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艺术创作义务中止行为及其流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立新 李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102,共7页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在人工智能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一机制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创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因为创作主体天然存在的对于权利/义务选择上...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在人工智能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一机制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创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因为创作主体天然存在的对于权利/义务选择上的高度自由性而导致了较之原子艺术创作普遍且严重得多的义务中止行为,派生出大量的虚假艺术、致瘾艺术、黄色淫秽艺术和盗版艺术,对艺术接受主体的精神权利、自由权和知识产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构成了法理上的非义行为,亟须从法律上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原子艺术 艺术创作 义务中止 精神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原子到比特:数字艺术生产权利的量变与质变 被引量:7
2
作者 马立新 李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83,共6页
艺术生产权利是艺术生产主体在人类社会政治共同体中天然享有的从事艺术生产创作的一种自由或资格。从原子艺术到数字艺术,艺术的本质发生了重大嬗变,数字艺术的本体特征表征为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艺术生产权利的扩大... 艺术生产权利是艺术生产主体在人类社会政治共同体中天然享有的从事艺术生产创作的一种自由或资格。从原子艺术到数字艺术,艺术的本质发生了重大嬗变,数字艺术的本体特征表征为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艺术生产权利的扩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生产主体从原子艺术的精英主导转变为数字艺术的民主共享;二是艺术生产内容由以个人行为主导的加法递增(原子艺术)转变为以产业行为主导的乘法倍增(数字艺术);三是艺术生产工具由千差万别的原子形态(物理实体形态)转变为大同小异却能无限扩张的比特形态(人工智能形态)。数字艺术生产权利的极剧扩大一方面极大解放和提升了艺术生产力,大大增加了人类的审美机会和审美疆域;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其他权利和社会公共安全构成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生产权利 原子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艺术演进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
数字艺术滥觞至今已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数字艺术同时经历了以奇观美学、互动美学到算力美学的演进过程。但当下的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 数字艺术滥觞至今已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数字艺术同时经历了以奇观美学、互动美学到算力美学的演进过程。但当下的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相匹配的审美优势,更没有显现出如同前两代那样不可替代的强大审美竞争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在于AI技术本身,也不在于时间问题,而在于其研发者所采用的偏颇的技术线路。未来更具竞争力的AI艺术系统,首先应学会体验人类生活,掌握生活逻辑和人性逻辑;其次应将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原理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遵循,并实现这一美学法则的可计算化;此外,还应整合兼容前两代数字艺术和一切原子艺术的审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计算美学 CGI艺术 奇观美学 数字艺术 互动美学 低碳美学 低碳艺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原罪、作品归属和权利扩增:AI艺术法性考辩
4
作者 马立新 焦亚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7,共11页
近年来,神经网络算法的技术突破催生出一批AI艺术创作平台,由此生成的艺术作品立即使这些平台陷入了持续不断的侵权诉讼和深度伪造困境,但这些问题不应该归咎为AI模型的原罪,而应由研发和使用这些平台的人类主体负责;与此同时,将AI艺术... 近年来,神经网络算法的技术突破催生出一批AI艺术创作平台,由此生成的艺术作品立即使这些平台陷入了持续不断的侵权诉讼和深度伪造困境,但这些问题不应该归咎为AI模型的原罪,而应由研发和使用这些平台的人类主体负责;与此同时,将AI艺术作品的产权独立归属于AI用户,较之AI用户、AI科技公司和AI模型研发者三者共享,更有利于AI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策是通过立法明晰AI各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将极大扩增社会大众的艺术创作权、艺术传播权和艺术消费权,推动数字艺术实现第三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AI作品产权 算法原罪 深度伪造 AI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作诗的ChatGPT能否称得上艺术创作主体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立新 杨冬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1,共9页
随着ChatGPT艺术创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其主体性建构成为一个重要学术议程。探讨ChatGPT主体性既不能脱离笛卡尔等人所建构的原典语境,也不能囿于西方话语框架,因为这个以理性为基石的框架越来越显现出保守性与局限性,为此,一个基于理性... 随着ChatGPT艺术创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其主体性建构成为一个重要学术议程。探讨ChatGPT主体性既不能脱离笛卡尔等人所建构的原典语境,也不能囿于西方话语框架,因为这个以理性为基石的框架越来越显现出保守性与局限性,为此,一个基于理性、意志和欲求能力三位一体的新型主体观被构建出来。依据这一系统观,目前的ChatGPT因为其算力结构缺失自我意识和欲求能力,尚不具备艺术创作的主体资格,而要赋予ChatGPT这两种功能又面临着诸多伦理和法理风险与挑战。只有在所有这些风险和挑战都足以被人类绝对应对和管控的条件下,我们才能赋予ChatGPT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AI艺术 主体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循环到内循环:电影再生产研究的视野转换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立新 何源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电影再生产是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外循环再生产”和“内循环再生产”两种模式。外循环再生产指在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进行交互式的创意借鉴、粉丝挪用以及泛娱乐产业链开发,这种产业运作方式由于存在不同... 电影再生产是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外循环再生产”和“内循环再生产”两种模式。外循环再生产指在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进行交互式的创意借鉴、粉丝挪用以及泛娱乐产业链开发,这种产业运作方式由于存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语境蔽障和符码差异,伴随“IP热”的兴起,很快陷入发展瓶颈,催生了大量产业泡沫。内循环再生产指以一部高品质的电影作为文化资本,始终紧紧围绕其核心要素进行创新开发,既可以降低产业运营风险,保障市场收益,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建构、集聚和扩大电影的文化内涵与标识,是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又重新兴起的一种再生产模式。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程度的日趋成熟,方兴未艾的内循环电影再生产正逐渐成为保障中国电影产业稳步发展,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助力,有待投入更多产业资源和研究资源。从目前来看,内循环电影再生产主要包括“系列”“续集”“翻拍”“重制”“重启”“衍生”“综合”七种运作机制,对内循环电影再生产机制的探索需要以学科内部的多视角为基础,同步开展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再生产 内循环机制 文化资本 IP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影视叙事美学引论
7
作者 马立新 秦怡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低碳叙事是一种基于低碳美学与低碳艺术原理而建构的新型价值论创作手法。它旨在创造一种艺术文本外在形式的直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以实现对艺术文本内容的客观真实表达,激发受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并取得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净化心... 低碳叙事是一种基于低碳美学与低碳艺术原理而建构的新型价值论创作手法。它旨在创造一种艺术文本外在形式的直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以实现对艺术文本内容的客观真实表达,激发受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并取得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等审美效能。为此,其一,要具备甄别和遴选低碳素材的技艺,应优先开掘战争、灾难、犯罪、爱情、名人等含有丰厚人文和历史底蕴的高概念素材;其二,要具备将这些高概念素材加工为高度直观真实或主观真实的审美意象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外在形式设计;其三,要掌握实现艺术文本内在形式即叙事情节的直观真实的本领,基本原则是让叙事情节和人物行动同时符合因果律和可能律。低碳叙事美学的建构实现了从本体论叙事学到价值论叙事学的视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叙事 直观真实 主观真实 客观真实 高概念素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套层结构、身份变换到复合叙事——论当代电影叙事美学的视野转向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立新 何源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147,189,共8页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娱乐的发展,电影观众的消费方式、接受水平、审美趋向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电影叙事也发生了鲜明的时代转向,从经典叙事转向了以套层叙事为代表的“复杂叙事”和以身份变换为代表的“奇观叙事”,并且正在...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娱乐的发展,电影观众的消费方式、接受水平、审美趋向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电影叙事也发生了鲜明的时代转向,从经典叙事转向了以套层叙事为代表的“复杂叙事”和以身份变换为代表的“奇观叙事”,并且正在逐步转向既具有复杂性又具有奇观性的“复合叙事”.在此过程中,当代电影的叙事美学也经历了一个从参与性、语境性到“杂交性”的转向,呼应着观众需求和时代背景,体现出多元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叙事美学 套层结构 身份变换 复杂叙事 复合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