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原发恶性肿瘤合并口腔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小玲 魏奉才 孙善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0...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0个位于涎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其他10个发生于头皮、耳前区皮肤、甲状腺、膀胱及血液系统。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共25个,主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其次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舌,其次是腮腺、颌下腺、颊黏膜及牙龈。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舌及涎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消化道、呼吸道密切相关,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认真的随访;对于女性患者,乳腺及生殖系统应是检查的重点。定期随访、早发现、早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多原发性 口腔颌面部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导板精度的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洪 刘东旭 +2 位作者 王克涛 王春玲 赵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导板,评价导板的精度。方法选择4个下颌骨标本,制作石膏模型,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CAD/CAM导板。在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标本的后牙段植入14枚种植体,再次行C...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导板,评价导板的精度。方法选择4个下颌骨标本,制作石膏模型,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CAD/CAM导板。在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标本的后牙段植入14枚种植体,再次行CT扫描,采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实现扫描前后CT三维重建模型的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虚拟放置的种植体位置间的偏离值,评价导板的精度。结果 14枚种植体植入后头部偏差量为(0.47±0.12)mm,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以及垂直向偏离值分别为(0.22±0.08)mm、(0.25±0.06)mm、(0.30±0.11)mm。尾部偏差量为(0.19±0.07)mm,角度偏差量为1.79°±0.68°。结论在CAD/CAM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模型植入种植体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辅助临床种植体植入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导板 种植体 精度 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生物衍生材料复合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康非吾 唐休发 +2 位作者 温玉明 吴正华 黄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骨生物衍生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和成骨能力。方法将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在体外与人骨髓MSCs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背部左侧皮下。右侧皮下植入单纯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对照。于术后2,4,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骨生物衍生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和成骨能力。方法将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在体外与人骨髓MSCs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背部左侧皮下。右侧皮下植入单纯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对照。于术后2,4,10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比较其成骨能力。结果两种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均有异位成骨能力,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多,表现为软骨化成骨;对照组无成骨现象。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在相同各时间点比较,脱蛋白骨的ALP活性明显高于脱钙骨(P<0.05)。结论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及脱钙骨和人骨髓MSCs可作为理想的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且作为支架材料脱蛋白骨优于脱钙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生物衍生材料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p16基因失活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小玲 孙善珍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腺样囊性癌新鲜标本53例,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_SSC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 目的研究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腺样囊性癌新鲜标本53例,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_SSC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突变及甲基化。结果53个病例中16例(30.2%)纯合性缺失,4例(7.5%)突变,26例(49.1%)高甲基化。结论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主要失活机制是启动子高甲基化和纯合性缺失,而基因突变比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P16 缺失 突变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诱导成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风河 黄萍 +1 位作者 魏奉才 孙树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后体内骨诱导能力。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将转染BMP-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鼠肌卫星细胞吸收到胶原支架上,然后将细胞胶原支架复合物移植入野生型129sv小鼠的后小腿肌肉中,应用X...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后体内骨诱导能力。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将转染BMP-2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鼠肌卫星细胞吸收到胶原支架上,然后将细胞胶原支架复合物移植入野生型129sv小鼠的后小腿肌肉中,应用X线片观察、组织学检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诱导成骨能力。结果用BMP-2基因转染的肌卫星细胞复合胶原支架移植入野生型小鼠后小腿筋膜下肌肉后会产生异位骨形成,移植2周后其中有GFP阳性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3周后形成良好的骨组织,4周时已形成成熟的骨组织,而且骨组织具有GFP荧光。对照组用胶原支架和未转染的肌卫星细胞移植,未出现诱导性异位骨形成。结论Ad-BMP2转染的肌卫星细胞以胶原为支架可以在肌肉内诱导骨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 移植 肌卫星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下颌骨骨膜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少华 魏奉才 +3 位作者 张东 孙善珍 赵华强 李国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术的新方法。方法将自制骨膜牵张器固定于3只兔的双侧下颌骨表面,左侧行骨膜牵张,右侧不牵张,作为对照。牵张过程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3只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在大体标本...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成骨术的新方法。方法将自制骨膜牵张器固定于3只兔的双侧下颌骨表面,左侧行骨膜牵张,右侧不牵张,作为对照。牵张过程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3只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在大体标本和X线片上表现出新骨形成。组织学检查显示牵张区有成骨样细胞浸润和骨组织形成。结论骨膜牵张成骨技术能够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骨膜牵张成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标记腺样囊性癌生长的裸鼠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正岗 董作青 +4 位作者 张东 周成军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测、连续动态观察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裸鼠模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并筛选出ACCM-GFP稳定细胞株,并比较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特点;用ACCM-GFP细胞种植法建立... 目的建立能够实时监测、连续动态观察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裸鼠模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感染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并筛选出ACCM-GFP稳定细胞株,并比较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特点;用ACCM-GFP细胞种植法建立裸鼠舌癌模型,对移植瘤的生长进行实时荧光成像观察,并与ACCM肿瘤进行组织学比较。结果 ACCM-GFP细胞可长期稳定表达GFP;ACCM和ACCM-GFP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形态无差异,体内成瘤的组织学表现无差异;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结论 ACCM-GFP裸鼠荧光肿瘤模型可以长期无创、实时、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变化,是进行腺样囊性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理想肿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模型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舌癌不同颈部处理方式对无病生存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云生 刘少华 +1 位作者 杨春惠 吴正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T1/T2N0M0期舌鳞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颈部处理方式对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97例舌癌患者的住院病历和随访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性别、年龄、T分期、原发灶治疗方式、颈部处理方式和肿瘤... 目的探讨影响T1/T2N0M0期舌鳞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颈部处理方式对无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97例舌癌患者的住院病历和随访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性别、年龄、T分期、原发灶治疗方式、颈部处理方式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共6个可能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筛选,Kaplan-Meier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重点考察不同颈部处理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T分期、原发灶治疗方式、颈部处理方式和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P值分别为P<0.001、P=0.04、P=0.003、P<0.001,相对风险率分别为4.387、0.496、0.504、2.620。各有影响因素下不同水平间的无病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N0患者颈部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无病生存率有明显影响,颈淋巴清扫术加放疗可减少复发风险49.6%;TNM分期对早期舌癌预后有良好的描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清扫术 COX比例风险模型 COX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完全性唇裂整复方法的研究
10
作者 刘云生 杨春惠 +2 位作者 穆宗秩 王克涛 王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治疗单侧严重唇裂和鼻翼畸形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贫困地区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患儿35例,采用笔者提出的一次性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5例患儿术后33例两侧唇高完全相等,2例修复侧唇高分别大于健侧0.5mm和1.0mm;鼻翼形态... 目的探讨一次性治疗单侧严重唇裂和鼻翼畸形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贫困地区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患儿35例,采用笔者提出的一次性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5例患儿术后33例两侧唇高完全相等,2例修复侧唇高分别大于健侧0.5mm和1.0mm;鼻翼形态经肉眼评估,满意的有31例,仍有4例患者有肉眼可辨的扁平畸形。结论该方法能有效矫正严重唇裂患者的鼻翼上唇畸形,适用于无条件进行序列治疗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Brauer方法 鼻中隔软骨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途径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言辉 许辉 +4 位作者 姚清婷 刘少华 艾皮孜古丽·亚库普 路利丹 石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紧密连接(TJ)蛋白claudin-4的改变及其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又分为照射后1、4、12周组,照射组一次性给予20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下颌下腺区...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紧密连接(TJ)蛋白claudin-4的改变及其对大鼠下颌下腺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又分为照射后1、4、12周组,照射组一次性给予20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下颌下腺区。照射后1、4及12周,用Schirmer实验检测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TJ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亚型M3、水通道蛋白5(AQP5)及claudin-4的蛋白表达。结果电离辐射后1、4、12周,腺体分泌量逐渐降低(P<0.01);1周时腺体组织以间质水肿为主,随时间进行出现核固缩,腺泡细胞数目减少,小灶性腺体坏死伴炎症浸润,12周时最明显;照射组腺体不同时期TJ超微结构表现为模糊、崩塌、电子密度降低,TJ宽度显著减少(P<0.01);M3及AQP5表达随时间依赖性下调,荧光强度在照射后明显减弱,而claudin-4表达及荧光强度则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强。结论下颌下腺照射后TJ结构改变,claudin-4表达上调,旁细胞水分泌途径损伤参与了下颌下腺电离辐射后分泌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紧密连接 CLAUDIN-4 旁细胞途径 下颌下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肖孟 刘少华 +2 位作者 刘云生 魏奉才 石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颌下腺损伤-应激反应及其对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颌下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对侧腺体作为对照组,实验侧颌下腺经历90 min缺血,分别再灌注1、12、24、72 h后,检测各组腺体的分泌量,组... 目的探讨单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颌下腺损伤-应激反应及其对颌下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颌下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对侧腺体作为对照组,实验侧颌下腺经历90 min缺血,分别再灌注1、12、24、72 h后,检测各组腺体的分泌量,组织学变化,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颌下腺经历缺血再灌注后1 h和12 h,腺体分泌量显著降低,至再灌注72 h腺体的分泌量逐渐恢复正常。组织学观察发现,经历缺血再灌注后,腺体组织开始出现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至再灌注12 h最为严重,其后逐渐恢复至正常。腺体组织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凋亡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经历再灌注1 h和12 h后,腺体组织内活性氧信号增多,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高。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腺体早期分泌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损伤-应激反应 分泌功能 颌下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