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与使命——基于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调研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诚 车丽娜 +2 位作者 孙宽宁 王新华 徐继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7-115,共19页
通过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层面对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进行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课程结构失衡——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以及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践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 通过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层面对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进行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课程结构失衡——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以及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践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方式机械及教师专业实践弱的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认识陈旧、形式单一、管理松散的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改革中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实践类课程,强化实践取向;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 责任 使命 山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课堂文化教学的调查与反思——以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发 《河南农业》 2015年第14期21-23,共3页
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中、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是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平台和窗口。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课程,可以加深他们对汉语这种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看... 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中、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是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平台和窗口。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课程,可以加深他们对汉语这种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看法,调查结果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文化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致使中国文化课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比较低。教师只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调整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够提高课堂上中国文化学习的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课程 问题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以某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红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3-36,共4页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2009年开始面向本科应届毕业生招生,已经五年了。教育硕士质量的高低与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某师范大学为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对其成功经验...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2009年开始面向本科应届毕业生招生,已经五年了。教育硕士质量的高低与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某师范大学为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对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最终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以期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课程设置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格量表在师范大学生中的应用及其与认知方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寿欣 许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对师范大学的177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认知方式进行测量,探讨师范大学生的人格各因素在性别、文理科和城乡上的差异以及人格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人格量表所测量的人格和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大学生的许... 对师范大学的177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认知方式进行测量,探讨师范大学生的人格各因素在性别、文理科和城乡上的差异以及人格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人格量表所测量的人格和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大学生的许多人格因素在性别、文理科及城乡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认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普融通的内涵、困境及路径探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晔 杨子睿 沈永鑫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职普融通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措施,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当前,职普融通仍面临融通理念偏差、融通基础失衡、融通形式单一、融通范围狭窄、融通道路不畅等困境。为破解上述难题,从教育强... 职普融通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措施,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当前,职普融通仍面临融通理念偏差、融通基础失衡、融通形式单一、融通范围狭窄、融通道路不畅等困境。为破解上述难题,从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入手,提出推进职普融通的具体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职普融通方向;聚焦“五金”建设,夯实职普融通办学基础;构建职普融通教育体系,完善职普融通载体;聚焦全学段融通,划定职普融通范围;改革招生考试机制,畅通职普融通通道;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彰显职普融通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峰 王兴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64,共7页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大学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经验可概括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国际素养的学生素质结构,多类型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具备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多元的校园文化。这些经验对我国...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大学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经验可概括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国际素养的学生素质结构,多类型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具备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多元的校园文化。这些经验对我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际理解教育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点及教育措施 被引量:15
7
作者 樊兆华 唐汉卫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5,共4页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状况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在消费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合理性等特点;在消费行为上具有一定的节制性和计划性;在消费价值观上以理性为主。这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基本是积极和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状况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在消费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合理性等特点;在消费行为上具有一定的节制性和计划性;在消费价值观上以理性为主。这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基本是积极和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如消费价值观上的消费主义倾向、消费行为上的盲目性及消费结构上的不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文化 消费结构 消费行为 消费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海燕 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19,共3页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试点研究表明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辅以心理咨询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以科学性为基础的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由心理健康...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试点研究表明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辅以心理咨询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以科学性为基础的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由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大学生团体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三部分组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面上集中释疑 ,线上互相解释 ,点上个别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教学模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模式探析--以山东省部分市地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雷 李华臣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3-36,共4页
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力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当前山东省主要通过刚性流动、柔性流动和个性流动三种模式促进教师流动。为规避流动过程中带来的教师权益受损、教师管理困难、教师流动目的性不强以及流... 教师流动是均衡教师资源的有力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当前山东省主要通过刚性流动、柔性流动和个性流动三种模式促进教师流动。为规避流动过程中带来的教师权益受损、教师管理困难、教师流动目的性不强以及流动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完善教师流动的相关法律规定,变革流动教师管理制度,科学规定教师流动年限,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各地教育实际的个性化流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流动 流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教学与大学生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忠 闫广芬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要件。但是,知识具有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知识具有不同性质和作用,获取的途径与方式也不相同。对大学生发展而言,其重心显然不在规则性知识的掌握,而应以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获得为主,因为这不... 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要件。但是,知识具有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知识具有不同性质和作用,获取的途径与方式也不相同。对大学生发展而言,其重心显然不在规则性知识的掌握,而应以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获得为主,因为这不仅是发明、创新的要件,而且是人成人成才的标志。由于后两类知识的不确定性,在高等教育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获得这两类知识,并为获得两类知识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观 教育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研究——基于山东省与相关省市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向华 张艳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50-54,共5页
本文依据近几年中央、地方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从高校留学生分布、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人员、国际学术会议的参加及举办、国际学术报告的数量等方面对山东及其他相关省市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合理... 本文依据近几年中央、地方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从高校留学生分布、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人员、国际学术会议的参加及举办、国际学术报告的数量等方面对山东及其他相关省市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期望对促进山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高等教育国际化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刘海燕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 ,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教学模式。结果表明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辅以心理咨询是眼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2 )不同系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根据... 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 ,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教学模式。结果表明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辅以心理咨询是眼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2 )不同系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面上集中释疑 ,线上互相解疑 ,点上个别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测验 心理保健-教育 课程 教学模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制及启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国兆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8-51,共4页
住宿学院制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历史悠久的高校管理模式。20世纪20年代,耶鲁大学开始建立住宿学院以解决因学生人数激增、自由选课扩大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住宿学院健全的机构设施、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以及与学... 住宿学院制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历史悠久的高校管理模式。20世纪20年代,耶鲁大学开始建立住宿学院以解决因学生人数激增、自由选课扩大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住宿学院健全的机构设施、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以及与学术性系科分工协作的模式成功的培育了耶鲁学子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国高校可以学习借鉴住宿学院制的优势并尝试建立住宿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大学 住宿学院 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幼儿教师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向海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2-90,共9页
师资水平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1467名农村幼儿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分析了学前师资队伍的结构、待遇、资质、专业发展、外在支持、工作满意度等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 师资水平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1467名农村幼儿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分析了学前师资队伍的结构、待遇、资质、专业发展、外在支持、工作满意度等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建议:完善政策,提高农村幼师的待遇和资质;多渠道补充师资,构建合理的师幼比;加大培训力度,构建支持系统;强化内功,提升农村幼师专业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农村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12市地义务教育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峰 张茂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40-145,共6页
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模型(PSQM-CE)。义务教育质量感知包括五个维度:物质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素质教育。通过建立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计算模型,计算来自城乡、中小学和不同收入阶层家长义务教育满... 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模型(PSQM-CE)。义务教育质量感知包括五个维度:物质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素质教育。通过建立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计算模型,计算来自城乡、中小学和不同收入阶层家长义务教育满意度指数,并检验了其差异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质量感知 满意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继耘 高宁波 许爱红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4,共5页
近年来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按时完成率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学校设施设备配备不均衡、师资水平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市际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效率优先的教育政策等。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按时完成率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学校设施设备配备不均衡、师资水平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市际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效率优先的教育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设立"教育优先区",建设"新优质学校",建立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构建信息化教育联盟,适度提高评估标准,建立预警机制等,是进一步促进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忠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25-29,共5页
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关系密切。然而,没有问题成为大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严重后果。大学教育中没有问题,是对书本知识的非理性重视以及现行教学和评价的结果。这些观念与做法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从而抑... 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关系密切。然而,没有问题成为大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严重后果。大学教育中没有问题,是对书本知识的非理性重视以及现行教学和评价的结果。这些观念与做法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从而抑制了大学本身目标的实现,也制约了大学基本功能的发挥。改变这种情况,需要走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主旨的大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问题 大学教育 严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理念、实施与反思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昌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以大学为本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在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需要大量合格教师的迫切要求下产生的,是教师职业日益成为一种专门的事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客观要求。它的基本理论假设是: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大多是在大学里获得的,教师专业化...  以大学为本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在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需要大量合格教师的迫切要求下产生的,是教师职业日益成为一种专门的事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客观要求。它的基本理论假设是: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大多是在大学里获得的,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基础。无论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还是非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都对师资培育和教师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也存在着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理论脱离实践、教育实习成效不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 教育理念 教育反思 继续教育 理论假设 教育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理念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21
19
作者 谢延龙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2期24-28,共5页
大学理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宏观和微观上进行了数次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以大学理念为引导,在宏... 大学理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宏观和微观上进行了数次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以大学理念为引导,在宏观层面要处理好政府与学校间的权力分配,在微观层面要处理好党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理念 中国 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改革 权力分配 政府职能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真诚性迷失的教育归因与导向探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世爱 杨秀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当前,大学生生命真诚性表现出多种迷失趋向:在自我真诚性上表现为真我接纳性的自欺趋向,在人际真诚性上表现为交往利益化的欺人趋向;在社会真诚性上表现为价值体制化的伪善趋向。对此进行教育归因分析,主要归结为三点,即生命超越性教育... 当前,大学生生命真诚性表现出多种迷失趋向:在自我真诚性上表现为真我接纳性的自欺趋向,在人际真诚性上表现为交往利益化的欺人趋向;在社会真诚性上表现为价值体制化的伪善趋向。对此进行教育归因分析,主要归结为三点,即生命超越性教育难以获得认同,自我反省性教育难以行之有效,社会伦理两难性教育难以理性对待。为此,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感悟世间生命超然性存在的"清净"真谛,追寻个体生命"反求诸己"的意识和能力,反思、践行生命两难冲突的"舍得"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真诚性 迷失 教育归因 学校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