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切削加工7050-T7451铝合金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永强 周军 《工具技术》 2010年第9期40-44,共5页
通过一系列单因素直角切削试验,对用硬质合金刀具微切削7050-T7451铝合金的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对切削力进行了实时测量,并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单位切削力。基于试验结果和微加工理论,分析了不同刀具刃口半径... 通过一系列单因素直角切削试验,对用硬质合金刀具微切削7050-T7451铝合金的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对切削力进行了实时测量,并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单位切削力。基于试验结果和微加工理论,分析了不同刀具刃口半径微切削尺度效应的特点,总结了刃口半径、切削速度、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对微切削过程中尺度效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削 尺度效应 7050-T7451铝合金 负前角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活性钎料真空钎焊C_f/C复合材料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
2
作者 王敏 亓效刚 +1 位作者 陈茂爱 耿浩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80-182,共3页
用铝基活性钎料对Cf/C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并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和接头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铝基活性钎料可以实现Cf/C复合材料的连接,且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接头强度随钎料成分不同而发生变化。电子探针观察表明... 用铝基活性钎料对Cf/C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并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和接头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铝基活性钎料可以实现Cf/C复合材料的连接,且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接头强度随钎料成分不同而发生变化。电子探针观察表明,钎料与Cf/C复合材料钎焊接头润湿性良好,存在成分偏聚层,这种层状结构对缓和焊接残余应力十分有利。室温下接头最高剪切强度可达1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C复合材料 铝基活性钎料 真空钎焊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循环对Ti-Nb微合金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2-24,28,共4页
利用焊接热模拟及碳萃取复型技术,对Ti-Nb微合金钢及其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中第二相粒子的形态、数量及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中第二相粒子的形状不规则,粒子中Nb的相对含量wNb/(wNb+wTi)在0.25~0.82之间,尺寸较大的粒子含有... 利用焊接热模拟及碳萃取复型技术,对Ti-Nb微合金钢及其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中第二相粒子的形态、数量及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中第二相粒子的形状不规则,粒子中Nb的相对含量wNb/(wNb+wTi)在0.25~0.82之间,尺寸较大的粒子含有较多Ti,形状接近方形;尺寸较小的粒子含有较多的Nb,形状接近球形。焊接热循环后,粒子的数量显著减少、平均尺寸增大,残留的粒子变为方形。t8/5从10s增大到60s时,粒子的平均尺寸进一步增大,粒子数量进一步减少,粒子中Nb的相对含量均在0.20~0.50之间。但t8/5再从60s增大到120s时,粒子的平均尺寸反而减小,粒子数量增大,又重新出现一些含Nb量较高的球形粒子。分析表明,焊接热循环加热过程中粒子的溶解具有较大的滞后效应,大约滞后于实际温度70℃,粒子的溶解持续到焊接热循环冷却过程的高温阶段;t8/5较大时,冷却过程中粒子不但能以残留的粒子为晶核析出,还能通过独立形核析出。利用建立的粒子沉淀热力学模型对不同温度时粒子的成分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相粒子 微合金钢 焊接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