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大学报编辑工作的逻辑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92-95,共4页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报编辑工作 ,必须加大和提升学报编辑工作的逻辑含量。在对学报编辑主体的认识上 ,应加大逻辑含量 ;在对学报编辑客体的认识上 ,也应加大逻辑含量 ;在对学报编辑创造性劳动形式的认识上 。
关键词 编辑主体 编辑客体 创造性劳动形式 逻辑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期刊编辑的“无意侵权” 被引量:3
2
作者 时晓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期刊编辑在工作中的“无意侵权” ,包括编辑对本领域、本学科的学术热点、前沿动态不能准确把握 ,直接影响对稿件的判断力 ;不及时告知作者稿件处理结果 ;选稿标准不客观 ;未经作者同意 ,擅自增加或删减文章内容 ;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 ,... 期刊编辑在工作中的“无意侵权” ,包括编辑对本领域、本学科的学术热点、前沿动态不能准确把握 ,直接影响对稿件的判断力 ;不及时告知作者稿件处理结果 ;选稿标准不客观 ;未经作者同意 ,擅自增加或删减文章内容 ;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 ,目录页中不全部标出作者等。这些现象虽属编辑无意为之 ,但侵害了作者的权益。要杜绝这类现象 ,必先提高编辑的职业素质 ,主要是建立系统的、完备的编辑学学科理论体系 ;重新认识和定位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编辑要加强对本学科的业务学习 ,强化对稿件的识别能力 ,把好选题关 ;要切实防范稿件加工中失真现象的出现 ;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编辑 素质 无意侵权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和乡村人性的二重奏——铁凝城乡小说对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褚洪敏 翟德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49,共4页
 将铁凝的乡村小说和城市小说进行对照分析,可以看到乡村温柔与温柔背后生存的沉重,城市中人性的挣扎与脆弱,以及城乡互望的尴尬与人和人之间的隔膜。
关键词 铁凝 乡村小说 城市小说 人性 对照分析 人物塑造 思想感情 《峡谷歌星》 《孕妇和牛》 《马路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修齐治平”纲领的现代辨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时晓红 苗永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5-74,共10页
"修齐治平"纲领是理解儒家治国理念的关键,它反映出儒家文明对政治的特定认知。这一认知不仅把"国"看成是放大的"家",而且也把实现善治之希望建立在统治者的人格与修养之上。儒家政纲曾发挥过积极的历史... "修齐治平"纲领是理解儒家治国理念的关键,它反映出儒家文明对政治的特定认知。这一认知不仅把"国"看成是放大的"家",而且也把实现善治之希望建立在统治者的人格与修养之上。儒家政纲曾发挥过积极的历史功能,但也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局限。儒家政纲在塑造出具有担当精神的治理精英和社会文化网络方面具备着人类成功文明的共性,是今日中国在改善政治生态和提升治理艺术方面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自身传统中那些具有成功人类文明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二是自身传统中那些更适合我们国情、政情、民情的地方性文化资源,包括相应的制度资源也值得我们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八目 家国一体 治理规模 治理精英 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对话性的生成——论老舍幽默小说的转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汤景泰 翟德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2,共4页
老舍的幽默风格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在他的初期创作中,悲剧性人物与喜剧性人物界限分明,分工明确。从《离婚》开始,其小说在时势变迁的背景之上通过两种处世方式、两种命运模式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与个体之间以及他们自身的种种矛... 老舍的幽默风格处于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在他的初期创作中,悲剧性人物与喜剧性人物界限分明,分工明确。从《离婚》开始,其小说在时势变迁的背景之上通过两种处世方式、两种命运模式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与个体之间以及他们自身的种种矛盾的纠结。由此使得小说中那类命运步步下滑的人生类型中内蕴着深沉的时代悲剧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又逐渐生发出喜剧性;而那些喜剧性的人生类型因这种深沉的时代悲剧意识观照也透露出普泛的悲剧性。但在这种普遍的悲剧性中,老舍又在出走或坚守等生命姿态中带着超然的笑声,其幽默艺术因之逐渐形成内在对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小说 幽默 转型 内在对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民主选举障碍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时晓红 娄兆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3,共5页
村级民主选举存在的内部障碍性因素主要有村民政治冷漠,宗族势力干扰,选举委员会工作不力,贿选等。村级民主选举外部障碍性因素主包括上级行政部门越权、选举经费不足等。分析村级民主选举的障碍性因素,有助于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 村级民主选举存在的内部障碍性因素主要有村民政治冷漠,宗族势力干扰,选举委员会工作不力,贿选等。村级民主选举外部障碍性因素主包括上级行政部门越权、选举经费不足等。分析村级民主选举的障碍性因素,有助于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措施,保障村级民主选举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选举 村级选举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时晓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讽谏君主的箴文演变为百官恪守的戒条;从单纯的道德说教到务实性的从政经验介绍;针对范围由国家的高级官员扩大为包括书吏、杂役在内的地方胥吏。从内容上看,传统官箴的主要类型可分...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讽谏君主的箴文演变为百官恪守的戒条;从单纯的道德说教到务实性的从政经验介绍;针对范围由国家的高级官员扩大为包括书吏、杂役在内的地方胥吏。从内容上看,传统官箴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道德说教型、从政经验型、帝王御制型、言行辑录型、公牍选编型、综汇融合型等六种类型。传统官箴文化从整体上讲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官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糟粕,但从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传统文化的视角看,它体现着一定的合理内核和丰富的且可资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尤其是治国理政的智慧对现代官德建设依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官箴文化 发展走向 合理内核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的中日勘合贸易与倭寇 被引量:6
8
作者 时晓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145,共5页
明代中日勘合贸易的兴始和断绝 ,都与倭寇问题相关联。永乐年间 ,明廷希国以勘合贸易换取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抑制 ,然而 ,由于日本政局的变化 ,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并导致了勘合贸易的断绝。宣德八年以后 ,以消弭倭寇为切入点 ,中日勘... 明代中日勘合贸易的兴始和断绝 ,都与倭寇问题相关联。永乐年间 ,明廷希国以勘合贸易换取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抑制 ,然而 ,由于日本政局的变化 ,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并导致了勘合贸易的断绝。宣德八年以后 ,以消弭倭寇为切入点 ,中日勘合贸易再度恢复 ,由于在勘合贸易中日本实际上占据着主动地位 ,使勘合贸易成为明朝沉重的包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勘合贸易 倭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箴书在晚明的发展流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时晓红 唐百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7,共8页
官箴文化在晚明时期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为:官箴书在数量和规模上急剧增长和扩大,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宋至明中叶时期的总和;官箴书的类型及内容有所创新与丰富;创作群体的社会阶层发生上移,以社会中上层为主,由此提高了官箴书的... 官箴文化在晚明时期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具体表现为:官箴书在数量和规模上急剧增长和扩大,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宋至明中叶时期的总和;官箴书的类型及内容有所创新与丰富;创作群体的社会阶层发生上移,以社会中上层为主,由此提高了官箴书的质量,扩大了官箴书的流通规模和影响力。可以说,晚明时期是官箴文化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晚期走向鼎盛的奠基和起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官箴书 管箴文化 发展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注关键词的逻辑要求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96,共4页
普通高等学校学报刊发学术论文标注关键词 ,不论采取何种形式 ,也不论其内容和性质有何不同 ,都要符合其逻辑要求。这包括 :标注的关键词必须是同一系列和序列的 ;它必须是主题概念的子类概念或分子概念 ;
关键词 关键词 编排规范 逻辑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统一以来东部经济转轨与现行经济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晓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61-65,共5页
德国统一后 ,在东部实现了由国家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轨。东部的经济转轨面临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实行了独特的转轨方式 ,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东部经济依然存在着与西部经济差距明显 ,失业严重 ,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德国新... 德国统一后 ,在东部实现了由国家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轨。东部的经济转轨面临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实行了独特的转轨方式 ,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东部经济依然存在着与西部经济差距明显 ,失业严重 ,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德国新一届政府正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完善东部的社会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东部 经济转轨 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题三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5,共6页
一论命题的分类 :在普通逻辑中 ,命题分成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两类 ,简单命题分成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两种。这种分类有无法排解的理论困惑。关系命题作为一种简单命题或命题 ,既不能研究非二元关系 ,也难以契合具体的二元关系。二论命题... 一论命题的分类 :在普通逻辑中 ,命题分成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两类 ,简单命题分成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两种。这种分类有无法排解的理论困惑。关系命题作为一种简单命题或命题 ,既不能研究非二元关系 ,也难以契合具体的二元关系。二论命题的作用 :命题在概念、推理、逻辑规律和论证中被公认为非主体部分。其实 ,概念是命题的浓缩和省略 ,推理是命题的转换和伸展 ,逻辑规律是命题的原则和要求 ,论证是命题的认定和解释。三论命题的性质 :基本命题形式具有公理的性质 ,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中没有发现以它为前提衍生出假结论的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的分类 命题的作用 命题的公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辩证逻辑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史上
13
作者 李小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思想宝库和指导人们现实的思维与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提出现实矛盾范畴,深化了科学的逻辑范畴理论;倡导比较研究逻辑方法,为辩证逻辑的发展提...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思想宝库和指导人们现实的思维与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提出现实矛盾范畴,深化了科学的逻辑范畴理论;倡导比较研究逻辑方法,为辩证逻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制定逻辑应用的操作程序,推动了辩证逻辑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辩证逻辑思想 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国统一的几点思考
14
作者 时晓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德国的统一,打破了几十年来冷战思维下的欧洲均衡体系,导致了欧洲以德国为核心的新的均衡体系的确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原有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德国政府向东部大量投资以及西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可借鉴性甚至更多的是原有政策的直... 德国的统一,打破了几十年来冷战思维下的欧洲均衡体系,导致了欧洲以德国为核心的新的均衡体系的确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原有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德国政府向东部大量投资以及西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可借鉴性甚至更多的是原有政策的直接照搬,缩短了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应期”,使东部经济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统一后的德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政府正在探索一种适合本国发展的“新德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统一 欧洲均衡体系 经济模式 经济转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东部经济转轨研究综述
15
作者 时晓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9,共5页
近 10年来 ,我国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关于德国东部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经济转轨其方式具有独特性 ;2 .如何看待经济转轨的成败 ;3.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启示作用 ;4.... 近 10年来 ,我国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关于德国东部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经济转轨其方式具有独特性 ;2 .如何看待经济转轨的成败 ;3.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启示作用 ;4.如何评价德国新政府实行的“新德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东部 经济转轨 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两种逻辑观念的阐扬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16
作者 李小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21,共7页
20世纪初期,域外逻辑观念传入中国。域外逻辑观念包括两个向度的观念:一是形式逻辑观念,二是辩证逻辑观念。当时,国内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是这两种逻辑观念的阐扬人,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代表。毛泽东早期具有自觉的逻辑问题意识;他倡导逻辑... 20世纪初期,域外逻辑观念传入中国。域外逻辑观念包括两个向度的观念:一是形式逻辑观念,二是辩证逻辑观念。当时,国内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是这两种逻辑观念的阐扬人,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代表。毛泽东早期具有自觉的逻辑问题意识;他倡导逻辑问题法研究逻辑理论,这是方法论层次的思维方式的创新;他提出现实矛盾概念,深化了科学的逻辑范畴体系,这是逻辑理论体系的创新,具有重大建树意义;他强调逻辑的文化教育功能,制定了逻辑应用的操作程序,这种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毛泽东以对逻辑理论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地阐扬,为域外逻辑的传播、诠释、普及和国内逻辑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中西文化汇流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形式逻辑观念 辩证逻辑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