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新巨龙煤矿区场地高TDS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玉卓 徐智敏 +5 位作者 张莉 吕伟魁 袁慧卿 周丽洁 高雅婷 朱璐璐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2,共11页
针对山东巨野新巨龙煤矿区地下水高TDS的现状,基于历史水质资料和取样测试结果,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氢氧同位素、Gibbs图解、离子比值与饱和指数等方法,探究其高TDS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建井和煤矿开采,研... 针对山东巨野新巨龙煤矿区地下水高TDS的现状,基于历史水质资料和取样测试结果,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氢氧同位素、Gibbs图解、离子比值与饱和指数等方法,探究其高TDS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建井和煤矿开采,研究区水化学环境发生改变,水化学类型不再是单一的SO_(4)-Na型,深层灰岩水的类型中出现SO_(4)·HCO_(3)-Na和SO_(4)-Ca·Mg型;研究区高TDS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差,高温水岩作用强,溶滤、蒸发浓缩作用明显,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向阳离子交换作用;地下水体中白云岩和方解石表现为沉淀状态,石膏和盐岩处于溶解状态,是地下水主要成分Na^(+)和SO_(4)^(2-)的主要来源。研究成果不但为研究矿井水的构成、揭示煤矿区地下水污染及多场耦合的地下水演化过程和成因机制提供依据,还可为煤炭开采水害防治和矿井水处理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场地 高矿化度 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成因 离子比值 饱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煤矿煤层大巷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光超 贾海宾 +1 位作者 卢绪涛 赵荣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针对新巨龙煤矿3303工作面回采末期开采扰动对煤层大巷产生的冲击地压风险,采用微震监测分析了开采期间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裂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理论分析了大巷保护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前后大巷煤柱区应力分布... 针对新巨龙煤矿3303工作面回采末期开采扰动对煤层大巷产生的冲击地压风险,采用微震监测分析了开采期间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裂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理论分析了大巷保护煤柱区应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前后大巷煤柱区应力分布特征及煤层大巷在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的应力分布及演变规律,阐述了新巨龙煤层大巷区域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表明:大巷保护煤柱区域应力呈“马鞍形”分布,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应力与超前支承压力叠加逐渐增大。工作面回采末期,采空区连通范围增大也导致支承压力峰值增大。330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180 m,工作面距大巷小于180 m时,受采动垂直应力影响较明显,巷道帮部冲击风险增强。此外,通过优化3303工作面终采线位置,采取巷道加强支护、巷道煤体卸压及顶板爆破卸压等针对性防治方案,工作面回采末期大巷区域矿震少且能量低,冲击地压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大巷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数值模拟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WS9000型快速定量装车站在新巨龙公司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修奇 李杰 武金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3期98-100,共3页
快速定量装车站是目前煤炭装运系统的先进技术,也是大型选煤厂和煤炭集运站产品装车外运的首选设备。介绍了KSS快速定量装车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艺流程、性能特点以及该设备在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行情况。
关键词 快速 定量 装车站 称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选煤厂煤泥深度浮选工艺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马新涛 万光显 王凤其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为充分高效利用稀缺炼焦煤资源,针对新巨龙选煤厂部分细粒级精煤未浮出,浮选尾煤灰分偏低的问题,采用“三次浮选”代替“二次浮选”,即用4台5室浮选机进行一次浮选,保证浮选尾煤灰分达到70%以上;利用原先的4室和3室浮选机进行二次浮选... 为充分高效利用稀缺炼焦煤资源,针对新巨龙选煤厂部分细粒级精煤未浮出,浮选尾煤灰分偏低的问题,采用“三次浮选”代替“二次浮选”,即用4台5室浮选机进行一次浮选,保证浮选尾煤灰分达到70%以上;利用原先的4室和3室浮选机进行二次浮选对一次浮选精煤降灰,二次浮选精煤灰分达到8.5%以下,二次浮选尾煤经过浓缩压滤脱水后作为中煤产品;最后用1台3室浮选机进行三次浮选对二次浮选高灰精煤降灰,三次浮选精煤灰分控制到11%以下,三次浮选尾煤返回二次浮选作为补水。解决了原先浮选工艺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浮选入料截粗改造,改善其粒度组成,优化浮选效果。煤泥深度浮选工艺改造后,煤泥灰分达到70%以上,发热量降低至1350 kcal/kg,较改造之前煤泥灰分升高23百分点,发热量降低1650 kcal/kg,总精煤产率提高1.49百分点,中煤产率提高2.39个百分点、煤泥产率降低2.92百分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浮选 入料截粗 深度浮选 三次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公司千人蓝领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阐述了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千人蓝领工程的具体内容,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员工素质在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该公司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多梯次技能人才岗位、搭建学习工作创新平台、完善高技能人才晋升通道等... 阐述了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千人蓝领工程的具体内容,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员工素质在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该公司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多梯次技能人才岗位、搭建学习工作创新平台、完善高技能人才晋升通道等工作措施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科学提效 蓝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公司辅助运输安全系统的建设
6
作者 李庆武 张庆财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0-172,共3页
介绍了新巨龙公司在辅助运输安全系统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方面采用高新技术努力提高矿井的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不断通过创新来完善机车配套设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关键词 新巨龙公司 辅助运输 安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公司全面对标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7
作者 刘文 张燕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介绍了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面临矿井开采条件恶劣、宏观经济下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挑战下,通过分析对标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和对标管理体系,保证了对标的效果,实现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对标指标体系 对标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选煤厂中矸粗煤泥提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德武 万光显 +2 位作者 王凤其 王凯 王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5-168,共4页
新巨龙选煤厂中煤产品质量受入洗原煤性质差、中矸再选改造等因素影响,出现产品水分高、灰分高、热值低等问题,为满足客户对电煤产品质量需求,对现有选煤工艺进行优化,达到降低产品水分、灰分,提高产品热值的目的。中煤产品组成及工艺... 新巨龙选煤厂中煤产品质量受入洗原煤性质差、中矸再选改造等因素影响,出现产品水分高、灰分高、热值低等问题,为满足客户对电煤产品质量需求,对现有选煤工艺进行优化,达到降低产品水分、灰分,提高产品热值的目的。中煤产品组成及工艺进行分析表明影响中煤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矸煤泥脱水处理能力不足、产率高,TCS尾矿灰分高且直接进入中煤产品所致。增加三台FX-350旋流器对TCS尾矿进行分级,浓缩分级后的底流进入重介再选旋流器排出细粒级矸石,达到降低中煤灰分、提高煤热值的目的;增加一台煤泥离心脱水机对中矸粗煤泥进行脱水,弥补中矸高频振动筛脱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改造实施后中矸粗煤泥提质效果明显,最终中煤产品水分稳定在7.5%以下,热值18836 J/kg。中矸粗煤泥提质技术改造丰富了选煤行业煤泥水分级、分选工艺,为同行业相同工艺的选煤厂对中矸粗煤泥降灰、脱水工艺的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矸粗煤泥 提质 分级分选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巨龙选煤厂降低浮选药耗的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侯赞学 陈修奇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14-16,共3页
分析了新巨龙选煤厂主要存在药剂与煤泥作用时间短、浮选药剂捕收性能差和浮选加药不可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增加加药设施和加药点,延长药剂与煤泥的作用时间;根据煤泥性质,选择合适的捕收剂;增加可视化浮选加药槽,实现药... 分析了新巨龙选煤厂主要存在药剂与煤泥作用时间短、浮选药剂捕收性能差和浮选加药不可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增加加药设施和加药点,延长药剂与煤泥的作用时间;根据煤泥性质,选择合适的捕收剂;增加可视化浮选加药槽,实现药剂添加可视化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入浮煤泥和浮选药剂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入浮煤泥的矿化效果;浮选加药装置的可视化便于浮选司机根据浮选效果及时调整药剂添加量。选煤厂浮选药耗由原来的0.34kg/t降至0.27kg/t,浮选精煤抽出率由68%提高至76%,有时甚至达到80%以上;捕收剂和起泡剂的质量比由原来的12:1提高至(18~20):1;浮选精煤泡沫易碎、浓度高,加压过滤机排料周期维持在100S左右;节省药剂费用275.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药剂 捕收剂 起泡剂 煤泥 精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土拱-孤岛煤柱结构失稳冲击机理研究
10
作者 闫才 朱斯陶 +6 位作者 彭广林 李士栋 孔震 周广飞 雒军莉 张浩 张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为了研究巨厚表土-孤岛煤柱组合结构致冲机理,以山东某煤矿1305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系统进行巨厚表土-孤岛煤柱组合结构的空间结构、失稳判据、冲击机制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 为了研究巨厚表土-孤岛煤柱组合结构致冲机理,以山东某煤矿1305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系统进行巨厚表土-孤岛煤柱组合结构的空间结构、失稳判据、冲击机制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证实土压力拱的存在,说明土压力拱传递的巨厚表土自重为1305工作面整体失稳冲击的主要力源。通过研究巨厚表土采场推采荷载传递机制,建立组合结构工程力学模型,设计地层传递载荷估算方法,提出巨厚土拱-孤岛煤柱结构失稳冲击工程判据。揭示巨厚土拱-孤岛煤柱结构失稳冲击机理:厚表土采场顺序接续形成土压力拱结构,导致临侧孤立煤体承载高水平的支承压力,当孤岛煤柱承载的叠加应力满足动力失稳临界阈值时,土拱-煤柱结构发生整体组合失稳冲击。研究结果可为巨厚表土条件下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巨厚表土 土压力拱 孤岛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张集煤矿石炭系铝质泥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分析
11
作者 吕大炜 李泽宽 +7 位作者 沈晓丽 张之辉 刘海燕 王洛静 张奥聪 李庆 吴盾 刘小龙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098,共18页
淮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石炭纪本溪期发育有铝质泥岩,同时期邻近的豫西地区则发育有较厚的铝土矿层,通过探讨两个地区成矿差异可以更好地为铝土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等对淮南张集煤矿本溪组铝质泥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 淮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石炭纪本溪期发育有铝质泥岩,同时期邻近的豫西地区则发育有较厚的铝土矿层,通过探讨两个地区成矿差异可以更好地为铝土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等对淮南张集煤矿本溪组铝质泥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主、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Pb定年测试,通过对铝质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确定了其成因,并与豫西铝土矿形成条件进行了对比。碎屑锆石U-Pb定年数据显示,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约311.5 Ma、约451.5 Ma、约925.7 Ma、约1753 Ma和约2488 Ma,与物源地锆石年龄峰值对比,揭示铝质泥岩物源主要为北秦岭造山带中的火成岩和华北克拉通基底中的变质岩和火成岩。地球化学分析中,Li元素明显富集;Sr/Cu范围为3.51~45.8;B/Ga范围为13.8~27.9;Sr/Ba范围为7.73~19.6以及V/(V+Ni)范围为0.76~0.92;地球化学指标表明铝质泥岩形成于干旱的热带气候下,沉积于海相的还原性环境中。通过对比淮南张集煤矿铝质泥岩与豫西铝土矿的成因,得出两地区的成矿差异主要是气候、海侵事件导致的,较少的降水和海侵作用抬高了地下水位,导致铝质泥岩沉积于淋虑作用弱、水体瘀滞的环境中,进而导致Al元素没有进一步富集,未能成矿,在此条件下,Li元素富集于铝质泥岩中的黏土矿物中。因此,铝土矿更容易发育在受海侵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根据本溪期淮南地区古沉积环境的分布,淮南地区铝土矿的成矿远景区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的潮坪、三角洲沉积环境中。同时铝质泥岩伴生元素中Li元素较为富集,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泥岩 铝土矿 本溪组 地球化学特征 碎屑锆石年龄 物质来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煤中煤直接深度浮选试验研究
12
作者 万光显 潘超 李明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193,共6页
为实现煤炭分质化分选和精准脱灰,针对新巨龙公司选煤厂炼焦煤洗中煤,研究了深度浮选过程中药剂制度、工艺流程、矿浆浓度及矿浆细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矿浆细度-200目占90%以上,开路浮选精煤的灰分小于10%,合适的矿浆... 为实现煤炭分质化分选和精准脱灰,针对新巨龙公司选煤厂炼焦煤洗中煤,研究了深度浮选过程中药剂制度、工艺流程、矿浆浓度及矿浆细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矿浆细度-200目占90%以上,开路浮选精煤的灰分小于10%,合适的矿浆浓度在150~200 g/L区间;捕收剂M321与起泡剂T82搭配,当捕收剂M231粗选用量为650 g/t、T82粗选用量为60 g/t,抑制剂D401粗选用量为2000 g/t,开路浮选精煤灰分可以降至9.76%,尾煤灰分达到65.62%;洗中煤的扫选作业次数为四次,精选作业次数为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浮选 炼焦煤 中煤再选 扫选 精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巷道覆岩运动作用下煤柱承载变形及留设宽度研究
13
作者 韩跃勇 李国营 +5 位作者 陈洋 马兴印 尹延春 张斌 万晓 贾海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2,共8页
小煤柱沿空掘巷是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沿空巷道临空侧覆岩结构运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巷道掘进后上覆关键块转动角度及煤柱支承力表达式,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煤柱宽度对上覆关键块转动角度及煤柱应力演化规律的影响。结... 小煤柱沿空掘巷是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沿空巷道临空侧覆岩结构运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巷道掘进后上覆关键块转动角度及煤柱支承力表达式,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煤柱宽度对上覆关键块转动角度及煤柱应力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上覆关键块体转动角度逐渐减小、两者呈指数函数关系,煤柱支承力则呈指数函数增大趋势,开采帮应力峰值变化不明显、但峰值位置距开采帮煤壁的距离逐渐增大;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大,上覆关键块体转动角度线性增大,煤柱支承力逐呈指数函数减小趋势。确定新巨龙煤矿6305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为4.5 m,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较小,微震事件多集中在煤柱区域,临空侧覆岩无大能量事件,煤柱留设宽度合理、有助于顶板能量缓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覆岩运动 煤柱承载力 煤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温矿井大断面岩巷TBM智能掘进技术--以“新矿1号”TBM为例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洪伟 胡兆锋 +6 位作者 程敬义 朱传奇 赵毅鑫 郑兴博 吕长刚 高翔 周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74-2185,共12页
我国中东部众多矿区相继进入深部开采,面临着采掘接续紧张的突出问题。大断面岩巷TBM掘进以其智能化程度高、作业安全、掘进效率高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浅部矿井,在深部矿井中却应用极少,匮乏建设经验。因此,为研究深部矿井岩巷TBM智能高... 我国中东部众多矿区相继进入深部开采,面临着采掘接续紧张的突出问题。大断面岩巷TBM掘进以其智能化程度高、作业安全、掘进效率高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浅部矿井,在深部矿井中却应用极少,匮乏建设经验。因此,为研究深部矿井岩巷TBM智能高效掘进技术,提升深部矿井机械化、智能化建设的水平,山东新巨龙煤矿研发了大断面岩巷TBM智能掘进系统(“新矿1号”),系统集成了掘进、出渣、支护、除尘、通风、降温、导向、防爆、防冲等技术于一体,实现了深井直径6.33 m硬岩巷道智能掘进、掘进时锚杆自动化施工、掘支平行作业等技术。基于此,综述了深部高温矿井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①适用于深部高温矿井的岩巷TBM掘进装备建造模式;②TBM大尺寸部件的大埋深、长距离运输与安装技术;③TBM智能掘进技术;④深井超大断面安装硐室和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⑤深部高温高地应力矿井TBM智能掘进综合保障技术,包括:TBM通过高应力软岩破碎带等不良地层的地质预报、降温、除湿、降尘等技术。旨在通过论述该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过程,提出深部矿井硬岩TBM掘进的难点和解决方法,为类似矿井采用TBM法掘进岩巷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借鉴,以便于国内同行对该技术进行全面认识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温矿井 TBM 智能掘进 大断面巷道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信”理念构筑安全诚信文化新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立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140,共3页
阐述了新巨龙公司安全诚信文化产生的背景,详细介绍了其"理念立信、机制重信、行为践信"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内涵和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安全诚信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柔性悬挂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异常工况表征及自主调控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5 位作者 宗庭成 金子山 韩雨 杨康 张斌 傅瑞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1-2151,共11页
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是固体充填开采技术的关键装备,其高效智能化的程度制约着固体智能充填开采技术的进步,暂难突破超大采长、大功率、高可靠性的瓶颈,运行状态受地质条件、充填工艺等主控因素影响显著,异常工况自主调控问题亟待解决。... 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是固体充填开采技术的关键装备,其高效智能化的程度制约着固体智能充填开采技术的进步,暂难突破超大采长、大功率、高可靠性的瓶颈,运行状态受地质条件、充填工艺等主控因素影响显著,异常工况自主调控问题亟待解决。总结了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特征;构建了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位姿形态与运输状态表征方法;通过分析异常工况的形成机理,选取异常工况判别指标,结合位姿与运输状态表征方法,给出了其空间位姿、牵引状态等异常工况判别准则与典型异常工况的调控路径,揭示了多工况状态下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运载调控机制,提出了实时调控充填材料运输量、直线及水平程度组合的异常工况自主调控方法。全国首个260 m工作面长固体充填工程案例表明:通过异常工况自主调控,平均最大水平偏移距每减少100 mm,刮板链牵引力可减少85 kN,输送功率损耗可减少55 kW;平均最大垂直偏移距每减小100 mm时,输送功率损耗可减少7.2 kW;单位长度货载运量每减少100 kN/m,刮板链牵引力可减少31.9 kN,输送功率损耗可减少38.2 kW。所提出的异常工况自主调控方法可显著提升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的输送效能,可助力实现固体智能充填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刮板输送机 工况表征 自主调控 工况判别 路径解调 充填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和深度学习的煤矿微震时序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长坤 赵武胜 +5 位作者 贾海宾 高未己 陈郁川 于万泉 梁记忠 陈卫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1-3797,共17页
微震监测数据对煤矿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历史微震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微震事件的演化特征是提高冲击灾害预测和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微震数据是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一般的时序预测方法... 微震监测数据对煤矿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预测和预警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历史微震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微震事件的演化特征是提高冲击灾害预测和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微震数据是典型的非平稳时间序列,一般的时序预测方法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分解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微震时序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将微震数据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序列。然后,通过样本熵将分解后的序列重构为高频、低频和趋势序列。接着,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高频和低频序列再次分解为多个新的本征模态序列,用作微震数据的多元特征时间序列。最后,将一定时窗内的微震多元特征时间序列和历史微震数据作为输入,下一时刻的微震监测数据作为输出,建立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的微震时序预测模型,并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寻优,提高微震预测的准确性。依托新巨龙煤矿多个工作面微震监测数据,使用该方法对微震日最大能量、日平均能量和日频次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微震日最大能量数据进行了系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微震事件演化趋势,预测结果和实际监测值误差较小,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预测 冲击地压 模态分解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工作面上盘开采的断层煤柱应力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健博 万晓 +3 位作者 刘志刚 贾海宾 尚文政 杨田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为了研究断层煤柱应力演化特征,确定断层应力阻隔影响范围,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断层煤柱应力、断层煤柱应力的演化特征和微震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04工作面受超前支承应力影响的塑性区范围为40.68 m... 为了研究断层煤柱应力演化特征,确定断层应力阻隔影响范围,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断层煤柱应力、断层煤柱应力的演化特征和微震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04工作面受超前支承应力影响的塑性区范围为40.68 m;断层构造应力与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叠加,回采2304工作面距FL6断层40 m处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现象;FL6断层存在明显应力阻隔现象,下盘煤层距离FL6断层附近出现6~8 m的应力降低区;断层区域实施诱能爆破,在诱能期间FL6断层附近监测到小能量事件,FL6断层内部能量得到充分释放;2304工作面回采期间并未出现大能量事件,断层区域诱能爆破和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起到了预卸压作用,保证了2304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工作面 上盘开采 断层煤柱 应力演化 应力阻隔 微震演化 爆破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的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19
作者 贾海宾 刘爱鑫 +2 位作者 张斌 付相超 蔡武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97,共9页
针对现有冲击危险评价方法不能准确体现冲击危险因素影响下应力集中变化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的冲击危险区域划分方法。首先,根据地下煤层的地质条件、巷道分布、开采范围等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主要的冲击影响因素... 针对现有冲击危险评价方法不能准确体现冲击危险因素影响下应力集中变化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的冲击危险区域划分方法。首先,根据地下煤层的地质条件、巷道分布、开采范围等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主要的冲击影响因素;其次,分别参考多因素叠加法和应力分析法,确定各类冲击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相对应力集中系数;然后,基于煤岩体内部微元强度分布函数,构建冲击危险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最后,将冲击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相对应力集中系数代入量化表征模型,得到煤层应力分布结果,根据应力分布结果进行冲击危险等级划分,得到冲击危险区域分布情况。以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煤层为例,通过分析叠加断层、大巷和采空区等主要冲击危险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制定合理的冲击危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到了3煤层冲击危险区域划分结果,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由评价工作完成前后发生的矿震事件可知,冲击震源主要集中在强冲击危险区域,这与区域划分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定量划分煤层冲击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性评价 区域划分 多因素耦合法 应力分析法 量化表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中煤再磨与原生煤泥混合浮选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凤其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215,共5页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法,研究了洗中煤在不同破碎程度下的解离规律,确定了洗中煤深度浮选最佳解离粒度;根据洗中煤灰分和矿物赋存形式等特性,提出了洗中煤与原生煤泥混合浮选的分选方案,进行了两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 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法,研究了洗中煤在不同破碎程度下的解离规律,确定了洗中煤深度浮选最佳解离粒度;根据洗中煤灰分和矿物赋存形式等特性,提出了洗中煤与原生煤泥混合浮选的分选方案,进行了两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洗中煤破碎至-0.5 mm,单体解离度为27.95%;当煤样经破碎至-0.125 mm,单体解离度达到75.72%,即随着破碎程度的增加,洗中煤的单体解离效果逐渐趋好;当入选煤泥掺混配比由25%增到75%时,浮选精煤的灰分由9.95%降至8.61%,尾煤灰分由76.52%增大至78.02%,两者混合浮选能同时实现原生煤泥与洗中煤的较好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中煤 破碎粒度 单体解离度 混合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