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行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母建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9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中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ICU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7...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中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ICU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负性情绪、心脏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护理前,2组在护理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相较于同组护理前,2组在护理3 d、1周、2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护理2周后,2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心脏外科ICU中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 心脏手术 心理护理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
作者 李小荷 张希全 翟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1992年8月—2022年8月发表的关于比较心脏大血管术后预...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1992年8月—2022年8月发表的关于比较心脏大血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与传统术后管理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将资料分为干预组(预防性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和对照组(普通氧疗、雾化吸入、肺部理疗等常规治疗),提取早期病死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严重氧合障碍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率、治疗后呼吸频率、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肾脏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Cochrane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1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涉及1306例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RR=0.29,95%CI:0.12~0.74,P=0.01)、严重氧合障碍发生率(RR=0.42,95%CI:0.25~0.70,P<0.01)、再次气管插管率(RR=0.39,95%CI:0.17~0.93,P=0.03)及住院时间(MD=-1.63,95%CI:-2.91~-0.35,P=0.01)低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频率、ICU住院时间、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肾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预防性应用无创辅助通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严重氧合障碍及再次气管插管的风险,并可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辅助通气 心脏手术 大血管手术 肺部感染 气管插管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ICU心脏术后患者谵妄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岳宗甲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心脏术后患者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28例心脏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心脏术后患者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28例心脏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POT评分、RA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ICU心脏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缓解其疼痛程度,提高镇痛、镇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集束化护理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8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基于常规护理实行双心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均<0.05)。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QOL)各维度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个月后,2组的QOL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期间,对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双心护理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精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方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精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80例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 目的探讨个体化精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80例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个体化精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结论个体化精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