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袁芳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近年来,随着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单抗为代表的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DMT)药物的出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药物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已经有2种靶向淀粉样蛋白的抗体-阿... 近年来,随着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单抗为代表的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DMT)药物的出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药物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已经有2种靶向淀粉样蛋白的抗体-阿杜卡单抗和伦卡纳单抗相继上市,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非Aβ非tau蛋白治疗靶点的药物研发也取得明显进展。本文拟对AD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包括临床试验阶段和已获批上市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一全面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药物治疗 Aβ单克隆抗体 sigma受体相关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有效灌注压的无创检测及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兵 袁芳 +4 位作者 梁云云 傅贤 解龙昌 殷建瑞 高庆春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索脑血流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的无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索脑血流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的无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1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大脑中动脉无创血压、有创血压及血流速度,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计算CPPe,比较TCD、DSA评价CPPe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研究(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的血管狭窄危险因素、CPPe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CPPe和NIHSS评分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创和无创CPPe比较,结果发现有创CPPe的中位数为56.6 mmHg,无创CPPe的中位数为57.8 mmHg,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3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创CPPe的中位数分别为60.6 mmHg、42.5 mmHg和1.6 mmHg;无创CPPe的中位数分别为62.2 mmHg、42.7 mmHg和0.27 mmHg;NIHSS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4、3和8;比较CPPe、NIHSS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H值分别为26.906、26.906及11.233(P<0.01)。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DS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和-0.814,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NIHSS评分与DS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2,差异无显著性(P>0.05)。〈br〉 结论通过TCD无创检测并计算CPPe的新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CPPe,而且CPPe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这使得CPPe可能可以为脑血管病患者无创脑血流检测、指导个体化血压调控提供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有效灌注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新近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断标准解读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兵 袁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2-683,共2页
国际上新近的较权威的诊断标准有:2011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发布的新诊断指南以及2014年国际工作组(IWG)推出的新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 国际上新近的较权威的诊断标准有:2011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发布的新诊断指南以及2014年国际工作组(IWG)推出的新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科研诊断标准(IWG-2)。两个诊断标准都认为AD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诊断标准能覆盖AD的全程,即从无症状期到疾病的终末期,所以两者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认可生物标记物于诊断流程中的作用,也都认同病程中存在生物标志物阳性但临床无症状的阶段。但两者的AD痴呆诊断标准侧重点和细节不同,也各有其局限性和随着认知领域快速发展而实时更新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标准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