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密集阵列换算旋转分量的方法
1
作者 蒋侗晓 苏荣华 +3 位作者 刘建 张壹 李小平 王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由于记录了质点的旋转运动和空间梯度场信息,地震旋转分量在震源定位、P、S波场分离以及地下介质速度反演成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目前旋转地震仪的造价昂贵、普及性低,使得旋转分量观测数据较少,很难利用有限数据深入研究旋转分量... 由于记录了质点的旋转运动和空间梯度场信息,地震旋转分量在震源定位、P、S波场分离以及地下介质速度反演成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目前旋转地震仪的造价昂贵、普及性低,使得旋转分量观测数据较少,很难利用有限数据深入研究旋转分量,进而使得传统的地震平动分量的许多方法和技术在旋转分量的研究中受限。为此,根据模拟与实测资料,利用差分法和波场梯度法对地震平动密集阵列换算旋转分量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波场梯度法相较于差分法具有较高的换算精度;并且,文中重点分析阵列间距和场地相速度对换算精度的影响,推导出一个用来计算平动换算旋转分量频率范围的关系式;密集阵列换算旋转分量的精度受到场地间距、场地相速度和目标频率的影响。在已知观测系统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平动换算旋转分量频率范围关系式计算目标频率范围,在该范围内计算得到旋转分量和实际观测得到的旋转分量拟合程度很高,互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旋转分量 波场梯度法 差分法 阵列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矿集团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信息平台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房希江 李洪 朱德跃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实现机电设备运行信息充分共享和协同交流的目的,根据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体系以及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流程和特点,搭建了新汶矿业集团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规范了新矿集团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流程,提高了办公管理水平,实... 为了实现机电设备运行信息充分共享和协同交流的目的,根据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体系以及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流程和特点,搭建了新汶矿业集团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规范了新矿集团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流程,提高了办公管理水平,实现了机电设备运行信息充分共享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设备 运行管理 信息平台 动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含不同长度裂隙灰岩注浆加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军涛 李昊 +2 位作者 贾东秀 马庆 李文昕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黄河北煤田因矿井水害影响,安全高效开采煤炭资源成为矿井发展的关键瓶颈。注浆技术是当前解决矿井水害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解放大量受到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而且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对黄河北煤田邱集煤矿取得的灰岩试样... 黄河北煤田因矿井水害影响,安全高效开采煤炭资源成为矿井发展的关键瓶颈。注浆技术是当前解决矿井水害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解放大量受到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而且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对黄河北煤田邱集煤矿取得的灰岩试样开展室试验,观察了灰岩的细观特征,获取了流固耦合作用下含不同长度裂隙灰岩的力学特性及注浆加固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灰岩随预制裂隙长度变化时,起裂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注浆加固机理。结果表明:注浆后岩石的强度、韧性得到明显改善,注浆前的灰岩有明显的脆性特征,注浆后灰岩的脆性降低延性增强;注浆加固体的破坏程度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加越来越剧烈,当裂隙长度较大时伴随有水平方向的裂隙发育;注浆加固体的峰前渗透率的降低程度较小,峰后渗透率有明显的降低,灰岩渗透率最大阶段产生在峰后阶段、而渗透率最小的阶段发生在应力–应变曲线的线弹性阶段,并且裂隙长度越长越容易出现渗透率双峰现象。使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推导得到了注浆加固体起裂强度和断裂韧度的计算式,理论证明了注浆加固体的强度大于原岩试样;岩石弹性模量与注浆形成的结合体的弹性模量的差异越大,注浆对岩石强度的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 裂隙长度 流固耦合 渗透率 起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含水层定向钻孔注浆效果智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昕 贾东秀 +4 位作者 陈建刚 傅子群 陈军涛 郭洪运 刘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基于黄河北煤田邱集煤矿现场注浆工程,通过XGboost、支持向量机、K近邻和BP人工神经网络四种算法,对灰岩定向钻孔的注浆效果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表明,XGboost、支持向量机、K近邻的模型精度均达不到0.9,而BP人工神经网络测试的拟合程度达... 基于黄河北煤田邱集煤矿现场注浆工程,通过XGboost、支持向量机、K近邻和BP人工神经网络四种算法,对灰岩定向钻孔的注浆效果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表明,XGboost、支持向量机、K近邻的模型精度均达不到0.9,而BP人工神经网络测试的拟合程度达0.93,使用现场数据测试准确度达0.9,证明了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注浆效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运用MATLAB提出了一种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注浆效果智能化评价方法,并根据模型制作了简单的演示平台,实现了注浆效果评价的智能化与快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注浆 效果评价 机器学习 BP人工神经网络 智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监测解危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9
5
作者 谭云亮 郭伟耀 +3 位作者 辛恒奇 赵同彬 于凤海 刘学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针对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监测防治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深部应变型、断层滑移型和坚硬顶板型3类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提出了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和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两个... 针对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监测防治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深部应变型、断层滑移型和坚硬顶板型3类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提出了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和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两个新指标,建立了与冲击地压类型相适应的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价体系,获得了深部开采3类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特征,给出了以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类型为导向的监测预警及组合式卸压解危方法,研发了钻孔施工与预警同步一体化技术。结果表明:(1)深部应变型冲击地压是围岩系统能量积聚大于能量释放与耗散之和的结果;与浅部开采相比,深部坚硬顶板破断释放的变形能明显增大,以及深部断层更易发生错动滑移;(2)深部应变型和深部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的冲击倾向性评价需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分别增加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而对于深部断层滑移型冲击地压,这两个指标均需增加;(3)深部应变型和深部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应以能量和应力判据为主,但深部断层滑移型冲击地压应以能量判据为主;(4)深部应变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为开采保护层、大直径钻孔、断底和煤层注水;深部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为开采保护层、深孔断顶爆破、大直径钻孔、断底和煤层注水;深部断层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为开采保护层、大直径钻孔和煤层注水;(5)采用钻孔施工与预警同步一体化技术,可在钻孔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煤粉量和应力变化信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击危险进行同步预警。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系统防治技术体系仍是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需要重点攻关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冲击地压 分类 机理 监测预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兆锋 刘金亮 +2 位作者 李兴东 张宗文 井绪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9,共4页
针对华丰煤矿开采深度达1150m的4号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冲击地压威胁等问题,为了防止开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发生,对准备工作面实施区域卸压,开采上下解放层,施工直径108mm、深度30... 针对华丰煤矿开采深度达1150m的4号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冲击地压威胁等问题,为了防止开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发生,对准备工作面实施区域卸压,开采上下解放层,施工直径108mm、深度30m、孔间距2.5m的煤层大直径卸压钻孔等措施,当准备工作面煤层应力降低30%~50%后,再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通过微震监测、矿震监测、地音监测、应力监测和钻屑法监测等技术进行监测。实践证明,对准备工作面实施区域卸压和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可有效防止破坏性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千米深井 强冲击煤层 上下解放层 大直径卸压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4电磁方法在断层定位及导水性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玉和 王厚臣 +1 位作者 程久龙 姜国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5-39,共5页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对断层进行定位并查明其导水性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EH4电磁成像方法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具有轻便、灵活、分辨率高等优势。通过在山东新宏煤矿进行断层定位及导水性探测,说明EH4电磁方法在确定断层的位置、...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对断层进行定位并查明其导水性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EH4电磁成像方法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具有轻便、灵活、分辨率高等优势。通过在山东新宏煤矿进行断层定位及导水性探测,说明EH4电磁方法在确定断层的位置、落差及导水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电磁成像法 断层定位 断层导水性 电阻率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大采高综放开采微震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明 姜福兴 任艳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7,41,共4页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采用该技术对厚表土深井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和采动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监测参数为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21.6~25.4 m,平均23.4 m;高位顶板来压步距56.3~62.3 m,平均59.3 m,最大断裂高度70 m;煤层直接顶厚度、基本顶板和高位顶板厚度分别为30、20、20 m;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42.7~54.2 m,平均48.6 m,并确定了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为矿井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护距离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微震监测技术获得的矿压参数确定支架合理的工作阻力为15 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微震监测 覆岩运动规律 支承压力 周期来压 支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顶爆破治理冲击地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高明涛 王玉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26-331,共6页
新汶矿区的主采煤层顶板均为较坚硬的砂岩,厚而坚硬的顶板较难垮落,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采空区形成大面积悬顶,顶板对煤体压缩做功积聚大量的弹性能,为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确定了合理的爆破方案对顶板实施了爆破卸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 新汶矿区的主采煤层顶板均为较坚硬的砂岩,厚而坚硬的顶板较难垮落,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采空区形成大面积悬顶,顶板对煤体压缩做功积聚大量的弹性能,为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确定了合理的爆破方案对顶板实施了爆破卸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应力现场实测表明,超前爆破明显改善了顶板条件,获得了有效的应力释放和卸压效果,从而很大程度避免了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爆破参数 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樊庄北部3号煤层现今应力场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帅 丁文龙 +1 位作者 高敏东 周广照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9,共9页
为了制定针对樊庄区块北部煤层气井区3号煤层的有效缝网改造措施,利用工区二维地震资料对石炭系一一二叠系的构造样式及断层特征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压裂法、成像测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组3号煤层现今应力场特征进行研究... 为了制定针对樊庄区块北部煤层气井区3号煤层的有效缝网改造措施,利用工区二维地震资料对石炭系一一二叠系的构造样式及断层特征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压裂法、成像测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组3号煤层现今应力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主应力满足σ_H>σ_v>σ_h,各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σ_v、σ_H及σ_h的应力梯度分别为0.025 MPa/m、0.018 MPa/m及0.013 MPa/m。3号煤层的σ_H及σ_h均略高于其顶底板砂泥岩地层1.0~2.5 MPa,这种应力特征易造成压裂穿层,缝高难于控制;3号煤层σ_H-σ_h为2.0~6.0MPa,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是造成工区埋深相对较浅的煤层压裂效果较好、产气量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区现今地应力方向在SN及NNE之间,与喜马拉雅中晚期构造挤压运动相关。有限元模拟显示,煤储层应力场平面分布特征受控于埋深、岩性、褶皱及断层等因素。3号煤层σ_H为15.6~21.0MPa;σ_h为12.5~16.0MPa,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庄区块 煤层气 山西组 应力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分岔区变厚度夹矸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绍民 秦广鹏 +1 位作者 张明光 代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厚煤层发生分岔现象较为普遍,上下分层间夹矸层厚度通常变化较大。当夹矸层厚度较小时,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夹矸层与下部煤层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给下部回采巷道支护带来较大困难。以某矿9采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与采用理论分析... 厚煤层发生分岔现象较为普遍,上下分层间夹矸层厚度通常变化较大。当夹矸层厚度较小时,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夹矸层与下部煤层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给下部回采巷道支护带来较大困难。以某矿9采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与采用理论分析,建立了巷道薄夹矸顶板刚化理论,分析了夹矸顶板刚化可行性和刚化后岩层的稳定性,形成了采空区薄夹矸下回采巷道的顶板夹矸稳定性分类分案。将巷道顶板分为夹矸层厚大于5m、3~5m和小于3m三类,提出了三类薄夹矸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分岔 采空区 薄夹矸 顶板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五矿连采连充自流充填工艺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涛 王壮 +2 位作者 刘洋 董承洪 聂根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内蒙古长城五矿的实际生产情况,针对“三下”压煤开采问题,设计了连采连充自流充填工艺,并将其划分为“制浆”“输矸”两部分。制浆站可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全自动生产,并采用可视化技术对制浆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在采区现场进行... 以内蒙古长城五矿的实际生产情况,针对“三下”压煤开采问题,设计了连采连充自流充填工艺,并将其划分为“制浆”“输矸”两部分。制浆站可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全自动生产,并采用可视化技术对制浆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在采区现场进行组装、调试与运行。最后对充填效果进行分析,证明了连采连充自流充填工艺在长城五矿充填开采作业中是完全可行的,实现了矿井绿色开采,可以有效解决长城五矿“三下”压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工艺 “三下”压煤 自流充填 连采连充 自动化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高效辅助运输成套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龙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82,共6页
针对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方式落后、系统复杂、占用人员多、安全隐患多、效率低等问题,以新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井新型排矸系统、采区辅助运输系统、掘进运输系统、大巷辅助运输系统、矿井运人系统、矿井辅助运输监控系统、矿用车辆... 针对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方式落后、系统复杂、占用人员多、安全隐患多、效率低等问题,以新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井新型排矸系统、采区辅助运输系统、掘进运输系统、大巷辅助运输系统、矿井运人系统、矿井辅助运输监控系统、矿用车辆专用化及系列化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完善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排矸、运送设备及物料、运人等矿井辅助运输成套系统,形成适应矿井复杂条件且与矿井运输相配套的辅助运输新型模式,消除了传统落后的辅助运输方式存在的隐患,全面提高了煤矿运输装备水平和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运输 运输监控 矿井运输 矿用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区域注浆三维模拟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军涛 朱君 +4 位作者 刘磊 李文昕 李光强 张毅 李昊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9-186,共8页
定向区域注浆改造含水层是矿井水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研究定向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规律,自主研制了定向区域注浆三维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试验台、注浆系统、注水系统及数据监测等子系统组成,可实现定向钻孔注浆模拟、浆液三维... 定向区域注浆改造含水层是矿井水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研究定向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规律,自主研制了定向区域注浆三维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试验台、注浆系统、注水系统及数据监测等子系统组成,可实现定向钻孔注浆模拟、浆液三维扩散模拟、高承压水模拟和区域化注浆模拟等功能。系统可独立控制注浆孔单元,实现多孔、多序次注浆,借助6个注浆孔模拟不同注浆压力、浆液黏度、注浆速率、水灰比等多种参数影响下的浆液流动过程,并可实现动/静(高)水压环境下浆液扩散过程的实时监测。以200、250、300 mm模拟裸孔长度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定向注浆作用下裸孔注浆浆液扩散的特征及其效果。研究发现:在仅有裸孔长度为变量的情况下,浆液扩散范围不会随裸孔长度的线性增加而同步线性增加;短裸孔的浆液结石体呈现以钻探裸孔为轴心的圆柱状,长裸孔的浆液结石体呈现以钻探裸孔为轴心的圆台状;裸孔增加相同的长度,裸孔越长,浆液在裸孔两端的扩散范围差值越大,同时压力损失越多,浆液扩散的距离越小。将试验所得浆液扩散半径与Maag公式计算所得浆液扩散半径进行对比,发现注浆裸孔长度为200 mm时,两数值仅相差2.8%,试验结果符合Maag球形扩散理论规律,验证了本试验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注浆 三维模拟试验系统 浆液扩散 浆液−水驱替 区域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厚煤层综放大跨度开切眼快速施工及支护技术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安伯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4,18,共4页
针对深井厚煤层综放大跨度7 m宽开切眼变形严重、施工支护困难的情况,采用新型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合理选择支护参数,采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锚索一次成巷施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施工支护技术可使开切眼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深井厚煤层综放大跨度7 m宽开切眼变形严重、施工支护困难的情况,采用新型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合理选择支护参数,采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锚索一次成巷施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施工支护技术可使开切眼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顶板下沉量小于160 mm,两帮移近量小于150 mm,施工时间缩短50 d,实现了快速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开切眼 厚煤层 联合支护 快速施工 深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顶板工作面切顶排支护方式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广辉 孙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4-36,共3页
根据不稳定顶板工作面回柱期间顶板来压的特点,提出了切顶线支护形式由一排倾斜对接戗棚改为抬棚交替迈步支护方式,保证了回柱安全,提高了工作面单产和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 不稳定顶板 高档普采面 切顶排 倾斜抬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冀贞文 白光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7,25,共4页
为解决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附近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以华丰煤矿2410工作面和2409工作面遗留煤柱为研究对象,从采掘布置、原岩应力和采动应力等方面分析其对诱发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2410工作面过2409煤柱期间冲击危险... 为解决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附近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以华丰煤矿2410工作面和2409工作面遗留煤柱为研究对象,从采掘布置、原岩应力和采动应力等方面分析其对诱发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2410工作面过2409煤柱期间冲击危险性较高,局部具有高冲击危险性,该条件下的冲击地压主因以遗留煤柱或区段煤柱周围形成的高应力冲击地压为主,同时伴随着煤柱失稳或采动引发巨厚砾岩层运动产生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据此提出在掘进期间采用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为主的边卸压边掘进的防冲措施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多轮大幅度卸压的防冲措施,与此同时采用煤粉监测、微震监测等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综合监测,从而降低了冲击地压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巨厚砾岩 冲击地压 高应力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西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70,共3页
针对基于PLC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存在体积大、PLC程序更改不方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中嵌入式本质安全控制机、控制驱动器、远程I/O模块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实际... 针对基于PLC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存在体积大、PLC程序更改不方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中嵌入式本质安全控制机、控制驱动器、远程I/O模块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解决了基于PLC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嵌入式技术 本质安全控制机 控制驱动器 远程I/O模块 CAN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选原理制备低灰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结合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国家产业政策,介绍了低灰煤在中国煤炭深加工利用方面的重要性。阐述了制备低灰煤的原料煤性质,即必须具有内在灰分低、质脆易磨、矿物易于单体解离、可选性好等特点,且原煤中含有灰分小于2%的低灰组分,要尽量选... 结合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国家产业政策,介绍了低灰煤在中国煤炭深加工利用方面的重要性。阐述了制备低灰煤的原料煤性质,即必须具有内在灰分低、质脆易磨、矿物易于单体解离、可选性好等特点,且原煤中含有灰分小于2%的低灰组分,要尽量选择丝质体含量少且可浮性好的中、高变质程度煤。详细介绍了目前制备低灰精煤的2种方法,即预处理+浮选工艺和浮选柱分选工艺,并对2种分选方法的基本分选原理和分选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制备低灰煤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应注重低灰煤专用、低成本、高效率化学药剂的研发和现有设备脱硫降灰效率的提高,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来保证精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灰煤 浮选 浮选柱 原料煤 灰分 可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灰岩裸孔注浆浆液扩散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军涛 朱君 +5 位作者 张呈祥 贾东秀 张毅 傅子群 刘磊 王恩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674,742,共9页
定向钻孔注浆是防治煤层底板水害的重要技术。基于邱集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达西两相流模块建立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钻探裸孔注浆模型,开展顺层分支裸孔注浆浆液扩散的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渗透率灰岩注浆裸孔浆液... 定向钻孔注浆是防治煤层底板水害的重要技术。基于邱集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达西两相流模块建立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钻探裸孔注浆模型,开展顺层分支裸孔注浆浆液扩散的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渗透率灰岩注浆裸孔浆液扩散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浆液扩散呈孔口位置扩散距离远、裸孔末端扩散距离近的特征;渗透率增加3.5×10^(-12)m^(2)时,浆液扩散面积增加300~500 m^(2),注浆孔口的浆液扩散形态差异明显;渗透率为8.5×10^(-12)m^(2)时,浆液在孔口横向扩散距离为45 m;渗透率为1.5×10^(-12)m^(2)时,浆液在孔口横向扩散距离仅为20 m,浆液扩散形态沿裸孔呈细长状。结合工程实践分析表明,在渗透率为1.2×10-12,5.4×10^(-12)m^(2)和8.9×10^(-12)m^(2)附近的徐灰岩溶裂隙区域,获得的浆液实际扩散距离稍小于浆液模拟扩散距离,主要是因为实际岩溶裂隙开度、粗糙度不一等原因所致,验证了模拟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黄河北煤田类似水害问题的治理和定向钻孔高质量精准注浆技术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定向注浆 注浆裸孔 岩溶裂隙 浆液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