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枚椎间融合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2
1
作者 邵诗泽 付松 +3 位作者 谭远超 侯海涛 刘海军 孙秀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龄32~68岁,平均46.7岁。失稳节段:L3/47例,L4/550例,L5/S192例。采用NaKai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体间有无移位,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6个月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490ml。并发硬膜囊撕裂5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随访16个月~6年9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术后1周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15例,良26例,可8例,优良率94.5%;术后16个月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无失稳复发,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均无松动、移位等。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失稳症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症 短节段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8
2
作者 姜传杰 杨永军 +3 位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姚树强 于建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结核患者19例,其中T2~T32例,T3~T56例,T5~T811例。17例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为24°~53°,平均32.4°。根据患者手术时间、Frankel分级、后凸Cobb角、骨融合、内固定物失效、血沉变化及结核复发等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结果。结果:1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5.4±26.7min,全部病例随访1.5~3年(平均20.7个月)。9例术前合并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肋间神经损伤病例。术后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至5°~17°,平均12°。术后6~12个月(平均6.8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松动、脱落。血沉均在2周后明显下降,在2~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颈前结核脓肿复发,后另行颈前结核脓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可彻底清除病灶,椎体钉置钉安全性高,固定切实可靠,适合大部分中上胸椎结核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滑移率”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恩忠 谭远超 +5 位作者 孙文学 王建华 徐卫国 张勇 邵诗泽 张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00-202,共3页
采用腰椎应力摄片(站立和拉伸位),通过数学式计算出“应力滑移率”(Stressslippagerate,SSR),发现应力滑移率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成正比。用这一概念可指导脊柱滑脱的治疗。SSR≥30%的腰椎峡部裂并滑脱... 采用腰椎应力摄片(站立和拉伸位),通过数学式计算出“应力滑移率”(Stressslippagerate,SSR),发现应力滑移率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成正比。用这一概念可指导脊柱滑脱的治疗。SSR≥30%的腰椎峡部裂并滑脱18例,采用了轴向牵引复位、Stefee钢板两钉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按Steffee评定标准100%恢复到5级。SSR<30%12例中保守治疗4例,椎板切除植骨融合8例,5例达5级,3例达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滑移率 轴向牵引 腰椎滑脱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8
4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3 位作者 刘峻 朱正兵 张卫 邵诗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察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观察组62例平均随访17.3个月(14~35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对照组49例平均随访16.7个月(13~32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61.2%,改善率77.6%,融合率79.8%。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维持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外科治疗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1 位作者 王增梅 谢大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0-192,F003,共4页
作者自行研究设计的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预先采用6具成人尸体的L3—S3骨骼做成椎弓崩裂并滑脱模型,采用临床Ⅰ型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固定,在每片钢板上粘贴6片电阻应变片,进行中心和偏心加载试验,同时进行了弯矩... 作者自行研究设计的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预先采用6具成人尸体的L3—S3骨骼做成椎弓崩裂并滑脱模型,采用临床Ⅰ型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固定,在每片钢板上粘贴6片电阻应变片,进行中心和偏心加载试验,同时进行了弯矩和扭矩试验,在586微机上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求出了线性方程及线性相关系数r,中心和偏心加载达到900N未出现钢板松动,扭矩和弯矩在833N·cm和666.4N·cm以内左右钢板的应力点应力呈线性增长。表明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滑脱手术操作简便、复位充分、固定可靠、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钉 沟槽柱翼钢板 力学实验 腰椎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6
作者 付松 邵诗泽 +6 位作者 孙秀琛 王龙强 侯海涛 刘海军 王欢 黄相鹏 吕仁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952,共2页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植骨治疗 后凸畸形 CAGE 椎间撑开 伤椎置钉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双凤尾档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 被引量:10
7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4 位作者 徐卫国 王建华 张卫 邵诗泽 杨永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而实用的固定方法,观察其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3例前路减压植骨并用自行设计的双凤尾档板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胸腰椎骨折伴不...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而实用的固定方法,观察其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3例前路减压植骨并用自行设计的双凤尾档板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前后凸成角27.5°,术后为6°。骨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无一例不愈合。22例有Frankel分级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固定可同时进行,采用大块植骨双凤尾档板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可获得脊髓神经功能最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骨折 前路减压 植骨 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枕固定融合治疗外伤性寰枕脱位1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永军 周纪平 +1 位作者 谭远超 姚树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6-527,共2页
外伤性寰枕脱位(occipitoatlantal dislocation,OAD)是由于严重的寰枕部韧带损伤所致。由于同时造成颈、延髓交界区的损伤,伤后生存者较为少见,约占颈脊髓损伤患者的0.7%~1.3%。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外伤性寰枕脱位(occipitoatlantal dislocation,OAD)是由于严重的寰枕部韧带损伤所致。由于同时造成颈、延髓交界区的损伤,伤后生存者较为少见,约占颈脊髓损伤患者的0.7%~1.3%。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颈枕固定融合可重建寰枕部稳定性,但手术范围较大,融合后颈椎的旋转功能丧失。我院脊柱脊髓治疗中心采用后路寰枕固定融合术治疗该类患者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寰枕脱位 融合治疗 DISLOCATION 后路 脊髓损伤患者 韧带损伤 固定融合术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治疗腰椎滑脱症(附16例报告)
9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4 位作者 王建华 徐卫国 邵诗泽 张卫 杨永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48-151,共4页
应用AT1型医用纯钛,自行设计了“单钉-沟槽柱翼钢板”用于临床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资料完整、应力滑移率≥25%、随访1年以上16例。按Steffee临床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复位较好、固定可靠,具有良好的... 应用AT1型医用纯钛,自行设计了“单钉-沟槽柱翼钢板”用于临床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资料完整、应力滑移率≥25%、随访1年以上16例。按Steffee临床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复位较好、固定可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影响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复位 固定 腰椎滑脱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微创通道下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峻 鞠昌军 +2 位作者 林海朋 孙金星 谭远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2-878,共7页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可扩张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对132例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固定融合手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自行设...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可扩张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对132例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固定融合手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固定,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1年时复查。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钉板(钉棒)置入时间、总出血量;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及改善率;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时的椎间隙高度;术后1年的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微创通下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钉板置入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周、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ODI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进一步改善,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改善率为(79.46±6.34)%,对照组改善率为(76.73±4.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高度明显改善,1年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丢失,但仍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大于对照组。术后1年时,观察组融合率为98.48%,对照组融合率为87.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微创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安装方便,固定可靠,适合在可扩张通道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 内固定 微创 腰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松 吕仁花 +4 位作者 朱凤祥 王龙强 王亚楠 刘海军 邵诗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厚的黄韧带,将侧方的椎管打开,神经根完全松弛。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38 min,(68.4±31.9)min。81例随访24~48个月,(29.5±3.8)月。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57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2.6%(75/81)。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狭窄 老年患者 椎间孔入路 内镜 神经根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