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体环境中多氯联苯的存在水平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杜瑞雪 范仲学 +3 位作者 郭笃发 蔡利娟 丁汉凤 毕玉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6-21,共6页
从自然水体、水体沉积物及水生生物3个层次,系统分析多氯联苯在中国部分水体环境中的污染水平及其可能的致污原因。其结果表明:中国的大部分水体直接含有多氯联苯的量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对饮水安全不构成直接威胁;沉积物中存在的... 从自然水体、水体沉积物及水生生物3个层次,系统分析多氯联苯在中国部分水体环境中的污染水平及其可能的致污原因。其结果表明:中国的大部分水体直接含有多氯联苯的量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对饮水安全不构成直接威胁;沉积物中存在的多氯联苯大多源于航海运输事业的污染物排放,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运输船只的排污进行限制;水生生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在香港和珠江口出现超标现象,应引起人们的注意,积极改善该地区的水产养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来源 自然水体 沉积物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洋 吕建树 +1 位作者 吴泉源 孙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1-1529,共9页
以龙口市为例,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应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构建评价系统;结合RS、GIS技术与数学模型方法提取评价因子,建立基于GIS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龙口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以龙口市为例,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应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构建评价系统;结合RS、GIS技术与数学模型方法提取评价因子,建立基于GIS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龙口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优等级占总面积的24.75%,良等占41.78%,中等占5.29%,差等占28.18%,但与1996年相比有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从西北沿海到东南内陆逐渐好转;3个典型分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各异,其变化趋势也有所差别;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工业生产建设、人口迁移等因素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及演变起主要作用.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并对比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可确定该方法合理有效,是对当前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生态环境 空间模糊评判 龙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蔡裕民 齐善忠 段慧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9-260,263,共3页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收集的数据资料和遥感调查结果得出,2000年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3.6×10^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9%。从发展强度来看,大多数属于强度和中度水力侵蚀,这两种类型的面积分别为1.6×10^4km^2和9.8×10^3km^2;...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收集的数据资料和遥感调查结果得出,2000年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3.6×10^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9%。从发展强度来看,大多数属于强度和中度水力侵蚀,这两种类型的面积分别为1.6×10^4km^2和9.8×10^3km^2;在山东全省17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城市为临沂市,有6.1×10^3km^2,水土流失面积最小的城市是枣庄市,有1.2×10^3km^2。近十几年来,山东省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大幅下降,不同侵蚀强度的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山东省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贵全 曲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2000年Landsat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植被覆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建立山东省植被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数量变化分析、区域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 以2000年Landsat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植被覆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建立山东省植被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数量变化分析、区域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对山东省2000-2004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山东省植被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28%,山地丘陵区为其集中分布区。2000-2004年山东省植被覆盖总的变化趋势是减少的,但速度缓慢,植被覆盖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植被覆盖的减少主要流向于耕地、水域、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GIS技术 植被覆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董金玮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范例。通过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目标层、环境目标层和指标层,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通过类比调查、现场勘查和访问以及专家咨询等工作,利用定性排序确定出11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组合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培学 姚慧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04,共2页
人口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人口预测数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利用信息熵理论,探索通过赋予不同权重,建立起多种数学方法的熵权组合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济南市常住人口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人口预测 熵权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水平输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74
7
作者 王艳 柴发合 +1 位作者 刘厚凤 王永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环境污染规律.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模拟2004年1,4,7和10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象场.结果表明: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地面及500 m高度层主要为西北风控制,输送气流主要来自西部内陆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环境污染规律.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模拟2004年1,4,7和10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象场.结果表明: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地面及500 m高度层主要为西北风控制,输送气流主要来自西部内陆地区;春季,盛行东南风和偏东风,存在明显的东南向西北方向的输送气流;夏季,则以偏南输送气流为主,杭州湾地区海面向内陆方向以及太湖湖面风速较大,输送扩散能力较强;秋季则转为东北风,近地面杭州湾以北盛行北风,以南主要受海面东北风的影响.结合HYSPLIT-4三维轨迹模式计算分析该地区典型污染过程时污染物的输送气流轨迹,证实了污染过程伴随500 m高度处东北主频气流的"外源"输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 HYSPLIT-4模式 污染物输送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强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樊广萍 仓龙 +2 位作者 徐慧 周东美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8-1104,共7页
许多污染场地都呈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叠加的趋势,给修复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以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铜和芘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和氧化剂H2O2对电动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重金属和... 许多污染场地都呈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叠加的趋势,给修复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以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铜和芘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和氧化剂H2O2对电动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处理中,芘和铜都有向阴极迁移的趋势;当提高土柱的pH时降低了芘的氧化和降解,同时也阻碍了土壤中铜的迁移和去除;阳极加10%HPCD,阴极控制酸性条件pH3.5有助于土壤中污染物的解吸和迁移,芘和铜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3%和80.5%;由于H2O2的不稳定性,添加6%H2O2并未明显提高芘和铜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表面活性剂 复合污染 重金属 多环芳烃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影像城市建筑物提取 被引量:45
9
作者 乔程 骆剑承 +2 位作者 吴泉源 沈占锋 王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39,共4页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出"自下而上"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即按照由小尺度分割至大尺度分割的顺序,并结合掩膜操作对山东师范大学IKONOS影像进行了建筑物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自上而...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出"自下而上"的多尺度分割方法,即按照由小尺度分割至大尺度分割的顺序,并结合掩膜操作对山东师范大学IKONOS影像进行了建筑物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尺度分割方法精度有显著改善,其分类结果形状较为规整,更接近实际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面向对象 城市建筑物 多尺度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唐宽金 郑新奇 +1 位作者 姚金明 吴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最终是为了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以不同耕地类型的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借助于ArcGIS的空间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实地1.0km×1.0km网格单元作为统计单位,结合济南市未来粮食需求情况,对济南... 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最终是为了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以不同耕地类型的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借助于ArcGIS的空间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实地1.0km×1.0km网格单元作为统计单位,结合济南市未来粮食需求情况,对济南市基本农田保护从数量和布局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保证济南市2020年的粮食安全,其基本农田面积应不得低于31.7655万hm2,届时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7.81%。从不同耕地类型入选基本农田的情况来看,水浇地,菜地和灌溉水田的入选比例较高,都接近甚至超过90%;从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济南市中北部平原区以及长清区和平阴县两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与济南市耕地分布和粮食生产情况较为一致。该研究已经应用于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成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基本农田规划 网格单元 空间分析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邻的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宽金 郑新奇 +1 位作者 闫弘文 董金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7-343,共7页
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空间相邻矩阵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并与地类转移矩阵相结合,建立起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以济南市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为应用案例,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对地类转换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的... 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空间相邻矩阵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并与地类转移矩阵相结合,建立起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以济南市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为应用案例,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对地类转换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类转换倾向性模型的构建能够有效的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相邻的情况下地类间的转移倾向,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地类转换机制的影响,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寻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最后对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邻矩阵 地类转换矩阵 倾向性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桐柏一大别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冰 张杰 孙希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生态脆弱性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治理与生态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空间主成分分析 GIS 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微气象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维君 李艳 +5 位作者 秦翔 吴锦奎 徐跃通 杜文涛 刘宇硕 任贾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73-1681,共9页
利用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海拔5040m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冰川表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空气和冰川表面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感热和潜热通量等气象要素的平均日变化和季... 利用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海拔5040m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冰川表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空气和冰川表面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感热和潜热通量等气象要素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平均值为-11.8℃,全年正积温仅为16.5℃,具有日较差小、年较差大的气温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的85%,年降水量为424.2mm;气压冬季低、夏季高,属于典型的高山型;年平均风速为3.7m·s-1,冰川风显著;感热通量要强于潜热通量,大气与冰川表面的湍流交换中,大气以损失热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气象要素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降雨的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正佳 刘占仁 +1 位作者 王丝丝 于兴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7,2,共4页
降雨侵蚀力是水土流失最为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是土壤侵蚀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沂蒙山区及周边38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逐日降雨量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研究区多年月、年降雨侵蚀力,并初步分析了... 降雨侵蚀力是水土流失最为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是土壤侵蚀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沂蒙山区及周边38个气象台站1971—2008年逐日降雨量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研究区多年月、年降雨侵蚀力,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为西北、中南高,北部低,泗水县、曲阜市东部一带是研究区降雨侵蚀力的高值中心;R值与年降雨量和年侵蚀性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有部分异常年份;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年内主要集中分布在6—9月份,占全年的97.07%,其中最大月降雨侵蚀力出现在7月份,占年降雨侵蚀力的51%。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预报、农业面源污染状况预报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雨 降雨侵蚀力 沂蒙山区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赋存形态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萱 成杰民 鲁成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2-307,共6页
以藻型湖泊(太湖)、草藻型湖泊(南四湖)、草型湖泊(白洋淀)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并利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生态型湖及同一湖泊不同区域沉积物中总有机质(OM)、轻... 以藻型湖泊(太湖)、草藻型湖泊(南四湖)、草型湖泊(白洋淀)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并利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生态型湖及同一湖泊不同区域沉积物中总有机质(OM)、轻组有机质(LFOM)和重组有机质(HFOM)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南四湖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太湖和白洋淀;尽管太湖、南四湖和白洋淀沉积物中总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是轻组有机质(LFOM)含量较低,分别占总有机质的0.95%—1.08%、0.21%—1.37%和1.4%—1.78%;重组有机质(HFOM)含量较高,分别占总有机质的83.83%—87.4%、94%—98.98%和88.2%—98.3%,表明3种不同生态型湖泊沉积物中所含有机质绝大部分为难分解的重组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基本矿化分解.相关性分析表明,轻组有机质(LFOM)、重组有机质(HFOM)与总有机质(OM)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沉积物 总有机质 轻组有机质 重组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区桃园和玉米地棕壤斥水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棋棋 刘前进 +1 位作者 于兴修 张永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7,共8页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选取典型土地利用桃园和玉米地,比较自然降雨前后两种土地利用土壤斥水性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显示:(1)两种土地利用均表现为强烈斥水性,降雨前后玉米地斥水性均强...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选取典型土地利用桃园和玉米地,比较自然降雨前后两种土地利用土壤斥水性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显示:(1)两种土地利用均表现为强烈斥水性,降雨前后玉米地斥水性均强于桃园;降雨之后桃园斥水性显著降低,玉米地土壤仍表现为强烈斥水.(2)两种土地利用棕壤斥水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桃园斥水性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玉米地则为随机分布格局.(3)两种土地利用棕壤斥水性对有机质含量均无明显空间响应;桃园棕壤斥水性与含水量相关性为负,玉米地棕壤斥水性与含水量相关性为正,二者与含水量的空间相关均表现为雨后显著性增强;土壤砂粒、粉粒含量对降雨前后桃园棕壤斥水性皆有显著影响,雨后相关强度降低,黏粒对桃园斥水性的影响不大,土壤砂、粉、黏粒含量皆与玉米地雨前斥水性显著相关,雨后相关性相反,且仅有粉粒含量与斥水性显著相关.(4)桃园和玉米地棕壤斥水性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含水量则是引起降雨前后两种土地利用棕壤斥水性对理化性质空间响应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斥水性 棕壤 桃园 玉米地 土壤质地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巧芹 李子君 +2 位作者 郭爱请 刘京会 齐志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基于1996—2006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和人均用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农村居民点数量有所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占用的主要是... 基于1996—2006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和人均用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农村居民点数量有所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占用的主要是农用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农村居民点占用对耕地减少总量的贡献率为23.81%,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畜禽养殖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各市县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分为特别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强化控制区和持续控制区,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尽快遏制农村居民点用地快速无序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变化特征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及其与太阳黑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贾玉芳 申洪源 丁召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1,198,共5页
基于鄱阳湖流域1961―2000年的降水栅格数据和太阳黑子相对数数据,采用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鄱阳湖流域1961―2000年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探讨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规律与太阳黑子的可能联系... 基于鄱阳湖流域1961―2000年的降水栅格数据和太阳黑子相对数数据,采用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鄱阳湖流域1961―2000年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探讨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规律与太阳黑子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961―200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发生突变。通过小波分析发现鄱阳湖流域降水主周期为10 a,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同,且两者的小波方差系数达到0.86。在1996年发生突变之前,降水量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上升期比下降期小,鄱阳湖流域降水周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降水变化 太阳黑子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杰 赵冰 +1 位作者 杨伟 孙希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类型、覆盖度和微地形,从而使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发生变化。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强度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选取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与1995—2000年的土壤侵蚀图,借助ArcGIS软件技术分析了大别山区1... 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原有地表植被类型、覆盖度和微地形,从而使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发生变化。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强度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选取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与1995—2000年的土壤侵蚀图,借助ArcGIS软件技术分析了大别山区1995—2000年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土壤侵蚀变化的基本过程,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与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红艳 孙希华 张玉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土壤侵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美国土壤侵蚀通用方程以及济南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确定了济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评价因子,包括降水、地形起伏、土壤质地和植被。在GIS系统支持下,提取单因子数据并得到单因子土壤侵蚀敏感性... 土壤侵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美国土壤侵蚀通用方程以及济南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确定了济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评价因子,包括降水、地形起伏、土壤质地和植被。在GIS系统支持下,提取单因子数据并得到单因子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而完成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敏感性程度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从而为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GIS 土壤侵蚀敏感性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