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课堂文化教学的调查与反思——以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例 |
张发
|
《河南农业》
|
2015 |
2
|
|
2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学位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 |
张幼冬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3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文化体验培养模式探索 |
侯磊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4
|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建设 |
侯磊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5
|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
张幼冬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6
|
学校在线教育的理性之维 |
李逢庆
史洁
尹苗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7
|
现代学校文化生长中的问题及对策 |
侯磊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从绿茶到红茶:试论十八世纪前期英国进口茶的转变 |
刘章才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9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探索——浅谈“分层、异步、共进”教学模式的运用 |
张幼冬
|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高考作文命题的超越与反思 |
张曙光
史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1
|
论台湾地区及马华新生代作家的“戏仿”历史叙事 |
张琴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 |
刘章才
|
《农业考古》
|
2017 |
2
|
|
13
|
论马华新生代作家的创伤性历史成长记忆 |
张琴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华人新生代作家边缘意识和身份建构比较论——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为例 |
张琴凤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论后现代视野下文学欣赏及教学策略 |
侯磊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论台湾地区新世代作家的创伤性历史成长记忆 |
张琴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论新生代作家儿童视角中的创伤性历史记忆 |
张琴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汉语“话题”的多角度探索及其研究启示 |
盛蕾
张艳华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9
|
智慧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 |
李逢庆
尹苗
史洁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3
|
|
20
|
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分析 |
马茂祥
陈沛志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