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特征及增强定量分析预测肺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王倩 彭文廷 +1 位作者 王蓉 解丙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37,48,共6页
目的 探讨CT特征及增强定量分析预测磨玻璃结节(GGN)浸润性及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CT表现为GGN 102例(114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按照病理类型分为浸润前驱腺体病变(AAH+A... 目的 探讨CT特征及增强定量分析预测磨玻璃结节(GGN)浸润性及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CT表现为GGN 102例(114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按照病理类型分为浸润前驱腺体病变(AAH+AIS)、MIA和IAC三组。比较结节的各定量资料及定性资料,并对各定量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GN浸润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病灶大小、形态、结节类型、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胸膜牵拉征等特征指标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及瘤-肺界面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0.405、0.205)。各CT定量指标(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强化差值、静脉期强化差值、动脉期强化指数、静脉期强化指数)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平扫CT值在AAH+AIS和MI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平扫CT值、增强各期CT值、增强差值及强化指数等方法均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类型(OR=47.143, 95%CI 2.549~871.918, P=0.010)和内部血管征(OR=11.466, 95%CI 1.209~108.713, P=0.034)为GGN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表现特征联合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对GGN浸润性的预测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结节类型及内部血管征是GGN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腺癌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CT特征及AI定量参数预测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病理侵袭性的价值
2
作者 张娜 王蓉 +3 位作者 刘振河 彭文廷 许万博 解丙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53-56,61,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CT特征及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预测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的病理侵袭性的价值。方法选取95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符合脉管侵犯、脏层胸膜侵犯、区域淋巴结转移、肺泡腔内播散中的一种或多种... 目的探讨高分辨CT特征及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预测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的病理侵袭性的价值。方法选取95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符合脉管侵犯、脏层胸膜侵犯、区域淋巴结转移、肺泡腔内播散中的一种或多种病理征象定义为侵袭组(46例),反之为非侵袭组(49例);使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CT征象及AI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结节类型、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结节大小、体积、质量、实性占比、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标准差、偏度、峰度等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CT值、平均CT值、体积实性占比、结节类型及胸膜牵拉征为侵袭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平均CT值诊断效能最高;侵袭组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胸膜牵拉征,平均CT值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特征及AI定量参数可预测肺腺癌的病理侵袭性,为患者术后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病理学 侵袭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并定量分析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无肝硬化背景肝细胞癌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娜 王蓉 +2 位作者 许万博 解丙坤 彭文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21-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并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无肝硬化背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3例患者(FNH组24例、HCC组69例)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征象,测量并计算病灶、腹主动脉平扫及增强三期CT值,增强各期病灶与腹主动脉CT... 目的探讨增强CT并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无肝硬化背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3例患者(FNH组24例、HCC组69例)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征象,测量并计算病灶、腹主动脉平扫及增强三期CT值,增强各期病灶与腹主动脉CT值比值,对两组病灶测量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中央瘢痕、病灶密度均匀、包膜、供血动脉征及强化方式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H增强各期CT值及增强指数均高于无肝硬化背景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FNH与无肝硬化背景HCC的最佳期相为动脉期,当cut-off值取110.5 HU,相应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门静脉期增强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略高于动脉期增强指数(AUC=0.871),两期相敏感度相同,动脉期增强指数的特异度最高。结论增强CT并定量分析对FNH及无肝硬化背景HCC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分析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CE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坤玥 张欢 +3 位作者 秦昕东 刘宏伟 解丙坤 许万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41-2244,共4页
目的评估基于MRI动态增强曲线及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患者98例,其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58例共77个病灶,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40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比... 目的评估基于MRI动态增强曲线及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患者98例,其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58例共77个病灶,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40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动态增强及半定量指标:分别记录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I-T曲线)类型及正性增强积分(positive enhanced intensity,PE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强化时间(mean time to enhance,MTE)、最大增强线性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共四个半定量参数的数值,自动生成伪彩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的SI-T曲线以Ⅲ型强化曲线多见(58/77个),而BPH的SI-T曲线为I型为主(34/40个),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Ⅱ型强化曲线(PCa与BPH分别为12/77个、5/40个)两组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组TTP、MTE、PEI低于BPH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I在PCa与BP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ROC曲线分析鉴别PCa与BPH的最佳参数为TTP、MTE(PCa的TTP、MTE分别为76.31±33.69、73.70±8.80,BPH的TTP、MTE分别为134.73±72.39、109.68±61.59),PEI和MS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551,诊断效能较低。结论MRI动态增强曲线对于PCa与BPH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TTP、MTE、PEI等半定量参数,可进一步提高PCa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