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凯 刘新宇 +2 位作者 黄晓慧 汪耀 田永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建立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寰枢椎图像信息,应用VTK软件及ABAQUS软件构建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中立、前... 目的:建立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寰枢椎图像信息,应用VTK软件及ABAQUS软件构建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中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前后平移等载荷下固定系统的应力变化,分析寰枢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逼真地描绘了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系统的结构特点,共包含183363个节点(椎骨130982个,螺钉52381个),116082个单元(椎骨83776个,螺钉32306个)。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螺钉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螺钉置入骨质部分的根部周围和钉棒连接处。前屈载荷时,连接棒从头端至尾端的应力逐步减小,在寰椎侧块螺钉的钉棒连接处应力最大;其他载荷下连接棒应力分布从头端至尾端逐步增大,至枢椎椎板螺钉的钉棒连接处达到最大。后伸和旋转载荷下,螺钉存在明显的高应力区,各螺钉的应力最大值大于其他运动状态。结论:寰椎侧块-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系统固定时各螺钉在颈椎旋转及后伸时所受应力明显增加,术后应避免颈椎过度旋转及后伸,以减少螺钉松动和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板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丛梦琳 马鹤成 +2 位作者 侯勇 司萌 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换5例,C4/5、C5/6间盘置换14例,C5/6、C6/7间盘置换2例。随访时间96~156个月,平均随访116.5±19.6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末次随访时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中测量人工颈椎间盘活动度,颈椎侧位X线片中测量颈椎曲度,采用McAfee分级法在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对人工颈椎间盘的异位骨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前mJOA评分14.0±2.0分。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15.2±1.8分,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16.8±1.2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5.1±1.7分。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1.9±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9±0.8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曲度为平均16.7°±6.6°,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5.7°±7.3°,无统计学差异(P=0.25)。上位节段活动度为6.23°±10.13°,下位节段活动度为3.76°±4.81°,有统计学差异(P=0.025)。至末次随访时16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6.2%。根据McAfee分级,21例患者42个节段中,Ⅰ级5个节段,Ⅱ级5个节段,Ⅲ级1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发生Ⅲ级以上HO的概率为50%,上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38.0%,下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61.9%。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行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且下位节段发生严重HO的概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间盘 颈椎病 异位骨化 长期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光雨 李昊 裴艳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株h FOB1. 19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组(感染LV-NC-GFP-s... 目的:探讨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株h FOB1. 19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组(感染LV-NC-GFP-shRNA)、干扰组(感染LV-SOX4-GFP-shRNA)和干扰+抑制剂组(LV-SOX4-GFP-shRNA感染前加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阴性组和干扰组MG63细胞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于判断慢病毒感染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酶切Caspase-3蛋白的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h FOB1. 19细胞相比,MG63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MG63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干扰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和酶切蛋白的表达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均<0. 05),而干扰+抑制剂组上述变化减弱(P <0. 05)。结论:SOX4促进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SOX4基因 凋亡 CASPASE-3 MG6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成 王连雷 +5 位作者 郜献雷 李昊 潘新 韩莎莎 刘新宇 王松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科诊断为Ⅲ期Kümmell病且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加后路脊柱稳定技术治疗的8例...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科诊断为Ⅲ期Kümmell病且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加后路脊柱稳定技术治疗的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9~78岁,平均68.9±6.2岁。统计患者术前、术后3d及随访半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半年的Cobb角和矢状面骨折椎体椎高比(前缘/后缘)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3d(6.00±1.31分)及术后半年随访(1.25±1.04分)的VAS评分较术前(7.75±1.04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3d[(47.00±6.68)%]及术后半年随访[(10.25±5.70)%]时的ODI较术前[(64.63±6.35)%]明显恢复(P<0.001)。术后3d时的Cobb角(13.93°±3.69°)较术前(36.89°±11.09°)明显减低(P<0.001),并且术后半年随访时(13.15°±3.88°)较术后3d时无统计学差异(P=0.689)。术后3d矢状面骨折椎体椎高比(前缘/后缘)(0.94±0.03)较术前(0.57±0.17)明显恢复(P<0.001),且术后半年随访时(0.93±0.03)较术后3d时无统计学差异(P=0.463)。8例患者均术后疼痛得到缓解、椎体前柱高度恢复满意和后凸畸形有显著改善,且随访期间椎体高度丢失较小[(3.18±2.66)%]。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cage置入具有脊柱后凸矫正和促进骨性融合等优点。因此,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置入cage治疗Ⅲ期Kümmell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椎弓根 CAGE 脊柱器械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