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凑型超小转弯半径TBM的设计及工程应用——以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排水廊道建设工程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宝宗 徐艳群 +2 位作者 尚海龙 陶仁太 崔利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为解决抽水蓄能电站平洞建设中机械化程度低、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一种能适应超小转弯半径施工的紧凑型TBM。该类型TBM在双护盾TBM基础上,取消尾盾、辅推油缸、管片拼装机,同时结合敞开式TBM的锚网喷支护系... 为解决抽水蓄能电站平洞建设中机械化程度低、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一种能适应超小转弯半径施工的紧凑型TBM。该类型TBM在双护盾TBM基础上,取消尾盾、辅推油缸、管片拼装机,同时结合敞开式TBM的锚网喷支护系统进行TBM整机集成设计,包括“V”形推进系统设计、刀盘锻造厚板技术、刀具小刀间距设计、组合式耐磨保护设计、紧凑型整机设计、皮带机超小转弯适应性设计、一体式皮带机设计、远程操作系统设计。研究成果在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排水廊道建设工程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紧凑型TBM 小转弯半径 推进系统 远程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叶对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原红红 赵振宙 +1 位作者 郑源 黄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0-564,共5页
针对传统垂直轴风力机效率低的缺陷,阐述带导叶垂直轴风力机的结构优势,并分析导叶对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设计风速12 m/s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及k-ε模型对有、无导叶两种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进... 针对传统垂直轴风力机效率低的缺陷,阐述带导叶垂直轴风力机的结构优势,并分析导叶对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设计风速12 m/s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及k-ε模型对有、无导叶两种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导叶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来流对逆风区叶片吸力面的直接冲击而造成的阻力扭矩,也会负面影响顺风区叶片的性能,但其负作用效果远不及在逆风区挡流降阻的正作用效果,故加导叶后风轮的性能会有很大提高。带弧线形导叶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最大风能利用系数可达0.24,具有工作范围广、最佳尖速比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型垂直轴风力机 导叶 计算流体力学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VAE-OCCA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金雨婷 侍洪波 +2 位作者 吕晓龙 谭帅 宋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8-355,共8页
为了解决非线性过程质量相关故障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关键变量自编码器-正交典型相关分析(KVAE-OCCA)的方法。首先,为了挑选出与质量变量具有相关性的过程变量,计算过程变量和质量变量的互信息,选择具有较大互信息的过程变量。然后... 为了解决非线性过程质量相关故障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关键变量自编码器-正交典型相关分析(KVAE-OCCA)的方法。首先,为了挑选出与质量变量具有相关性的过程变量,计算过程变量和质量变量的互信息,选择具有较大互信息的过程变量。然后,利用自编码器对选择出的过程变量进行无监督学习,实现特征提取和降维。其次,利用正交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建立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模型,通过对系数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质量相关和无关投影矩阵,构建统计量并估计控制限。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在典型测试案例上进行测试,以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典型相关分析 自编码器 质量相关 关键变量挑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能水轮机双机组单列布置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岩伟 郑源 +3 位作者 张玉全 张智 李博楠 张晨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8-191,163,共5页
研究潮流能水轮机在单列布置时不同间距工况下的性能和尾流场效应,对潮流能水轮机发电场的布置选址及商业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体分析软件STAR-CCM+,首先对单台机组尾流场各垂向断面叶轮扫略范围内速度、动量和动能物理量进行积分... 研究潮流能水轮机在单列布置时不同间距工况下的性能和尾流场效应,对潮流能水轮机发电场的布置选址及商业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体分析软件STAR-CCM+,首先对单台机组尾流场各垂向断面叶轮扫略范围内速度、动量和动能物理量进行积分,发现各物理量之间差值会随着速度恢复值的增大而减小;而后在机组间距为10D、14D、18D(D为转轮直径)工况下单列布置双台机组,发现在同一叶尖速比下后方机组的功率系数、推力系数、功率系数与推力系数的比值均随机组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机组间距的增大后方机组的最优叶尖速比更加接近于设计值;在前后方机组均处于最优叶尖速比的情况下,发现机组间距的改变会对后方机组近尾流速度恢复产生较大影响,但随着尾流的扩散其影响逐渐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水轮机 数值模拟 单列布置 机组性能 尾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