初闷之前的样品中得到鉴定,在鲜叶中的含量最高,达21.98%,而1-辛烯-3-酮及苯乙酮只在初烘之后的样品中得到鉴定。通过GC-IMS的指纹图谱可知,苯甲醛、2,5-二甲基呋喃、糠醛及二甲基二硫等挥发性成分构成了经"拉老火"工序的黄大茶的特征峰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主成分分析能够将黄大茶加工过程样品进行区分,表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可为黄大茶加工过程的判别区分提供可能。相较于传统的茶叶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技术,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研究结果提供一种新的茶叶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方法,同时为茶叶加工过程监测及品质控制等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品质控制 黄大茶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茶叶加工 判别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的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彤 黄俊 +3 位作者 张娟 李晓维 夏小春 吕要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2-1413,共12页
探讨不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以期获得优化诱饵配方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分析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在60℃下的气味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共鉴定... 探讨不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以期获得优化诱饵配方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分析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在60℃下的气味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93个信号峰和87种挥发性化合物,载体物质(CK)中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3种苯、2种醇、3种酮、2种酯、4种醛、1种呋喃和1种烯;自主配制的诱饵(JR、ZR、JZ)的风味组成相似,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2种醇、1种酸、12种醛和1-8桉叶素等;市售火腿肠(HT)中的3种烯、10种酮、1种苯、5种醛、1种呋喃、3种醚、7种醇和4种酯是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CK、HT与自主研发的诱饵聚集距离较远,三者均单独聚为一类,相互风味成分区别较大。综上所述,JR、ZR和JZ诱饵中醛类物质较多,而HT中酮类与醇类物质较为丰富。上述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能为研发精准高效的红火蚁监测专用诱饵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诱饵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风味成分 气味指纹图谱 红火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骏枣GC-IMS气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雨洁 赵立强 张锐利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进一步丰富新疆南疆地区骏枣气味指纹信息和探究南疆不同地区之间骏枣气味成分的异同,本研究以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GC-IMS)构建气味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不同地... 为了进一步丰富新疆南疆地区骏枣气味指纹信息和探究南疆不同地区之间骏枣气味成分的异同,本研究以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的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技术(GC-IMS)构建气味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不同地区骏枣气味差异。研究表明:通过GC-IMS技术构建的气味指纹图谱可较好地区分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骏枣的气味成分。在对南疆骏枣气味分析中,GC-IMS共定性出53种气味物质,主要为酸类、脂类、醛类物质,其中阿克苏地区骏枣主要特征气味物质为愈创木酚和苯乙酮;喀什地区骏枣主要特征气味物质是糠醛、丙酸、壬醛;和田地区骏枣其主要特征气味物质为乙酸异丙酯和异丁酸。采用PCA法对南疆骏枣气味归类,能够明确区分样品产地。该研究将为南疆不同产地骏枣的鉴别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气味 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不同产地羊肚菌风味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芳 范成梦 +1 位作者 贾洪锋 任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7-213,共7页
以长白山、林芝、青川、香格里拉4个产地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林芝羊肚菌的蛋白质、粗多糖、总酚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产地的羊肚菌,且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4种样... 以长白山、林芝、青川、香格里拉4个产地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林芝羊肚菌的蛋白质、粗多糖、总酚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产地的羊肚菌,且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4种样品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7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分别是鲜味、甜味、苦味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长白山羊肚菌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最高。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各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检测结果表明,长白山、林芝羊肚菌风味化合物特征峰与其他产地羊肚菌差异较大;林芝羊肚菌特征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2-丁酮、异丁醇等;香格里拉羊肚菌特征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γ-丁内酯等;青川羊肚菌与香格里拉羊肚菌风味相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C_1[43%]与PC_2[33%]之和为76%,能将不同产地的羊肚菌很好地区分,盲品亦能准确地进行归属。热图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因此,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技术对羊肚菌的风味化合物分析,对区分不同产地的羊肚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热图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生咖啡豆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杜萍 陈振佳 +5 位作者 杨芳 李晓蕾 杨俊 刘春侠 梁静思 任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28-233,共6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二维定性,创建生咖啡豆VOCs的差异谱图,并对其VOC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生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对样品VOCs的信息采集及分析可在20 min内完成,并鉴定出42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吡嗪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采用PCA分析HS-GC-IMS图谱,可准确区分不同品种生咖啡豆。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无损的特点,为生咖啡豆的品种识别、产地追溯、品质控制等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豆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不同品种 猕猴桃果汁的香气指纹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真 张萌 +3 位作者 王银 刘永萍 岳田利 霍羽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7,共9页
以美味、中华和软枣3大种系8种猕猴桃为原料,通过测定基础理化指标,结合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与描述性感官分析(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s,DSA),探究了不同品种... 以美味、中华和软枣3大种系8种猕猴桃为原料,通过测定基础理化指标,结合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与描述性感官分析(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s,DSA),探究了不同品种猕猴桃汁的理化品质特性和优势香气组分。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中亚特的糖酸比、翠香的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HS-GC-IMS共定性出6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23种,醛类19种,酮类9种,醇类10种,萜烯类1种,其他类2种;美味猕猴桃汁中优势香气组分为酯类,以己酸甲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为主,中华猕猴桃中金艳的香气特征与美味猕猴桃比较接近,软枣猕猴桃果汁中优势香气组分主要为酮醇类,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二聚体)、乙偶姻单体及二聚体为关键香气物质;DSA表明,样品中青草香、水果香、酸味的得分偏高,其中亚特的甜味、水果香丰富,红阳的酸度、辛辣度、柑橘香、青草香突出,龙成二号的烟熏味明显。综上,HS-GC-IMS结合DSA可以实现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果汁的识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汁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香气表征 描述性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对小麦与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莹 任芳 +4 位作者 李振华 宋永泉 王瑞杰 孙雪原 王洪尧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河北、山东各15个小麦样品、山东对应小麦制粉后的15个小麦粉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确定一种粮食风味物质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不经过样品前处理的条件下便可快速检测小麦及小麦粉中的挥发性有机... 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河北、山东各15个小麦样品、山东对应小麦制粉后的15个小麦粉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确定一种粮食风味物质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不经过样品前处理的条件下便可快速检测小麦及小麦粉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主成分分析可将山东小麦和山东的小麦粉区别分开,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其中小麦的风味物质成分明显高于小麦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