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彩·造型·现代性:寺山修司电影美术研究
1
作者 郑家伦 胡广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寺山修司是日本电影“松竹新浪潮”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电影作品充满实验性,极具个人风格与日本民族文化质性。美术设计对寺山影片荒诞不经的影像风格与晦涩难解的叙事形式的建构作用至为显在,此特征不期然地与20世纪20年代欧洲先锋... 寺山修司是日本电影“松竹新浪潮”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电影作品充满实验性,极具个人风格与日本民族文化质性。美术设计对寺山影片荒诞不经的影像风格与晦涩难解的叙事形式的建构作用至为显在,此特征不期然地与20世纪20年代欧洲先锋电影将电影视为一门造型艺术的特质相吻合。在寺山的主要电影作品中,美术设计深度参与了大量意象的视觉构成,扭转与突破了诸多物象的惯常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设计 电影美术 寺山修司 影像风格 电影作品 先锋电影 视觉构成 深度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琰 罗云平绘画作品
2
作者 张琰 罗云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本是高山》:女性视角诠释人民教师的“燃灯者”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广丽 李百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1,共6页
作为聚焦教育题材的电影作品,影片《我本是高山》(郑大圣/杨瑾,2023)的创作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立足女性叙事视角表现女性发展,影片讲述了张桂梅带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帮... 作为聚焦教育题材的电影作品,影片《我本是高山》(郑大圣/杨瑾,2023)的创作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立足女性叙事视角表现女性发展,影片讲述了张桂梅带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帮助大山里的贫困女孩圆梦大学的故事。影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聚焦新主流电影如何讲好中国的教师故事,采用以信仰为核心的叙事形象化阐释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影片通过刻画典型人物,刻画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品格,表现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及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生动诠释了张桂梅作为人民教师的“燃灯者”精神。影片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于生活场景中塑造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避免“高大全”式人物塑造,从教育视角阐释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本是高山》 女性视角 “燃灯者”精神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抗战剧红色基因的影像化传承研究——以“鲁剧”的创作实践为例
4
作者 胡广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108,共6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对于新时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对于新时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广大文艺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 载体形式 文艺工作者 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