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守珍 李俊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层面选取2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2009—2015年鲁东、鲁中、鲁西实验区总体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 [目的]探讨不同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层面选取2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2009—2015年鲁东、鲁中、鲁西实验区总体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及协调度关联度,2015年各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子系统发展度、可持续发展度及协调度关联系数,并进行分类。[结果]三大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关联度较高,呈现自西向东阶梯式分布,与协调度关联度相对较低,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格局;各实验区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不同区域科技支撑侧重领域不同;各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关联系数差异明显。鲁东以中、高关联型为主,鲁中以高关联型为主,鲁西为高关联型。[结论]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CNSCs) 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度 协调度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小银 周启星 +1 位作者 于宏兵 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10-3017,共8页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些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决策,已经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个难题。概述了近20a来生态分区分级研究现状与国际进展,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主要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态分区的分区单元内涵、侧重点以及分区角度3个方面,中美之间有显著的不同。美国的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尤其在其评价指标中,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相平等。而中国的生态功能分区,则更加突出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体系各有优点和缺陷。通过这些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中国后续水生态分区研究和改进中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区 生态功能分区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俊莉 曹明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535,共8页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0年陕北资源型城市榆林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榆林自然资源丰富,能...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0年陕北资源型城市榆林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榆林自然资源丰富,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属于资源输出型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基础上,仍沿袭着高资源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率(RRR)逐年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循环经济能值指数(EREI)、生态效率指数(UEI)逐年下降。基于循环经济的"3+1"模式,今后榆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加大引入外界能值力度,促进能值的合理流动;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型,提高输入能值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资源化效率;进一步开发可更新资源,促使区域产业系统的生态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俊莉 曹明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4,共5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介绍了实验区发展概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方法。以全国14个地级市实验区为例,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为4个子系统,选择出4组19个评价指标,计算了各实验区各子系统发...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介绍了实验区发展概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方法。以全国14个地级市实验区为例,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为4个子系统,选择出4组19个评价指标,计算了各实验区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协调度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协调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分为高协调强可持续型(ChSh),低协调弱可持续型(CLSL),中等型(CmSm)。其中,CmSm型又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均衡型两个亚类,并指出了各类型对应的城市组群,提出了不同组群实验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水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状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守珍 李俊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2-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制约鲁中南山区实验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山区实验区的良性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三维解释出发,在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4层面选取29个指标,测算鲁中南山区... [目的]探讨制约鲁中南山区实验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山区实验区的良性演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三维解释出发,在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4层面选取29个指标,测算鲁中南山区4个实验区(3种类型)2009—2015年各子系统发展度、实验区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及其可持续发展度。[结果]鲁中南山区实验区总体呈现发展度波动上升,协调度较低,持续度趋稳,可持续发展度较低的弱可持续发展特征,协调度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科技子系统引领和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研究期内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特征与实验区类型无明显关联,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尚未从根本上破解。[结论]今后应着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索科技引导实验区协调、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建立若干山区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促进鲁中南山区实验区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可持续发展度 协调度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