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甲鱼白斑病和白点病的科学防治
1
作者
郭春苹
林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3,共1页
甲鱼白斑病与白点病多发生在幼鳖阶段,症状颇为相似,不少养殖户对其辨别不清,造成了防治方法选择不当,影响防治效果,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温室甲鱼白斑病、白点病的区分和防治方法做一概述。1.病原白斑病的病原是一种毛霉菌,属...
甲鱼白斑病与白点病多发生在幼鳖阶段,症状颇为相似,不少养殖户对其辨别不清,造成了防治方法选择不当,影响防治效果,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温室甲鱼白斑病、白点病的区分和防治方法做一概述。1.病原白斑病的病原是一种毛霉菌,属于真菌类毛霉菌科,因此该病又称毛霉病。而白点病的病原菌则为细菌类,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另外普通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也能引发白点病。2.发病期白斑病在水温25℃左右时最易发病,驯养开食或长途运输后的稚甲鱼、幼甲鱼发病率最高,室内气温较低、控温差的温室甲鱼池也极易发生,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而白点病一般在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良,特别是“水变”后容易流行。3.症状白斑病发病初期,甲鱼的背甲、裙边和四肢出现白色斑点,此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颈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坏死。而白点病病症是甲鱼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部位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逐渐增大到黄豆大,皮肤内有珠状外突,挑破后可见白色脓液。4.预防白斑病的预防:保持池水温度在31~32℃,如果原来水温偏低,应分次提高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点病
白斑病
稚甲鱼
科学防治
池水温度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豚鼠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鱼白斑病和白点病的科学防治
1
作者
郭春苹
林亚
机构
山东济宁市汶上县水利局水产站
出处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3,共1页
文摘
甲鱼白斑病与白点病多发生在幼鳖阶段,症状颇为相似,不少养殖户对其辨别不清,造成了防治方法选择不当,影响防治效果,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温室甲鱼白斑病、白点病的区分和防治方法做一概述。1.病原白斑病的病原是一种毛霉菌,属于真菌类毛霉菌科,因此该病又称毛霉病。而白点病的病原菌则为细菌类,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另外普通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也能引发白点病。2.发病期白斑病在水温25℃左右时最易发病,驯养开食或长途运输后的稚甲鱼、幼甲鱼发病率最高,室内气温较低、控温差的温室甲鱼池也极易发生,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而白点病一般在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良,特别是“水变”后容易流行。3.症状白斑病发病初期,甲鱼的背甲、裙边和四肢出现白色斑点,此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颈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坏死。而白点病病症是甲鱼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部位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逐渐增大到黄豆大,皮肤内有珠状外突,挑破后可见白色脓液。4.预防白斑病的预防:保持池水温度在31~32℃,如果原来水温偏低,应分次提高水温。
关键词
白点病
白斑病
稚甲鱼
科学防治
池水温度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豚鼠气单胞菌
分类号
S947.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甲鱼白斑病和白点病的科学防治
郭春苹
林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