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住院Graves病患者骨代谢状况及^(131)I治疗后骨代谢指标的转归。方法收集315例Graves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代谢特点,并与300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访^(131)I治疗后1年的Graves病患者60例,分析治疗前后骨代谢指...目的分析住院Graves病患者骨代谢状况及^(131)I治疗后骨代谢指标的转归。方法收集315例Graves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代谢特点,并与300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访^(131)I治疗后1年的Graves病患者60例,分析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Graves病患者骨转化指标(OCN、P1NP、β-cTX、尿钙/肌酐)增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转化指标呈正性相关,与全髋BMD(Z值)呈负性相关,与腰椎、股骨颈BMD(Z值)则未见线性相关。^(131)I治疗后1年的Graves病患者骨转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MD部分上升。结论 Graves病患者骨转化增快,BMD下降,^(131)I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高骨转化速率得到遏制,BMD部分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SP)对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 L)的影响。方法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50岁以上男性退休职工及健康查体人群177例,利用...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SP)对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 L)的影响。方法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50岁以上男性退休职工及健康查体人群177例,利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定其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全身体成分,筛选出肌少症患者和非肌少症者,分析两组人群在BMD、体成分、生活方式及生命质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使用欧洲5维量表(EuroQol-5 dimensions,EQ-5D)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肌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达58.33%;肌少症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四肢脂肪质量(appendicular fat mass,AFM)均小于非肌少症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6,P<0.01),与BMI、AFM、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703、0.323、0.205、0.384,P<0.01)。以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作为控制变量的条件下,SMI与股骨颈BMD仍呈正相关(r=0.236,P<0.01);肌少症组EQ-5D指数平均水平均低于非肌少症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Q-5D健康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中较明显的问题均为疼痛和不舒服项。结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存在相关性,老年男性人群中常并存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应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住院Graves病患者骨代谢状况及^(131)I治疗后骨代谢指标的转归。方法收集315例Graves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代谢特点,并与300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访^(131)I治疗后1年的Graves病患者60例,分析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Graves病患者骨转化指标(OCN、P1NP、β-cTX、尿钙/肌酐)增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转化指标呈正性相关,与全髋BMD(Z值)呈负性相关,与腰椎、股骨颈BMD(Z值)则未见线性相关。^(131)I治疗后1年的Graves病患者骨转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MD部分上升。结论 Graves病患者骨转化增快,BMD下降,^(131)I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高骨转化速率得到遏制,BMD部分恢复。
文摘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SP)对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 L)的影响。方法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50岁以上男性退休职工及健康查体人群177例,利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定其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全身体成分,筛选出肌少症患者和非肌少症者,分析两组人群在BMD、体成分、生活方式及生命质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使用欧洲5维量表(EuroQol-5 dimensions,EQ-5D)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肌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达58.33%;肌少症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四肢脂肪质量(appendicular fat mass,AFM)均小于非肌少症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6,P<0.01),与BMI、AFM、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703、0.323、0.205、0.384,P<0.01)。以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作为控制变量的条件下,SMI与股骨颈BMD仍呈正相关(r=0.236,P<0.01);肌少症组EQ-5D指数平均水平均低于非肌少症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Q-5D健康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中较明显的问题均为疼痛和不舒服项。结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存在相关性,老年男性人群中常并存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应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