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4年德州市特定人群干眼症流行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静 梁玲 邹会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34-937,共4页
目的:了解德州市干眼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干眼症患病率的差别,寻找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眼症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02/2014-11在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参加社会性体检的8 145名普通... 目的:了解德州市干眼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干眼症患病率的差别,寻找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眼症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02/2014-11在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参加社会性体检的8 145名普通人群开展干眼症问卷调查和相关眼部检查。结果:目标人群中干眼症患者1 803例,患病率为22.14%;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P〈0.01);干眼症随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5~20岁、21~40岁、41~60岁、61~72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9.61%(109/1134)、22.84%(789/3455)、23.06%(433/1878)、28.13%(472/1678),有统计学差异(χ^2=95.76,P〈0.01);女性5~20岁、41~60岁及61~72岁两类人群干眼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各职业患病率具有显著差异,离退休人员最高(27.48%),有统计学差异(χ^2=59.80,P〈0.01);主诉症状排前三位的为眼部干涩感(30.40%)、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24.73%)、畏光(14.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视频终端综合征、配戴角膜接触镜、滥用滴眼液、空气污染是干眼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德州市干眼症防治情况严峻,应掌握主要临床表现特点,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患病率 流行趋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减少周边远视离焦眼镜对近视儿童眼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长辉 魏栋栋 梁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8-88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配戴减少周边远视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AMSPL)和普通球柱镜框架眼镜(SPL)对近视儿童眼部各参数的影响,确定AMSPL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07/2018-02于我院眼科中心配戴AMSPL的8~14岁近视儿童50例作为AMSPL组,... 目的:通过比较配戴减少周边远视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AMSPL)和普通球柱镜框架眼镜(SPL)对近视儿童眼部各参数的影响,确定AMSPL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07/2018-02于我院眼科中心配戴AMSPL的8~14岁近视儿童50例作为AMSPL组,同样抽取年龄、近视程度及配镜时间相当的SPL配戴者资料50例作为SPL组。检查两组患者眼压、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状态、远距水平隐斜、近距水平隐斜、AC/A等双眼协动参数。结果:AMSPL组儿童配戴初期舒适程度略低于SPL组,主要为周边视物模糊,但1mo后两者无差异;AMSPL组屈光不正度数年平均增长-0.62±0.50D,SPL组年平均增长-0.77±0.48D(P=0.072);对于8~10岁近视儿童AMSPL组屈光不正度数年平均增长(-0.71±0.41D)低于SPL组(-1.05±0.3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41);AMSPL组和SPL组远距水平隐斜、近距水平隐斜、AC/A等双眼协动参数无差异(P>0.05)。结论:配戴AMSPL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发展,尤其对于低龄近视儿童(8~10岁)效果较明显。配戴AMSPL与SPL相比眼部参数无明显变化,这表明近视儿童配戴AMSPL与SPL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减少周边远视离焦设计眼镜 双眼协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LASIK术后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长辉 魏栋栋 梁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弱视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4例84眼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参差性弱...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弱视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4例84眼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参差性弱视类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mo,1 a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的变化,分析矫正视力与立体视觉的相关性。结果:患者84例84眼经LASIK术治疗3、6mo,1 a后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立体视锐度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治疗后3、6mo,1a矫正LogMAR视力和立体视锐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组治疗后3、6mo,1a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年龄≥30岁组(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后3、6mo,1 a立体视锐度值较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矫正LogMAR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LASIK术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的提高与立体视力下降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ASIK术能有效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矫正视力及立体视觉,但患者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立体视觉受年龄与弱视类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矫正视力 立体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部分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静 梁玲 邹会会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部分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LI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眼底照相检查,对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进行分级,检测并观察患者的血压(BP)、LI病灶数及...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部分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LI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眼底照相检查,对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进行分级,检测并观察患者的血压(BP)、LI病灶数及其受累部位数、颈动脉斑块面积、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结果动脉硬化改变的有108例。眼底动脉硬化轻度组在收缩压(SBP)、LI病灶数及其受累部位数、颈动脉斑块面积、Glu值、IMT方面,均显著优于中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眼底动脉硬化与以上多种因素均有良好相关性。经分析发现,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LI病灶数及其受累部位数的关系更加密切;另外,两组的Glu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 LI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患者的SBP、LI病灶数及其受累部位数、颈动脉斑块面积、Glu值、IMT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可以将以上多种因素作为眼底动脉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眼底动脉硬化分级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过敏性和常年过敏性结膜炎的变应原检测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桂花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季节过敏性结膜炎(SAC)和常年过敏性结膜炎(PAC)的变应原检测及治疗效果。方法对SAC和PAC患者119例详细询问病史,检测过敏原,口服仙特敏、维生素C,外滴2%色甘酸钠或地氯眼液,其中32例同时配合脱敏疗法,1例配合心理疗法。结果2... 目的探讨季节过敏性结膜炎(SAC)和常年过敏性结膜炎(PAC)的变应原检测及治疗效果。方法对SAC和PAC患者119例详细询问病史,检测过敏原,口服仙特敏、维生素C,外滴2%色甘酸钠或地氯眼液,其中32例同时配合脱敏疗法,1例配合心理疗法。结果2个疗程(1疗程7天)治愈患者73例(其中32例脱敏疗法在内占100%),占61.3%。3~4个疗程治愈者17例,占13.4%,4个疗程以上治愈者8例,占6.7%,5例效果不明显。总治愈率82%,有效率13.4%,无效率占4.2%。结论SAC和PAC根据检测、脱敏、及心理联合药物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易接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过敏性结膜炎 常年过敏结膜炎 检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骨瘤1例
6
作者 张秀玲 王锦岐 刘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眼眶骨瘤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X线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上、下睑内翻两种术式临床观察
7
作者 田桂花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4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性上下睑内翻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小泪管重建联合泪道环形插管术
8
作者 张绍新 付金强 梁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下小泪管重建 泪道环形插管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