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女子学院影视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百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0,共3页
专业导师制,是依据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属性,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优势,把学生划分到专业教师名下,实现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与引导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 管理专业 产业经营 女子学院 文化产业 专业教师 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文化的影像书写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百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meida)概念。之后,新媒体凭借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技术支持,依托各种传播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meida)概念。之后,新媒体凭借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等技术支持,依托各种传播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催生了新媒体传播这一新的传播语境。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也衍生了新的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传播 传播模式 数字技术 移动技术 现代科学 信息接受者 影像信息 媒介形式 信息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知青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视角与创作特色——以《今夜有暴风雪》《知青》为例
3
作者 李百晓 朱旭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共3页
山东电视台1978年创作的电视剧《人民的委托》是山东省第一部电视剧作品,由此山东的电视剧创作正式拉开了历史序幕.近40年的发展,山东电视剧创作了众多辉煌的佳品,探索了革命历史题材、历史正剧题材、儿童题材、农村题材、侠义传奇题材... 山东电视台1978年创作的电视剧《人民的委托》是山东省第一部电视剧作品,由此山东的电视剧创作正式拉开了历史序幕.近40年的发展,山东电视剧创作了众多辉煌的佳品,探索了革命历史题材、历史正剧题材、儿童题材、农村题材、侠义传奇题材、古装题材及法律题材等这些电视剧发展中的重要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作品 知青题材 《今夜有暴风雪》 创作特色 山东省 叙事视角 革命历史题材 电视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电视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以北京卫视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任天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8-80,共3页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了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加强保护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并使之有效健康传播也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文化命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后工业时代的"读图"和"视听"特...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了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加强保护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并使之有效健康传播也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文化命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后工业时代的"读图"和"视听"特性使得文化艺术的魅力势必要借助影视和网络等新媒体手段突现。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电视综艺节目 文化艺术形式 北京卫视 优秀文化传统 丹尼尔·贝尔 媒体手段 文化命题 遗产传承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那年花开月正圆》看传统文化资源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成曙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9-81,共3页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文化产业各领域关注热点。其中,就影视产业看,近年来也逐步形成围绕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影视改编的热潮,这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之一。《那年花开月正圆》(以下简...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文化产业各领域关注热点。其中,就影视产业看,近年来也逐步形成围绕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影视改编的热潮,这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之一。《那年花开月正圆》(以下简称《那年花开》)自开播以来,"收获连续39天收视冠军,最高单集播放量4.2亿,网络点击量突破106亿,微博相关热搜92个,相关话题阅读量破63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资源 影视剧 文化创意产业 保护与开发 文化现代化 关注热点 文化产业 影视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代新闻编辑的三种态势和七个理念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小菲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74,共6页
媒介融合的传播生态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深刻变革,编辑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性工作,不可避免受到众多冲击,需要通过转型来应对挑战。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编辑的三个态势,包括积累式、结构化和智能化。总结了应对这种新趋势编辑需梳理的理... 媒介融合的传播生态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深刻变革,编辑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性工作,不可避免受到众多冲击,需要通过转型来应对挑战。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编辑的三个态势,包括积累式、结构化和智能化。总结了应对这种新趋势编辑需梳理的理念,包括新闻产品、敏捷迭代、信息可视、故事驱动、多屏发布、对等协作和项目管理七个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编辑 编辑态势 编辑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艺术创作义务中止行为及其流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立新 李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102,共7页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在人工智能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一机制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创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因为创作主体天然存在的对于权利/义务选择上...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在人工智能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一机制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创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因为创作主体天然存在的对于权利/义务选择上的高度自由性而导致了较之原子艺术创作普遍且严重得多的义务中止行为,派生出大量的虚假艺术、致瘾艺术、黄色淫秽艺术和盗版艺术,对艺术接受主体的精神权利、自由权和知识产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构成了法理上的非义行为,亟须从法律上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原子艺术 艺术创作 义务中止 精神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域下精准扶贫影像空间的内生力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百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58,共4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经过不断阐释与发展,精准扶贫诸多路径纷纷创立。2017年,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也呈现出了多样化态势,电视剧《索玛花开》《苦乐村官》及电影《十八洞村》都以...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经过不断阐释与发展,精准扶贫诸多路径纷纷创立。2017年,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也呈现出了多样化态势,电视剧《索玛花开》《苦乐村官》及电影《十八洞村》都以各自独特的视角与呈现方式展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干部与贫困地区群众通力协作、克服苦难,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女性视域下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刻画,《索玛花开》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干部 女性主义 视域 影像 影视作品 扶贫工作 湘西地区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需求与体验经济:双重视阈下手机电视发展策略探析
9
作者 曹亚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86,共4页
手机电视在火热的概念背后,是缓慢增长的市场和冷眼旁观的消费者,这场悄然而至但注定影响深远的变革对传媒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传媒企业如何更科学地分析手机电视受众的特点、需求,把握受众心理与时代的脉搏,成为其保持竞争力、... 手机电视在火热的概念背后,是缓慢增长的市场和冷眼旁观的消费者,这场悄然而至但注定影响深远的变革对传媒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传媒企业如何更科学地分析手机电视受众的特点、需求,把握受众心理与时代的脉搏,成为其保持竞争力、争取话语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电视 受众 文化需求 交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德克·巴莱》的灵魂归属与身份认同
10
作者 李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101,共2页
《赛德克·巴莱》表面上是讲述台湾原住民抗日的影片,实质上它关乎灵魂、信仰与选择,是一部以抗日的名义寻求灵魂归属与身份认同的影片。影片的主要人物对灵魂归属有着不同的追求:莫那·鲁道宁肯输掉身体,也决不让灵魂无所皈依... 《赛德克·巴莱》表面上是讲述台湾原住民抗日的影片,实质上它关乎灵魂、信仰与选择,是一部以抗日的名义寻求灵魂归属与身份认同的影片。影片的主要人物对灵魂归属有着不同的追求:莫那·鲁道宁肯输掉身体,也决不让灵魂无所皈依;花冈兄弟自始至终都在两种文化中痛苦地纠结着;铁木·瓦力斯游荡在族群仇恨中无法自拔。这些不同的信仰与追求,体现出殖民时代复杂的文化归属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灵魂 文化归属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仁波齐》的镜像之美与哲学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31,共3页
《冈仁波齐》,"第六代"导演代表张杨作品,2017年6月20日在国内公映,因其独特的介于真实与虚构间的创意策划与艺术探索、拍摄的镜像之美以及蕴含的宗教哲学内涵,引起市场的关注,其带有纪录片特质的剧情片类型,对中国目前商业片充斥的... 《冈仁波齐》,"第六代"导演代表张杨作品,2017年6月20日在国内公映,因其独特的介于真实与虚构间的创意策划与艺术探索、拍摄的镜像之美以及蕴含的宗教哲学内涵,引起市场的关注,其带有纪录片特质的剧情片类型,对中国目前商业片充斥的电影市场无疑是个有力的补充。一、真实与虚构:冷静的镜像语言《冈仁波齐》是披着纪录片外衣的剧情片,用纪录片的纪实风格结合故事的讲述,选取典型的11位朝圣者作为拍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语言 哲学内涵 电影市场 拍摄对象 纪录片 艺术探索 创意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