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预测胰腺导管腺癌HIF-1α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王方青 陈颖慧 +2 位作者 孙阳 王勇 于德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瘤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瘤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5 T 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PDAC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评分,将患者分为HIF-1α低表达组(32例)和HIF-1α高表达组(29例)。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以及DKI定量参数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和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在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放射科医生对各参数值测量的一致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DeLong检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HIF-1α高表达组肿瘤低分化概率高于HIF-1α低表达组(P=0.031)。两名放射科医生测量的各MRI定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HIF-1α高表达组MD值[(1.17±0.26)×10^(-3) mm^(2)/s]低于HIF-1α低表达组[(1.52±0.39)×10^(-3) mm^(2)/s],HIF-1α高表达组MK值(0.72±0.11)高于HIF-1α低表达组(0.61±0.1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值、MK值、MD值+MK值及MD值+MK值+分化程度在预测高HIF-1α表达和低HIF-1α表达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1、74.7%、64.8%;0.814、84.4%、72.4%;0.862、82.8%、78.7%及0.872、78.1%、86.2%。DeLong检验示MD值+MK值+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仅与M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与其他参数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I和IDI结果显示MD值+MK值+分化程度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优于MD值、MK值和MD值+MK值(P<0.05)。结论MD值、MK值联合肿瘤分化程度有助于预测PDAC瘤内不同HIF-1α表达等级,为患术前风险分层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放射组学在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袁小记 孙秀彬 +3 位作者 韩榕 倪聪慧 王武章 于德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9-956,共8页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分析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10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组)...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分析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10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组)和65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转移瘤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对CT图像进行观测和勾画,利用Radcloud平台对勾画出的淋巴结感兴趣区域(VOI)提取放射组学特征。采用特征标准化方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特征及特征间共线性的影响。利用筛选出的放射组学特征,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k-近邻判别法(KNN)、支持向量机(SVM)、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随机森林(RF)、logistic回归(LR)和决策树(DT)等6种机器学习方法的5折交叉验证模型,通过评价诊断效果来选择鉴别诊断效果最好的模型;再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集,对该模型的诊断效果进行组外验证。结果:174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共勾画出281个VOI,结核组和转移瘤组分别有196个和85个,结核组每例患者分割出VOI中位数(四分位数)[1(1,8)个],明显高于转移瘤组[1(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7,P=0.005)。共提取放射组学特征1409个,经特征标准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共筛选出相互独立的8个可用于建模的放射组学特征。采用训练组数据利用8个特征进行5折交叉验证建模诊断,发现SVM和LR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和0.821,优于其他4种模型;进而利用训练集数据建立LR和SVM模型,AUC值分别为0.809和0.911,再采用验证集数据进行组外验证,AUC值分别为0.804和0.851。结论:无论是否包含年龄和性别两个特征,放射组学数据所建立的LR模型和SVM模型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的诊断效果,且SVM模型优于L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组学 结核 淋巴结 非小细胞肺 转移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与成骨型转移癌 被引量:1
3
作者 温馨 左立平 +7 位作者 王勇 田子玉 卢飞 石硕 常玲玉 纪宇 张冉 于德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63,共6页
目的观察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BI)与成骨型转移癌(O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3个医疗机构的98例BI患者109个病灶及158例OBM患者282个病灶(包括48例肺癌103个转移灶、52例乳腺癌86个转移灶及58例前列腺癌93个转移灶);以机构1数... 目的观察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BI)与成骨型转移癌(O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3个医疗机构的98例BI患者109个病灶及158例OBM患者282个病灶(包括48例肺癌103个转移灶、52例乳腺癌86个转移灶及58例前列腺癌93个转移灶);以机构1数据为内部数据集并按7∶3比例分为内部训练集与内部验证集,以机构2、3数据作为外部数据集;并以性别分为女性数据子集(包括肺癌与乳腺癌OBM)及男性数据子集(包括肺癌与前列腺癌OBM)。基于CT图像提取、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包括模型1(鉴别BI与OBM)、模型2(鉴别女性肺癌与乳腺癌OBM)及模型3(鉴别男性肺癌与前列腺癌OB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模型1、单一CT值及3名医师(甲、乙、丙)鉴别BI与OBM的效能,以及模型2、3鉴别不同OBM的效能。结果模型1鉴别内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数据集脊柱OBM与BI的AUC分别为0.99、0.98及0.86。针对内部训练集,模型1鉴别BI与OBM的AUC高于医师甲(AUC=0.78)、乙(AUC=0.87)、丙(AUC=0.93)及单一平均CT值(AUC=0.78,P均<0.05)。模型2鉴别内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数据集女性肺癌与乳腺癌OBM的AUC分别为0.79、0.75及0.73;模型3鉴别各集男性肺癌与前列腺癌OBM的AUC分别为0.77、0.74和0.77。结论根据CT影像组学SVM模型能可靠鉴别BI与O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硬化 肿瘤转移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代双源CT Sn 100kVp能谱纯化成像用于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莎莎 于双得 +1 位作者 贾海鹏 张宏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 观察三代双源CT Sn 100 kVp能谱纯化成像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效能、安全性及辐射剂量。方法 前瞻性随机将210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患者分入超低剂量CT(ULDCT)组(100例,以Sn 100 kVp、70 mAs超低剂量能谱纯化技术CT引导肺穿刺活检)... 目的 观察三代双源CT Sn 100 kVp能谱纯化成像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的效能、安全性及辐射剂量。方法 前瞻性随机将210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患者分入超低剂量CT(ULDCT)组(100例,以Sn 100 kVp、70 mAs超低剂量能谱纯化技术CT引导肺穿刺活检)或常规标准剂量CT(SDCT)组(110例,以110 kVp、50 mAs常规标准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比较2组肺结节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诊断效能、并发症发生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ULDCT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为97.00%,与SDCT组(9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取材成功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SDCT组,ULDCT组用于引导穿刺活检的平均CT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而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总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有所降低(P均<0.05);且ULDCT组图像质量可满足穿刺活检需要。结论 三代双源CT超低剂量Sn 100 kVp能谱纯化成像用于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可在保证诊断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活组织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瑜娴 姚天笑 潘凤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随着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磨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glass nodule, GGN)尤其是多发GG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指南对于多发肺结节的治疗仅针对高危结节进行处理,而对于多发高危结节尚无统一指导意见。GGN的主要处理策略是随... 随着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磨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glass nodule, GGN)尤其是多发GG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指南对于多发肺结节的治疗仅针对高危结节进行处理,而对于多发高危结节尚无统一指导意见。GGN的主要处理策略是随访和手术切除,对于一些不能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介入消融(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等非手术方法。该文综述了多发肺结节的临床处理策略及疗效评价,旨在为多发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磨玻璃结节 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消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骨密度测量预测椎体压缩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肖越勇 张金山 +2 位作者 华伯勋 李传福 刘亚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 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①对 3 2个椎体 (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 (椎体中部 5mm测量 ;椎体中部 10mm测量 ;椎体 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 3 2... 目的 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①对 3 2个椎体 (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 (椎体中部 5mm测量 ;椎体中部 10mm测量 ;椎体 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 3 2个椎体做了单轴压缩负荷试验并计算椎体压缩强度。③对三种QCT测量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种QCT测量法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均成正比 ,相关性显著 (P <0 .0 1)。椎体中部 10mm层厚测量与椎体压强相关性最显著 (r =0 .777) ,椎体压强随BMD的增加有递增趋势 ,椎体压强与BMD之间存在平方回归关系 ,其最佳方程为y =2 2 2 .15 1-2 .3 5 4x + 0 .0 17x2 。结论 QCT测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估计椎体的压强从而预测骨折的危险性 ,其中以椎体中部 10mm测量最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骨密度测量 椎体压缩骨折 实验研究 椎体骨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与弥散加权成像对肌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齐滋华 李传福 +4 位作者 马祥兴 杨辉 姜保东 张凯 于德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动态强化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对肌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Signa Excite 3.0 T MR机对63例病理证实肌骨肿瘤同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应用单次激发平面...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动态强化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对肌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Signa Excite 3.0 T MR机对63例病理证实肌骨肿瘤同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b值分别为400、600、800和1000 s/mm2,获得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b=600 s/mm2时在动态对比增强前后,应用相同条件分别进行弥散加权成像。采用三维快速采集多相位增强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对整个肿瘤进行多层面动态增强扫描,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强化参数最大上升斜率(MSI)、正性增强积分、信号增强比率及峰值时间(Tpeak)。结果 b值分别为400、600、800和1000 s/mm2时,良恶性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值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肌肉比较病灶多呈灯泡样高信号,但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600 s/mm2时,动态增强前后的表现弥散系数值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C分为4型:Ⅰ型为快升快降型;Ⅱ型快升平坦型;Ⅲ型慢升型;Ⅳ型平坦型。Ⅰ型和Ⅱ型曲线多见于恶性肿瘤(41/47),Ⅲ型和Ⅳ型多见于良性肿瘤(14/38),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9,P=0.001),以Ⅰ、Ⅱ型为恶性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7.23%,特异性为50.00%。MSI(F=5.38,P=0.005)及Tpeak(F=6.15,P=0.001)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正性增强积分及信号增强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MSI 366.62±174.84为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8%和78.67%;Tpeak≤70s为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9%和85.78%。结论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TIC、MSI、Tpeak均有利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Tpeak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最高,TIC的敏感性最高。平均表现弥散系数值不能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向阳 李彩霞 +2 位作者 张凯 谢富波 见文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诊断为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每4周随访肝肾功能、甲胎蛋白水平,以m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研... 目的观察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诊断为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每4周随访肝肾功能、甲胎蛋白水平,以m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联合治疗后总体生存时间(O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联合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结果本组联合治疗后中位OS 12.5个月,中位TTP 8个月。Child-Pugh分级A级的患者中位OS 15个月、B级的患者中位OS 10个月(2χ=0.07,P=0.05);肝脏单发病灶患者中位OS 18个月、多发病灶患者中位OS 10个月(2χ=4.16,P=0.04)。联合治疗后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24例,ORR 5.56%(2/36),DCR 33.33%(12/36)。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和腹泻。联合治疗前平均TACE次数3.3次,间隔时间平均45天,联合治疗后平均TACE次数2.1次,平均间隔120天。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有助于延长晚期HCC的总体生存时间,尤其对于肝脏单发病灶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的DWI参数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德新 马祥兴 +2 位作者 张晓明 侯金文 李传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以及灌注ADC和e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41例肝脏良性病变和62例恶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计算低(...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以及灌注ADC和e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41例肝脏良性病变和62例恶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计算低(100、200和300s/mm2)、中(400和600s/mm2)和高(800、1000和1200s/mm2)b值时病灶整体、边缘及中心的ADC值和eADC值,然后根据低、高b值时ADC和eADC值的差异计算灌注ADC和e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良、恶性病变之间以及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之间,低b值ADC值及e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时病灶整体及中心ADC及e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时,病灶整体及边缘、中心的ADC值和eADC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病灶整体及边缘、中心的灌注ADC值和e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测量感兴趣区位置而言,在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恶性病变的灌注ADC值及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值时测量区域在肝脏病灶边缘得到的DWI测量值更加准确,灌注ADC值和eADC值是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齐滋华 李传福 +3 位作者 马祥兴 李振峰 张凯 于德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4-510,共7页
目的应用超高场3T磁共振机对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进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研究,探讨1H-MRS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成像特点,及对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检和病理证实的骨与软组织肿瘤49例,在治疗前... 目的应用超高场3T磁共振机对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进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研究,探讨1H-MRS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成像特点,及对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检和病理证实的骨与软组织肿瘤49例,在治疗前用点分辨波谱技术进行1H-MRS检查,观察1H-MRS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成像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波谱图有无差异。1H-MRS的单体素氢质子波谱脑检查直接出现波谱,观测胆碱复合物峰相对于肌酸峰的高低或有无胆碱峰,并计算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值,依Cho/Cr值判断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结果骨与软组织肿瘤的1H-MRS波形与正常肌肉明显不同,骨与软组织肿瘤中恶性肿瘤Cho峰明显高于Cr峰;良性肿瘤中见Cho峰消失或极低的Cho峰。恶性与良性肿瘤的Cho/Cr比值分别为3.13±0.97与1.34±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以1.79为阈值,Cho/Cr比值应用于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80%、准确率为90%。结论 1H-MRS测得的Cho水平的增高与骨、软组织恶性肿瘤相关,Cho/Cr值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1H-MRS是常规磁共振影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动脉自旋标记及扩散加权成像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孟琳琳 王茜 +4 位作者 王芳 李宜芳 马祥兴 李文 王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及DWI在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HIE的56例足月新生儿(HIE组)行常规MR(T1WI、T2WI、T2FLAIR)及ASL、DWI,并以10例无HIE病史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及DWI在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HIE的56例足月新生儿(HIE组)行常规MR(T1WI、T2WI、T2FLAIR)及ASL、DWI,并以10例无HIE病史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选择双侧基底核区(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额叶白质(侧脑室上缘水平)为ROI,测量两组rCBF及ADC值,并分析两组各ROI的rCBF及ADC值的差异,并分析各ROI rCBF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常规MRI序列检测HIE的敏感度41.38%(12/29)、特异度55.56%(15/27);DWI序列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0.00%(12/24)、46.88%(15/32);ASL检测HI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34.48%(10/29)、92.59%(25/27)。HIE组丘脑及豆状核rCB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93、2.74,P=0.004、0.010),尾状核头部与额叶白质的rCBF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E组丘脑、额叶白质及豆状核ADC值较对照组减低(t=2.44、2.39、2.25,P=0.025、0.030、0.040)。丘脑和豆状核的rCBF与ADC值呈负相关(r=-0.355,P<0.01,r=-0.471,P=0.02)。结论 HIE时丘脑及豆状核血流量代偿性增加,局部脑组织水分子弥散受限。ASL及DWI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反映足月新生儿HIE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弥散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茜 马祥兴 张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机行 2 8例腹盆部扫描 ,并对图像行三维仿真结肠内镜重建。结果 正常 3例 ,直肠息肉 4例 ,结、直肠癌 11例 (2例为阻塞型 )。病理结果为正常 2例 ,...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机行 2 8例腹盆部扫描 ,并对图像行三维仿真结肠内镜重建。结果 正常 3例 ,直肠息肉 4例 ,结、直肠癌 11例 (2例为阻塞型 )。病理结果为正常 2例 ,直肠息肉 3例 ,结、直肠癌 13例 ,符合率 88.9%。结论 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是一种易操作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对结肠及直肠息肉、肿瘤等病变有很大诊断价值 ,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内镜检查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亚群 张杨 +3 位作者 王鲁中 崔凤玉 张玫 韩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林春美分型标准、Friedman分期标准和Lund得分对 19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对螺旋CT扫描结果术前分期、分型及结果定量分析表明 ,F...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林春美分型标准、Friedman分期标准和Lund得分对 19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对螺旋CT扫描结果术前分期、分型及结果定量分析表明 ,Friedman分期与Lund评分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应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分期、分型及定量分析 ,有利于选择术式及彻底清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鼻窦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2^*、T2^*值无创评估肝细胞癌血氧水平与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德新 马祥兴 +3 位作者 魏华刚 张晓明 王茜 李传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与磁共振成像(MR I)去氧血红蛋白参数T2*、R2*值及病灶/肌肉T2*、R2*比值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31例,术前行MR I扫描并计算T2*、R2*值及病灶/肌肉T2*、R2*比值;...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与磁共振成像(MR I)去氧血红蛋白参数T2*、R2*值及病灶/肌肉T2*、R2*比值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31例,术前行MR I扫描并计算T2*、R2*值及病灶/肌肉T2*、R2*比值;术后在与MR I感兴趣区相同位置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情况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统计微血管和成熟血管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及动脉数、静脉数、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将T2*、R2*值及病灶/肌肉T2*、R2*比值与各个血管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边缘和中心的T2*、R2*值及其病灶/肌肉T2*、R2*比值与肝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边缘与中心间及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组T2*值及其病灶/肌肉比值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HCC的T2*值与微血管数目呈负相关(P=0.047,r=-0.639),与平均灌注分数呈正相关(P=0.040,r=0.655);其病灶/肌肉比值也与平均灌注分数呈正相关(P=0.048,r=0.640)。R2*值分别与微血管平均面积(P=0.028,r=0.688)、总面积(P=0.021,r=0.712)和周长(P=0.037,r=0.663)呈正相关,与平均灌注分数呈负相关(P=0.024,r=-0.702);其病灶/肌肉比值分别与微血管平均面积(P=0.043,r=0.647)和周长(P=0.026,r=0.694)呈正相关。结论HCC新生血管形态异常导致的去氧血红蛋白变化可能影响T2*、R2*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多回波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诊断标准概述 被引量:35
15
作者 任庆国 梁兵 孟祥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痴呆第二大原因,但VaD这一名称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使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这一更加宽泛的名称。VCI专家共识性研究提倡将其分为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和VaD两类。... 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痴呆第二大原因,但VaD这一名称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使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这一更加宽泛的名称。VCI专家共识性研究提倡将其分为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和VaD两类。本文中为了更方便地区分这两种意义的VaD,将其命名为广义和狭义VaD,文中所指VCI即广义VaD。本文对几种国内外VCI诊断标准展开论述,旨在比较不同标准的内容特点,为开展VCI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丙烯酸正丁酯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凯 王茂强 +2 位作者 李彩霞 樊庆胜 段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HAPS)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2例肝癌伴HAPS的患者以NBCA栓塞瘘口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部分闭合,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瘘口栓... 目的:评价应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HAPS)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2例肝癌伴HAPS的患者以NBCA栓塞瘘口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部分闭合,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瘘口栓塞。结论:应用NBCA治疗高流量HA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丙烯酸正丁酯 肝细胞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CT介入手术室和规范化工作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春海 孟红 +4 位作者 苏涛 胡效坤 肖越勇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1-324,共4页
CT介入手术室是实施CT引导下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随着CT介入诊疗学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以往的操作场所和诊疗环境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需要建立专用场所,并从诊疗场地、医疗设备、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以保证... CT介入手术室是实施CT引导下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随着CT介入诊疗学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以往的操作场所和诊疗环境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需要建立专用场所,并从诊疗场地、医疗设备、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各方面加以规范,以保证诊疗安全和质量。鉴于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专家讨论,从建筑与设施要求、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手术室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建立CT介入手术室和工作流程加以规范,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手术室 工作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现场细胞学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结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燕燕 李凯述 +2 位作者 王洵 单法成 李春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估快速现场细胞学(ROSE)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结节(直径≤2.0 c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肺结节(直径≤2.0 cm)患者,包括ROSE组(58例)和常规组(50例),比较2组取材充分性、诊断准... 目的评估快速现场细胞学(ROSE)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结节(直径≤2.0 c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肺结节(直径≤2.0 cm)患者,包括ROSE组(58例)和常规组(50例),比较2组取材充分性、诊断准确率、二次活检率及并发症,并统计ROSE与HE染色的一致性。结果ROSE组取材充分性(54/58,93.10%)和诊断准确率(52/58,89.66%)均高于常规组[78.00%(39/50),74.00%(37/50);P均<0.05)],二次活检率(4/58,6.90%)低于常规组(11/50,22.00%,P<0.05)。2组气胸、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79%(8/58)vs 18.00%(9/50),39.66%(23/58)vs 40.00%(20/50),P均>0.05]。ROSE与组织病理对良恶性病变的一致性分别为91.30%(21/23)和93.33%(28/30)。结论ROSE可在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指导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取材,可保证取材的充分性并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二次穿刺活检率,与组织病理一致性好,可获得即刻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肺结节 活组织检查 细针吸 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显示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左心结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德新 马祥兴 +3 位作者 王茜 王青 崔凤玉 李笃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利用双源CT检测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的改变。方法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63例及正常对照组78例。根据图像测量和计算左心房、左心室壁的厚度、相对厚度及相对容积,左心房、左心室... 目的利用双源CT检测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的改变。方法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63例及正常对照组78例。根据图像测量和计算左心房、左心室壁的厚度、相对厚度及相对容积,左心房、左心室腔的大小,主动脉根部和近段的管径及两者之间的比值(主动脉比)。当钙化位于瓣膜的边缘、中央或两处均存在时分别定为1、2、3型,同时计算瓣膜钙化的面积及积分值。分析主动脉瓣钙化及其分级对于各测量值的影响。结果63例主动脉瓣钙化者中,同时合并瓣膜肥厚者7例。1、2、3型钙化的病例数分别为30.16%(19/63)、39.68%(25/63)、30.16%(19/63);钙化位于右、左、后半月瓣或累计两个瓣膜以上分别为9.52%(6/63)、20.63%(13/63)、33.33%(21/63)、36.51%(23/63);在主动脉瓣钙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左心房壁厚度及相对容积、主动脉近段直径及主动脉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钙化位于瓣膜边缘、中央或两处都存在时,室间隔厚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F=3.193);主动脉根部及近段直径均与瓣膜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主动脉瓣肥厚未引起左心结构的改变。结论双源CT可用于显示和评估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大脑中央后沟及缘上回在冠状断面上的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娟 刘树伟 +4 位作者 郑金勇 李振平 侯金文 李传福 刘汉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 :为给MRI冠状图像精确定位大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 3 0例和活体健康成年男性 6例 ,以经AC PC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 ,获得 4mm层厚的颅脑连续冠状断层MRI图像。将... 目的 :为给MRI冠状图像精确定位大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 3 0例和活体健康成年男性 6例 ,以经AC PC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 ,获得 4mm层厚的颅脑连续冠状断层MRI图像。将扫描后的头部标本 ,开颅取脑 ,重要脑回涂以不同颜色 ,切制成与MRI扫描一致的脑连续冠状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MRI图像对照观察、统计 ,以确定中央后沟和缘上回在冠状MRI图像上的定位。结果 :(1)在中央后沟首次出现的断面上 ,锥体束大多消失 ,其出现率左侧 13 %、右侧 3 7% ;背侧丘脑半数仍然存在 ,其出现率左侧 43 %、右侧 5 3 %。 (2 )扣带沟缘支出现以后 ,中央后沟渐移至大脑半球上缘 ,顶内沟出现。 (3 )外侧沟由“Y”形变为“—”形时 ,缘上回完整显现 ,左侧 77%、右侧 83 %。结论 :(1)多数中央后沟首次出现在锥体束消失而背侧丘脑仍然存在的断面上 ;在切及侧脑室后角末端的断面上 ,中央后沟消失。 (2 )缘上回的辨认以外侧沟由“Y”形变为“—”形作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冠状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