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和短期安全性评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夏欢 刘梅林 +16 位作者 秦名芳 孙艳梅 田涛 李金巧 张清潭 李军 毛拥军 贾治生 方之勇 吕志平 崔连奇 高春惠 王丽娜 惠永明 单培彦 陈小平 银鹏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服用不同剂型阿司匹林50 mg/d或100 mg/d治疗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的变化及短期安全性。方法:入选年龄≥60岁、经临床评估需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 194例,随机分至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组(A组)、... 目的:观察老年人服用不同剂型阿司匹林50 mg/d或100 mg/d治疗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的变化及短期安全性。方法:入选年龄≥60岁、经临床评估需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 194例,随机分至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组(A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d组(B组)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组(C组),每组398例。观察治疗(14±3)天后AA-Ag的变化和不良反应,以及(28±3)天的不良反应。对所有符合研究方案,研究期间未服用禁止药物,且完成所有随访内容的病例纳入符合方案集,进行疗效分析;对所有经随机化分组、至少接受一次治疗且具有用药后安全性评价数据的病例,纳入安全性分析集,就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1 127例受试者完成随访,1 017例受试者进入符合方案集,1 160例受试者进入安全性分析集。符合方案集中A组(n=347)、B组(n=338)和C组(n=332)治疗后AA-Ag中位数分别为6.65(4.03,10.84)%、5.89(3.22,10.03)%和6.00(3.68,10.09)%,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安全性分析集A组(n=388)、B组(n=387)和C组(n=385)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出血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7%、3.36%和7.9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9%、2.33%和6.23%,均为轻微出血,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50 mg/d及100 mg/d均可明显抑制AA-Ag,短期安全性良好,肠溶缓释剂型较肠溶剂型降低了短期轻微出血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老年人 阿司匹林 剂型 血小板聚集率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地区双相情感障碍20号染色体基因扫描研究
2
作者 栾萌 石姗姗 +4 位作者 陈星 周鹏 常学润 王元训 陈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6-740,共5页
目的通过基因组扫描研究,在山东半岛地区人群20号染色体上发现与双相情感障碍关联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采集10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10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液标本,分别建立患者组与对照组的两个DNA混合池样本;采用覆盖整个20号染色... 目的通过基因组扫描研究,在山东半岛地区人群20号染色体上发现与双相情感障碍关联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采集10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10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液标本,分别建立患者组与对照组的两个DNA混合池样本;采用覆盖整个20号染色体并且间隔大约10 c M的13个微卫星标记,应用Gene Mapper 4.0分别对两个样本进行基因组扫描分析;使用CLUMP软件对两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20号染色体上20p12.2(D20S186)区域的等位基因相对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山东半岛地区人群位于20号染色体上的20p12.2与双相情感障碍易感性存在关联,下一步将对该区域进行精细定位,并探索可能存在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染色体 基因组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马亚兵 高海青 +3 位作者 由倍安 薛玉英 韩玉萍 靖百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高脂模型 (B)组、GSP预防干预 (C)组 ,分别饲喂标准、标准 + 1%胆固醇、标准 + 1%胆固醇 + 1%GSP的颗粒饲料 ...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高脂模型 (B)组、GSP预防干预 (C)组 ,分别饲喂标准、标准 + 1%胆固醇、标准 + 1%胆固醇 + 1%GSP的颗粒饲料 ,于实验开始前 1d和开始后第 1、2、4、8、12wk末取空腹血 ,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12wk末取血后处死 ,取主动脉作病理形态学观察。所有数据经SAS 8 2进行混合模型的变异数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 ,C组TC、LDL C、TG和TG/HDL C在 12wk时降低 (P <0 0 1) ,HDL C升高 (P <0 0 5)。病理分析显示C组兔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明显较B组减轻 (P <0 0 1)。结论 GSP对血脂有调节作用 ,可通过降低TC、LDL C、TG、TG/HDL C和升高HDL C的作用而发挥抗AS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原花青素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通过Nrf2调节糖尿病大鼠肾组织GSTM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江蓓 李保应 +3 位作者 甄军晖 李宪花 胡昭 高海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GSP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治疗组(GSP...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GSP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治疗组(GSP组,GSP 250 mg.kg-1.d-1),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24周后测量大鼠体重、收缩压、肾重/体重和24 h尿蛋白定量;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SCr)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μ亚型(GSTM)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结果:实验开始时3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24周时DM组大鼠较C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GSP组大鼠体重较DM组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24周时DM组大鼠与C组相比较,收缩压、FPG、HbA1c、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定量、BUN和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GSP组大鼠与DM组比较FPG和HbA1c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显著降低,(P<0.01),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GSP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改善。GSTM和Nrf2表达在DM组表达较C组上调,在GSP组治疗后回调(P<0.05)。结论:GSP可能通过Nrf2下调GSTM表达而起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糖尿病肾病 谷胱甘肽S-转移酶μ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和纯钛基底冠材料及饰瓷烧结对种植全冠适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翠玲 杨丽媛 +1 位作者 高旭 商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锆和纯钛基底冠材料及饰瓷烧结对种植全冠内部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烤瓷种植全冠(A组)和纯钛烤瓷种植全冠(B组)各8个(n=8)。分别用硅橡胶轻体复制饰瓷烧结前基底冠和... 目的研究氧化锆和纯钛基底冠材料及饰瓷烧结对种植全冠内部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烤瓷种植全冠(A组)和纯钛烤瓷种植全冠(B组)各8个(n=8)。分别用硅橡胶轻体复制饰瓷烧结前基底冠和饰瓷烧结后全冠的内部和边缘间隙,采用Micro-CT扫描硅橡胶,建立三维图像,测量冠边缘垂直间隙(MG)、冠边缘水平间隙(HMD)和冠内部轴面中点间隙(AW)。采用SPSS17.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饰瓷烧结前,A组基底冠MG、HMD和AW均大于B组(P<0.05)。饰瓷烧结后,A组全冠MG小于B组(P<0.05),两组的HMD和A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饰瓷烧结使A组MG减小(P<0.05),使B组MG、HMD和AW均增大(P<0.05),而A组HMD和AW烧结前和烧结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烤瓷种植全冠边缘适合性优于纯钛烤瓷种植全冠;饰瓷烧结对氧化锆和纯钛烤瓷种植全冠适合性均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合性 种植全冠 饰瓷烧结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小利 李保应 +1 位作者 周远大 朱深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镁(FDPM)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照Wiggers改良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自股静脉注射FDPM(90.0、45.0、22.5mg.kg-1),1.6-二磷酸果糖(37.5mg.kg-1),硫酸镁(3.4mg.kg-1)及等容...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镁(FDPM)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照Wiggers改良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自股静脉注射FDPM(90.0、45.0、22.5mg.kg-1),1.6-二磷酸果糖(37.5mg.kg-1),硫酸镁(3.4mg.kg-1)及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休克前、休克末、给药后10、、30、60min及回输血后0、30、60min检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并测定血清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和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FDPM能够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减少血清中的BUN和Cr含量,同时降低肾脏组织MDA含量和提高SOD、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活性。结论FDPM能够有效的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改善能量代谢,增加ATP酶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镁 失血性休克 缺血/再灌注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沈琳 马亚兵 高海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降解细胞外基质 (ECM )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细胞外基质重构过程 ,与AS的形成、斑块破裂及再狭窄密切相关。适度调节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为防治AS提供了新的靶点。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与血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蕾 陈焕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7,共3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脂肪代谢和调节炎症、免疫以及细胞分化等多方面作用。PPAR-α可以与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脂肪代谢和调节炎症、免疫以及细胞分化等多方面作用。PPAR-α可以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结合,促进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活化和代谢,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矩感知的多指精准抓握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孟杰 魏娜 李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探讨不同手指组合和多指抓取不同质心的抓握装置过程中手指力量的控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3种手指组合进行抓握:一是拇指与食指双指抓握,二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抓握,三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指抓握。随机在抓握装置底座... 探讨不同手指组合和多指抓取不同质心的抓握装置过程中手指力量的控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3种手指组合进行抓握:一是拇指与食指双指抓握,二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抓握,三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指抓握。随机在抓握装置底座的中部、近端、远端、尺侧、桡侧各增加一额定砝码,产生不同方向的偏转力矩,改变抓握装置的重心位置,使用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记录各手指的力与力矩。以握力的均值(mean)、标准差(SD)与平均功率频率(MPF)为参数,分析抓握过程中抓握力的大小变化。结果表明,仅双指抓握时抓握力的MN与S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三指抓握与四指抓握时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当额定砝码位于远端时,双指抓握的拇指与食指的抓握力的MN和SD均显著大于砝码位于其他位置时的数值(P<0.05),这表明手部运动控制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扰动相比前后向上的扰动有更高的鲁棒性。另外,在所有实验中,拇指抓握力的MN显著大于其他手指的值(P<0.05),且SD与MPF显著小于其他手指的值(P<0.05)。结果表明,拇指在抓握过程中主要起稳定作用,其他手指有更强的灵活性,主要起调控作用。该研究为功能性的多指抓握过程中手指力的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握 指力控制 质心 手功能 感知运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世阳 高海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兴学科。它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对象。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已得到广泛应用。蛋白质组学在成骨细胞代谢、破骨细胞代谢以及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兴学科。它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对象。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已得到广泛应用。蛋白质组学在成骨细胞代谢、破骨细胞代谢以及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从而在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提供其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以及寻找其治疗药物靶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质谱 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作用下精确抓握力量控制的脑网络拓扑研究
11
作者 吕亚东 李可 +2 位作者 侯莹 张冬梅 魏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抓握的精确力量控制是实现各种复杂精细手功能的关键。在人体进行精确抓握力量控制时,力量变化的速度、力量的上升与下降是否由不同的脑功能网络支配尚不得而知,其潜在的感知运动控制机制仍不清楚。探讨视觉-精确抓握力量跟踪任务下,握... 抓握的精确力量控制是实现各种复杂精细手功能的关键。在人体进行精确抓握力量控制时,力量变化的速度、力量的上升与下降是否由不同的脑功能网络支配尚不得而知,其潜在的感知运动控制机制仍不清楚。探讨视觉-精确抓握力量跟踪任务下,握力的变化速度和握力上升及下降时脑网络的拓扑变化。研究中招募11名健康受试者,首先测量其抓握的最大自主收缩力(MVC),然后要求受试者使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执行3种速度下的视觉-精确抓握力量跟踪任务(包括握力上升和下降状态),其中3种速度分别为1%MVC/s(速度1)、2%MVC/s(速度2)、3%MVC/s(速度3),同时记录受试者全脑共32通道的脑电信号,随后使用网络拓扑的平均聚类系数C和特征路径长度L参数,对基于相位延迟指数的脑电功能网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值在θ频带的速度1、速度2、速度3下,当握力上升时分别为(0.157±0.032)、(0.164±0.044)、(0.194±0.039),当握力下降时分别为(0.154±0.026)、(0.173±0.041)、(0.211±0.058),C值随着跟踪速度的增加而显著性地增加(P<0.05)。同样地,C值在β频带存在类似的变化(P<0.001)。与C值变化不同的是,L值在θ频带的速度1、速度2、速度3下,当握力上升时分别为(4.644±0.400)、(4.150±0.325)、(3.909±0.497),当握力下降时分别为(4.606±0.346)、(4.040±0.471)、(3.716±0.498),L值随着跟踪速度的增加而显著性地减小(P<0.001),并且L值在α、β、γ等3个频段存在与θ频带类似的变化。随着速度增加,中央沟和后顶叶局部激活加强。除了在跟踪速度2条件下β频带中L值的P=0.049之外,上升和下降状态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随着速度增加,脑功能网络的全局和局部信息传输效率得到增强,意味着在适应速度差异期间脑网络的连接模式发生改变。该项研究为探究不同力变化速度和上升下降状态下精确抓握的感知运动控制机制提供依据,为神经系统疾病后手功能的康复状态提供新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抓握 力控制 相位延迟指数 网络拓扑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