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油脂的添加促进卷枝毛霉脂肪酸的积累
1
作者 吴琛 孙彩丽 +4 位作者 吴芮 王秀文 薛福婷 时文悦 宋元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3-160,共8页
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可利用多种碳源实现脂质积累,不同的碳源对其脂质积累的影响不同。在不改变其它发酵培养条件和碳氮比的情况下,以100%葡萄糖为对照,添加不同比例的外源油脂(大豆油)作为另一种碳源,对其细胞生长和脂质生... 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可利用多种碳源实现脂质积累,不同的碳源对其脂质积累的影响不同。在不改变其它发酵培养条件和碳氮比的情况下,以100%葡萄糖为对照,添加不同比例的外源油脂(大豆油)作为另一种碳源,对其细胞生长和脂质生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脂质,通过气相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GC)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脱饱和酶基因在菌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碳氮比不变的情况下,最佳碳源混合比例为葡萄糖35 g/L,大豆油24.3 g/L,该培养基中生长的卷枝毛霉的生物量、脂质含量和脂质产量在发酵前期迅速增长,在发酵后期的增长趋势逐渐平缓,在发酵72 h之后略有下降,其最高生物量、脂质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9.60 g/L、42.62%和8.35 g/L,而对照组(以葡萄糖为单一碳源)仅为14.72 g/L、34.41%和5.06 g/L。与对照组相比,经混合碳源培养的卷枝毛霉的生物量、脂质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33.15%、23.8%和65.10%,且可以将大豆油中的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吸收并储存在细胞内,同时,其生物体内△12脱饱和酶的表达量显著(P<0.05)上升,而△9和△6脱饱和酶的表达量显著(P<0.05)下降,这解释了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外源油脂对卷枝毛霉产脂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枝毛霉 碳源 大豆油 脂质生成 细胞生长 气相色谱技术 Α-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